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43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师一号》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9-17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热点考题 对点即练()高考真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由材料可知,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要大大超过中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使英国棉纱很难迅速占据中国的市场,故选D项。A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传统政策是闭关锁国,但是鸦片战争后这一政策已土崩瓦解,故B项不符合史实;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仅就材料中的内容看不出来。故排除C

2、项。答案D2(2014山东卷)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析通过“番舶来银百万计”可知市场扩大,通过“家家置纺车”可知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D项。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不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不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3(2014山东卷)“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

3、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解析通过材料中“开铁路”“言银行”“设商局”“设商务大臣”可知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这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4(2013北京文综)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

4、口洋纱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洋纱、洋布不仅仅在通商口岸使用,而且在江苏、安徽、四川等地畅销,故A项不正确;材料表明洋布的销售不及洋纱,不能说明洋布在中国市场的萎缩,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步消失,C项不正确;1893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尤其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很快,从材料信息看,洋纱的销售量剧增,与民族纺织业发展大量使用洋纱有关,D项说法正确。答案D()创新命题1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外国商

5、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洋人控制了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贸易,在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得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选D。答案D2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工业 D临近销售市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可以看

6、出张之洞对铁厂选址在汉阳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加强政府对新企业监管,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含义材料并未体现。答案B3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文字“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可以断定,此人应该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结合备选项人物的阶级属性可以得出只有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所以答案选B。答案B4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

7、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不正确。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C两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说明A项正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