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415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70 分)l.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 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 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土要使用耒稆及铲、锄小型的铁制农其进行耕作。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 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C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 D个体

2、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3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 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杜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5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

3、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6 白居易在 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A占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7 南昌西汉海昏候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迄今己出土l 万余件文物。下列可能出现在该墓中的有 用隶书书写的竹木简 质地纯净的青瓷器物 华美轻柔的丝织品 精美的文人画作A B . C D8史记

4、中提到,楚国宛出产的兵器刃锋像蜂刺般厉害,学者判断是钢材制作的。而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作的,过于柔软。公元1世纪时欧洲学者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相比美。可见当时的中国A.煤的使用有助于炼钢 B出现水力鼓风冶铁C己经普遍使用灌钢法 D冶铁技艺较罗马高超9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10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右图四处

5、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A.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B唐代B 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 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大生纱厂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礼服惊艳世界,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在西方的名片。关于我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列 B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C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奉为精品 D清朝闭关锁国瓷器没有出口12据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黟、歙(县)间多良纸,有凝霜于心之号。复有长者, 可五十尺为一幅。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

6、于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这反映了A.宋代造纸术水平世界领先 B.当时地方特色手工业发达C手工工场在某些地区出现 D.官营手工业垄断经营严重1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14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C草市设施齐全

7、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1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新航路开辟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16广东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置县,隶于合浦郡,是一个非常繁忙兴旺的商业港口,古谚有云:“欲拔贫,诣徐闻:。当时我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这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由此可见A.草市的兴起,并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B.海外商运发达,商品

8、远销东亚、南亚、西亚C汉初年实行“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D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17“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 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可以看作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 B.重农抑商解体的例证 C物质生产进步的反映 D市民社会兴起的标志18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

9、的起点19“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 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为商帮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20明清商人经商的盈余,主要不用于再投资事业,而是购买地产,或是纳赀(即资)捐官,以跻身官绅阶层。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实现从政为官的梦想C巩固经济活动中商人的地位 D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21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

10、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2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

11、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24中国古代“巾”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 B居住区里有商铺 C“夜市卖菱藕”D“草市迎江货”25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 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等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这些措施在本质上体现出 A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 C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异

12、变 D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2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B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C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D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27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B西方餐饮方式传

13、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28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道;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的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对中国传统的精工细作技术的认可 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 B C D 2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你耕田来我织布”“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

14、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BCD30明朝王世懋在 闽部疏中说:“闽西诸移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 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 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 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31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 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15、 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比例呈递增趋势 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 B C D32费正清在 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 它有如一个蛛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弧33 史记萧相国世家 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 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16、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 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34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纺织业显著发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A B C D35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 水排 曲辕犁 大镰 耧车A B C D二、主观题(本部分满分30 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材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 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

17、,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样一味显富,也没有美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入徽商一样提出新的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

18、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利,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

19、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作为显赫一时的封建性商帮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徽商与当时英国商人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1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

20、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12分)1A 2D 3D 4C 5B 6D 7D 8D 9B 10A 11D12B 13D 14A 15D 16D 17C 18A 19B 20D 21B 22C23C 24A 25D 26C 27D 28B 29D 30B 31B 32B 33D34C 35D 36答案:(1)同: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相似的社会遭遇;都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都渴望步入官僚(贵族)阶层。(每点2分,共6分)异: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极尽奢华,追求社会认可和心理满足感,提出“农商皆本”的新观念,挑战传统的等级观念;英国商人生活上比较节俭,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通过购买爵位或家族徽章等途径跻身社会上层。(每点3分,共6分)不同影响:明代徽商的奢侈消费使大量的商业资本消失,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及自身的节俭,为重商主义时期的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3分,共6分)(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2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作垄断市场;徽商未能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经营方式;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每点2分,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