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73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进入2022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图1)成为“网红”,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些高鼻深目、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的青铜器,没有留下文字信息,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图1A悠久性和连续性 B多样性和开放性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2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

2、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3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气候条件变化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南方经济发达4西汉时期,全国1500多座城被分为首都,郡、国,县、侯国、道(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三级。同时,每座城都筑有城墙,宫殿(或

3、衙署)与城墙成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体。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城市( )A政治功能突出 B封国地位提升 C政府职能完善 D防御能力增强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6讲到“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关系,有学者举例说:“史记中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叙述,因为司马迁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以事后追忆的方式来描述的,所以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可以看作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现象的第二手史料;如果我们要研究司马

4、迁的史学思想,这些第二手史料就自然成为第一手史料了。当然,史记中也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些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第一手史料”。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一手史料”即为历史评析,“二手史料”即为历史叙述B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一手、二手史料”的相互印证之上C“一手史料”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往往要高于“二手史料”D“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属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7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

5、得以确认 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8下表为唐到宋各绘画题材画家人数汇总人物山水花鸟唐朝(上)(618756)40167唐朝(下)(757841)103415建隆元年一熙宁七年(9601074)563143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10751167)429184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 )A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B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穷理尽性的时代精神 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9唐代初期釆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

6、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 D均田制受到破坏10北宋时有人指出:“国家承平日久,田野滋辟,下民售易不常,奸弊百出。”南宋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土地兼并威胁社会稳定 B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C土地私有制约商品交易 D土地私有化程度削弱11万历年间的歙志记载:“传云,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而今则一切反是最反者则曰江淮之南。”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商业限制不断放宽C重农政策趋向瓦解 D商人地位日益提升12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

7、载体。右下图(左一图文:状元及第;右一图文:独占鳌头。)寓意(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13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们,提出“师夷之长技”,酝酿着一种新思潮。该新思潮“新”在( )A讲究训诂与考据 B主张重新认识世界C提倡“经世致用”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描绘了欧洲的贸易和军港向东方所进行的扩张,及其对中国的东南亚属国的颠覆性影响。提出应当以欧洲人制欧洲人,并且使亚洲国家奋起抵抗他们。这部书籍( )A推动了亚洲革命风暴的兴起 B为洋务运动领导者所采纳C是应对外部威胁的

8、首次尝试 D深受西方的政治制度影响 151860年,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事;后曾又举荐其门生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好友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这样的安排( )A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削弱 B表明清政府放弃重满轻汉的政策C利于通盘筹划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作了组织准备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反思西方文明的思潮。代表性的言论如下:陈独秀“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李大钊“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胡适“在今日强权世界,此等妄言(注:指否定中国对青岛胶州

9、湾主权),都成确认,世衰之为日久”梁启超“现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竞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票”这一思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使中国知识分子理性认识传统文化C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认同1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以下所描述的是( )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新的道路”而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偏向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当时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81935年11月

10、,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实行法币的公告,主要内容为: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均衡发展 B有助于国家信用制度的构建C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D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19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国营、合作社、私人资本主义、个体、国家资本主义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经济成分。必须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追求解放战争军事胜利 B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

11、C牢固把握革命发展方向 D主张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0下图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21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72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经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长津湖战役( )A有利于抗美援朝取得最终胜利 B体现了统一战线的优势C是人民解放军英勇斗争的体现 D有利于朝鲜与韩国统一2219781999年,我国农村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从80%逐步下降至57%,并且非农经济成

12、分超过农业经济。这反映了( )A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 B乡镇企业促进了农业发展C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高涨 D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23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演说多是以城邦公民集体为赞颂主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一变化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日渐衰落 B军事战争改变了政治体制C演讲是民主政治的保证 D演说被政治意识形态束缚24古埃及某历史时期保留了大量带有象形文字铭文的石碑,其中之一记载了阿蒙神庙的僧人以神的名义宣布把他购买来的556斯塔特(约合150公顷)土地转让给他的儿子,这些土地的卖主多数是农民、士兵和市民。这说明

13、古埃及( )A象形文字在大众中得到普及 B神庙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C社会上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阶级分化催生最早的契约2517世纪,亚洲瓷器涌入欧洲。1604-1656年仅荷兰就进口瓷器三百万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偿付宫廷进口瓷器的费用,甚至将宫内的金银器熔化掉。这说明新航路( )A加速了欧洲贵金属外流 B导致欧洲经济中心转移C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削弱了欧洲王室的权力 2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的读书卡片。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 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 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27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

14、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以上历史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海陆大通形成全球性交通网络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A B C D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迅猛。化学工业中,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据世界首位,染料、医药、照相用化学品驰名世界;1913年德国电器制造产品占世界的35%,发电机、造船、汽车制造尤为突出。德国经济的发展突出表明(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后起国家可以借助新科技实现弯道超车C工业化水平是影响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D统一的世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2

15、9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30苏联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的力量,他们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城市培育了“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在农村复活了“富农”,是向资本主义的倒退,是搞资本主义。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实质是反对( )A战时共产主义的存续 B私有制以及市场经济C改革背离马克思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117世纪初,英国颁

16、布了济贫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包括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的改革。她的这一改革( )A适应了新经济发展的形势 B妨碍了英国走出“滞胀局面”C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有利于英国社会各阶层团结32据统计,世界贸易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6年为66%,19661977年为92%。20世纪80年代增速有所放缓,90年代世界贸易额峰值相当于1980年的两倍。这体现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区域性经济联盟的出现C国际石油危机的爆发 D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前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17、题,共52分。33题15分,34题25分,35题12分。)33(15 分)过去二百年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 材料一 1700 年至 1841 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 8000 人上升到 235000 人。从 1780 年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 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18421844 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 500 或1

18、000 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而污浊沉闷,而且“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尽管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材料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中国城市的地域分布(1933193

19、6 年)(单位:个)城市数量人口规模100 万人以上50100万人2050万人1020万人沿海省份531019内地省份01814(1)1840 年一位市民认为,“曼彻斯特财富和商业统治地位的获得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6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9分)3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

20、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符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材料二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

21、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

22、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5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上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高二历史4月月考答案一

23、、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2345678910CCABDBCDB11121314151617181920AABCCAABCD21222324252627282930ADACAB3132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15分)(1)随着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的发展,曼彻斯特城市规模扩大,成为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心;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分化明显;城市发展缺乏规划,工业发展带来严重城市污染;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健康状况恶化。(4分)曼彻斯特的发展反映了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建立在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之上。(2分)(2)特点:城市化进程缓慢,水平较低;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

24、规模大,城市分布和发展不平衡。(3分)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低,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存在,阻碍城市化进程。(2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等相继成为通商口岸;(2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外商投资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中国近代城市集中于沿海地区。(2)34.(25分)(1)(8分)相同之处:持续时间长;受到统治者的政策影响;少数民族得以进入政权或建立自己的政权;产生了民族迁徙的连锁反应;民族分布产生剧变;导致了统一政权的灭亡;加速了民族交融。(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2)(12分)不同之处:魏晋民族迁徙基

25、本维持并巩固了统一的语言汉语;魏晋民族迁徙丰富了原有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强烈认同。(每点2分,4分)原因:秦汉时期已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具有较好的包容性;中国较早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文字,促使各民族能更深入地交流、交融;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8分)(3)(5分)意义:深化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每点2分,

26、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35. (12分)参考示例一会议: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主题: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2分)阐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之后,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自己的军队.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出路。之后,党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转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由于王明

27、左倾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8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不断走向成熟,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2分)参考示例二会议: 八七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主题: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政策。(2分)阐述: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出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并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8分)总结: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