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6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4.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13小题。“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

3、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

4、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

5、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1. 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

6、扇子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 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它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B. 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C. 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D. 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2. 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B. 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C. 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D. 北

7、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B. 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C. 清明上河图中“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D. 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

8、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

9、,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材料二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

10、”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

11、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纸盒等可回收的快

12、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B.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C. 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D. 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B. 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

13、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C.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D. 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6. 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

14、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

15、!”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

16、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

17、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

18、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有删改)7. 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与儿子聚少离多的日子。B. 上了大学,

19、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 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饱含深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和为母亲争气的心愿。D.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8. 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9.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

20、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悌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

21、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注:盩厔:今陕西省周至

22、县。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A. 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B. 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C. 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D. 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23、.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每月的十六称为“既望”。C. 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D. 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古人若遇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孝服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宣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B. 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

24、们都收手守法。C. 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D. 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5分)(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饮酒二十首(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

25、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注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绁:捆绑,束缚。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B. 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C. 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D. 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

26、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15. 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醉翁亭记中,“_,_”两句,将树木之静和百鸟啁啾之动对比,相得益彰。(2)陶渊明饮酒中,“_,_”两句将南山的美景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等人告别时,慷慨高歌,其词为“_,_”。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们在

27、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里深情_中华文化的醇香,(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在历史长河的_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

28、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物换星移,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品味 水乳交融 兼容并包 荡涤B. 品味 水乳交融 包罗万象 回荡C. 品尝 浑然天成 包罗万象 回荡D. 品尝 浑然天成 兼容并包 荡涤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B. 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C. 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D. 也

29、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B.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C.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D.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20.语句扩写: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将以下场景扩写成8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层次清晰,形象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30、战国策)2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用所提供的词及词组写出合适的句子,填在文中的空缺处。(6分)暮春时节,适逢周末,我市某普通高中的三名学生应约到嘉陵江畔散步,一路行来,落英缤纷。“妈妈,这花好漂亮啊!”路旁一小女孩正欢呼雀跃地拾起地上落花,向母亲喊道。看着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甲生感叹道:“稚女不知暮春愁,_。”乙生听后,笑着对甲生说:“只要放飞心情,青山是景,绿水是景,小女孩赞花更是景。”于是,也随口吟道:“山青水碧暮春美,_。”丙生听了,对甲、乙两人说道:“我也有两句,你们来评评。”于是吟道:“惠风扶柳暮春秀,_。”甲生听了,若有所思道:“是啊,这落花是美的,这和畅的风、低垂的杨柳、红

31、绿相映的枝头,更是美的!”一路 更有 新绿 行来 稚女 处处 赞落花 赞落花 映浅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作文。风雨中,与好友携手并进的时刻,总让人难以忘怀;节日里,与亲人倾诉衷肠的时刻,总令人记忆犹新;课堂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的时刻,总令人刻骨铭心生活中,那些充满温暖的章节,散落在记忆的深处,只要我们细心采撷,那些美好的日子,就会连成一片,熠熠生辉请以“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目,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019级10月月考语文答案1.B 【答案详解】A、C项属于考证的内容,不属于用意。D项,不是最直接最准确的用意。故选B。 2. A【答案详解】解答此题

32、,仔细阅读第五节,找到有效答题区间,将选项代入原文中与“清明”和“政治清明”第五节中有效大意区间,然后仔细辨识即可做出正确选择。A项,这些景象与太平盛世相违背。原文第五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故选A。3. C【答案详解】C项,“支持者最多具代表性”说法错误,文中无根据。第六节说“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原文只是列举专家学者对“上河”的

33、含意有三种解释,并没有说哪种解释支持者最多具代表性。故选C4.B【答案详解】本题中,B项,“浪费极其严重”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由此可知,此句是说消耗非常大,选项偷换概念,说成了浪费严重。故选B。5.C【答案详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错误,由材料一中的统计数据图可知,从2012年到

34、2013年、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上升。故选C。6. 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答案详解】由原文材料一“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可知,增强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意识,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增设快递包装的回收点是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有效措施;由原文材料二“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可知,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

35、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由材料三原文“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以及“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可知,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强制性约束,也可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7. A 【答案详解】B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错误,原文“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

36、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由此可推断,“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的原因包括不让母亲牵挂、忧愁以及当时家里已接近破产的经济状况,选项中“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属于无中生有。C项,“为母亲争气的心愿”错误,与原文无依据,属于无中生有。D项,“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原文“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由此可知,“母亲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

37、程充满期望和向往”也属于无中生有,与原文无依据。故选A。8. 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为“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即要求分析文章开头一段的作

38、用,然后联系全文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作用。本题中,首段仅一句话“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联系全文,从内容上讲,“人生的笑”在文中指“我”收到通知书后,我和母亲内心都非常高兴,所以笑;而“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是指“我”收到通知书也就意味着母亲要和我分离了,母亲舍不得,所以哭了,此外,“我”收到通知书也意味我将不能日夜侍奉在母亲的身边,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内心也是伤感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处于文章的首段,从结构上讲,首先,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由此段自然引出下文“笑”和“哭”的相关情节的叙述;其次,照应全篇的组织结构,文章从回忆中收到通知书的

39、“笑”开始写起,又在现实的“内疚”中结束全文,首段正好呼应了全文的结构布局;最后,首段中的“笑”与“哭”,又在开篇为全文定了感情基调,有助于读者对全文情感的把握。9. 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 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 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 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案详解】“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以及“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此处细节写了母亲流着泪默默为我收拾行李,体现母亲舍不得“我”但又不善用言辞表达的性格特点;“去学校报到,母亲东

40、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此处细节写了不善言辞的母亲为了我能顺利报道上学而去向别人借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而母亲“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体现母亲为人忠厚、老实的性格特点;“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此处体现母亲好强、不甘落后的性格特征;“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不舍。 10. D 【答案详解】句中“廉”的主语是“骆钟麟”,前面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收案以法”“奏最”两个事件,中间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兼任代理兴平、鄠两县的县令,兴平县世家富豪分

41、结朋党,之前的县令不能整顿,骆钟麟访查获得他们结党的情况,对他们依法拘捕查办。政绩上报为优等,调回京城任北城兵马司指挥,又外任为西安府同知。故选D。 11. C【答案详解】C项,“关爱兄弟”错误,悌,敬爱兄长,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故选C。 12. C 【答案详解】C项,“在盩厔任上,并创办延陵书院”错误,结合“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分析,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常州知府时。故选C。13. (1)(骆钟麟)亲临监狱明察决断,所查办的案件即使权势豪族居中调解也不能改变(判决),人们既畏惧又敬爱他。(2)下属地方按每年

42、惯例馈赠三千两漕费余银,骆钟麟说:“从这些钱中获利,百姓该怎么办呢?”【答案详解】(1)补充句首主语“骆钟麟”;“莅”,亲临;“明决”,明察决断;“所案治”,查办的案件;“即”,即使;“莫”,代词,没有谁,没有人;“夺”,改变;“而”,连词,表并列;“之”,代词,他。(2)“岁”,每年(名词作状语);“馈”,馈赠;“羡”,余、剩余、盈余;“利”,以为利,从中获利;“若”,代词,这;“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参考译文:骆钟麟,字挺生,是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考中进士,名列副榜,被授予安吉学正。顺治十六年,升任陕西盩厔知县。他治理地方以教化为先,春秋时节在明伦堂会集众生员,以仁义忠信之道启迪劝勉他们

43、。每月初一、十五到乡里讲解,拜访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以平等之礼对待他们,每年定时置办米肉慰劳他们。创立学社,挑选民间子弟,教授他们“小学”和孝经。整饬保伍制度,修缮社仓。(骆钟麟)亲临监狱明察决断,所查办的案件即使权势豪族居中调解也不能改变(判决),人们既畏惧又敬爱他。县城距离渭水不足十里,骆钟麟巡查河岸,知道水势将会向南泛滥,商议从览家寨向东重新开挖旧有河道,众人认为这事很难。康熙元年夏天,下起大雨,渭水向南溢出,将到城垣,骆钟麟斋戒沐浴,亲临祈祷,跪在水中,幸而大雨停止,水势顿减,转而向北流淌数里。兼任代理兴平、鄠两县的县令,兴平县世家富豪分结朋党,之前的县令不能整顿,骆钟

44、麟访查获得他们结党的情况,对他们依法拘捕查办。政绩上报为优等,调回京城任北城兵马司指挥,又外任为西安府同知。康熙八年,升任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官吏们借此作奸渔利。骆钟麟订立法度,查考账目,清理拖欠,小吏只是接收安排办事罢了。下属地方按每年惯例馈赠漕费余银三千两,骆钟麟说:“从这些钱中获利,百姓该怎么办呢?”态度严厉地退还了这些钱。那些漕运士卒全都从此收手守法。起初,骆钟麟在盩厔曾以对待老师的礼数多次造访李颙的家,至此创办了延陵书院,迎接李颙前来讲学,率领下属和缙绅学士面北听讲。询问治学的要诀,李颙说:“天下的治乱在于人心,人心的邪正在于学术。人心正派,风俗向好,治国的方针

45、就具备了。”骆钟麟写下了这些话,终身诵读。不久江阴、靖江、无锡等地官员争相礼遇招揽李颙,李颙为他们阐明性善的宗旨、格物致知的学说,文人士大夫都很仰慕他,吏治也越来越和顺。康熙九年,发生洪水灾害,骆钟麟打开谷仓,劝富人拿出粟米赈灾,百姓没有流离失所的。康熙十年夏,大旱,骆钟麟穿葛衣草鞋,徒步祷告(秋雨),没有应验,他自言知府不修德行连累百姓,为之痛哭流涕。不久遭逢母丧离职,士民乞求留任,(朝廷)不同意。归家之后,又接连遭逢父丧,因过度哀伤而死。郡里人议论通晓治理之道的贤能官吏一定首先推举骆钟麟。14.D 【答案详解】D项,“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错误。陶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

46、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故选D。15. 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

47、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答案详解】“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

48、滋养。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16.(1) 树木阴翳 鸣声上下(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A 答案详解】品尝: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结合“中华文化的醇香”分析,选用“品味”。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

49、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句中形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用“水乳交融”。兼容并包:是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结合下文“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分析可知,用“兼容并包”更符合语境。荡涤:清洗,洗除;澡器;冲洗,清除。回荡:指(声音等)回响在耳边,发出回声。结合“在历史长河”分析,选用“荡涤”。故选A。18. C【答案详解】根据前

50、文可知,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讲人们在端午节的收获,即“中华文化的远香”“积蓄前行的力量”,据此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人们”,“人们”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项、B项;对比C项、D项,C项的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排除D项。故选C。 19. B【答案详解】画线句中存在两处错误:“不断创新、植根传统”语序不当,可改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掉“使”。A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删掉“人们”。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删掉“人们”。D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故选B。20.因此荆轲抓住这唯一的机会,死死盯着秦王不放,二人在大

51、殿上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追逐赛。群臣见此场景,一时间也如无头的苍蝇一样不知所措,但眼见秦王身处险境,匆忙间便蜂拥而上,与荆轲徒手进行激烈的搏斗。【答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题干往往是给定一个话题的形式,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想象,结合现实和理解,阐述观点,发表看法,去拓展语句。该题开放性、灵活性较大。考生一方面要联系课文,借助荆轲刺秦王的相关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与感悟,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至少要用到一种修辞,字数控制在80左右。21. (1). 一路处处赞落花 (2). 稚

52、女行来赞落花 (3). 更有新绿映浅红【答案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结合“一路行来,落英缤纷”“妈妈,这花好漂亮啊!路旁一小女孩正欢呼雀跃地拾起地上落花,向母亲喊道”“看着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分析,此处主要讲小女孩不知道暮春的伤愁滋味,还一直在赞叹花的漂亮,选用“赞落花”,然后选择词语“一路”“处处”等,连接成句即可。结合“小女孩赞花更是景”分析,此处可以选择“稚女”“行来”“赞落花”等词语来写。结合“红绿相映的枝头”分析,此处需要选用“新绿”“映浅红”等

53、;结合“更是美的”分析,可以选用“更是”等。22. 以“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目,写此文,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精心选材,深度开掘。在作文时,大家将那些充满温暖的时光全部映射于记忆的“荧光屏”,然后从中去筛选,提取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典型材料,并做恰当的合并或增删,让自己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写好友的鼓励,让我们勇往直前;可以写老师的期望,让我们奋发向上;还可以写亲人的关爱,让我们念念不忘不仅如此,写作之前还要深入思考那段温暖的时光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其作文不但要突出“温暖”二字,更重要的是要凸显出温暖的时光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2.方法灵活,构思精巧。为了生动叙写往事,可

54、采用倒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采用插叙,让现实与记忆构成对比,收到顺叙所起不到的作用。我们在行文中巧用记叙方法,会为文章增光添彩。写此文,可采用横式结构,叙写生活中老师、同学、亲人的爱如一道阳光直抵心灵,温暖无比;也可采用纵式结构,叙写成长路上,得到陌生人温暖的帮助,让“我”走出困境的历程。特别是对于“温暖”的内心体验,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妙用多种修辞手法,展开想象,传神描绘,让内心温暖的感受活灵活现,让人为之动容。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分外出彩。3.画面清新,细腻描写。写此文,要精心捕捉一个个温馨、浪漫、有情趣的镜头,抓取人物情态,摄取瞬间精彩,捕捉温暖的心灵感受。精心选择那些曾

55、经让你感动的镜头,把它放大定格,于细微之处显精神。比如背影一文对于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描摹就是我们模写的范本。不仅如此,在细腻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之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插入景物描写,以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写作之时,大家不妨把叙事与写景有机结合,使文章情景交融,更加动人。高中生写记叙文,不能只满足于把事情说清楚,更要把事情说得生动有趣。要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个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甚至创设一种类似电影画面的立体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例文】

56、那段温暖的时光夏日悄然而至,玉兰花一身轻盈地在风中旋舞、滑落,一如翻飞的连衣裙摆,又似不曾止步的浮云。繁华终会褪去,难以忘却的,只有记忆中的那段温暖的时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生的离别,总在不觉间来临,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催促,于是我们背起行囊,向着前方,大步而去。可是心中的不舍却是那么强烈。曾忆否,我们在晨曦中含笑早读。墨香淡淡,书声琅琅,语文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和我们一起朗读起来。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出现了:“老师讲的是哪儿的普通话啊,和我们不一样咧!”一阵哄笑后,语文老师望着那位同学说道:“这是莱芜普通话,老师专用的。”看着老师认真的表情,我们都被逗笑了,不过再也没有人嘲笑老

57、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了。令人压抑的离别到来,但老师的幽默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温暖的日子里优雅的音符。“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曾忆否,一群正在午睡的小家伙中,突然立起来一个,转头看了看开着的门,犹豫了一下,又趴下继续睡了。冷风呼呼地灌进教室里,细心体贴的英语老师发现了,站起身,准备去关门,突然又停住了。只见她弯下腰,慢慢脱掉脚上的高跟鞋,走到门边,轻轻关上了门,然后再回到讲台上,继续午休。教室里很静,可我们的心中却升腾起一阵温暖。老师的关心成了温暖的日子里最唯美的风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曾忆否,我怀着小小的情绪与您争执,虽是讨论问题,却句句都在针对您。最后,您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离去,留下我像个“胜利者”一般洋洋自得。待我心情平静下来,您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没有责怪,没有批评,只有劝告,只有鼓励。“如果我的课堂有你不满意的地方,我可以改正,只要你们能从中受益”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光的抚摸,我的心好温暖。数学老师,您的宽容,是那温暖的日子里最迷人的色彩。离别并不足以难过吧,因为我心中永存这一段温暖时光。老师,谢谢您的关爱,为我这段时光勾勒、渲染,让它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份温暖,让我们终生想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