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3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III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
2、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25.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A.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B.是重农抑商的思想源头C. 不利于手工业长远发展D.使手工业产品质量难以提高26.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孙羊正店”(图5)和
3、“十千脚店”(图6),两店并存反映宋代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市场竞争意识较强C.市民娱乐生活丰富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27.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多次出现过言官死谏的场景,如嘉靖皇帝沉迷道学不理政事,无人敢劝,在言官的进谏下未做出过于出格之事。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普遍提高B.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C.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D.表明明代权受到有效制约28.1853年,清中央政府为确保常年经费运行的需要,对京饷拨解制度(由税收入库后各省报部候拨,改为税收入库前户部向各省指拨)的变通,使得当时开始出现的地方督抚自行攫取财权的做
4、法合法化。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晚清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D.地方就财政与中央分庭抗礼2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30.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
5、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意在强调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C.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31.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A. 国家法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B.党内民主集中制被破坏C.“依法治国”方针已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选举开始实行32.英国法学史学家梅因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人的制度中来的。在万民法能得到罗马人的重视以前,必
6、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梅因认为万民法推广的前提是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B.吸收外邦法律条文C.罗马不断对外扩张D. 自然法观念的体现33.下面是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的曲线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A理论是导致“1929大萧条”出现的主要原因B.罗斯福新政在B理论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成功C.B理论主张加强对经济干预,扩大政府财政支出D.A理论比B理论更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4.有学者指出,等待戈多中的主人翁戈多是一个抽象化的符号,充当的是等待的替代物,“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没有他,我们就完了,因此,我们一直等待戈多”。该作品的创作实际上表达了A.对现实
7、世界的绝望B.对心理活动的关注C.对理性的孜孜以求D.对工业社会的期许35.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90周岁生日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其为杰出的当代政治家,美国总统拜登则感谢戈尔巴乔夫“对自由的忠诚”,称“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导致A.以美为首的盟国向心力加强B.美俄共同主宰了世界局势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D.世界变得更加自由和安全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
8、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撤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
9、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0、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13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18世纪,欧洲学术界对“自由”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据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战争依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各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法
11、律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内部生活条件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一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的转型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源动力。公丕祥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说:“推动中国法制变革的主要根源来自于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在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中国法变革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向。”由于“中国近代政府经常陷于政治危机中,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无论清政府、民国北京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它们均需要通过全面的法典编纂工作,对外以期达到收回领事裁判权,对内以法典作为推行新政的基础,树立法治政府的形象和权威。”摘编自张生中国
12、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制订民法典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制订民法典的作用。(9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苛制裁限制了欧洲均势的恢复与发展。因此,修正凡尔赛和约很快成为战后诸大国的共同诉求,1925年,洛迦诺会议召开。英、美试图通过对德国的援助与扶植将德国纳入新的欧洲体系,并且通过对法国的施压,迫使法国接受英、美主导、重塑均势的事实,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英、美完成了对凡尔赛体系的初步修正,为了补偿法国的损失与缓解欧洲矛盾,英、美利用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
13、恐惧与仇恨,将欧洲矛盾统一引向东方。但这一政策却成了德国崛起的保护伞,造成了德国实力的恶性膨胀,以至于希特勒上台后(1933-1939年),其推行的战时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德国国民经济,与英、法、美迟钝的经济复苏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摘编自严展宇均势为什么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诸大国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试图回归欧洲均势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雷达”是“二战”中兴起的军工骄子,用于监视和跟踪空中飞行器,曾经是一国电子工业水平的标志,是重要的国防技术。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雷
14、达工业的领军人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小谟(1938-)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荣获2012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王小谟前往贵州都匀地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在贵州的山坳里王小谟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用7年时间攻克国际前沿难题“三坐标雷达”,1982年,这部雷达正式通过国家鉴定,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实现了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使中国跻身雷达技术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王小谟决定由38所出资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工作中,王小谟大胆启用年轻人,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牵涉数百人的科研团队,作为总设计师的王小谟调和各方分歧时的策略是:“有问题算我的,有功劳算你的”,换位思考,解决对方眼中的疑难;同时,勇担责任。摘编自李舒亚著匠心走近中国院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小谟研制“三坐标雷达”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概括王小谟院士的优秀品质。(7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