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情景感悟】“解读春节祝福中国”系列之永远的春节元旦一过,春节的气氛“年味”就一天浓于一天了。于是想起鲁迅先生祝福里的开场白:“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自不必说,就是天空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于是,关于春节的种种情致和感慨便春水般汩汩淌满我的思绪。孩提时代对过年是异常向往的,所以王安石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旦诗烂熟于心。每年未放寒假,就屈指盘算春节的倒计时来。越挨近年关,越是激动难耐,直如有几匹小鹿叩击心田,让人彻夜难眠。待到除夕夜兴冲冲地试穿新衣新鞋,初一清早焕然一新地跟随大人去拜年,
2、看罢舞龙耍狮抛绣球等街头表演,全家人围着满桌珍馐佳肴举杯祝福,真是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奇怪的是,上了高中、长大成人后,这种“春节情结”竟渐渐淡漠下来。这种心境大约支配我十几年光景。不知怎的,人到中年以后,对春节的热情却如火般熊熊复燃起来,随着年岁不断递增,愈演愈烈了。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春节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节,它已经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潜意识乃至血肉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了!古往今来,不论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巨擘名流抑或潦倒穷汉,中国人个个都有一份沉甸甸热乎乎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春节情结。合家团圆共度良辰乃国人一年中最大的心愿。北方人那顿年夜水饺,南方人那碗除夕汤圆,是断断不可少的
3、。过年,岂止是一个节日?分明是普天下炎黄子孙对明天的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祈望与祝福,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不可或缺的张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品牌,它早已水乳交融地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乃至生命中了!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的。袁世凯当政时曾下令废除春节,一时民心浮动举国哗然。区区一纸文告岂能削得去数千年文化积淀铸成的民族图腾?结果号令变成笑柄,人民照样放鞭炮过大年,天短命皇帝落个千古骂名。春节也不是任何“洋节”能够取代的,据闻有专家针对时下一些青年钟情“洋节”,忧心忡忡撰文要“保卫春节”,其情其志固然可嘉,我却以为很有点“杞人忧天”:你只需看看千百万乘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回家过年的人潮,汇成的这道地球上
4、最特别最火爆的风景,就明白世上没有什么节气敢与春节较劲!夜读史书,自古圣贤廉臣大都有新春察看民情、与民同乐之举;翻看老照片,当年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与陕北军民载歌载舞共度新春,令人动容。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执政为民,新春“三下乡”如火如荼,各级领导纷纷下基层“送温暖”,今年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使这个春节凝聚更多的欢声笑语和鱼水情、同胞谊。陕西一位灾民自编这样一副春联:“县长腊月踏冰来,新春佳节笑颜开”,横批“雪里送炭”,这楹联写得虽欠严谨,却真切表达群众对公仆的礼赞、对未来的憧憬,闻之令人心热。两岸春节包机的闪亮登场,海外唐人街宫灯高悬鼓乐齐鸣的“闹春”盛景,更令世人感受华夏
5、文化源远流长和当代中国的卓然风采。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五千载东方文明发祥地,那么春节,堪称华夏儿女千古传承的同心结、绵延不绝的感情链。春节是永恒的,一如炎黄永不衰、江河万古流(感悟)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的。【自主学习】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1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 形成并保留在 中的、具有 的文化。2 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 的 、 和 。是传统文化的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包
6、括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 、 和 等。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二 传统文化在今天1 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2 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 、 和 ,是维系 的 。3 传统文化如果能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能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如果 ,传统文化也会起 , 的 。三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 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 和 。对于传统文化中 、 的内容,应该继续 ;对于传统文化中 、 、 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 。【课堂活动】探究讨论一: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
7、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探究讨论二: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探究讨论三:这些“国粹”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探究讨论四: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探究讨论五:A.你是如何来孝顺父母的? B.传统道德里的“孝”有没有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一面?【知识结构】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 性传统文化民族性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 性传统文化 性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取其 ,去其 积极作用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随堂自测】1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汉族的统一国家。然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决定采取战略
8、性的移民措施。当时,大批故六国臣民及对秦始皇的统治稍有不满的人,从监狱释放出来,被赶去修筑长城或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以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下来。长期共同的生活也使中原的文字、语言、习俗、信仰等传人南方。今天的粤语中还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字就是一个例证。这说明( ) A人口迁徙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B先进文化总是同化落后的文化 C强势文化的传播往往依靠暴力 D文化的传播没有规律可循 2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人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欢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
9、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用加以干涉 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动学习先进文化 3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传统习俗认识正确的是( ) A传统习俗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习俗往往是一些陋习 C留下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D传统习俗只与传统的农业和家族社会相适应 4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公报说,在世界上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一半的语言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危险。在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已有数百种土著语言消失。在美国,已有150多种印第安人的土著语不复存在。在非洲原先共有14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只剩下850多种,而且其
10、中的250多种语言濒临危机。在欧洲也有50多种语言行将消失。大规模的土著语言的消失表明( ) A文化有其新陈代谢的规律 B保护稀有的人类文化遗产刻不容缓C殖民主义统治是语言消失的罪魁祸首 D土著语言不适合记载人类的文化历史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在今天,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完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一致 C传统文化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
11、进 D中国的现代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6加入WTO以后,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多样文化漂洋过海蜂拥而至,这股潮流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上正面影响多,文化上负面影响大 B欢迎外来文化,不用担心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 C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D没有文化交流,就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发展 7“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如美国的企业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采取短期雇佣制,这源于殖民文化的影响;日本的企业文化则突出了集团主义、家庭主义、终身雇佣制
12、等,这和日本的封建军事武士道精神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孝、礼、义”。这说明 A美国的文化更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中国的文化更适合于家族企业的经营形式 D日本的文化更适合于发展企业的集团经营 8自从1993年,北京京剧院梅剧团赴台开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以来,台湾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目前,每年赴台进行商演和文化交流的内地艺术团体多达五十余个,其中戏曲类团体占了绝大多数,台湾观众对内地戏曲情有独钟。台湾的戏曲演出市场几乎已经被内地剧团“包”了,难怪台湾本地的戏曲团体感叹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生动地说明( ) A内地的文化更加市场化 B两岸对文化交流持相同的观点 C两岸在文化上没有任何差异性 D两岸同胞同祖同宗,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