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80.50KB ,
资源ID:26291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29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B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B卷)(含解析).doc

1、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B卷)(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2.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点涂黑。3.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

2、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 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B.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土地买卖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据所学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盛行的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允许土地买卖,而

3、故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A不准确;据上分析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的频繁,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B、C错误。【点睛】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私有制的共同特点是农业劳动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离,劳动者无地,有地者不劳动。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此外,虽然也存在着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农民的私有土地,但往往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对象。2.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

4、民窑不过20座,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后来官府为完成上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这种现象表明A. 制瓷业产品种类日益增多B. 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C. 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手工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只好借助民窑生产,因此导致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可知,由于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而为了完成朝廷的需要,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其规模超过官窑,占据主导地位,B

5、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官窑、民窑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制瓷业产品种类,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官窑、民窑的问题,没有涉及劳动分工,D 错误。【点睛】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3.据测算,清康熙二十四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6亿亩,到乾隆去世已增至105亿亩,农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材料说明了A. 政府鼓励农民开屏荒地B.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C. 传统农业仍未实现转型D. 高产作物对抗灾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由康熙二十四年到道光年间,清代全国耕地面积和种

6、植玉米地区不断扩展,可以看出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故C正确;材料虽然反映了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发展,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措施,A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康熙、乾隆,还涉及到道光,也没有体现康乾盛世,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清代全国耕地面积和种植玉米地区不断扩展,没有涉及高产作物对抗灾有作用,D错误。【点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在明代引进中国,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对于养活更多的人口,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4.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 封建统治

7、对经济的干预B. 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 王朝兴衰影响经济政策D. 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以秦、汉、唐、明、清时期更具有典型性,这是政府干预经济,A正确;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的说法错误,B错误;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与重农抑商王朝兴衰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商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D说法错误。5.近代民

8、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其中以上海为多,广州、天津次之,除了兴办传统的缫丝,制茶、轧花等工厂,汉口,沙市、广州等地区还集资筹办了自来水公司。这些近代民族工业A.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形式B. 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C.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D. 彻底瓦解了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除了兴办传统的缫丝,制茶、轧花等工厂,汉口,沙市、广州等地区还集资筹办了自来水公司”可知,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制茶业等轻工业部门,B正确;据材料这些近代民族工业没有体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形式,A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起到

9、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列强用各种手段如开采矿石、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等形式对中国资本输出,加之历届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限制,民族工业不能抵制外国资本入侵,C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对小农经济又瓦解作用,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小农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D错误。6.据统计从1934年1月到10月,设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向国外运出白银2.35亿元,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白银的走私进一步剧增,1935年仅白银向国外走私额就在1.5亿至2.3亿之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B.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不彻底D. 官僚资本大肆

10、聚敛财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设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向国外运出白银2.35亿元,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白银的走私进一步剧增,1935年仅白银向国外走私额就在1.5亿至2.3亿之间。”可知,中国白银出口和走私现象严重,这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普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并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实行外汇倾销,以争夺世界市场,而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搜刮金银以保持本国货币价值,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处于入超,A错误;据所学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C与材料不符,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11、外国银行向国外运出白银或走私,与官僚资本无关,D错误。【点睛】货币战亦称“货币战争”。西方国家或集团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在货币领域展开的斗争。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普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为货币战提供了条件。初期的斗争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实行外汇倾销,以争夺世界市场。30年代末期形成“英镑集团”、“美元集团”等货币集团,40年代又形成“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以此展开竞争。7.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

12、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 出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B. 探索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组织C. 是全国农业改造运动的开端D. 彻底地变革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可知,南京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出现了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这说明南京地区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的新路径,B正确;据上分析可知,1952年南京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出现了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的发展新模式,而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出现,是南京地区积极探索的结果

13、,A不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全国农业改造运动开始于1953年,C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的经营模式,未涉及变革土地所有制形式,D错误。【点睛】1949-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阶段;1953-1956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三大改造阶段。8.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是指A. 多种经济责任制取代公有制B. 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调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

14、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D正确;据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坚持土地公有制,A错误;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与材料信息不符,C错误。9.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肉类从人均19.2公斤增加到29.9公斤。到80年代末,农民每吃5公斤粮食中,有4.075公斤是大米,白面。这些现象说明A. 城市农村消费水

15、平已经基本相同B. 城市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C. 民众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改善D.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下降32.3%。肉类从人均19.2公斤增加到29.9公斤。到80年代末,农民每吃5公斤粮食中,有4.075公斤是大米,白面。”可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活水平较之1978年前均有改善,C符合题意;据材料反映的是北京市民人均消费粮食减少,肉类增加;而农村是粮食中大米、白面增加,没有涉及肉类,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体现城市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农村产业结

16、构调整,D错误。10.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 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 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些消息可

17、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后期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作用,即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不仅没有强化政府的作用,而是突出了市场的基础、决定作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调整,C错误;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涉及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D错误。11.中国文化转型载: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表明A. 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B. 新

18、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 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D. 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探索救国道路,如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 “血与火”的方式等,故C正确;据材料“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思想启蒙,而

19、且具有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A错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探索救国道路,而不是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D错误。12.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或登报“声明作废”,公告示人。这说明当时A. 报纸涉及面广广告功能增强B. 民众普遍拥有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C. 政论性报刊广受民众的欢迎D. 报纸已成为少数群众利益代言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或登报“声明作废”

20、,公告示人。”可知,晚清时期一些店铺利用报纸进行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或者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或登报“声明作废”,公告示人,这些说明晚清时期一些人已经用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媒介维护自身利益,D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报纸涉及面广,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一些店铺,因此说民众普遍拥有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以偏概全,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不是政论报刊,而应是商业报刊,C错误。【点睛】报纸的种类: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商业报纸;政论性报纸;通俗性报纸。13.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21、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C. 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D.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可知,由于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反映了由于铁路等近代交通的发展,婚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婚礼铁路”,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与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无关,B错误;据材料主旨反

22、映的是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不是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C错误。14.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 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B.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 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D. 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

23、目的贸易格局。”可知,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格局,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B正确;据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A错误;据材料反映白银的大量流入,本身就是白银货币化的表现,C错误;据材料可知,早在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就已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D与材料不符。15.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这规定反映了A. 西班牙丧失了海外殖民地B. 法国的海上利益受到侵犯C. 英国与荷兰商业竞争激烈D. 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

24、海条例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英国为打击荷兰人的海上贸易,于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C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殖民霸权的角逐中,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是仍保留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法国的海上利益受到侵犯,B错误;据所学可知,17世纪晚期,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故D错误。16.下表为17631914年列强在亚洲地区攫取的土地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世界国家增加的土地(平方公里)英国1998000法国248000德国193俄国6496000荷兰587000A. 俄国掠夺最早数量多B. 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C. 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D. 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殖民战

25、争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在亚洲地区攫取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俄、英,这说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据材料反映俄国掠夺土地数量多,但不能体现掠夺最早,A错误;据所学可知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念从始至终影响至今,C错误;据材料不能反映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殖民战争的爆发,D错误。1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说明A. 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B. 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C. 机

26、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D. 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可知,工业革命后,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煤炭被大量开采,工业生产动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至于出现了材料中的“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媒炭主要用于生活,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B错误;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动力革新,故没有涉及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C错误。18.19世纪90年

27、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这一现象表明A. 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B. 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C. 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D. 自由贸易生产推动了生产的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在航运业方面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

28、了大西洋航运,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力发展,垄断组织产生,B 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交通工具消失和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A、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运输部门,而不是生产部门,D错误。19.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货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这一措施A. 刺象了经济虚假“繁荣”B. 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C.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D. 阻止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反映的是分

29、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祸根,A正确;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错误;据所学可知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而不是实际消费能力,C错误;据所学可知,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D错误。【点睛】,20.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些举措A. 加重了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 消除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 扩大了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 保证了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

30、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均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D正确;据所学可知,无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缓解了经济危机,A错误;无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不是解决社会危机,故没有消除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B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扩大了内需,刺激了产品消费;而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就不能

31、通过政府措施刺激产品消费,故C错误。21.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限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克林顿“新经济”的特点是A. 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政策B.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C. 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D. 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克林顿“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正确;克林顿“新经济”指导思想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A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

32、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C错误;克林顿“新经济”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D错误。22.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作者意在说明A. 国家鼓励企业竞争和垄断行为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C. 国家对经济干预必要但需适度D. 应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

33、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可知,主张国家对经济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即计划导向作用,而不能把企业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器,实际上是主张国家对经济干预必要但需适度,否则就会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C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主张国家对经济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即计划导向作用,而不能把企业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器,材料体现的是在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发挥市场作用,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B错误;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主张国家对经济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即计划导向作用,而不主张把企业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器, D错误。23.有学者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说: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

34、英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A. 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B. 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C. 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D.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利用二战期间欧洲经济的衰落,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濒临破产时期,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A正确;据材料主要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35、是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没有体现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是稳定国际金融秩序,而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是国际贸易体系,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但材料没有涉及此内容,D不符题意。2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A. 不利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 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C. 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 加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在本区

36、域内的国家之间关税互利,贸易自由度较大,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C正确;各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整合本区域内的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实现技术合作开发,故A错误;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在本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关税互利,技术合作开发,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平等的,故B说法错误;各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整合本区域内的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实现技术合作开发,促进了本区域内参加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而不是加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

37、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基本特点。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史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

38、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

39、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摘编自徽商的由来(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答案】(1)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2)表现:北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城市的规模扩大;工商业市镇兴起。原因:两宋时期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两宋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40、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3)突出特点: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既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起源悠久,足迹遍布海内外;徽商本质是儒商。作用:加强了全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由于徽商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徽商注重诚信,义利兼顾,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受到了较深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解析】【详解】(1)据材料“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可知,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据材料“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据材料“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可知,男耕女织;据材料“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

41、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2)表现:据材料“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可知,北宋以前,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大;北宋以后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据材料“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可知,商业发展突破了汉唐以来坊市分开的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据材料“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

42、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扩大,宋政府把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工商业市镇兴起。原因: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据材料“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史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可知,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据材料“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可知,商品经济繁荣;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以钱代役”的实施,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利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两宋

43、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3)突出特点:据材料“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可知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据材料“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可知,起源悠久,活动范围遍布海内外;据材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可知,徽商本质是儒商。作用:据所学可知,徽商以长途贩运的形式

44、互通有无,使全国各地区间的商品流通渠道畅通,扩大和加强了全国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由于徽商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据材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可知,徽商注重诚信,义利兼顾,受到了较深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命适的煤,耗费六年

45、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

46、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2)据材料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答案】(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派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2)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国家

47、的综合国力;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的极快发展。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详解】(1)据所学可知,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据所学可知,面对民族危机,清政府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整个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业;据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48、可知,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2)特点:据材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可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材料“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知,工业化的目的是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据材料“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可知,目的是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极快发展。意义

49、: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9.5%19.9%18.5%法国4.0%5.2%7.9%6.8%德国2.9%3.5%4.9%13.2%美国0.1%2.4%7.2%23.6%日本3.8%2.8%2.6%2.4%中国32.8%29.8%19.7%6.2%印度24.5%17.6%2.8%1.7%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据材料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

50、析其变化的原因。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总趋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亚洲国家制造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迅速发展,美国居于领先地位,亚洲国家继续下降。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诸国生产力迅速提高;而亚洲

51、诸国基本还处于手工工场时期,技术落后。(2)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东西方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解析】【详解】(1)趋势: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亚洲国家制造业产量如中国、印度、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亚洲国家的制造业下降,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持续上升,英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迅速发展,美国居于领先地位,亚洲国家继续下降。原因: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至190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诸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生产力迅速提高;而亚洲诸国还处于手工工场时期。(2)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协调机制日趋完善;东西方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