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74KB ,
资源ID:26285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28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综合测试卷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综合测试卷2.doc

1、专题二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韩愈论道德修养韩愈认为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从两者的内在关系看,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体现手段。德比艺是更为根本的条件。如文学写作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道德修养是文学写作的根本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因此要像古代伟大作家一样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一定要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为根底,才可能有光辉的文学作品。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韩愈认为道德根

2、源于人性,基本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准则。五项之中最主要的是仁义两项。仁义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人有没有道德,其区别就看他存仁义或弃仁义。仁义并非高不可攀的目标,只是实行对人类的博爱而已。道德教育以仁义为核心,有道德修养的人,必定是“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韩愈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吸收前人的道德修养理论,总结自己的修养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养要则。“责己重以周,责人轻以约。”他主张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协调我与人的关系。要协调关系,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而严格,以鞭策自己不懈地提高道德修养,对别人的要求应当宽松而简单,别人也就乐意为善或改过从善。而现实的情形恰好相反,一般

3、人对别人要求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则很低很少。他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作了分析,认为根源是怠和忌,怠者对自己没有要求,不能提高品德修养,忌者害怕别人品德修养获得高度评价,而对别人进行诋毁。韩愈关于责己和待人的思想,是孔丘“躬自厚而薄质于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思省自勉”,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从主观上提高认识,需要个人认真深入地反省思考。他在进学解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德行的成就在于认真深思,毁坏就在于放任自弃。因此应当经常与道德规范进行对照而反省自己的行为,对不合仁义规范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应当感到后悔,防止再犯。他认为在道德面前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不成为君子,便落为小人,一切

4、都取决于自己。“贤不肖存乎己存乎己者,吾将勉之”,要在主观上保持一种上进心,勉励自己成为道德修养高的人。“知过能改”,韩愈认为对待过错也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过错不仅是已经表现出来的言或行,没有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也是一种过错。他说:“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有些人犯了过错已有认识,对改正错误持什么态度便成为重要问题。他说:“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较积极的态度应是勇于改过,改过是为了不再有过,应该受到赞许。(摘编自中国教育思想史)1下列不属于韩愈对“德与艺

5、”关系的解说的一项是()A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体现手段。两者相比,德是更为根本的条件。B道德修养是文学写作的根本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C古代伟大作家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他们以道德修养为根底,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D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在教育实践中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解析不是解说二者的关系。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仁义是实行对人类的博爱,是五项道德准则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区别就在于这个人的内心是否存仁义。B对自己的要求宽松而简单,对别人的要求全面而严格,是不能正确对待

6、自己和别人的表现,是无法协调好人际关系的,也不能提高品德修养。C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在道德面前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不成为君子,便有可能落为小人,所以,要在主观上保持一种上进心,不断勉励自己。D如何对待过错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包括如何认识已经表现出来的言或行、如何认识没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对改正错误持什么态度等三个问题。解析原文是“不成为君子,便落为小人”,说法很肯定。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主张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而严格,对别人的要求应当宽松而简单,这是与孔丘“躬自厚而薄质于人”的思想完全一致的。B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原因是他为培养统治人才

7、服务,而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C韩愈说“行成于思”,“思”就是要经常与道德规范进行对照而反省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防止再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错误。D韩愈认为没有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也是一种过错。解析A项不是完全一致的。B项韩愈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属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对。C项防止再犯所有错误,而不只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错误。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

8、,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

9、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4对下列

10、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姊俱行 将:带着B而人归趣乃尔趣:奔赴,奔向C志用凡近凡:平凡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解析抗:匹敌,相当。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3分)()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在郡遇疾,不肯自治万里远出,必生疑谤临终,遗晦书曰A BC D解析是说谢瞻跟随叔母。是说谢瞻不肯疗伤。是说谢瞻与谢晦兄弟情深。均看不出忧患意识。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

11、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解析高祖没有爽快地答应,无中生有。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5分)译文:_(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分)译文:_答案(1)(5分)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

12、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2分,“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

13、,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

14、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

15、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善终,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

16、死的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8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答:_答案(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手法1分,分析2分)(2

17、)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9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答:_答案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2分)“递”和“窥”写得最好。(2分)“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窥”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由鸟及人,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锲而舍之,_;锲而不舍,_。(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答案(1)金就砺

18、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最初的温暖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

19、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本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得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得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又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

20、开了过来,女孩和她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面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过去了。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一摞厚厚的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

21、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他摇了摇头。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

22、,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兵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

23、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其实,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三年前因病去世(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女孩与男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访谈的事。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看电影的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学生。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先后出现

24、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新鲜空气”,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2)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_(3)倒数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1)B项说“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

25、电影”与原文情节不合,原文中是先拒绝,后“勉强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学习上进的学生。C项分析错误。从原文主人公刘兵回答主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女孩给了他温暖,成了他生命的动力。D项说“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答案(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学业、事业有成:成年后学业有成,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

26、离开心里疼痛;对少年时同学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学,并希望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3)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笔。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4)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

27、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了。小说以哀伤的色彩结尾,反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最初的温暖”才显得弥足珍贵,从而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小说要表达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那些最美好的品质邰筐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忘我地写着东西,以至有人上厕所从身边经过他都浑然不觉每晚熄灯铃响过以后,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个人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他27年前在卫生间写下的,就是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这个故事,文坛知道的人并不多,曾经执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黄宪国在1990年秋天的一次文学讲习班上作为励志的例子给学员讲述了这个细节,而我就曾是那届学员中的一个。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读莫老师的

29、中篇透明的红萝卜时那种奇妙的感觉,第一次从文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他的语言那么神秘和轻盈,似乎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随时都能从纸上飞翔起来。一颗孤独的少年之心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了呼应,从此我迷上了莫老师的小说,这些年读完了能买到或搜罗到的他所有的作品。许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站在莫老师面前,说句实话,他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文学大师的形象。一袭布衣的他那么平易,憨态可掬,像个老小孩。我丝毫也没感觉到是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他呵呵笑着说:“小老乡,刚在人民文学读了你一组诗,你在方圆写的那些文章我也看过,不错。”我突然受到了夸赞,有点囧,像调皮学生突然被揪到了班主任面前。接下来的日子

30、,我自然多了不少见到莫老师的机会。每次去,莫老师都会提前泡好一壶茶,一进门一杯热腾腾的茶就能捧在手中。喝茶的功夫,往往是听莫老师谈文学的最佳时机。我惊异于莫老师的细致与平和,像他这样的大家竟然对什么时候哪个省又冒出一个有潜力的新作者,哪个刊物又发出一篇不错的小说如数家珍。莫老师曾鼓励我尝试写一点非虚构作品,他说你既是诗人又是记者,两种问题一综合,没准就能搞一个有影响的非虚构文本出来。正是在莫老师的鼓励下,我拿出了第一个非虚构长篇看房记的梗概。我的非虚构长篇写作计划获得了2012年度人民文学“大地写作计划”的扶持,计划明年写完,也算是我向莫老师第一次交上小说作业。这些年莫老师突然迷上了书法,我曾

31、在书法杂志上看到他的一幅手札,敦厚中透着率性洒脱,文气中透着高古清雅之气。一天下午,我有幸现场目睹了莫老师的左手书法,那简直是一种享受。莫老师左手扣着右手腕,慢慢把墨研匀,然后凝神屏气,悬腕捉笔,一气呵成。写到得意处,莫老师抿着嘴,右手扶腰,额头上都是汗,样子特别可爱,写下的似乎不只是几个汉字,而是认真完成了一套对古汉语拜祭的仪式。知道莫老师写字,求字的人也就蜂拥而至,圈子里的作家、诗人,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以前的战友、同事莫老师从不忍拒绝人,总是笑呵呵应承,哪怕耽误了自己的写作进程也没有怨言。莫老师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定义:善良、懦弱,不伤害人。一个曾采访过莫老师的记者这样回忆,“结束采访在茶馆

32、里出来后,他坚持先给我拦一辆出租车让我先走。”我们偶尔和莫老师聚会,他从不让人接送,而是自己骑着一辆破旧的大轮自行车,从平安里一直骑到后海的孔乙己酒店或南锣鼓巷深处的某个小馆。说好的时间他是从不迟到的,总是按点赶到。鲁国人那些最美好的品质在莫老师的骨头里珍藏着,在他血液里流淌着进入2012年9月,诺贝尔奖的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莫老师为了躲清静回山东高密去了。老作家丛维熙曾对莫言有这样的描述:“莫言是个一贯没有文场中娇气,肯于在集体中吃苦负重的人。早在1987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德国的时候,莫言在团队中也拿出他的那份朴实,在往返的机场上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人让他这么干,其闪光点出自他

33、的行为本能,源于他性格里具有的憨厚。”(选自方圆2013年第20期,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熟知莫言年轻时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写作的事情源于他与莫言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届的学员。B作者当年读了莫言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第一次从文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从此便迷上了莫老师的小说,这些年读完了他所有的作品。C作者有幸现场目睹了莫老师的左手书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将莫言老师左手写书法时的动作神态描写得生动形象。莫言老师认真完成的一套对古汉语拜祭的仪式带给作者的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D在介绍作者与莫言的第一次见面时,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

34、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莫言老师给作者留下的第一印象。E老作家丛维熙对莫言的评价,高度赞扬了莫言吃苦负重的优秀品质,并分析了其闪光点的原因。有理有据,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2)本文以一个年轻人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写作的情景为开头,有何作用?(6分)答:_(3)作者第一次见莫言时,为什么会“丝毫也没感觉到是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6分)答:_(4)有人说,莫言身上的美好品质是比诺贝尔文学奖更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1)A项错误在两人并非同届学员。莫言

35、是八十年代的学员,而作者是在1990年的文学讲习班上听到了莫言的励志故事。B项错在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原文是“这些年读完了能买到或搜罗到的他所有的作品”。D项没有心理描写,感觉“有点囧”是作者的心理感受,并非莫言的。答案(1)CE(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答A、B不得分)(2)引出本文传主莫言,激发读者的好奇与关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提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埋下伏笔,点明获奖并非侥幸;作者对这个细节记忆清晰,表明了作者对莫言的深切关注和了解,使全文显得真实可信。(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3)听过关于莫言勤奋写作的故事,对他的精神态度拳拳服膺。读他的作品产生强烈共鸣,此前读

36、完了能买到或搜罗到的他所有的作品,与他早有神交。虽是第一次见面,但莫言毫无文学大师的架子,平易近人。第一次谈话的内容表明了莫言对于作者的关怀和鼓励,使作者回忆起了面对老师时的熟悉情形。(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勤奋刻苦。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坚持创作;平易热情。“我”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亲切地与我交谈。后来每次见面,他又热情地提前为我沏好茶;细致平和。对其他省份的新作家或是刊物上的新作品,如数家珍;善良儒雅。爱好书法,而且从不忍拒绝向他求字的人;朴实憨厚。与朋友聚会,常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而且从不迟到;坚持为记者拦车,让记者先走;主动为团队出力干活。淡泊名利。当诺贝尔奖的事在网

37、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他却躲清静回老家了;鼓励后学。对“我”多有鼓励,并指导我尝试创作非虚构作品;敬业认真。对待写作、对待书法都虔诚认真,倾注真情。(有评价有分析答对1点得2分,答出4点即可。)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B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已回忆不起一件完整的“家庭事件”,但是提起人们闻之色变的病毒却如数家珍,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病毒、甲肝和乙肝病毒这一系列“魔鬼”曾使无数家庭陷入痛苦和困顿。C展望未来,印度将不得不在美国和伊朗一个“不可或缺的朋

38、友”、一个“难以割舍的伙伴”之间做出平衡。如此高难的动作,即便对于长袖善舞的外交高手而言,也会像走钢丝一样,稍有闪失就会面临灾难。D网络“黑段子”在网民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循环往复,不久就成了“天下皆知”。有些人还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解析A项,“旷”,荒费、耽搁,“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长久。怎么能说学习语言是耽误时日的事情呢?B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含褒义,不能用于修饰各种“病毒”。C项,“长袖善舞”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D项,“循环往复”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

39、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与“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不符。答案C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经典文本中往往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深入研读可以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养成个性化的表达习惯。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C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D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雍容大度的精神境界。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谓语成分“建构”;B

40、项主客颠倒;D项搭配不当,“宽广”与“心态”搭配不当。答案C15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A BC D解析注意句子前后承接关系。答案B16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

41、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5分)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答:_答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17点评下面一段新闻。要求选好角度,以“评”为主,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见解深刻,不超过30字。(6分)近来,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无数观众。

42、从2013年8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播出一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最终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率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24万。答:_答案示例一:节目主办者以其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传承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示例二:节目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上遗忘了的汉字情结。示例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汉字是汉字传播的前提。示例四:中国汉字长期被错误书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43、。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所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作文题。“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的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