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练习十五第2、3、510题。【教学目标】1.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定义和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和参与交流合作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课件出示)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米、分米、厘米。( )2.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总结下表:长方形长宽面积=长宽周长=(长+宽)2正方形边长边长面积=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宽时,就成了正方形,不论是面积公式还是周长公式就都与正方形的一样了,因为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二、指导练习1.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五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强调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2.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五第6题。(1)先进行估计。(2)然后运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精确计算。3.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五第7、9题。(1)学生读题,说出已知的条件。(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强调
3、:注意面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三、提高练习1.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五第5题。(1)找一块手帕,估计它的长、宽或边长。(2)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然后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3)找生活中其他的物体,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4)教师:之所以将此题放在“提高练习”中,是因为相比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五第6题,此题具有开放性,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2.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五第8题。(1)学生独立尝试画一画和算一算。(2)交流运算步骤,独立解决问题。(3)教师引导:从长方形中剪出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因此注意以后此类
4、型题目的计算方法可以仿照此题。(4)同学们可能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任意长方形中剪出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看是不是符合此规律。3.教科书69页练习十五第10题。(1)本题有三个图形,需要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得出答案。注意分步骤进行。(2)面积部分强调用大正方形减去小长方形。(3)周长部分就是剩下的每条边的和。强调学生可以用类似的模型进行实际操作。(4)小结:面积相等,周长不同。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在综合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练习课着重梳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以及公式变形的运用,通过加强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和面积。在单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学生能轻松解决,但在解决复杂一点的面积计算时还是会手足无措,尤其是面积和周长知识混在一起的综合题。这节练习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是封闭图形面的大小,单位是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