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7届高二上期 文科 历史 半期考试命题人:黎远华;审题人:陈丽逍全卷共100分 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A韩非子 孔子 B老子 庄子 C孔子 老子 D韩非子 老子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A. B. C. D.3.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
2、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4.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C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5.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3、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6.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B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8.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
4、,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C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9.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蚧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重要
5、原因10.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11.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司南)的出现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 12.历史学家
6、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13.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欧洲有一句名言:“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14.“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
7、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D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顽固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 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16.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
8、“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8.有一个时期我国某刊物频繁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你认为该时期应该是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
9、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19.阅读下列文字,其主张的最早提出者是A胡适 B陈独秀 C梁启超 D鲁迅20.下侧是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时期成为畅销书的是本店售书目录共产党宣言庶民的胜利列国陆军制儒门医学汽机新制A B C D21.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从社会主义建设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其中,在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导下完成( ) A. B. C. D.2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
10、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立足于中国国情A. B. C. D.24.以下是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A B C D25.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11、。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提出“新三民主义”确定“三大政策”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 C D26.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第卷二、材料题(27题20分,28题20分,29题8分,共48分)27.(20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
12、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28岁,鲁迅36岁,李大钊29岁,蔡元培41岁。同年,林纾已经65岁,严复已经63
13、岁,辜鸿铭60岁,段祺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l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清代学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各自目的是什
14、么?(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28.(20分)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
15、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8分)(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6分)(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6分)2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为图10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