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88MB ,
资源ID:26169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16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二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36讲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纲展示:(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洛克、卢梭);(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4)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考点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背景(1)1618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617世纪,欧洲发生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迫切需要民主思想为其政治统治进行辩护。(3)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2、民主思想、民主制度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2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思想观点评价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君主立宪制;分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人们反封建、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点拨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卢梭的“主权在民”说,被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

3、武器,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考点二美国独立宣言1历史背景(1)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2)潘恩常识的发表,揭露了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暴政,激励人民为独立而奋斗。(3)1775年,英王加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使殖民地人民和解的幻想彻底破灭。2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3主要主张(1)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2)主权在民。(3)人民革命权利。4评价(1)进步性: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民主独立运动也具有一定

4、的推动作用。(2)局限性:事实上承认奴隶制,存在财产、种族、性别、阶级的不平等。点拨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斗争对象美国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明和新制度的出生证明”,两个文献都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前者是对英国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发出的挑战;后者是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抗议。考点三近代法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人权宣言(1)背景: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三级会议的召开和大革命的爆发;君主立宪派的贡献。(2)思想基础: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3)基本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4)意义对法国:宣告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诞生;将

5、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法国大革命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其他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对亚洲和中国革命产生了影响。2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法国大革命背景:旧的君主专制的衰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第三等级负担沉重,迫切要求改革。过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5月,雅各宾派上台,实行恐怖统治;1794年7月“热月政变”,革命高潮阶段结束。影响:民主平等的

6、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法国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波旁王朝:1815年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1830年爆发的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利用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恢复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1870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认实行共和制。点拨法国大革命与法国确立共和制度的特点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史中最典型的一次民主力量战胜封建专制势力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急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由于时代局限和法国的特殊国情,最终未能通过革命的形式建立起共和制。法国共和制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才以议会斗争的形式最终确立下来。考点四近代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第一国际的斗争(1)概况:1864年在伦敦成立,起草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2)主要活动: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19世纪60年代英国争取议会改革

8、的群众运动。(3)影响:第一国际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2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1)成立:1889年7月成立。(2)表现:讨论国际劳工立法等问题;倡导议会斗争,争取政治与经济权利。(3)历史影响在第二国际推动下,欧洲工人运动获得进一步发展。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渐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增加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问题1:探究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材料一(霍布斯认为)人们意识到有缔订契约及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于是才在理性指导之下,彼此订立协约,并且成立国家。人们在成立国家的同时,便放弃了过去自己对一切物品所享有的自然权利

9、,而由国家把这些物品当作私有财产分配给各个人。(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尽管享有无限的自由平等权利及私有财产权,然而在享受这些自然权利时,人们得不到确实保障,时时刻刻都有遭受他人侵害的危险,这种危险就推动了人们互相订立契约成立国家,并且把自己放在国家的统治下,其主要目标便是保存私有财产。以上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如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1)根据材料一,比较霍布斯和洛克观点的异同。(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

10、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尝试解答(1)同:都主张建立契约国家。异:霍布斯认为国家(政府)可以干预个人私有财产;洛克认为国家(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问题2:探究近代西方的民主实践材料一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

11、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材料二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成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国际时期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12、并分析其原因。尝试解答(1)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2)发展:工人运动更具理论性,组织性加强,合法斗争形式,政治斗争为主。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资本主义民主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归纳总结】 1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主要理论(1)“天赋人权”思想。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中,包含着天赋人权的思想。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

13、”学说,他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到启蒙运动时期“天赋人权”思想成为普遍的主张。(2)社会契约论。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已经包含着社会契约论的色彩。洛克主张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来自上帝。卢梭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契约思想,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描述了建立合理国家制度的方案,他认为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的行为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3)“权力分立”思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派”提出了分权的要求。后来,英国洛克将其改进,洛克认为国家存在着三种权

14、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分权思想,系统地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并要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4)“人民主权”思想。卢梭深刻地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思想。他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此应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2全面认识西方近代政治民主化(1)产生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矛盾愈演愈烈。(2)过程和实质:反对专制、争取人权和公民权;从臣

15、民(人治)转变为公民(法治)。(3)基本蓝图(理论):人权是基石;代议制是基本框架;法治和分权是根本保障。(4)实现道路(实践)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人运动:如宪章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5)结果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诞生。代议制民主制确立,但各国特色不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代议制民主名义下的专制或半专制统治)。代议制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民主)。(6)特点过程曲折。由于旧的封

16、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以法律为保障。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范围广泛。资产阶级民主有一个从一国到多国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英、法、美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在它们的影响下,欧美其他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7)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民主与社会经济的进步成为近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

17、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编者注:对外权)。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定期开会,通过法律,但议会不能干预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属于国王,国王指导法律的执行,否决议会法案,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即由其处理宣战、媾和等外交事务。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关于王权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分权论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

18、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洲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近代化的表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可知洛克主张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掌握行政权和联盟权,两者相互制衡,据此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其对英国政治的作用。第(2)问,根据“启蒙思想的影响”“19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宗教和政治”“近代化”等限制与提示信息回答。答案:(1)观点:限制和削弱但不抛弃王权。影响:英国议会通过种种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同时又在不影响国家本质的前提下保留了国王原有的许多特权。(2)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宗教:倡导

19、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

20、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在宪法制订前美国许多州法都明确规定人权条款。而美国1787年宪法却没有这样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通过麦迪逊提出的宪法第10条修正案。 这个被称为“人权修正案”的法案规定了以下内容: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言论、集会、出版、请愿等权利。还规定不得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

21、面的不同,并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解析:第(1)问,从材料“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及1787年宪法“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可归纳出其不同;原因亦要结合材料概括。第(2)问,分析材料“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可概括背景;根据材料可知,1789年的修正案被称为“人权修正案”,这充分表明这次修正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答案:(1)不同:独立宣言宣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而1787年宪法却没有规定保证人权的

22、条款。原因:独立宣言发表的目的是动员广大人民参与独立战争,而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则都是有产阶层,没有下层民众利益的代表者。 (2)历史背景:美国国内各地举行要求宪法增加规定保障人权条款的抗议活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意义:美国1789年宪法修正案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人权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

23、宣言材料二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两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1791年宪法(法国)(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规定的区别。(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人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目的。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全国公民”和材料二中“积极公民”的差异中总结。第(2)问,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其革命性更强;1791年宪法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颁布的,革命性减弱,主要目的转向巩固统治和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答案:(1)人权

24、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权利。(2)人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4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高涨消沉再高涨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的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个共同目标是在于保护发展和完全解放工人阶级。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材料二第一国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系统,它在欧美18个国家先后组成了支部第二国际

25、的活动与组织制度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国际联系与国际统一行动而不是非要形成一个指挥中心。威廉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成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立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会是怎样实现其“共同目标”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不同。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各国追求共同目标”“国际工人协会”可判断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出现了国际联

26、合的趋势;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内容,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提示从组织、构成、斗争形式等方面归纳。答案:(1)新特点:工人运动出现了国际联合的趋势。实现: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在各国需建立支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支持各国罢工并取得圆满结果;领导英国工人的选举改革运动,推动英国民主进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不同点:前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后者由各国社会党组成。前者是少数欧洲国家工人组织;后者是欧美各国工人组织。前者有健全的组织系统,是各国工人的上级组织;后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会的决策权仅提供指导和参考

27、。前者是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后者是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第37讲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纲展示:(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考点一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康、梁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渐进改革,君主立宪。在传统经学的包装下,制造出一套“托古改制”的理论;以传统的“三世说”来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强调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2)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变法思想激进,民权思想突出,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并把开学校、

28、广民智视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3)康、梁思想的实践及评价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陈述变法维新纲领和具体方案,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康有为主张设立“制度局”,具有一定民主成分。具有思想启蒙作用。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思想主张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体现,其核心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相互密切联系,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割裂。(2)实践及评价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思想,超越了君主立宪制。主张暴力革命,

29、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点拨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不同的原因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改造社会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即一个是改良,另一个是暴力革命;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康梁是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考点二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反动性。2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告了两千多年帝制的终结。3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1912年,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志士

30、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后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2)1915年,针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3)1917年,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和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4)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重新召开国会,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点拨近代前期中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启示近代前期中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说明封建旧势力还依然强大,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志士维护共和斗争的最终失败又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考点三中华民国临时

31、约法1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保护革命胜利果实。2内容(1)国家性质: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2)人民的权利义务国民一律平等。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国民有请愿、诉讼的权利和选举、被选举权。国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3)国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行使。行政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司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的法院行使。3评价(1)性质: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2)历史意义体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促使

32、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后来制宪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 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土地制度条款的缺失使辛亥革命的成果难以得到国民有力的拥护。这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考点四抗战胜利前后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1土地革命时期(1)原因:1928年蒋介石以“训政”“党治”为旗号,实行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2)中共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2抗战时期(1)原因国民党由

33、“合议制”改为领袖制。蒋介石加强思想专制。蒋介石实行恐怖统治,迫害民主、进步人士。(2)中共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实行普选制度,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3)民主党派的斗争:各党派要求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掀起民主宪政运动。3抗战结束后(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1946年国民大会是伪国民大会,制宪国大缺乏民主基础。建立国民党对全国的集权统治。(2)中共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和平建国方针,签订双十协定,反映了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反映了全国人民实行民主政

34、治和和平建国的主张。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保证农民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利。(3)民主党派的斗争: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点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的史实说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问题1:探究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材料一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

35、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核心思想,评述梁启超与孟德斯鸠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与影响。尝试解答(1)康有为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效仿英、日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效仿美、法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

36、蒙思想传播。影响:打击封建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问题2:探究近代中国的民主实践材料一画面中一个穿着“革”的船夫,与穿着“宪”的船夫正争相划渡,问题是朝向正好相反。画中配诗曰:“日薄西山可奈何,保皇革命两蹉跎。那堪入夜风波恶,驶向沉舟侧畔过”。 1907年神州日报漫画过渡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贡生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抗日战争史话(1)材料一漫画中的船夫、船分别象征着什么?两“船夫”在“争相划渡”中的共同主张和作用是什么?(2)材料二中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践的反

37、映?尝试解答(1)“船夫”:分别代表革命派和保皇派,“船”象征着中国的前途。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作用: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2)实行“三三制”,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归纳总结】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不同点政治目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思想武器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依靠力量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反清力量,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利益相同点产生根源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根本目的都为了挽救

38、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阶级局限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思想都有较大局限性2.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意义(1)沉重打击并推翻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为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扫清了道路。(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确立了在中国革命和政治民主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为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3)社会各阶层人民积极投身于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使民主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4)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

39、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三条,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七条,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三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第四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七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第八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

40、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对比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中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虽然基本相同,但增加了享有民主权利的条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当立法权并不掌握在人民手中时,民主权利只是一句空话。第(2)问,根据材料中1954年宪法的第二条及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归纳新中国在人民自由权方面的进步;认识依据材料进行开放性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变化:每项权利均增加了限定:法律范围内。实质:增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力不掌握在人民手里

41、,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2)进步: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认识:旧中国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民主权利。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

42、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等信息概括。第(2)问,要

43、从材料中归纳评价的要义即陈独秀主张唤起民众的觉悟,然后结合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组织答案。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3(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

44、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

45、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国内和平力量、当时的国际因素等加以分析;第二小问从政治民主化以及对后来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2)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

46、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基础。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确立民主法治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中国近年来国家日趋统一,政府权力日益扩大,有许多以往并不属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如今也统归政府处理因此,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该案表示: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

47、“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参政员提案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其实质。(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背景和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中的三方面建议即可得出;第二小问其实质应围绕“民主”一词并结合当时背景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1939年前后的阶段特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专制倾向有上升趋势,人民民主意识增强等;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回答该提案的作用。答案:(1)内容: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实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2)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作用: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