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6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检测题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 此材料有利于说明 A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B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 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 A.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 B.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 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 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

2、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4、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 “十 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 封建法律程序呈现随意性 D.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5、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3、)A.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B.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C.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D.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6、 美国记者斯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写道:“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四,延安的领袖了解国民党和国民党区域的情形,似乎比重庆了解延安及其区域要多。”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写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7、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

4、国1710枚,苏联2358枚。这一协议( )A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9、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

5、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10、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C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11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君主

6、姓氏姬姓姬姓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战争次数130331328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12、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13、唐代有应举人预投省卷和行卷的做法,目的在于使考官了解应举人平日所学,以避免仅由一次考试定取舍可能造成的失误,统称“公卷”。宋仁宗罢公卷,至此国家统一文化考试以外的干扰因素,尽行废去,此举()A打击了庶

7、族政治力量 B消除了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C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 D强化了国家对地方政权的控制1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1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7年,又开始在新加坡等地设立领事馆;1901年,设立外务部。这可以说明清政府()A逐步适应近代外交发展的需要 B逐渐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在外交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试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16、1933年7月,蒋介石在日记中

8、写道:“御辱抗日,绝非以武力可与之竞胜,亦非以外力可以牵制,此时,唯有在内政、社会、教育制度中,即国民军事教育与团练保甲之中,积极努力,行之五年,由小而大,则或有万一之效也。”这反映了()A国内最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C日本侵华改变了中国政局 D蒋介石已经有了抗日的筹划17、(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

9、政策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18、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19、(2020江西抚州七校联考)公元前5世纪晚期,雅典的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法律由立法委员会通过;法律是永久性

10、的固定规则,而法令则是针对具体情况且有一定时限的措施。陪审法庭通过违法法律诉讼可否决立法委员会颁布的法律,通过违法法令诉讼可取消公民大会的法令。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存在权力交叉现象 B司法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C注重对民主的监督 D陪审法庭获得部分立法权20、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21、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旺盛而著称,到177

11、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新制度的确立、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22、巴黎公社成立后,不仅实行了普遍的选举制度,且在选举权方面也没有剥夺敌对者的选举权利,“要是你们(敌对者)别有信念,尽可以投空白票以示抗议,这也属于公民的义务”。这说明,巴黎公社()A缺乏对敌人的防范意识 B很好地落实了民主原则C严格要求公民履行义务 D完全抛弃了旧民主形式23、1947年6月,美

12、国启动马歇尔计划,并宣布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最初对此表现出谨慎的兴趣,而后却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对苏联态度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市场已形成 B马歇尔计划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C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D西欧各国强烈反对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24、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A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在复

13、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D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二、主观题(共3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

14、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材料二 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

15、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摘编自李啸浅析中美战略文化之差异(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

16、响。(14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11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剧作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半个世纪里,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过茶馆。他梦想把茶馆开大。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八国联军进北京,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

17、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来到茶馆,双方唇枪舌剑。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但不久因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这时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慌慌。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北平沦陷。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

18、。王利发的发财梦此时已经彻底破灭,茶馆已经凋零破败。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养子去参加解放军,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7、选修题(任选其一)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清初沿明旧制,按照一条鞭法征派赋役。由于官僚豪绅的隐匿和地少丁多的农民的逃避,地亩和人丁数很难确知。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无地、少地

19、的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鉴于这种情况,清政府在康煕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但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只是固定了丁银数额、并未废除丁银,丁役负担不均的问题仍存在。为了彻底解决负担不均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即所谓“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制”,规定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0、学知识,分析清初赋税改革的影响。(9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顺利越过国境线到达住所后列宁集中全副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10月23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个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去指挥起义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感到大吃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11

21、月7日下午6时,起义队伍已将冬宫完全包围。11月8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年11月9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季正矩列宁传(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9分)历史检测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DBCCACDCC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ADCDCABBBC二、 主观题25、(1) 根据材料一

2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14分)(1)特征:以国内治理为主;民本、农本等思想影响深远;对外力主和平交往,以协和万邦的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战略文化具有连续性。(6分)影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构建;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导致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等观念产生;引发战略文化的僵化;(4分)致使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屈辱(2分);对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2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

23、战略选择的认识。(11分)差异:(指导思想方面)美国以实用主义、实力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通过战争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至全球,具有进攻性和强制性;(文化特点方面)美国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基本精神方面)美国战略文化强调民族优越感,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6分)战略选择: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持国家民族政治独立;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坚持和平崛起(5分)26、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示例一)情节:宣统退位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

24、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概述和评价: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月,清帝退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示例二)情节: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概述和评价: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5、,也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背景。(6分)背景: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增派混乱、赋役负担不均);土地兼并,人口增长;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赋税改革的影响。(9分)废除了人头税,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赋役负担更公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殖的作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6分)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亲自指挥了革命;起草了巩固政权的法令。(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9分)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对革命形势能够科学判断,保证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退出“一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巩固了新生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