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半期测试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
2、。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
3、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
4、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
5、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改编自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B. 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C. 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D. 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
6、典型的聒噪浮华。B. 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C. 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 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B. 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
7、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C. 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 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项
8、,“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曲解原意,原文第二段“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由此可知朗读者主旨不是表现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概述文章有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情感调动不够充分”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明确指出“并非是应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
9、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在原文中没有充分的依据。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
10、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
11、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猫季羡林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
12、,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
13、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
14、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
15、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鉴赏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B. 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C. 作者以爱猫、养猫、学猫、写猫为逻辑顺序组织全文,从中可见作者那高
16、尚博爱的心、善良极致的心、豁达恬淡的心。D. 从本文中可得出以下启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多种生命共存的地球家园,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5. 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6. 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答案】4. A 5. 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 6. 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17、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鉴赏分析,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散文有关内容的鉴赏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说法错误,文中主要描写了老猫的特点,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C项,“以爱猫、养猫、学猫、写猫为逻辑顺序”错,前面有倒叙的手法。D项,“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说法错误,文章主要说
18、的是作者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了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散文物象把握概括能力。把握概括散文中物象,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同时还要结合文中写作背景,适当拓展。本题要求概括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答题时,先通读文章,从文中筛选出关于老猫的形象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进行整合概括出老猫的形象特点。通读文章,可以从文中筛选出“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
19、真虎虎有虎气”“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老猫具有哪些特点。概括
20、老猫特点时,注意最好先概括老猫的外部特点,也就是它的外貌,再分析它的性格品质特点,即采取由内而外的思路进行概括。【6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及语段的安排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根据文章主旨,结合语段的内容、手法和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段安排的妙处。本题,题目是“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答题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作者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文章从老猫病重写起
21、,为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更有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结构上,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行文富有波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
22、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屏奴”低龄化惹忧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在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为“屏幕奴隶”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在网络世界里,很多父母眼里还很陌生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在“庄园”里,小朋友们有着忙不完的活儿:买新衣服、布置居室、照顾宠物、播种蔬菜、打工挣钱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还误入
23、歧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不但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而且更容易并正在快速地走向低龄人群,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一位家长说:“孩子求着要玩,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网,未成年人更容易有网瘾。”孙宏艳曾专门做过网络沉迷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等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时间更长。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魏晨曦说,与普通电脑相比,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且随时随地可用。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同时虚拟世界又与孩子本身爱幻想的特点很
24、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专家指出,手机及以后更多新网络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其便捷性、隐蔽性使得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以前家长常抱怨“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现在却是抱怨“一天到晚不出门”。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
25、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有些孩子,周末与节假日不是在玩手机游戏,就是玩平板电脑,基本不和人交流,说过的几句话都是找人借手机玩;有些小孩,平日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一到玩手机游戏,便时而大笑,时而大叫。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已经没有办法读书。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好像是一种生理疾病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网络写手“和菜头”最近如此感
26、慨,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教授辛自强说,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有关负责人李正祥介绍,很多年轻网民上的更多是商业网站、交友网站等,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而误入歧途。( 新华网 记者:梁钢华 周婷玉)7
27、. 下列选项中,对“屏奴”低龄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且随时随地可用。B. 网络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要。C. 手机及以后更多新网络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其便捷性、隐蔽性使管理更加困难。D.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况,正确的一项是A. 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无处不在,使得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屏幕奴隶”已经低龄化。B. 在网络世界里,很多父母眼里还很陌生的“摩尔庄园
28、”,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已经发展到“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的地步,这说明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摧残很大。C.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令人担忧。D.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渐渐养成了“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养成了信息时代提笔忘字、见面忘言、社交能力减弱的通病。9. 结合全文分析:沉迷网络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正确利用网络,你有何建议?【答案】7. D 8. C 9. 危害有 宅:户外活动不足,学生的健康受影响。学生肥胖、超重率增加,近视率逐年上升。闷:封闭孤僻
29、不愿张嘴,交流长安少年增多。散:锁片化冲击使注意力游移。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理解能力。 误: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极易受到负面影响,受到不良价值的诱惑而误入歧途。建议:有节制使用电子产品,不应过早地接受网络,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屏奴低龄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注意题干中信息筛选点是“屏奴低龄化的原因分析”,且是“有误的一项”,D项,“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智能手
30、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这是谈科技发展的优点。不是题干所问“对屏奴低龄化的原因分析”。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况,正确的一项”,A项,“屏幕奴隶已经低龄化”有误,根据材料,应为“屏幕奴隶群体日益呈低龄化新趋向”。B项,“很多父母眼里还很陌生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已经发展到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的地步”有误,从文中来看,“没玩过到
31、学校都没有谈资”在文章中是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不是“摩尔庄园”,选项说法属于张冠李戴。D项,“提笔忘字、见面忘言”于文中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出文中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干问的是“沉迷网络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正确利用网络,你有何建议”。貌似探究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通读文章,文章第六段说“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
32、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由此可以知道答题的区域在下文,第七段“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第八段“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第九段“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第十段“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
33、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沉迷网络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即可,再根据危害,从节制使用等方面对正确利用网络提出建议。【点睛】实用类文本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比如本题“哪些危害”“有何建议”,考生应先回答第一问,然后再根据第一问答案,结合现实回答第二问;然后分析文本,大概梳理文本的内容,比如本文,前五段主要是说孩子痴迷网络的
34、原因,可见答题的区域不在这几段,第六段是一个过渡段,由上文的原因到下文的危害影响,本题第一问的答题区域主要在六、七、八、九几段。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针对孩子沉迷网络的表现答题,如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我们可以提出“限制时间”“有节制”的建议。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下列小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
35、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
36、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乙)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
37、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10.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
38、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B.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12.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
39、,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C.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40、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给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项将军。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入关和意外变故。(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其中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
41、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没费一兵一卒”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所以”、“出入”、“非常”、句意;(2)“畔”、“因”、“解”、句意。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
42、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
43、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赵鼎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
44、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舣:停船靠岸。14. 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的首句“霜露日凄凉”交代了时间与地点。“凄凉”二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 用反衬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反衬出大雁的孤寂、凄凉的处境。C. 这首词的上片写北雁南飞“不成行”“吊影苍波”,处境苍凉,这是对“雁”的直接描写。D. 下片中的“重阳”与题目中的“九日”相照应,是本词的“词眼”,点明了主题和情感。15.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5、?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团聚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漂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A项,“交代了时间与地点”不当,“霜露日
46、凄凉”只交代了时间,没有交代地点。B项,“反衬手法”不当,是景物烘托的手法,“霜露”“惊风”“日暮天长”都是凄凉之景,属于正衬。D项,“词眼”不当,“词眼”一般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重阳”一词不是词眼,本词的词眼应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点明了主题和情感”不当,是暗示了主题和情感。故选C。【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诗词感情能力。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在整体感知词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题干已经规定了赏析诗歌情感的范围词的下片。仔细阅读词的下片,从中找出能表现这种感情的诗句,然后分析表
47、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句子“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意思是“为你珍惜时光,还是重阳节”可以看出诗人有对时光珍惜的感情,又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句子“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意思是“古人把船停在何处,请大雁把我的相似寄过去吧”,结合背景该句有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又有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可运用简洁语言进行概括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
48、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抓住词下片中关键句子“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下片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2)再别
49、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满载一船星辉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携”“峥嵘”“萧萧”的写法。【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
50、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安倍晋三这次长达八天的国事访问,是美日战略合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次突破,已是图穷匕见,其战略意图明显剑指中国。B.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微不至的关怀。C.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
51、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D. 我最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项,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
52、意显露了出来。使用正确。B项,无微不至:无:没有;微:细微;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使用正确。C项,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道家哲学。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此处是说刘欢演唱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给人的感受,使用错误,属于望文生义。D项,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不钩心斗角。多指率真坦白;全无心机。使用正确。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
53、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B. 奥巴马政府已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国总统朴
54、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作出任何决定。C.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D.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不动产登记条例的长期缺位,腐败官员得以匿藏大量房产,且被揭发的可能性很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
55、,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病句、句意明确的一项”,B项,语序不当,“9月3日” 应放在“将在北京举行”的前面。C项,搭配不当,“减轻”和“问题”搭配不当,应是“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压力”。D项,成分残缺,在“腐败官员”在前面加“使”。故选A。19.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A.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 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D.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把握古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
56、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这就要求考生把握传统节日所处的季节,该节日的习俗,然后再做出选择。A项,“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选自端午日,从“艾符”“蒲酒”也能看出是端午的习俗,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B项,“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的民间习俗。C项,“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黄菊”“茱萸”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古,因此本句描写的是重阳节。D项,“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选自竞渡歌,其中“鼓声劈浪”描写的是赛龙舟的情景,这句也是写端午节的习俗。故选C
57、项。20.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家长会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说明如何修改。通知各位家长: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兹定于2018年10月15日在我校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我们将分析今年高考的命题趋势,通报全市第一次统考的成绩,并与大家一起磋商高考复习的相关事宜。不得缺席,请务必准时到会!2018年10月8日中学高三年级部【答案】(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不符合应用文语言要求,应删除。(2)开会的时间应该具体详细,如“2018年10月15日上午10点”。(3)“磋商”改为“讨论”。(4)“不得缺席”是命令式语气,应删除。(5)落款处时间应放最后一行。【解析】【详解】试题
5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不符合应用文语言要求,应删除;(2)开会的时间应该具体详细;(3)“磋商”,是谈判双方对报价和交易条件进行反复协商,或是做出必要的让步,或是得到一定的利益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商务谈判的实质性阶段。磋商应从认清分歧存在和不同意的原因开始。不合语境,改为“讨论”;(4)“不得缺席”是命令式语
59、气,不符合家长会通知的要求;(5)落款处时间应放最后一行。21.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不超过50字)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主要的要素有“听、说、读、写”,根据框架图分析四者之间的关系。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
60、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第一季共十二期,十二个主题词分别如下: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请从中选择2到3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家的味道家,犹如一桌美味的佳肴,这其中有酸、甜、苦、辣、咸,融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味道。酸,与其说是“酸”,不如说是“酸中带甜”。小时候的我,经常会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大家就喜欢逗我,把我逗哭了他们却笑了,我成了他们名副其实的“开
61、心果。”甜,有一次,期末考试前家庭作业非常多,做到了晚上十点多还没做完,而妈妈在辛苦工作了一天后回到家,还坚持帮我检查作业,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她都认真推敲并指导我及时更正。看她困的直打哈欠,我心疼的催她赶紧去睡觉,可她就是不肯,非要忍着瞌睡虫的引诱坚持帮我把作业仔细检查完。我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是甜甜的味道!苦,既然有甜就会有苦。记得前年暑假,爸爸妈妈去旅游,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我心里想“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可不,家里今天就只剩我这个大王了,我终于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我先把作业应付完,然后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想到这些,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是没过一会儿,
62、就觉得一个人没意思简直无聊透顶,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很不习惯。那天,我尝到了人生第一次寂寞的苦滋味。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不怕辣”。我是个爱吃辣的小女生,平常吃菜都要有辣椒。这不,春节的饺子我都要蘸着辣椒吃,谁也别跟我抢哦。吃完饺子,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机,一家人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大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台视觉大餐,遥控器始终掌握在我这个“辣妹子”手里。一家人有说有笑,欢声笑语,好比十五的月亮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咸,一家人难免会有牙齿碰到舌头的时候,小吵小闹再平常不过了。记得我读三年级时,妈妈说:“闺女啊,你也长大了,要学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可以帮妈妈和奶奶
63、分担一些啦。”可是我却跟妈妈唱反调,理直气壮地说:“我还有作业呢,再说我还小,小孩子哪里会干家务活动嘛。”妈妈见我这么不懂事顶撞她,也生气了,立刻严肃地板起脸来教训我说:“正是因为你小,所以才要从小培养这种勤劳的好习惯,将来才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哎呀,我的妈呀,我妈简直太能唠叨了。我不耐烦地躲进自己的房间,“嘭”的一声把门关了起来可是第二天早上,看到妈妈端着热腾腾的早饭,我就开始后悔不该那样对妈妈,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是咸的味道!幸福不就是这样平常吗?任它在我们心中弥漫、盛开、蔓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就像是我们幸福、平常的一家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爱护这就是家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6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题干中“请从中选择2到3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既有立意上的任务,如“从中选择2-3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也有体裁上的任务,如“记叙文”。首先分析所给的材料,材料是“朗读者”第一季十二期的主题词,即“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考生要分析这些主题词,找出存在内在关联的2-3个主题词,
65、进行立意。如可以“第一次”“告别”“勇气”为关键词,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告别家人,勇敢迈向人生旅程的一次经历,或者表现自己告别以前的自己,走向一个全新自我的勇气;如以“家”“味道”为关键词,可写什么是家的味道;如以“遇见”“陪伴”为关键词,可写遇见经典,一直有经典陪伴的感受;如以“礼物”“那一天为关键词,可讲述自己获得一份珍贵礼物的那一天的见闻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点睛】任务驱动型
66、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
67、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