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62KB ,
资源ID:26130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13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 1. 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临时办法,因而继续推行只会给苏俄带来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B有误,A、D理

2、解正确。C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影响,也是正确的。2. 1920年夏,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解析】选A。斯摩棱斯克实行的是征收粮食税,取得较好效果;与此同时,其他地区仍实行余粮收集制,结果是“拖延一年时间”才完成任务,因此A正确。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国家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由此排除B、

3、D;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不符,排除C。3.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A.工业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选C。1921年3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自由买卖,材料中“1921年5月”“可非得有钱不可”可以说明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买卖,不符合材料所述,

4、排除B;A、D与题干无关。4.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解析】选D。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大工厂的认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A、B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

5、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C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故选D。5.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位,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选C。苏联掀起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促进

6、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故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不利于经济恢复,A错误。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位,并不能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直到1937年苏联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错误。斯大林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错误。6. 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解析】选C。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实力,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故选C。7. 徐隆彬在

7、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C。从材料中“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因此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体制。故选C。8. 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

8、环境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解析】选C。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改,并没有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故C不正确,A、B、D表述均符合史实9. 下表体现了1928年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欧美遭受经济大危机打击C.苏联对德作战的军事需要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社

9、会主义经济建设。表格时间限制是19281937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是在1941年,所以C说法错误。10.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能力。材料有效信息“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想要扩大农庄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选A11.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

10、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注意材料关键信息,“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和影响。斯大林时期还未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赫鲁晓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没有如此激烈,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形势更加严重,远不是“逐渐暴露出了危机”,故排除A、B、D。12. 某教授曾撰

11、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主要是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13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

12、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 B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答案B14列宁曾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借用商品货币关系发

13、展生产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主张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明显错误,从而排除A、B、D三项。答案C15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C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时间判断。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材

14、料反映了允许外资经济的存在,这也说明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B16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20世纪20年代。再者是结合材料信息:恢复商业,经济复苏,由此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答案B17. 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

15、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解析1921年国内战争已结束,排除A项;C、D两项中的农业集体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答案B18.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

16、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从材料中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可知D项正确。答案D19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解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苏俄(联)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

17、,苏联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答案B20. 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造成题干反映现象的出现。答案

18、B21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1/3。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切入点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脉络,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当时苏联的工业获得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A、B、D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相符合。答案C22.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

19、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斯大林模式。答案B2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大

20、规模种植玉米,因此属于“蛮干”。A项属于“阴谋家”的表现,B、D两项属于“改革家”的表现。答案C24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答案C25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

21、:双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1 618枚,美国为1 054枚。苏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占据优势主要得益于()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解析197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答案C26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某位领导人把

22、苏联像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其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D2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导致苏维埃共和国联盟走向解体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找共性,主要考查对比分析能力。难以判断的是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离开“斯大林模式”,走向资本主义,故不是三人改革的共同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28.(2015盐城高三期中)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

23、:材料一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二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

24、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美斯

25、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21分)【解析】第(1)题抓住所问“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回答“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可知“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第(2)题答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材料观点是什么必须明确归纳;二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由材料“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使他们感到震惊”可

26、以看出人民的贫困、人性被束缚,论证使用材料进行归纳即可。由材料“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可以看出“五年计划”导致了苏联的强大,亦为新兴民族国家所效仿;论证结合此材料和所学(东欧、中国照搬斯大林模式)回答;材料“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可以看出“五年计划”甚至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结合所学论证即可,史实主要列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化等回答。答案:(1)体制:逐步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

27、工业强国。(5分)(2)观点(9分)史实(12分)“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对象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的确定“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面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

28、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

29、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12分)(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14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苏联高

30、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12分)(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8分)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6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