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337KB ,
资源ID:26047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04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1、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 色 单质 石墨-黑色 金刚石-无色 硅-灰黑色 F2-淡黄绿色 Cl2-黄绿色 Br2-深红棕色 I2-紫黑色 白磷-白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硫-淡黄色 铜-紫红色 金-金色 铯-金色 氧化物 NO2-红棕色 N2O4-无色 Na2O2-淡黄色 FeO-黑色 Fe2O3-红棕色 Fe3O4-黑色 MnO2-黑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HgO-红色 Ag2O-棕黑色 酸或碱 Fe(OH)2-白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盐 KMnO4 紫黑色 FeS-黑色 FeS2-黄色 CuS-黑色 Cu2S-黑色 HgS-黑色 P

2、bS-黑色 FeCl3-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 CuCl2-棕黄色 CuSO45H2O-蓝色 CuSO4-白色 Cu2(OH)2CO3-绿色 AgCl-白色 AgBr-淡黄色 AgI-黄色 Ag2CO3白色 Ag3PO4 黄色 水合离子或络离子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棕黄色 MnO4-紫红色 CuCl42-黄色 Fe(SCN)2+-红色 焰色反应 Na+-黄色 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 附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

3、溶液 有机溶液 氟 淡黄绿色 氯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溴 红棕色 深红棕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 碘 紫红色 紫黑色 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 附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范围 中间色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橙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 石 蕊 5.08.0 紫色 红色(pH5.0) 蓝色(pH8.0) 酚 酞 8.210.0 粉红色 无色(pH8.2) 红色(pH10.0) 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2)pH

4、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附 3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其它 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了解). 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了解)。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了解)。 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 6.蛋

5、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二、俗名总结 1.CaO-生石灰 2.乙炔-电石气 3.乙醇-酒精 4.丙三醇-甘油 5.苯酚-石炭酸6.甲醛-蚁醛 7.乙酸-醋酸 8.三氯甲烷-氯仿 9.NaCl-食盐 10.NaHCO3-小苏打11.CO2(s)-干冰12.Na2CO3-纯碱、苏打 13.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14.SiO2-石英、硅石15.CuSO45H2O-胆矾、蓝矾 16. 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7.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18.CaCO3-石灰石、大理石 19.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泡花碱 20.KAl(SO4)212H2O-明矾三、重要物质的用途1.干

6、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5.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6.明矾净水剂7.重晶石“钡餐” 8.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9.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0.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11.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2.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13.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4.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1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16.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

7、、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20.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1.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22.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3.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24.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

8、转换上等等。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四、各种“水”汇集1.纯净物: 水银Hg水晶SiO2 蒸馏水H2O 重水D2O超重水T2O重氧水H218O2.混和物: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氨水分子(N

9、H3、NH3H2O、H2O);离子(NH4+、OH、H+)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2、Mg(HCO3) 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

10、、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五、各种“气”汇集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笑气N2O 高炉(煤)气CO CO2 N22.有机的: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又名石油气、油田气. 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 裂解气主要是CH2=CH2、CH3CH=CH2、CH2=CHCH=CH2、H2等。焦炉气H2、CH4、CO等。六、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160:CuSO4 Fe2O3 B

11、r2 100:CaCO3 KHCO3 Mg3N2 98:H2SO4 H3PO4 Cu(OH)2 80:CuO SO3 Br NH4NO340:Ar Ca MgO NaOH 44:C3H8 CO2 N2O 56:Fe CaO KOH 64:SO2 Cu 28:N2 C2H4 CO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BaSO4:233 Al(OH)3:78 C6H12O6:1802.常用换算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20.16L0.9 mol 16.8L0.75 mol七、

12、“10电子”“18电子”“14电子”“22电子”“38电子”的微粒小结1.“10电子”微粒:Ne HF H2O NH3 CH4 N3(固)、O2(固)、F、Na+、Mg2+、Al3+ OH NH2 H3O+ NH4+2.“18电子”微粒:Ar F2 HCl H2S PH3 H2O2 SiH4 CH3F N2H4 CH3OH CH3NH2 CH3CH3K+ Ca2+ Cl S2 HS3.“14电子”微粒:N2 CO C2H2 Si C22- “16电子”微粒: S O2 C2H4“22电子”微粒:CO2 N2O N3- BeF2 “38电子”微粒:CS2 Na2O2 Na2S Ca(OH)2 C

13、aF2 BeCl2 八、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聚沉(加热、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电泳(胶体微粒带电) 布朗运动(一切分散系均有的) 3.胶体提纯:渗析(应不断更换清水).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Cl2、NaClO、Ca(ClO)2 HClO; Na2O2、CaO2 H2O2; O3;浓HNO3等的漂白是氧化作用为不可逆SO2的漂白是化合作用为可逆; 活性炭吸附作用为物理变化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十、环境污染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

14、里昂等氟氯烃的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 受紫外线的伤害。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下降,其pH通常

15、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等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幅射等。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十一、常见元

16、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1)氢元素a.没有中子的原子; b.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周期数等于族数;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f.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g.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h.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d.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f.

17、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e分子(H2O)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e分子(H2O2)的元素;h.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i.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g.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k.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3)碳元素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e.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f.能与

18、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h.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4)氮元素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d.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e.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f.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5)硫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

19、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g.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6)氯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e.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

20、产生大量白雾;f.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g.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7)氟元素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21、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8)硅元素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9)磷元素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能在Cl2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10)溴元素a.形成的

22、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b.与Ag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11)碘元素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12)钠元素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c.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十二、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的规律与例外1.元素周

23、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A族、A族、A 族、A族、A族、A族、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B族、B族、B族、B族、B族、B族、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族;第18纵行称为0族。2.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A族称为铝族元素;A族称为碳族元素;A族称为氮族元素;A族称为氧族元素;A族称为卤族元素。3.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

24、(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4.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5.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6.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除外)7.在目前周期表中的112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90种

25、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9.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10.同周期第A族和第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11.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

26、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A族时,则有:y=xa;当xA、yB位于第AA族时,则有:y=xb。12.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1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14.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同位素,但Na、F、P、Al等20种元素到目前却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15.一般认为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据有些资料说,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16.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增大,如18Ar的相对原子质量反而大于

27、19K的相对原子质量。17.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18.AA族中只有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结构式为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1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2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2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例外。2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

28、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2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2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2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2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2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2KOHCrO3=K2CrO4H2O;Na2O2、MnO2等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它们与酸反应时显出氧化性。28.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

29、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HFHCl,H2OH2S,NH3PH3,因为液态及固态HF、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2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3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31.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HClO4、HClO3、HClO2、HClO的氧化性逐渐增强。3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十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1.原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

30、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2.离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分两次递减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4.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离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十四、常见电子式: NaOH Na2S Na2O2(H2O2) NH4Cl MgCl2 CO2 N2 CH3- OH -OH CaC2等(要会写)十五、离子共存问题1.分析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条件是有难溶、难电离、挥发性物质生成。2.分析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1、Fe2+、SO32与NO3/H+; I、S2、SO32与Fe3+、ClO、MnO4; 2S2SO32与H; S2O32与2H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例如:3Fe2+ + NO3+ 4H+ = 3Fe3+ + NO+ 2H2O 3SO32+ 2NO3+ 2H+ = 3SO42+ 2NO+ H2O2Fe3+ + S2 = 2Fe2+ + S 2Fe3+ + 2I = 2Fe2+ + I22Fe3+ + SO32+ H2O = 2Fe2+ + SO42+ 2H+5Fe2+ + MnO4+ 8H+ = 5Fe3+ + Mn2+ + 4H2O 5SO32+ 2MnO4+ 6H+ = 5SO42+

32、 2Mn2+ 3H2OSO32+ ClO= SO42+ Cl S2+ ClO + 2H=S Cl 2I+ ClO + 2H= I2+Cl+2H2O S2O32 + 2H+ = S+ SO2+ H2O 2S2SO326H+3S3H2O3分析是否发生双水解反应常见的双水解反应有以下几组:Fe3+与AlO2、HCO3、CO32、SiO32 NH4+与SiO32、AlO2Al3+与AlO2、HCO3、CO32、S2 、HS、SO32 、SO32 AlO2与Al3+、NH4+、Fe3+4.分析是否发生络合反应:Fe3+ + 3SCN = Fe(SCN)3(血红色溶液) 注意:(1)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

33、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 + H+ = CO2+ H2OHCO3 + OH= CO32 + H2OHSO3 + H+ = SO2+ H2OHSO3 + OH= SO32 + H2OHS + H+ = H2SHS + OH= S2 + H2OH2PO4 + H+ = H3PO4H2PO4 + OH= HPO42 + H2O (2)能生成微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如Ca2+和SO42、Ag+和SO42、Mg2+和CO32、Ca2+和OH等。(3)PO43与H2PO4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前者水解呈碱性,后者电离为主显酸性,两者相遇要反应PO43 + H2PO4=

34、2HPO42(4)Al3+、Fe3+因其在水溶液中当pH为34左右时即能完全水解成Al(OH)3、Fe(OH)3沉淀,所以Al3+、Fe3+几乎与所有的弱酸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5)Ag(NH3)2与H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在酸性溶液中,NH3与H以配位键结合成NH4+的趋势很强,导致Ag(NH3)2 + 2H = Ag + 2NH4+发生。(6)解答此类问题还要抓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溶液的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是否有颜色;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能大量共存;能与铝粉反应放出H2(可能是非氧化性酸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可能是酸或酸

35、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或碱性溶液).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7)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十六、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

36、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NaCl+K)(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 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

37、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NH3+H2O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

38、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苏打、纯碱、洗涤碱);NaHCO3(小苏打、发酵粉)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

39、(Na+)c(HCO3-)c(OH-)c(H+)c(CO32-), 也有c(CO32-)c(H2CO3)。(五)、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 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

40、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为: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 除杂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写问题。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 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

41、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 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溅落下来。引燃剂:镁条、氯酸钾;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 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

42、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 4Al+3O2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 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水中的悬浮形物形成不 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

43、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铁及其化合物:(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可能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产物等。 2.铁的生锈: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电化学腐蚀,涉及的主要反应原理:Fe-2e-=Fe2+(负极), 2H2O+O2+4e-=4OH- (正极), 4Fe(OH)2+O2+2H2O=4 Fe(OH)3, 2Fe(OH)3xH2O =Fe2O3nH2O+(2x-n) H2O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3、FeCl2,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实验题的除杂中经常出现。(二

44、)、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黑色晶体、磁性氧化铁为Fe3O4;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以上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命题角度为:较长时间的看到 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 Fe2O

45、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OH)2、Al(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 实验操作要点:四步曲:先煮沸,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再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 (1)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注意:此处不用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因其

46、具有紫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络合物) 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程为:先将它们 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注意:配制亚铁盐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 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O3-)、(MnO4-)、(

47、ClO-);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I-、SO32-、S2-、SCN-。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为离子共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 6.Fe2+、Fe3+、Cu2+、Al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2、CuCO3等其

48、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 点评: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铜及其化合物 1.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是:(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2.波尔多液消毒: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石灰

49、水, 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3.粗铜的精炼:重在考查精炼原理: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精炼原理为: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阳极反应:Cu-2e-=Cu2+、Fe-2e-=Fe2+、Ni-2e-=Ni2+;阴极反应:Cu2+e- =Cu。 硫酸铜溶液浓度几乎不变4.电解硫酸铜溶液:它是考查电解原理及规律的重要载体,必须熟练书写其电解方程式。 5.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 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O2(加

50、热)或加入H2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 2CuSO4+2H2O, Cu+2H2O2+H2SO4=CuSO4+4H2O。 6.制备CuSO4方案的选择:方法如下:一是CuCuOCuSO4; 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三是用铜和稀硫酸、双氧水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一是原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二是不产生有毒气体,不造成大气污染。与之相同的还有Cu(NO3)2的制备。 8.Cu2+水解:与Fe3+结合考查实验除杂;CuCl2溶液的蒸干、和含有结晶水时除去结晶水,分别对应的操作是加入盐酸,和在HCl气氛中加热。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对铜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有

51、“升温”的表现。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与铁等其他金属一同出现在实验题中。硅(一)、硅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2.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仅与强碱NaOH、HF、F2反应)2.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 (二)、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 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

52、氧化物反应: 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 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 应用橡皮塞。 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应用塑料瓶)。 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三)、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

53、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 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NaHCO3) (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 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

54、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点评:有关硅及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出现的频率很高。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 NaCl22NaCl CuCl2CuCl2 (棕黄色的烟) 2Fe3Cl22FeCl3(棕褐色的烟)(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铁

55、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3,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 Cl2H2 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Cl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中,应注意次氯酸是弱酸,要写成化学式而不能拆开。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七种微粒,其中有Cl2,HClO,H2O,H+,Cl-,ClO-,OH-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FeCl2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

56、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 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FeCl2、Na2CO3、NaHCO3、AgNO3、NaOH 等溶液会变质。 Cl2与碱液反应: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

57、: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2Ca(ClO)2 ,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的原因: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 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失效,涉及两个反):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

58、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2、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在。 方法:先加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SO32-等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l存在。 点评:氯气的强氧化性及氯水的漂白性是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热点,如Cl2氧化Fe2+、Cl2氧化SO2等,另外,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漂白液、漂白粉及漂白精等内容,也较为重要。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

59、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 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 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游离态存在) 2、硫单质: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低。 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FeSFeS 2CuSCu2S 2NaS=Na2S HgS=HgS(汞滴处理) 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洗硫)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4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SO2能与水反应:SO2H

60、2O H2SO3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过量)NaOHNaHSO3 对比CO2与碱反应: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

61、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O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Cl2、O2(催化剂:粉尘、V2O5)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

62、检验SO2的存在。 SO2: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Cl2: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加热不能复原 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4、硫酸(H2SO4)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 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 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

63、S、HI、HBr气体。 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去,炭化变黑。 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 ()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 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而不是不反应。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 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铝和铁也能被浓硝酸

64、钝化,所以,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3)硫酸的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 点评:SO2的性质及酸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如SO2的漂白性,还原性等。特别注意:能使下列物质褪色体现的是SO2的何种性质?能使溴水、氯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褪色等。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生成?若再通入足量的氨气、氯气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原理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

65、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难 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与溴蒸气颜色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2、硝酸(HNO3):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 水蒸气呈白雾状。 (2)硝酸的化学性质: 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H2,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

66、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Cu(NO3)32NO24H2O 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为化学变化,不是不反应).加热时能发生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3、氨气(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

67、O 氨水中的微粒:NH3 H2O NH3H2O NH4 OH H(共六种微粒)。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较大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界 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形成较大压强差条件:相似相容: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Br、HI用水吸收剧烈反应: CO2、SO2、Cl2、H2S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等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2)不漏气(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即气体应充满 b.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

68、(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 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 2NH4ClCa(OH)2 CaCl2NH32H2O2)装置: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a.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生成 5)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 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

69、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4)氨气的用途:作制冷剂、制纯碱、制铵盐(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4、铵盐 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5NH4NO3 2HNO3 4N2 9H2O(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 (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含有NH4。点评:氨

70、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实验中“气体制备实验”一直是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要对氨气的制备原理、收集、干燥、检验、尾气的吸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另外,氨气的其他制取方法及氨气的性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必备的无机化学反应式 1.2Na+2H2O=2NaOH+H2 2.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3.NaOH和NaHCO3溶液反应:OH- +HCO3- =CO32- +H2O Na2CO3+CO2+H2O=2NaHCO3+NH4Cl4.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

71、O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Cl2、HClO、H2O、H+、Cl-、ClO-、OH-): 5.次氯酸见光或热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O2 6.Ca(ClO)2+CO2+H2O=CaCO3+2HClO 7.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8.2Al+2NaOH+2H2O=2NaAlO2+3H2 9.Al2O3+2NaOH=2NaAlO2+H2O 10.Al(OH)3+NaOH=NaAlO2+2H2O 11.H2O2的分解: 2H2O2 2H2O+O2 12.2SO2+O2 2SO3 13.SO2+Cl2+2H2O=2HCl+ H2SO4

72、1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5.C+2H2SO4(浓)CO2+2SO2+2H2O 16.N2+O22NO 2NO+O2=2NO2 17.3NO2+H2O=2HNO3+NO 18.4NH3 +5O2 4NO+6H2O 19.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NH3+HCl=NH4Cl 20.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 2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22.C+4HNO3(浓) CO2+4NO2+2H2O 23.盐类水解

73、: CH3COO- +H2O CH3COOH+OH- CO32-+H2O HCO3-+OH- HCO3- +H2OH2CO3+OH- NH4+ +H2ONH3H2O+H+ Fe3+ +3H2OFe(OH)3+3H+ 24.铝热反应: 2Al+Fe2O3 2Fe+Al2O3 4Al+3MnO2 3Mn+2Al2O3 25.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NH4+26.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 高温下碳与水反应.C+H2O(g)CO+H227.FeCl3+3N

74、aOH=Fe(OH)3+3NaCl 4Fe(OH)2+O2+2H2O=4Fe(OH)3 Fe+3SCN-=Fe(SCN)328.2FeCl2+Cl2=2FeCl3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29.金属的冶炼:Fe2O3+3CO2Fe+3CO2 CuO+C Cu+CO 30.铜锌原电池:正极:2H+2e-=H2 负极:Zn-2e-=Zn2+ 31.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O2+4e-+2H2O=4OH- 负极:Fe-2e- =Fe2+ 总式:2Fe+O2+2H2O=2Fe(OH)232.电解CuCl2溶液:阳极:2Cl-2e-=Cl2 阴极:Cu

75、2+2e-=Cu 总式:CuCl2Cu+Cl2 33.铜的电解精炼:阳极:Cu-2e- =Cu2+ 阴极:Cu2+2e-=Cu 34.电镀铜:阳极:Cu-2e- =Cu2+ 阴极:Cu2+2e-=Cu 35.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2Cl-2e-=Cl2阴极:2H+ +2e- =H2 总式:2NaOH+2H2OH2+2NaOH+Cl236.黄铁矿的燃烧: 4FeS2 +11O22Fe2O3+8SO2 37.氨水吸收少量SO2: SO2+2NH3 +H2O=(NH4)2SO3 38.Fe(OH)3胶体的制取: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化学实验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76、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比较相似仪器的异同。 2.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存放方法和原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知识点1、反应器的使用方法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溶解或反应的仪器,也可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1)能直接加热;(2)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固体平铺在管底; (3)加热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切忌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 烧杯:配制、浓缩、稀释溶液,也可作反应器、水浴加热器.加热时垫石棉网,液体不超过1/2,不可蒸干。 烧瓶: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较多液体参

77、加的反应容器 平底烧瓶一般不做加热仪器,圆底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或水浴加热。 蒸馏烧瓶: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或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生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或水浴加热。 锥形瓶:用于中和滴定的反应器,蒸馏时液体的收集器,组装反应容器。加热要垫石棉网 .集气瓶: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一层细沙坩埚:用于灼烧固体使其反应. 可直火加热至高温,放在泥三角上,用坩埚钳夹取,不可骤冷。 启普发生器: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 控制导气管活塞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不能加热,不能用于强烈放热或反应剧烈的气体制备

78、.知识点2、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酸碱式滴定管:中和滴定(也可用于其它滴定)的反应;准确量取液体体积,酸式滴定管盛酸性、氧化性溶液; 碱式滴定管盛碱性、非氧化性溶液,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使用前要查漏水洗润洗装液调液面; “0”刻度在上方,读数到0.01mL。 量筒:仅用于粗略量取液体体积及组装排水量气装置, 无0刻度 选择合适规格以减小误差,读数一般读到0.1ml。容量瓶:仅用于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标识:温度、容量、刻度线先查漏后水洗,仅在所标识温度下使用,加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不作容器、反应器、加热器、配制热溶液) 托盘天平: 称取药品质量。使用前调零

79、 精确至0.1克. 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 易潮解、腐蚀性药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平衡时:左盘=右盘+游码 读数时: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加砝码顺序:由大到小知识点3、加热、蒸发、蒸馏、结晶的仪器 酒精灯:作热源,用外焰加热 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 熄灭用灯帽盖,不可用嘴吹。 通过漏斗添加酒精 表面皿:常用于覆盖容器口(凹面要向下,以免滑落),以防止液体损失或固体溅出,也用于天平称量固体 药品时用,还可用于盛放pH试纸用. 表面皿不可用火加热蒸发皿:用于蒸发溶剂,浓缩溶液。 可直接加热,不能骤冷蒸馏装置:对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处,蒸

80、馏烧瓶中应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冷凝器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知识点4、过滤、分离、注入液体、干燥的仪器 漏斗:过滤、装配防倒吸装置或向细口容器添加液体。 注意: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长颈漏斗:装配反应器 下端应插入液面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跑掉。 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可组装反应器,以随时加液体。 使用前先查漏液; 萃取时要振荡并放气、静置或放液时打开上盖或将塞上的凹槽对准上口小孔,保证内外气压相同; 分离放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 洗气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一般选择与杂质气体反应的试剂作吸收液,装入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气体的流向为

81、长进短出干燥管: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粒状,常用无水CaCl2、碱石灰等。 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 干燥器:干燥器是保持试剂干燥的容器,由厚质玻璃制成.其上部是一个磨口的盖子(磨口上涂有一层薄而均匀的凡士林),中部有一个有孔洞的活动瓷板,瓷板下放有干燥的氯化钙或硅胶等干燥剂,瓷板上放置装有需干燥存放的试剂的容器。 开启干燥器时,左手按住下部,右手按住盖子上的圆顶,沿水平方向向左前方推开器盖,盖子取下后应倒放在桌上安全的地方(注意要磨口向上,圆顶朝下),用左手放入或取出物体,如坩埚或称量瓶,并及时盖好干燥器盖. 加盖时,也应当拿住盖子圆顶,沿水平方向推移盖好

82、.当坩埚或称量瓶等放入干燥器时,应放在瓷板圆孔内。温度很高的物体必须冷却至室温或略高于室温,方可放入干燥器内。 知识点5、化学试剂的保存 (1)固体药品要盛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一般盛放在细口瓶中。 (2)防分解:常见的见光易发生反应的物质如:AgNO3、HNO3、AgI、AgBr、氯水等,要盛放在棕色色瓶中。 (3)防粘连:碱性溶液:如:NaOH、KOH、Na2SiO3等,不能使用玻璃塞.(4)防氧化: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带有橡皮塞试剂瓶不能盛放强氧化性试剂HNO3、浓H2SO4、KMnO4、K2Cr2O7、氯水、溴水等,少量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锂常保存在石蜡油中,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83、5)防腐蚀:氢氟酸易腐蚀玻璃,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有机溶剂(汽油、四氯化碳、乙醇、苯、氯仿等), 不能用橡皮塞。 (6)防挥发:浓盐酸、浓氨水应密封阴暗处,液溴要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液封。 知识点6、药品的取用 1.取用基本原则:保证人身安全:不手拿、不口尝、不直闻;严格用量;不改变纯度 2.药品的用量:无说明,液体取1-2 mL,固体取最少量。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应放在 指定指定容器内。但金属钠、钾及非金属白磷、液溴例外,要放要原瓶。 3.取药品操作步骤: 取固体药品:取粉未用药匙(纸槽),试管横放,药匙送管底,试管再竖起。取块状用镊子夹,试管横 放,送入试管中,倾斜往下滑。

84、取液体药品:瓶盖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管口,药液沿壁流。 4.试纸的使用: 石蕊试纸(红、蓝):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规范) (1)试纸种类: 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KI-淀粉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醋酸铅试纸:检验 H2S (2)使用方法: 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待 测液)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一端,并使其接近盛气体的试管(或集气 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注意事项:a、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b、试纸

85、不能伸入到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 知识点7、物质的溶解 1. 固体物质的溶解: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快溶解速度。 2. 另外配制氯化铁、硫酸铝等一些易水解的盐溶液时,要首先将这些物质用少量对应酸溶解,再向溶液 中加入蒸馏水,以得到澄清溶液。 3.气体的溶解: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要防倒吸。 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可直接将气体通入吸收液中. 4.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 知识点8、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处理 1、预防安全事故 (1)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H4、CO 等)或用CO、H2

86、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 液体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不同物质失火时要注意利用不同的方法灭火,例 如:Na、K着火,应用沙子扑灭而不能用水或CO2。酒精、油类着火用湿布扑盖,不能用水。 (4)防中毒:三不:不手拿、不口尝、不直闻。 制取有毒气体 (如H2S、Cl2、NO2)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 全瓶。 (6)防堵塞:防止堵塞导管,或

87、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内外压强相等。 2、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 钠、磷等失火:迅速用沙土覆盖 (2)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3)汞滴落在桌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 (4) 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5)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8)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9)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酒精等无毒有机溶剂洗去 (10)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清洗,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11)酸沾到皮肤或衣物

88、上:先用抹布擦拭,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12)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作用,后用水冲洗二、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70例 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相对于实验能力来说,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总结,强记忆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或语言表达欠准确而失分,如“沉淀的洗涤”,“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等,现将考试中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如下: 1.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解析:发生了钝化,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在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

89、进一步进行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 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应为50g5%=2.5g,再加水配成。 3.鉴定SO42-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同样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对鉴定SO42-产生了干扰作用。 应先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无现象(有浑浊就就过滤),再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4.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mol/LKMnO4溶液 解析: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对它具有一定腐蚀作用。5.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

90、燥的氯化钠固体 解析: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6.用瓷坩埚高温熔融钠的化合物:NaOH、Na2CO3固体 解析:因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在高温熔融的条件下易与钠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7.向沸腾的氢氯化钠的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烧杯中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8.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滴定 解析:在注入标准液滴定之前应经蒸馏水润洗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9.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一定要浸入液面以下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

91、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靠近烧瓶的支管口处。 10.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解析:若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1.锂、钾、钠、白磷、液溴均保存于磨口试剂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液封 解析:锂应用石蜡油密封,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液溴要用水封法。 12.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可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然后再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PH试纸上 解析: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不可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否则影响测定的数值。(除中性溶液外)13.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解析:待测液中若含有Ag+,加入氯化钡溶液也

92、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14.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再加入蒸馏水稀释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5.用过量的氨水除去Al3+溶液中少量Fe3+ 解析:过量的氨水也能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从而与Fe(OH)3无法分离。 16.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解析:加入稀盐酸产生CO2或S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 17.不慎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

93、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 18.液氯泄露时,立即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毛巾捂在鼻子上处理事故 解析: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的腐蚀性而不宜采用,应用沾有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的毛巾。 19.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水稀释 解析:浓硫酸在倒入容量瓶之前应先在烧杯内稀释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转移容量瓶中。 20.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21.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

94、酸钡的碳酸钡 解析:因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无法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硫酸钡。22.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解析:制取氯气时,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23.为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食盐水 解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会捅破滤纸.24.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引起火灾时,可用水来熄灭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用湿布盖住或用沙土扑灭。 25.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可用蘸用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处吸收多余的气体 解析:因溴有毒且易挥发,故不能采用。宜用蘸有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的棉花。26.用

95、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混合物 解析:因碘易升华、氯化铵易分解,故无法分离二者的混合物 27.为了更快得到氢气,可用纯锌代替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粗锌与稀硫酸因易形成原电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此说法错误。 28.浓硝酸、硝酸银溶液可保存于无色的细口瓶中 解析:因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于棕色的细口瓶中 29.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 解析:干粉灭火器产生的是二氧化碳,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又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从而加剧了燃烧。 30.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溶液飞溅现象时,应立即用水冷却 解析:蒸发食盐溶液时出现飞溅现象,应用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即可.冷水冷却

96、更易引发安全事故。 31.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以提高其氧化性 解析: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Cl-,生成新的物质。为增强KMnO4溶液的氧化性常用硫酸酸化。 32.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解析:若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则二者反应生成FeCl2。正确的配制FeCl3时,常将FeCl3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抑制它的水解。 3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是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的部分。 解析:必须重新配制。 34.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流出

97、。 解析: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正确的作法是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从而避免了相互污染。35.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解析:虽然二者有一定的沸点差异,但是水蒸气也易挥发,故正确的作法是先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然后再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36.眼睛不慎溅入氢氧化钠溶液,应立即滴入硼酸点眼液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即用水冲洗。洗时要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3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一定经过干燥 解析:无需干燥,因为定容与洗涤时都得加水。 38.称量时,称量物品放在称量纸上,置于

98、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解析: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小烧杯或称量瓶中称量,其它药品一般放在纸上称量。 39.氢氧化钠溶液贮存于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析:因玻璃的成分SiO2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带有粘性的Na2SiO3,会粘住玻璃塞而无法拔出.40.用酒精清洗有硫沉淀的试管 解析:因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中,故应用二硫化碳洗涤.(或用热的浓的NaOH溶液洗.) 41.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醛和水的混合物 解析:因乙醛和水二者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42.用100的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解析:因浓硫酸的沸点的383.3,已超过温度计的最大量程,故无法达到实

99、验目的。 43.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先称取一定的晶体,后放入坩埚中, 解析: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应先称坩埚的质量,再放入研磨后的硫酸铜的晶体,再称量. 44.测定结晶水时,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其质量。 解析:若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硫酸铜粉未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使测定的结果偏低。应放于干燥器进行冷却。 45.进行中和热实验测定时,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低温度. 解析: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46.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该气体为酸性气体

100、。 解析:在酸碱指示剂中无紫色的石蕊试纸。 47.用PH试纸鉴别PH=5.1和PH=5.3的两种NH4Cl 解析:广泛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数值为1-14之间的整数,不能取小数。 48.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的Na2CO3溶液 解析:虽然SO2可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是CO2也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应用饱和的NaHCO3溶液.49.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的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解析: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用冷却法无法让氯化钠析出,从而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法

101、。 50.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过滤法分离。 解析:因胶粒能透过滤纸,故无法将混有的碘化钾从淀粉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法。 51.用10mL量筒量取5.80mL盐酸 解析:因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所以用10mL量筒只能量取5.8mL的盐酸。 52.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解析:因新制的氯水中含具有漂白作用的HClO,会漂白变色后的PH试纸。53.从试剂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解析:一般地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但Na、K、白磷等却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54.过滤过程中洗涤沉淀时,应向过滤器中加水至浸没沉淀物

102、并不断搅拌,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解析:不能搅拌。正确的作法是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等水滤完后再重复操作2-3次。 55.测定中和热时,用环形铜质搅拌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使测得的温度更准确 解析:铜质搅拌棒比玻璃棒更易导热,测量误差更高。 56.日常生活中可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 解析: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 57.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58.制备乙酸乙酯时,要将长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以便完全吸收产生的乙酸乙酯 解析:不能将导

103、管插入液面以下,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倒吸现象。 59.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可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解析:因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中易水解,因此不可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应加入适量的饱和的Na2CO3的溶液,振荡混合均匀后再分液。 60.在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在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加入乙醇除去其中的乙酸 解析:因有机反应往往进行不彻底,且有副反应发生,故不能用此法。 三、重要离子的检验 Na:焰色反应 黄色 K:焰色反应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Fe3:加KSCN溶液,生成红色物质(或加苯酚呈现紫色).Fe2: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溴水),生成

104、红色物质 NH4:加NaOH溶液(浓)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l-:加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Br-:加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 I-:加AgNO3 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SO42-:盐酸、BaCl2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NO3-:向浓缩后的溶液中加入铜片和浓硫酸,产生红棕色气体CO32-、HCO3-:加入盐酸后放出无色无味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32-、HSO3-:加入盐酸后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并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恢复原颜色四、实验中水的妙用1.

105、查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的查漏.2.液封:化学实验室中,液溴用水封,白磷保存于盛水的广口瓶中,钠、钾保存于煤油中,防Fe(OH)2被氧化的实验用油封3.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4.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瓶无色液体.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鉴别.5.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等。有些气体在水

106、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排饱和NaHCO3、NaHSO3、NaHS的溶液法收集CO2、SO2、H2S气体.6.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或碘,可用此法。 2.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食盐中的氯化铵可用此法。 3.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4.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

107、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5.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6.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7.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8.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9.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

108、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掌握!)1.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2.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半分钟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12ml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4.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5.证明沉淀

109、完全的操作:如往含SO42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如何证明SO42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6.洗涤沉淀操作:往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后,重复23次即可。7.渗析操作:将装有胶体的半透膜袋,用线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并浸在装蒸馏水烧杯的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或浸在流动的清水中)。8.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注意放气)、静置(注意内外气压相同)、分层;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如强酸滴定强碱,

110、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10.装置气密性检查:(1)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球形漏斗(长颈漏斗)中加水,加适量水后,若球形漏斗(长颈漏斗)和容器中形成液面差,且液面差无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1.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

111、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12.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收集的氧气已满。(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5)氯气验

112、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13.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乙醇 硝酸 乙酸)中,并不断搅拌。14.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七、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

113、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5.FeCl3与Na2S及Ca(OH)2或Ba(OH)2与H3PO4等.八、特殊的反应现象1.燃烧时火焰颜色:H2Cl2(苍白色火焰),钠燃烧(黄色火焰)2.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3.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I2、O3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5.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6.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

114、体:NO7.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含NH48.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含:CO32、HCO3、SO32、HSO3(S2、HS)等9.溶液中反应有浅黄色沉淀生成:Ag+与Br;S10.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11.溶液中滴入碱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Fe3+12.溶液中滴入碱液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部分溶解则既有Mg2+又有Al3+)九、特殊的反应条件放电:N2O22NO 2O33O2光照:H2Cl22HCl 2HClO2HCl

115、O2 4HNO34NO2O22H2O催化剂: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2SO2O22SO3 N23H22NH34NH3+5O24NO+6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通 电: 2NaCl2H2O2NaOHH2Cl2 2CuSO4+2H2O2Cu+2H2SO4+O2 2Cu(NO3)2+2H2O2Cu+4HNO3+O2 2AgNO3+2H2O4Ag+4HNO3+O2 2H2O2H2+O210、颜色状态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Br2、H2O、H2O2等;常见的气体单质:H2、N2、O2、F2、Cl2;颜色: 有色气体:NO2 (红棕色),C

116、l2(黄绿色),SO2、NH3、HCl(无色刺激性气体)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Na2O2、S、AgBr(淡黄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黑色固体),KMnO4(紫黑色固体)。有色沉淀:白色沉淀:AgCl、BaSO4、BaSO3、Mg(OH)2、Fe(OH)2、BaCO3、CaCO3、CaSO3、MgCO3等;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黑色沉淀:CuS、FeS;白色胶状沉淀:Al(OH)3 H2SiO3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工业制漂白:2Cl22Ca(OH)2CaCl2Ca(

117、ClO)22H2O工 业 合 成 氨: N23H22NH3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2NaOHH2Cl2电 解 制镁、铝: MgCl2MgCl2;2Al2O3 4Al3O2工 业 制 玻 璃: 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工 业 制 硫 酸: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工 业 制 粗 硅: SiO22CSi2CO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3CaOCO2关于NA问题汇总:1.常温常压下,22.4LO2所含

118、的原子数为2NA (错,2NA)2.常温常压下,3.2克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对)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 (对)4.标准状况下,8克SO3所含原子数为0.4NA (对)5.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分子数为NA (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6.标准状况下,2.24L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NA (对)7.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8.7.8克Na2O2与CO2或H2O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 9.标准状况下,2.24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

119、NA (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10.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 (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11.3.4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A_ (错,0.1NA )12.2.4g Mg无论与O2还是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都是0.2NA (对) 13.5.6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3NA )14.6.4g Cu 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15.3.1g白磷中含P-P键0.15NA (对) 16.1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为1.5NA (错,6NA )17.12g金刚石中含C-C键4NA (错,2NA )

120、18.12g石墨中含C-C键1.5NA (对 )19.28 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6 NA对共用电子对 (对 )20.1molC17H36含有共价键总数为52NA (对 )21.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 (错,0.4NA )22.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O原子 (对)24.1L 1mol/L NH4Cl溶液中,所含NH4+的总数为NA (错, NA )23.1L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 CH3COOH的总数为NA (对)25.1L1mol/L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NA个 (错,吸热)

121、H 为“-”或H 放热) 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生石灰、Na2O2与水的反应金属与酸、水的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晶体Ba(OH)28H2O与NH4Cl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CO2=2CO)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放热H0为负值;吸热H0为正值.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晶型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不作说明则指25 ,101 kPa 。

122、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可逆反应的H为极限转化值.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2.单位:kJ/mol表示。3.注意以下几点:研究条件:101kPa 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H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

123、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四、等效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

124、视为等效平衡。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H-T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T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H为负,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H为正,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

125、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物质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如SO3、CO2、C6H12O6、CCl4、CH2=CH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NaOH、NaCl、BaSO4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NH3H2O、Cu(OH)2、H2O混和物纯净物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126、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

127、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

128、lO4强酸、弱酸与碱、与活泼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c(H+)pH中和碱的能力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稀释相同倍数(10 n)后的pH产生H2的量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大小相等相同快仍小些醋酸小大慢仍大些(2)相同pH、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c(H+)c(酸)中和碱的能力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稀释相同倍数(10 n)后的pH产生H2的量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相等小小少相等pH(稀)= pH(浓) + n醋酸大大多pH(稀) pH(浓) + n结论: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产生H2的多少是由酸最终电离产生H+的物质的量决定的;产生H2的快慢是由酸中c(H+)决定的

129、。酸中和碱的能力强弱是由酸最终电离产生H+的物质的量决定的。5.证明某酸(如醋酸)是弱酸的实验原理测定0.01mol/L醋酸溶液的Ph,发现大于2,说明c(H+)n(盐酸)c(醋酸)c(盐酸)c(醋酸)c(H+)醋酸是弱电解质(该方案的缺点是:难以配得pH等于2的醋酸)取等体积、pH都等于2的醋酸和盐酸与足量的Zn粒反应,并将产生的氢气分别收集起来,发现醋酸生成的H2多。原理同 (该方案的缺点是:难以配得pH等于2的醋酸,且操作较繁)将10 mL pH=2的醋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1L,再测定其pH,发现小于4。说明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H+)稀 c(H+)浓/100,n(H+)有所增加,即

130、又有醋酸分子电离了(该方案的缺点是:难以配得pH等于2的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跟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反应,前者反应速率快,后者反应速率慢。说明醋酸电离产生的c(H+)小于同浓度盐酸的,即醋酸末完全电离 (该方案的缺点是:锌粒的表面积难以做到完全相同)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H2O H+OH 水的离子积:Kw=cH+cOH- 25时,H+=OH-=10-7mol/L ;Kw=H+OH-=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3.影

131、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pH=lgcH+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8.010.0(浅红色)pH试纸操作:将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再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少许点在PH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

132、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

133、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 则溶液显中性pH=7pH1+pH215 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pH1+pH213 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2.若混合后显中性:pH1+pH2=14 V酸:V碱=1:1 pH1+p

134、H214 V酸:V碱=1:1014-(pH1+pH2)六、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1)仪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 上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 大于 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两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3)准备过程: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润洗(或待装液洗)装液

135、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4)试验过程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c碱=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w.w.w.k.s.5.u.c.o.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