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24.25KB ,
资源ID:26034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03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1、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2月30日9:00-11:30】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青铜礼器在西周时期是一种重要

2、的政治工具,是国家政权、王室威仪的象征及等级关系的标志。考古成果显示,在江南、两湖、四川地区都出现了形态一致的西周青铜礼器。这反映了A.礼制文化加强了中央集权B.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C.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D.周王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2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蜀地卓氏“用铁冶富”的故事,并描述了其富裕程度,“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A.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汉武帝治下社会经济的繁荣C.司马迁对商业发展的忧虑D.地方豪强势力挑战中央权威26.汉代察举制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汉末魏晋时,人们经常论辩的话题之一是“君父先后”。据此可知,汉末魏晋时期A

3、.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B.社会对伦理道德产生怀疑C.儒家意识形态遭遇危机D.儒学受到佛道二教的冲击27.北宋欧阳修曾说:“就使国家有宽征薄赋之恩,是徒益一家之幸,而数十家者困苦常自如也。”这说明当时A.贫富差距扩大B.租佃关系发展C.赋税负担较重D.家族势力兴起28.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部分粮食需要从北方甚至外国进口。这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A.人地矛盾突出B.海禁影响百姓生计C.自然灾害频繁D.农业的商品化生产29.甲午战败后,清朝学习明治维新成为潮流。但在关于维新变法的207件谕旨中,出现更多的是“变法”与“新政”,“维新”字样只出现了两次。这说明当时A.改良思想并未成为主流

4、B.政府对变法持谨慎态度C.各派对改革程度有分歧D.政府对日本的忌惮心理30.中国素来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据统计,1888年中国的稻麦粮食进口已占进口货物的第3位,直到1931年,大抵波动于2至6位,1934年更跃居于第1位。其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经济大危机导致粮食需求扩大D.天灾与战乱影响粮食正常生产31.全民族抗战前后,约30万知识分子从各地奔赴延安,形成“延安一代”,大学教授、新闻记者,各党派都有,甚至有上海小姐、南洋华侨等。“延安一代”的产生A.离不开敌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B.得益于三三制原则的有效推行C.巩固并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D.

5、说明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32.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国营机构经营的商品种类,扩大私营商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反对资本家不承认工人必要的民主权利,又要纠正工人对资本家提出的过高要求”这些措施A.是出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目的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推动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D.与新民主主义阶段要求不一致、33.1956年,农民、手工业者、资本家都丧失了原有的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毛泽东据此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其目的在于A.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D.保护获得解放的社会生产力34.1

6、650年,自然界的数学解释成为一种时尚并风行欧洲,以至于印有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名字的精美、昂贵的书籍,成了贵妇们梳妆台上的装饰品。该现象说明当时A.数学可以满足人性的好奇B.启蒙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C.人们普遍认同科技的价值D.科学已经摆脱宗教的影响35.历史学界认为,168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被驱逐的确是一个革命性的行动,但是这次“革命的解决办法”却完全是与革命背道而驰的。这种观点的依据可能是A.革命以推翻现有的法律为目的B.议会反对一个破坏法律的国王C.国王与议会之间实现政治妥协D.革命没有出现大量的流血牺牲二、非选择题:共160分。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

7、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监察,是中国古代对官吏实施法律监督的举措。秦代分设御史大夫和监郡御史。秦代垂直领导的监察系统开中国古代两千年监察制度的先河。汉代,御史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职责专门化。刺史监察为汉代首创,对后世地方监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州,设立13州部刺史,各领一州,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魏晋南北朝时,御史台脱离少府,成为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独立系统。御史中丞成为独立的监察官,由皇帝任命。唐代中央御史台下辖台院、殿院、察院,地方设10“道”为监察区。宋代时三院规模缩小且逐渐合并,在

8、地方设15路,每路分设三司监管监察工作。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发生巨变。中央都察院下辖13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13省。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六科给事中,号称言官,但稽查、考核群臣等事皆属分内。在地方建立了按察、巡按双重监察体制。同时,临时差遣的“巡抚”“总督”也逐渐转变为固定化的监察专职。锦衣卫等特务监察组织也是明代特色。清代的监察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其变革在于将六科给事中归入都察院,实现“台谏合一”。密折制也成为常态。地方总督巡抚陰了行使民政军政职权之外,也是中央监察系统的一部分。摘编自白寿彝等中国通史等(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刺史制度建立的原因。(8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9、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征。(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考古所见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差异梁云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请考生在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请考生在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唐中期的道制改革是在

10、安史之乱及之后恢复整顿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地方由十五道变为四十余道,意味着唐代道制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但其划分动机,并非出于有意识的制度建设的考虑,而是应变与权宜行事的结果。道的长官观察使实际有权直接处理管内州县政务,且由于兼军事职衔,其权力较之以前采访使还有所扩大。又广置节度使于诸道有戎旅之州郡,发展到后来,节度使与观察使之于道,都是军政一体化的长官。此外,通过制定诸道使府长官及僚佐俸禄和完善诸道进奏院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使道级建制向实体化发展。不过,道的机构建制始终采取使职管理的形式,没有正规政府化。这些改革与探索不仅开辟了一个唐道的时代,也为后来宋路、元明清行省和近代省地县制的发

11、展做了阶段准备。唐代道制还扩展到了东邻日本、朝鲜,直到今天两国还保留道一级建制。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期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中期道制改革的影响。(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各地适时展开的“时事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了思想上的“主心骨”。许多地方将订立爱国公约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结合起来。至1951年10月,全国共有2810个厂矿单位、223万职工

12、参加了生产竞赛;农村有19854个生产小组向劳动模范马恒昌所在小组发起学习和挑战。运动成果显著,1951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超过了1950年;仅北京21个较大工厂三个季度增产节约总值即达2195.7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146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值。鉴于志愿军作战困难和国内实际,总会呼吁发起“捐献武器运动”,到1951年11月,全国认缴可购买武器款项达旧币31847亿元。抗美援朝运动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赋予其时代内涵与意义,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则随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抗美援朝运动的特点。(

13、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孙中山(18661925年)的民族国家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是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国家建构的思想。其基本要义是:在大一统的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包容差异,形成统一自由的“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用民族自决权实现中国独立,维护国家尊严并参与国际事务。孙中山认为凡国家要强大,都应以民族主义为旗号,团结民众、改革内政、发展国力,与列强争高下,获得民族尊严,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国际的民族主义是用来为国家利益服务的;适合本民族文明

14、进步的,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就是好的民族主义。孙中山意识到,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必须借助传统社会即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广大的家族、宗族团体的力量。孙中山民族国家思想成为国民党应对国内国际问题的依据之一。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国际国内环境,该思想的施行面临巨大的困难。摘编自林影清社会变革与国家建构:孙中山民族国家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国家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思想的意义。(7分)昆明一中2021届高三联考第四期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24.B【解析】此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A和D与分封制的分权制不符,C与题干材料无关。

15、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故B正确。25.A【解析】此题考查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叙述了卓氏致富的方式和富裕程度,据此可判断时间应当是在汉初,其致富过程可看作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个缩影。故A正确。26.C【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根据材料可知,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对“君父先后”进行讨论,即争论君与亲孰轻孰重的问题,这说明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遭遇到了危机。故C正确。27.B【解析】此题考查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自中唐两税法以来,国家赋税征收逐渐以地税为主,地主作为土地拥有者,自然也是国家赋税承担者,故也是国家“宽征薄赋之恩”的惠及者,但这不必然导致地主减轻雇农的地租。

16、故B正确。28.D【解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导致该地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故D正确。29.C【解析】相对于“变法”、“新政”这些古老的惯用词语,于传统统治者而言,“维新”是一个无可名状的新名词。这也是后来用名“新政”的原因。故C正确。30.A【解析】西方列强对丝茶等经济作物的大量需求导致农业生产的畸形化。故A正确。31.A【解析】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以来,与正面战场相比,延安作为抗日的大后方,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这是“延安一代”现象的一个原因。故A正确。32. A【解析】建国初期的两大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题干中的

17、材料是出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故A正确。33.D【解析】毛泽东的这两篇特别重要的经济建设文献涉及的“矛盾”与“关系”更多是经济利益问题。故D正确。34.A【解析】数学是理性的象征,理性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数学也是近代科学的基础。故A正确。35.B【解析】英国光荣革命的特征是现有法制下的权力反转。故B正确。41.【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之监察体制的特点。认识中国监察体制由来已久,分析监察体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1)秦制监察之弊;郡县长官与王国势力勾结;商人豪强势力坐大;强化皇权的需求。(2)监察历史悠久;分中央地方两个系统;监察区向行政区演变;监察谏议行政权力逐渐合一;相对独立又服膺于皇权

18、。(3)监察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但明清政治的监察化、特务化阻碍了国家治理的近代化。42.【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示例:论题: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阐述:战国中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将集权统治确立为政治方向,影响了器物群的演变。分封体制下,各级贵族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但秦国墓葬只强调君主的地位,而淡化其他等级。秦国以国都为中心,缺乏中小城市,国都又强化政治功能,体现集权统治的趋向。货币统一本质上也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总之,战国时代的秦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均呈现集权化趋势,这一趋势成为秦成功统一六国的原因,也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基。45.【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9、学知识作答。(1) 特点:社会形势变化的需要;由监察区转化为行政区;机构设置具有临时性。(6分)(2) 影响:推动了社会秩序的恢复;推动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对东亚行政制度影响深远。(6分)不利于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造成唐后期地方政治混乱。(3分)46.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 特点:中共领导,成立专门机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丰富;以全社会动员方式推进,参与面广;社会实践与价值观建设相结合。(8分)(2) 作用: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重要保障;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赋予社会价值观新的内涵,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7分)47.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 背景: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8分)(2)意义: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丰富和创新了民族国家理论,为解决内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7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