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四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9浙江绍兴检测)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四月提纲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010广州二模)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
2、有:实行粮食税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允许自由贸易ABCD3(2010肇庆二模)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鲁晓夫改革4(2006全国文综)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5(2010深圳一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
3、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6(2010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7(2010湛江二模)“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
4、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8(2010上海历史卷)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9(2010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
5、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10(2010北京丰台区第二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供求不平衡的改革措施有:整顿财政金融 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减少耕地面积 以工代赈A B C D11(2010上海历史卷)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涉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12(2010湛江一模)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
6、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附加题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附加题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
7、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A人民资本主义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福利制度 D发展农业生产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附1附2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计52分。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用词准确,书写规范工整。13(2010湛江一模)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材料二 我
8、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材料三 图二: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图一:1933年美国国会拨款75亿美元 建造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材料四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指
9、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其“新”在哪里?(3分)该事件涉及哪四大方面的内容?(4分)?(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2分)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2分)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3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4分)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14(2010广州高三调研测试)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
10、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材料二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
11、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6分)(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4分)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单元四过关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2、每小题4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附1附2答案ABCCCDBCADBD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计52分。13【参考答案要点】(共26分)(1)罗斯福新政。(2分)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3分)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4分)(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2分)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3)背景:美
13、:1929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2分) 苏:1925年起,苏联先后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影响:美国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2分)苏联通过修建大型水电工程,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分)(4)认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不同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学习。(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
14、【参考答案要点】(共26分)(1)角度: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分析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
15、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