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预习案 高静 -3-15预习目标:1了解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包容并接受西方文化。预习自测:1根据汉字写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覆辙( ) 盛气凌( )人 骇()人听闻 2解释成语骇人听闻 气势汹汹 盛气凌人 3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 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 5思考:“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哪些真理? 我疑我思:东方与西方的科学当堂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蔓延(mn) 藤蔓(wn) 一落千丈(l) 崭露头角(l
2、u)B.热忱(chn) 枕头(zhn) 气势汹汹(xin) 流水汤汤(tn)C.曾经() 憎恨(zn) 骇人听闻(hi) 言简意赅(i)D.悄然(qio) 愀然(qio) 暴殄天物(bo) 曝露原野(p)二、文段理解: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 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
3、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
4、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精神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1.“
5、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句中“这一点”指什么?“可能”与“确实”是否矛盾? 2.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所选文字从哪些角度阐述了对待东方科学的正确态度? 拿来主义预习案 高静 -3-15预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
6、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
7、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预习自测】一、注音:自诩( )残羹( )冷炙( )譬如( )给与( )礼尚往来( )脑髓( )孱头( )蹩进( )糟粕( )瞌睡( )冠冕堂皇( )吝啬( ) 国粹( )茅厕( )徘徊( )磕头( )故弄玄虚(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二、文本探究(浏览17段)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
8、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5、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6、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我疑我思:拿来主义当堂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x) 脑髓(su) 参与(y) 残羹冷炙(zh)B孱头(cn) 徘徊(pihui) 恐吓(xi) 冠冕堂皇(min)C蹩进(bi) 摩登(m) 譬如(b) 与虎
9、谋皮(y)D吝啬(lns) 揣度(du) 国粹(cu) 故弄玄虚(xun)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B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一件小事、故乡社戏、阿Q正传均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中。C“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主观表现而轻客观描写;暗示多于解释;大量运用通感、自由联想、暗示等手法;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明显;重视作品的音乐美。D杂文,一般以议论为主,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直接而
10、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拿、捧、扛)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举、挂、贴)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
11、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3为
12、两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你选用的理由。4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请结合上文,具体阐释“进步”的真正含义。5“抛来”和“抛给”在实质上有何主要区别?6第三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案 高静 -3-15预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能翻译全文。3、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预习自测: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3、_(3)秦伯说,与郑人盟:_ (4)失其所与,不知:_ (5)夫晋,何厌之有:_ 2古今异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且贰于楚也3、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_(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3)以其无礼于晋:_(4)且贰于楚也:_(5)佚之狐言于郑伯:_(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7)夫晋,何厌之有:_(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10)辞曰:“臣之壮也”:_(11)许君焦、瑕:_(12)敢以烦执事:_4、课文点拨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叙述步骤。2秦晋联盟,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从而力挽狂澜的?属于三十
14、六计中的哪一计?3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我疑我思:烛之武退秦师当堂训练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15、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版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
16、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4翻译下列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