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46MB ,
资源ID:25912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91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2012年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一板块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2012年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一板块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doc

1、2012年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第一板块 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试题分类是从上百套2012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精选而成,凝聚了个人的心血,希望对您的2012高考有所帮助,O(_)O谢谢!欢迎交流,QQ 39011123!一、选择题1.【2012济宁期末考】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解析】B 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

2、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说明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为B。2.【2012青浦质检】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解析】C 据材料含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贵族可以收取地租,说明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遭破坏,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开始遭破坏,

3、答案为C项。3.【2012衡水质检】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解析】B 材料的关键词是“接济族人”,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接济的对象,说明宗法制对这一邹姓富户影响极大,B项符合题意。4.【2012青岛期末考】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

4、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D 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度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答案为D。 5.【2012南昌调研】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A 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方面的内容,排除B、D。材料中虽然提到了神,但这里的神只是作为一个等级存在,排除C,从

5、材料中的“十等”、“下、上、神”、“王、公、大夫、士、皂”等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为A。6.【2012安徽名校模拟】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从材料中的“君之宗之”体现出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在材料中不能反映。“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大意是:公刘招呼众人吃、喝,众人拥戴公刘做君主和族长。7.【2012南京一模】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

6、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解析】D 材料显示,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纣是她做正妻后生的。微子启虽为长子,但是“妾”生的儿子,不是嫡长子,所以不能做太子;而纣是“妻”之长子,是嫡长子,有资格为“太子”。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说明商纣时期已经确立了这种制度。答案为D。8.【2012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

7、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解析】B 韩非子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C、D都是秦朝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事在四方”的“事”指的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圣人”指皇帝,“执要”就是总揽,意思是有皇帝一人来总揽全国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这是皇帝制度的内容。9. 【2012普陀一模】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

8、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解析】A 这位大臣主张“师古”即仿效商、周实行分封制,反对将“海内”给予诸“臣”而非“子弟”管辖,也就是反对推行郡县制。答案为A。10.【2012衡阳六校联考】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解析】D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不正确;秦始皇设郡无定数,元设行省亦无定数,所以不正确,故答案为D,11.【2012长宁区期末考】司马迁

9、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解析】C 按照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他肯定推恩令的积极作用。12.【2012静安期末考】右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

10、此表反映的现象是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陈平丞相游士周勃太尉吹鼓手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A西周:“封建亲戚”B秦朝:“独尊儒术”C西汉:“布衣将相”D隋唐:“金榜题名”【解析】C 萧何、陈平、樊哙等人具为西汉开国名臣,据此可确定此表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现象;从他们的出身和所担任的官职可知符合“布衣将相”。13.【2012济宁质检】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

11、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解析】A 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而三省六部下,相权分散,但各司其职,即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14.【2012虹口区期末考】“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 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C.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D.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解析】C 材料中“大新制作”表明

12、元朝制度大不同于宋代,A项错误;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B项错误;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提到了“行省”、“路、府、州、县”,说明C项正确。15.【2012南京一模】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解析】C 西汉时期选官主要

13、实行察举制,由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C项正确。A项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隋唐开始实行;D项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16.【2012南通期末考】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 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解析】B 材料是说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就可以获取官职,反映的是一种选官制度,A、D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察举制以“孝廉”而不是以“学养”为主要选官标准,排除D。答案为B。17.

14、【2012黄冈期末考】“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中的“条侯一中尉一丞相”的升迁顺序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18.【2012青浦质检】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

15、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解析】D 材料显示在唐代,通过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官僚只占全部官僚集团的10%,其他大部分官僚仍来自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说明门阀势力仍很强大。答案为D。19.【2012九江一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

16、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C 汉代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C项符合题意。20.【2012合肥一模】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解析】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说明进士及第

17、是时人推崇的为官途径,C项正确。21.【2012武汉江岸调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解析】C 元朝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受中央(都省)节制,该特点与材料所述一致。22.【2012苏北四市联考】“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解析】C 三公制确立与秦汉,三省制建立建立于隋唐,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

18、根据时间即可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23.【2012黄山质检】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解析】B 诗的大体意思:每天四更就起床,还怕上朝晚了。什么时候能享受田园之乐,睡觉睡到早饭做好的时候。A、C与诗意无关;钱宰是一名官员,虽崇尚自然,但并未安贫乐道,D项排除。正确答案为B 。24.【2012衡阳六校联考】“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

19、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A 这些“中级官员”是指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答案为A。25.【2012蚌埠一模】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解析】D 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本质用意”,也就是根

20、本目的是什么。A项有较大的迷惑性。26.【2012蚌埠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解析】B 从汉、唐到宋再到清,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起居注,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27.【2012中山期末考】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21、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票者与皇帝拥有同等权力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解析】D 熟拟是中书省的施政建议,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28.【2012静安期末考】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

22、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解析】A 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削夺官秩,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二、非选择题29.【2012太原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

23、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 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一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上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围绕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展开评论,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严谨,做到史论结合。【答案】评分标准:采用

24、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30.【2012上海崇明期末考】皇权与相权 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4分)(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即可概括。第(2)问相权变化即回答三个

25、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而皇权则是越来越集中。【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4分)(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或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6分)本质: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极端。(1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2合肥八中一模】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

26、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A自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A。2.【2012哈尔滨期末考】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27、【解析】C 题中材料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选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得不到支持。3.【2012泉州四校联考】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B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故选B。4.【2012遂溪一模】.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

28、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C D【解析】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出现了劳动力买卖现象,故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萌芽出现,但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萌芽十分微弱,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符合题意。5.【2012石景山期末考】 张衡的西京赋中有“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垂立,俯崇百隧”之语,这表明当时 A. 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B. 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C. 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 D. 长

29、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解析】B 张衡为东汉人,长安在洛阳以西,同时从从张衡西京赋中说:西京“郭开九市”,表明长安商业发达。故选B。6.【2012金华十校联考】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 B C D【解析】B 从材料看,西汉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反而富有,造成农民流亡,存在着官商勾结的现象,故与材料不符;与材

30、料中表述一致。故选B。7.【2012三明联考】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工任其消长 B.农业依赖百工 C百工亦为农业 D.农工比重适当【解析】D 材料认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使农业和手工业都能按适当比例发展,这样才能使手工业成为农业的支持而非危害农业。故选D。8.【2012乌鲁木齐一诊】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解析】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由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可推断出这种

31、瓷器应是白瓷。故选B。9.【2012济宁期末考】1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解析】A 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从汉武帝加强矿产、冶铁、铸造的国家控制,说明推行抑商政治,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封建的统治。故选A。10.【2012中山期末考】(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

32、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解析】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从材料看乡村出现集市,商品种类较多,但是注意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商品,A、B、C三项符合材料;从题干同州集市的时间限制,说明尚未打破时空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11.【2012日照调研】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解析】A 的出现都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干预。所以选A。12

33、.【2012日照调研】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解析】D 从图文情境看打铁的工匠来自私人作坊,排除A项;从图文看,说明小市镇的私营手工业发达,故选B;C、D项图文未能反映,且与史实不符,排除。13.【2012合肥一模】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4、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解析】D从材料看,官府压制商业买卖,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实质反映了维护小农经济的目的。故D合适。14.【2012泰安期末考】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解析】C 中国古代具有重士轻商人的现象,从题干材料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说明等级观念淡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A、B、D三

35、项都与史实不符。15.【2012青岛期末考】八卦(见右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解析】C 材料表明人们测量影子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掌握春耕秋收的季节规律,这说明八卦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故八卦与农业生产有关,答案选C。16.【2012福州期末考】.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

36、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解析】B 据题干材料,宋代选官标准工商业者也可以凭自己的才学被选拔为官吏,而在封建社会的长时间里,商人是不能做官的。这一规定突出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A、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选B。17【2012太原调研】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

37、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解析】C元稹为唐代诗人,排除A;B现象明清时代才出现,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反映了东西南北各地的商品交流,反映了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故选C。18.【2012吉林期末考】.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解析】 A A项是指杭州的繁华,故符合题意;B项是反映了唐代长安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C项是指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D项是指岳飞抗金未成的悲切之情。19.【2012苏北四市联考】明清时期,“苏(

38、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解析】C 从材料中知道苏州纺织业分京苏两派,各有成规,而且都是世代相传,不互相交流,这就说明了技术垄断的存在;而A、B、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选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所以C正确;ABD与史实不符。20.【2012南京一模】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

39、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C 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自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为C。21.【2012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解析】B 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

40、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B。22.【2012黄山质检】39.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解析】D 本题解答采用排除法。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B项与材料中“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而C项与材料中“怕回乡”也不一致,材料难以说明

41、徽商保持浓厚的乡土观念。从材料看,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忌讳,影响深远,说明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23.【2012黄桥模拟】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D 材料中“当街出售凉食”、“出租铺席宅舍”都说明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发达,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或不符合史实。24.【2012哈师大附中期末考】.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

42、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解析】B 从材料说明了丝织业中机工的众多类别,分工越来越细,故选B。二、非选择题25.【2012湖北八校联考】52(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

43、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樊树志晚明史材料二 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

44、后于西欧的原因。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

45、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出版时文反映哪些现象?(8分)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11分)【解析】本题难度较大。一方面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提取、概括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要具备调动知识、阐述、

46、论证事物的能力。第(1)问和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当时大量印刷出版与科举有关的时文反映的历史现象。【答案】.民间对外贸易发达,出口大量商品到外国,处于出超地位。(2分)明代市镇经济发展迅速。(2分)牙行在明代市镇中,一方面助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以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却破坏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2分)明代印刷业和出版业水平有较大发展。(2分)明代人口大量增加,科举竞争压力增大。(2分)明代科举八股文,士子通过研习时文,提升八股文水平。(2分)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出版时文是商业行为,出版商有大量的利润。(2分)商品经济只在江南地区发展较充分

47、,在全国范围内,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分)八股文科举取士,限制了思想发展。(2分)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江南地区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发展没有进入发展型增长。(3分)中国在明清时没有庞大的海外市场和优质的矿产资源。(3分)26.【2012枣庄期末考】53.(20分)不同时期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反映了我国商业、经济、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右图为洛阳牙行标记)。明朝规定“选有资产的人户充任,官府颁发牙帖”。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明长沙府志记载“湘潭牙行获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牙人开始充当收购

48、的中介人,牙行数量剧增,如粮食行、盐行、铁行等。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镇共有门摊189家。(1)材料一中牙行的兴盛反映了什么现象?牙行的兴盛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8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迫使国人“开眼见世界”。绅商们提出决胜于商战”的口号,指出“握四民之纲者,商也”,应“以商立国”。1904年元月,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商人以激奋昂扬之势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2011年03期)(2)据材料二概括“决胜于商战”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49、材料三枣庄市工商业联合会又称枣庄商会。(右图为工商业联合会图标)它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刺经济的助手,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枣庄市各类商会多达70家,如06年成立的枣庄市浙江商会包含法人企业一百多家,有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高科技、餐饮娱乐等行业。商会始终坚持“桥梁、纽带、助手、服务”的宗旨,积极协助枣庄市政府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慈善捐助,取得了显著成绩。(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枣庄市浙江商会的成立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4)如果以“我国商业组织的变迁”为题目进行研究,你准备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搜集哪些史料?(2分)。 【答案】(1)反映了商品贸易的兴盛,商人群体的壮大。(2分)作用

50、:推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带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发展。(6分)(2)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3分)具体表现: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实业家,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3分)(3)促进了枣浙两地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有利于政府的招商引资。(4分,任答两点即可)(4)途径:通过查阅档案记录、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其他实物、网络资料等途径。内容:关于我国商业发展的资料,关于商业组织、商人会馆、商部等有关

51、资料。(2分,本问属开放设问,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从牙行兴盛的原因、性质、职能和影响等方面作答。第(2)问要答好“决胜于商战”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的具体表现,需要首先明确相应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断限进行判断。第(3)问根据商会成立的宗旨和取得的成就作答。第(4)问需要知道常见的搜集资料的一些途径,也可根据个人或当地实际情况作答。27.【2012西城区期末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

52、(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白银)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背景。【解析】本题为归纳概括题,依据材料获得所需信息答出特点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历史背景时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考虑,同时注意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容。【答案】特点:丝绸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交易量大。 背景: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江南经济繁荣,丝织业发达;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6分)56专题

53、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2中山期末考】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解析】A 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题干材料又能看出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故答案为A。2.【2012石景山期末考】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

54、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 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解析】B 由题干材料“奉天承运”“继天立极”可以看出是“君权神授”理论,是董仲舒新儒学观点之一,故选B。3.【2012宁波八校联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 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解析】B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由此可判断陶行知的

55、“知行”与王阳明有关,故选B。4.【2012九江一模】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苟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解析】B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张社会的改造在于强化礼教和法制,即用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改造,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答案选B。5.【2012哈尔滨期末考】5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即使是局部病

56、症,也往往着眼于全身进行治疗;中国的文艺作品强调“气象”、“神韵”、“格调”,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注重“雄浑”和“自然”。这体现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思维 B强调主观能动 C凸显人性尊严 D追求灵动创新【解析】A 中医诊断, 中国的文艺作品的风格都体现整体性,自然和谐,说明注重整体。答案A。6.【2012青浦质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解析】 C 据材料“臣愿陛下兴太学”可判断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答案C。7.【2012哈尔滨期末考】董仲

57、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解析】 C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若君主无道“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可知对君主的一定震慑,一定程度上制约君主的专制。答案C。8.【2012三明联考】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

58、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 B 据材料可知,“己,谓身之私欲也”“礼者,天理之节文”可判断为朱熹解释的“存天理,灭人欲”。答案 B。9.【2012乌鲁木齐一诊】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诗的创作风格是A 浪漫主义 B爱国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解析】A 从诗体现的意境活泼,富有想象力,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答案A。17.【2012济宁期末考】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

59、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A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解析】 B 从材料提炼关键信息“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属于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可判断所指的是道家。答案 B。10.【2012济宁期末考】 “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 D“六经责我开生面”“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可判断是王夫之。答案 D。11.【2012黄冈期末考】南宋朱熹与明代

60、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的知识,A项和C项只是心学的观点,D项只是理学的观点。 B项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正确选项是B。12.【2012枣庄期末考】冯天瑜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 D儒家、法家【解析】 D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代表学派的思想主张可知,儒家主张体现了典型的民本思想,法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1、答案 D。13.【2012枣庄期末考】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三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其艺术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A B C D【解析】 C 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弄混了在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应该是C。14.【2012蚌埠一模】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解析】 C 民主主义关注民生,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

62、本思想相吻合答案应该是C。15.【2012蚌埠一模】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解析】 D 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答案 D。16.【2012中山期末考】 .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63、解析】D 解析:(慎子)在此指出,遵从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是治水的惟一法则。时代进步了,治水方法应该相应改变,不必拘泥先圣当年合理而现在过时的治水办法。答案D 17.【2012日照调研】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解析】A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理学强调的是关心社会、关心民生、关

64、心国家社稷等,故选A。18.【2012石家庄质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解析】C “以柔克刚”体现的是道家的辩证思想,故选C。19.【2012石家庄质检】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由此可见该作品A讲究布局构图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解析】D 主要图片中的画中有诗,表达了绘画的内涵,这是文人画的突出特

65、点,故选D。20.【2012青岛期末考】6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 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解析】D 题干材料强调“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意即用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化,用法家思想中的法制来进行矫正,儒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张。21.【2012福州期末考】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图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解析】B 从题干曲线来看,公元前中国不如西方,公元后到15世纪中国强于西方,

66、15世纪后中国出现逆转,故B项符合图片展示。22.【2012太原调研】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互牵制,其实际造成的就是“一职多官”,最终造成了管理机构的臃肿,故选D。23.【2012吉林期末考】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

67、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解析】 A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从这个角度看与斯宾诺莎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当然,两者的阶级属性有质的区别)24.【2012西城区期末考】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解析】D 发明造纸术是西汉时期的,发明司南是战国时期的,发明火药是唐代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毕昇,故选D。25.【2012苏北四市联考】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

68、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 B C D【解析】B 王阳明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不可能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选B。26.【2012东城期末考】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一种主张是通过“发明本心”。这两种主张昀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 B朱熹、陆九渊 C朱熹、程颢 D陆九渊、王守仁【解析】B 主张“格物致知”的是二程和朱熹,主张“发明本

69、心”的是陆九渊,故答案选B。27.【2012南京一模】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B 诗经中的诗文都是思想纯正的文章,读之会让人思想纯正,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28.【2012浦东新区期末考】 西洋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解析】D 中国有可考文字的历史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史学著作也只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才可能是信史,故

70、选D。29.【2012安徽名校模拟】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 B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 C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 D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解析】D当时孔子还没有觉悟到关注民生幸福、发展社会经济的层面,更没有从儒家变成法家。这只是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反映。材料大意是说孔子任大司寇期间主张先礼教而后刑罚,虽设有法律制度,但并未使用,社会上也没有奸民。当时有个叫沈犹氏的羊贩,他常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得饱饱的,孔子当政后,就不敢这么

71、做了。分析各选项,AB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项。30.【2012虹口区期末考】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解析】C 宋代的文学特色是宋词,A是离骚中的语句,排除;B是唐诗中的诗句,排除;D是元曲,排除。只有C项是宋词。31.【2012奉贤区期末考】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 【解析】D 题干材料的含义

72、是,仁义礼数是治国之根本,而法令行刑是治国的其次,没有仁义礼数无法立国,没有法令行刑国家也无法成立,故选D。32.【2012济宁质检】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A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解析】B 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故选B。33.【2012济宁质检】 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D

73、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解析】C 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题,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应是风俗画的杰出代表,故选C。34.【2012哈师大附中期末考】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解析】D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权共和”,这与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思想相符,故选D。35.【2012杨浦

74、一模】6“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A 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 墨家【解析】C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时代的更迭与变迁,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故选C。36.【2012潍坊期末考】23“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解析】B “法”是自然规律,A、C、D三项都含有“人”的因素,与遵循自然规律不相符,皆排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指社会发展有自然的规律,它不会因

75、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 故选B。37.【2012保定调研】27.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解析】A 李贽是明末“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故选A。38.【2012德阳一诊】7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在下列汉字字体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是( )

76、A B C D【解析】C 图片中的字体像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后规定的文字,但并不适用,大篆用的更加广泛。这就是说,先秦时就有了篆字。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39.【2012闵行期末考】 与孔子同行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中的具体内容。(10分)板块一:遥望当初的孔子1想当初孔子如丧家之犬,儒学迂阔难行板块二:再看历代的孔子2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3西汉时期(汉武帝)4明清之际(李 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5维新变法()孔子是变革的先师6民国初期(袁世凯)尊孔复古7新文

77、化运动(陈独秀)板块三:正视当今的孔子材料一孔子学院标志(画面是一只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图案组合,这两个图案又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 材料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 (4分) 【解析】第处对应的是汉

78、武帝,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应该是儒学独尊。第处对应的是维新变法时期,与康有为有关。第处对应新文化运动,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第处是开放式问题,要从儒学的精华方面综合回答。【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儒学独尊) 康有为 批判“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任一角度均可(或打倒孔家店) (每空2分)答案1:有观点(1分)有史实(2分)组织合理(1分)观点: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其实关系到如何从儒学的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问题。史实:可以从“儒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世界需要儒学;儒学走向世界”等方面思考;或举出儒学中与上述角度相关的具体史实;或根据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论证均可。组织:要

79、有史实与观点的一致。(共4分)答案2:有观点无史实,或有史实无观点 其他答案40.【2012杨浦一模】 儒家文明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问题:(12分)(1)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中央集权。孔子的思想为何有利于中央集权?(4分)(2)从汉武帝开始,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6分)(3)“汉武帝与近臣对儒术的扩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0、2分)【解析】第(1)问要从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作用回答。第(2)问要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去组织答案。第(3)问直接回答出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即可。【答案】(1) 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分) 以“礼”规范人们的言行,有利于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2分)(2)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1分)政治上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倡导“君权神授”(1分)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1分)顺从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2分)从而使儒家的学说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1分)(3) 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封

81、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2分)41.【2012黄桥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

82、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解析】第(1)问结合

83、孟子的“仁政”回答。第(2)问结合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及影响回答。第(3)问注意关键信息“爱民必先于节用”。第(4)问提取关键“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组织答案。第(5)问要从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和儒家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回答。【答案】(1)因素:民心。(1分) 主张:仁政。(1分)(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1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1分)(3)关键:薄敛节俭。(1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

84、(1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分)(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1分)42.【2012中山期末考】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

85、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中

86、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解析】第(1)问要结合“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分析。第(2)问要注意二者的身份和宣传其思想的出发点组织答案。第(3)问结合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和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去总结。【答案】(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2分)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2分);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2分)(3)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

87、;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4分)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一、选择题1.【2012遂溪一模】清政府大臣载泽等人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这则材料说明: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罗马法对临时约法的制定产生的直接影响A B C D【解析】B 材料“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说明正确;“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说

88、明正确;材料未涉及临时约法,不正确。答案为B。2.【2012哈尔滨期末考】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解析】 D 材料涉及到的奴隶或牲畜、物品属于私有财产,说明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很明显材料属于民事诉讼,因此D项符合题意。3.【2012青浦质检】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

89、说雅典“险入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解析】B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原因,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雅典在梭伦改革前,贵族与平民矛盾日益激化,所以梭伦说雅典“险入绝境”,说明贵族统治已经阻碍雅典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2012石景山期末考】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柏拉图这段话的意思是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

90、缺乏法律基础【解析】B 根据材料“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可知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有误,C、D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5.【2012三明联考】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

91、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最高的行政机关 D最高的立法机关【解析】B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的立法机关都是国民大会,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四(五)百人议事会,排除ACD三项;从材料不难看出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答案为B。6.【2012蚌埠一模】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财产”“损害”“赔偿”,可知罗马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7.【2012临川十中期末考】 公民

92、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据此,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C.从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解析】D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发展,A项错误;公民法主要维系的是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万民法维系的是罗马帝国的稳定,B项错误;不管是公民法还是万民法,它们从根本上维护的是上层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平民的利益,C项错误;公民法和万民法都属于罗马法,都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项正确。8.【2012日照调研】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

93、的有 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A B C D【解析】B 人的本性包括自私、贪婪、追求幸福等,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并没有指出人的这种本性,所以错误;从不同方面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进行了分析,均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9.【2012石家庄质检】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 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

94、族的斗争激烈【解析】B 材料所列举的事例均涉及到私有财产问题,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0.【2012静安期末考】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成为该研究论文标题的是 A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经济发展的影响 B古希腊城邦制与平等互利观念C近代文明与希腊政治文明的渊源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解析】D A项论文标题没有涉及到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B项没有涉及到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

95、系,C项的“近代”在参考文献中没有涉及,只有D项正确反映了该研究论文标题,答案为D。11.【2012静安期末考】 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从语意判断,西塞罗此处评价的是 A埃及法老专制 B雅典民主政治 C罗马法治精神 D西欧封建制度【解析】C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法学家,自然法之父。仔细阅读材料,可知西塞罗评价的是罗马法治精神,因为罗马法可以维护正义、保护私有财产。A B D三项均不符合西塞罗的评价,本题答案为C。12.【2012德州期末考】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

96、,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解析】A 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说明古代雅典并非法治而是人治,仅凭个人主观意识、个人好恶去判断对错,滥用裁判权,而非依照法律条文客观的去评价,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情境不符。13.【2012福州期末考】 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解析】C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

97、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14.【2012朝阳期末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解析】A BD两项只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项不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A项符合题意。15.【2012徐汇一诊】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

98、至上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解析】C 材料中的“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依靠法律,法律至上原则,C项符合题意。16.【2012西城区期末考】西方某个国家的政府“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这种现象发生在A.古代雅典 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 D.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解析】A 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和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与材料中“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矛盾,排除BCD三项;材料符合古代雅典抽签选举各类人员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17.【2012西城区期末考】十二

99、铜表法颁布后的影响是A罗马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B有效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秩序C被征服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D野蛮的习惯法从此被废除【解析】A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虽然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因此D项错误,A项正确;万民法有效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秩序,使被征服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所以BC两项不是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影响。18.【2012宝山区期末考】公元156年,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在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皮匠西努耶发生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公民法 C罗马万民法 D罗马自然法【解析】C 公元156年属于公元2世纪,当时罗马万民法

100、已经诞生,成为处理罗马帝国占领地区的通用法律,因而材料中法官的裁决将根据罗马万民法 ,C项符合题意。19.【2012衡阳六校联考】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二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希罗多德雅典统治)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解析】B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符合材料叙述,因而正确答案为B。20.【2012南京一模】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

101、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A保护私有财产 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 D保护监护人权利【解析】A 材料叙述的是为保护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具有法律效力,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答案为A项。21.【2012浦东新区期末考】据学者研究,罗马帝国政府除元老院外,其行政官员不过40人,但却能维系一个环地中海大帝国的统治达数百年。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关键是罗马帝国A地理位置较优越,商贸发达 B崇尚法治并有完备的法律C推行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 D发挥了基督教的统治作用【解析】B 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且唯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为持久的征服,究

102、其原因主要是罗马帝国崇尚法治并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政权,B项符合题意。22.【2012卢湾区期末考】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解析】C 希腊半岛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这体现出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答案为C项。23.【2012卢湾区期末

103、考】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右边两部法律文献关系的是A两者之间毫不相关 B前者是后者的源头C后者是前者组成部分D都体现共和制原则【解析】B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而制定的,所以B项符合题意。24.【2012崇明期末考】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是指A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外族自由民B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C罗马本邦的自由民D指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解析】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的“人”是指除奴隶外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B项符

104、合题意。25.【2012哈尔滨六中期末考】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解析】D 从材料中的“某种个性”“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知希腊城邦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D项正确;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在料中没有体现。26.【2012哈师大附中期末考】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

105、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解析】A 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A项正确。27.【2012杨浦一模】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

106、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解析】A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代罗马的西塞罗主要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答案为A。28.【2012南昌调研】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

107、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解析】B 古罗马、古希腊、中国的夏商周时期,都是奴隶社会时期,古希腊的民主、古罗马的法制、西周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答案为B。29.【2012郑州质检】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社会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他评论的是A.梭伦改革的作用 B.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 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解析】B 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

108、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30.【2012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 这样,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人变成政治的存在。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对某技能的培养;不如说,它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它只是要平息内在的冲突。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材料三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

109、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那么,他们在作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训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护卫者”的职责,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4分)(2)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理由。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标。(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共同认识。(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解答第(1)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概括出“护卫者”的职责,主

110、要途径是教育也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需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回答理由,教育目标可从材料归纳;第(3)问从材料不难得出共同认识是教育服务于政治。【答案】(1)保卫城邦。(2分)教育。(2分)(2)哲学使人拥有政治智慧,哲学家能处理好权力与智慧间的关系。(2分)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维护雅典政治。(2分)(3)教育服务于政治。(2分) 31.【2012三明联考】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

111、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4分)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 序罪 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2分)材料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

112、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材料四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3)据

113、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分)材料四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2分)(4)如将伯利克里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就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而言有何不同?(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外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第(1)问需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在回答不同点时注意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考虑;第(2)问需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如通过雅典人口总数与雅典公民总数的比较,得出民主范围狭隘等;第(3)问的第一小问直接回忆教材知识举例即可,第二小问思考后可得出答案。第(4)问注意回答时要

114、从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考虑回答。【答案】(1)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2分)异: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立足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2)存在问题: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任答两点得2分)(3)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2分)分别是指:民主共和制,总统制。(2分)(4)不同:雅典: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政治,少数人,直接民主;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普遍性),间接民主。(2分)32.【2012衡水中学期末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

115、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

116、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4分)(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2分)(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外法制的比较。第(1)问在认真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再联系教材知识,可归纳概括出答案: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维护的是债务奴隶主的利益;第(2)问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得出韩非子的法学思想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第(3)问要注意限制语“立足点”即目的方面回答。【答案】(1)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原始落后);维护债务奴隶主利益。(4分) (2)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2分) (3)罗马法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韩非子是为了结束纷争无序状态,以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为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天下为主君为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