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
2、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
3、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所幸,无论是官方
4、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
5、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1. 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B.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C. 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D. 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A. 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时代主流的语言方式,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B. 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C. 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D. 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
7、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B. 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C. 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D. 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B项“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
8、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D项“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试题分析:C项“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
9、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
10、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
11、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
12、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
13、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14、 )(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E.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
15、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5.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6.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答案】4. AE 5. 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6. 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
16、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解析】4. 试题分析:B项,“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不当,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D项,“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不当,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5.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等。如赵团长改了剧本,金科看了两页后,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和刚烈;金科坚持按老剧本演,但发现没有人与他配合,他便悲愤“自尽”,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敢于为原则献出
17、“生命”;赵团长为了获奖得奖金,软磨硬泡让金科按新剧本演出,但金科坚持按老剧本演,表明金科完全不把金钱利益等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总结人物性格特点;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
18、出来。6. 试题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金科对外宣称“荆轲已死”,既告知大家自己不会再演荆轲这一形象,也向大家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将荆轲这一形象世俗化的态度,表现出金科对艺术的坚守,突出了金科的形象。小说也借金科的行为表达了对艺术媚俗现象的批判,引发读者深思,所以说这一结尾有深化主题的作用,也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
19、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
20、复合增长率为17.02%。(摘编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附图: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
21、肉”,难道不该警醒吗?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材料四: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
22、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院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D. 材料四指出了中
23、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D.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
24、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E.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9.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AD 9. 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解析
25、】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原文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强调有个逐渐的过程,选项曲解文意。C“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无中生有。D“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原文内容是“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并非选项所说“备受世界推崇”,夸大其意义了。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
26、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如本题中,A项是曲解文意,C项无中生有,D项,程度夸大。8. 试题分析:B项(找不出错误)。C项“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表达不妥,“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以偏概全。E“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表达不妥,材料一报道的不是时效性较强的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
27、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
28、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
29、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C. 于是太子预求
30、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C. 祖,此处指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
31、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
3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解析】10.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试题分析:D项“祖”应指的是临行祭路神。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
33、为识记A。12. 试题分析:A项“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月上瓜州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月明上瓜州。【注释】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一起二句,透出感恨无限,引起人的无限暇思。B. 此词原调名为乌夜啼,作者取末句意改为月上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新秋的明月冉冉从瓜洲升起,而自己逍遥于江
34、海之上的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C.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塑造了“渔翁”这一形象,一叶扁舟,诗人在明月之下、瓜州江河之上持竿垂钓。D. 下阕头三句,写古往今来没有留下过多少英雄人物的足迹,但是自己的壮志雄心还未随水流东逝而去,依然想要报效国家。E. 月上瓜州其词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委婉细腻,风雅自然。15. 这首词上阕写“愁”,下阙写“恨”,请你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的“愁”和“恨”。【答案】14. BD 15. a“愁”是因为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并且山河破碎,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愤和失望之意,同时也饱含诗人的爱国深情。b“恨”是因为年复一年,春
35、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自己只能做一个江上渔翁。c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解析】14. 试题分析:B选项应该是表现了词人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D下阕头三句指昔日的一切,都随着江水东流而逝去了,包括朝廷恢复中原的大计和个人施展抱负的雄心,都逝去了。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36、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注意结合诗歌进行分析。15.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愁”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愤和失望之意,同时也饱含诗人的爱国深情。“恨”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沁园春长沙)(2)携来百侣曾游,_。 (沁园春长沙)(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4)满载一船星辉,_。 (再别康桥)(5)风萧萧兮易水寒,_。(荆轲刺秦王)【答案】 (1).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3)感时
37、花溅泪, (4). 恨别鸟惊心 (5). (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侯”“峥嵘”“溅”“斑斓”“兮”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B. 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
38、一个滥竽充数。C. 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D. 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知情达理”,指通人情,懂事理。此处使用对象不当。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横线、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
39、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再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备考要积累常见成语,在阅读中体会使用的语境,注意常见的成语易错的含
40、义、成语的多义以及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自相矛盾、用错对象、程度失当、重复多余、敬谦不当)。一般同一个题中,成语错误的类型不同,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排除已判断出的错误,缩小错误类型判断范围,提高正确率。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B.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C. 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D.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
41、也冲不出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B“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C“字”放在“即使”后面。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句子在结构上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搭配不当、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混乱杂糅、中途易辙。最后分析语意,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语意语病有以下几个: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否定失当、主客观颠倒)。同一个题中,三个选项中的语病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
42、确选项。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子服务设施的普及,方便了大多数人,提高了服务的现代化。 一些老年人, 是不识字、不懂电脑、视力不便的人, 难以充分享受这种便利, 可能成了“不便”。 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但他们 是最需关注的困难群体。A. 但 和 又 更 不管 往往B. 然而 或者 还 更 不管 常常C. 但 或者 还 甚至 尽管 往往D. 然而 和 又 甚至 尽管 常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分析句间关系,可以采用排除法,第一空应是转折关系,可以选填“但”,第四空处应是递进关系,可以选填
43、“甚至”,第五空根据后面的“但”的提示,可以选填“尽管”,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项。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 把下列句子按恰当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
44、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解答时要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句中的“后来”,照应文段开头部分的“本是”,应排在最前面,是对具体阐释,故应排在一起;与是明显的总分关系,其中“追述的示现”与“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形成呼应,据此可确定的位置,也就确定了也确定了的顺序,同时也可以判断出最后一个空应是。故答案应为。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
45、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本题采用的是主观排序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解答时可先将所给句子归类,如和,然后再确定和的顺序。21.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处填上恰当文字。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
46、男子,_,是为“高”;_,是为“富”;_,是为“帅”。【答案】 (1). “不坠青云之志”,做到志存高远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到自信满满 (3).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做到从容淡定【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从内容上看,所给例句从文化知识的角度,也就是精神财富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白富美”,这就要求仿写的内容也要从精神财富的角度来重新定义“高富帅”;从形式上看,所给文段在定义“白富美”时引用了诗句,并对诗句加以阐释,那么仿写的内容在定义“高富帅”时也要引用恰当的诗句,并对诗句加以阐释,注意所引用诗句一定要能够体现出“高”“富”“帅”的特点。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四
47、、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按要求作文。大堰河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宽厚而善良,她以高尚、无私的母爱,呵护了诗人艾青的成长。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永远是伟大的。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符合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提篮春光看妈妈“叮咚”,这是小溪涓涓而流的音响;“布谷”,这是报春鸟儿心灵的歌唱;“吱吱”,这是草儿破土看世界的呼唤。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它们是生命的再生,是生命沉睡后的升华。我们呢,这群被母亲赋予了生命
48、和活力的孩子还在欣赏眼底的大好春光,幸福而快乐。如果没有妈妈的呵护,一切美景都能成为梦幻,于是我要提篮春光看妈妈,和她一起分享。灿烂的春光中饱含坚强的微笑。儿时的我心灵脆弱,一次小小的打击都能让我萎蹶不振。跳舞的落选,成绩的下降,运动会的失败都会让我痛哭流涕。这时,妈妈的抚慰如缕缕春风吹过了我的脸庞,将我的泪水吹干,将我的烦恼吹散。她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你要学会坚强!”那时从她焦虑的目光中我没有读懂她的心。现在的我不同了,在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后,我逐渐明白了“坚强”的含义。于是,面对高中以来的第一次不及格,我笑而视之,用坚强驱走了泪水,用理智的头脑重新认识自己,找出不足,并充满希望地看着远
49、方。因为我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坚强地面对人生,才能寻找到与成功的契合点。明媚的春光中撒满了感恩的心。童年伴着妈妈的摇篮曲入睡,甜蜜无比。妈妈日夜奔波,历经艰苦,只为我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贴身的守候,焦虑的呼唤,只为减轻我身上的病痛。妈妈,这个平凡的女工献出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我要学会感恩。于是,我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在母亲节时送上一束鲜花,并捎上节日的问候,学会了在母亲生病时跑前跑后为她拿药送水,让她明白,女儿已经长大,已经学会感恩。感恩的心,装在篮里沉甸甸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会喜欢。在装满春光的篮子里,奖状在跳跃,那是我的荣誉,也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在欢乐地歌唱。春光有了这些东西的陪伴,更加
50、灿烂。妈妈,这个世界中我最敬佩的人,请不要担心,我正提着满篮的春光,向你走来。我相信,我亲手捕捉的春光是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见证我的成长吧!点评:“叮咚”“布谷”和“吱吱”,文章从声音的角度再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为“提篮春光看妈妈”作语境上的蓄势。主体部分干净利落,文末点题,升华主旨。文章的语言还显稚嫩,但行文脉络和取材均有可圈点的方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话题作文,审题没有难度,考生只要围绕“母爱”选材立意即可。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出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摄取感人的生活细节。要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首先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要能从“人人心中皆有”的题材中
51、挖掘出“人人笔下皆无”的内容。细节能放大生活,细节也是最容易传达情感、最容易打动读者。很多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就会使文章满篇生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寻找形象的情感载体。 纵观优秀文学作品,我们脑海中很容易浮现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颗枣核、三颗枸杞豆、七根火柴,还有冰心的小橘灯,白毛女的红头绳,这些形象一旦想起便如在眼前,熠熠生辉。因为深厚的感情往往凝聚在一件普普通通的小物件上。有了具体的寄托物,母爱会显得更加贴切,更加真实。打造优美的个性语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们的作文,语言同样应该摆在第一位。优美的个性化的语言,不仅能准确地传递思想,形象地再现画面,也能很好的为写作主题
52、服务。拟制抢眼的文章标题。比起其他类型的作文来说,话题作文“自拟题目”的要求给了我们大显身手的舞台。可以这样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给读者的见面礼。怎样拟好标题呢?首先要选好角度。比如写拟题为妈妈的眼睛妈妈的唠叨就比较合适。拟题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借助修辞就是一种有效地方法,如依偎那片阳光悠悠慈母情,拳拳爱子心妈妈,我想对您说等。点睛:本题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围绕某话题写出文章,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写作中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围绕话题,明确文体。本题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可将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也可以编写故事、童话、科幻小说。围绕话题、推敲含义。围绕话题,明确范围。一般话题作文,多有提示语,提示语在写作范围和内容上是有明确限制的,不可忽视。围绕话题,慎重拟题。要努力使自己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可运用修辞可发挥想象加引申,可巧设小标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