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87KB ,
资源ID:25856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85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2016级高二上期历史第二次月考 2017.12.一、单项选择题(242=48分)1、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3、东

2、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4、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 )A.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

3、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5、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 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 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 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

4、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7、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等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B宋朝风俗画的发展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D“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杂技 D.戏曲9、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

5、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0、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

6、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D.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11、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12、“率先提倡、实践师夷之说是他精神世界的一次巨大飞跃,也是近代中国精神世界的巨大飞跃,具有石破天惊的启蒙意义,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

7、”的起点。”材料所说的他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陈独秀13、 促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根本原因是( )A.新的政治力量出现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D.洋务运动的失败14、“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谓西学,然不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维新变法 D改革教育,振兴中华15、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

8、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6、“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实现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D.受苏俄影响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17、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开创“

9、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 B. C. D.18、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19、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

10、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20、如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21、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22、

11、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过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的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23、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A振兴清王朝 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24、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其中,古代希腊先哲和中国圣人们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25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

12、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

13、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材料五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郭齐勇

14、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4分)(2) 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6分)(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4)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简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5) 依据材料五,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15、(4分) 26、(12分)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地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

16、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5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

17、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

18、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 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5分)(2) 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5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9、5分)高2016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242=48分)123456789101112BDADBBADCCA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DCABCCCDCA 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25分)答案:(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1分)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1分)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

20、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4分)(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2分)(4)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任答3条得3分)原因: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4分)(5)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4分 )26、(12分)下面以赞成为例,答题思路为:(1)赞成对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的解释。通过史

21、实说明近代中两文化碰撞中,中国处于落后地位,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自身立场出发吸收两方文化,表现出不同层次。通过史实分析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从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后,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历了技术思想制度三个层次。(持反对意见可以从学习西方过程中逐渐出现齐头并进局面的角度论述: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等。)考点:回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观点,抓住材料出处,结合材料内容知道材料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明显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器物、思想、制度三个层次。对于我们而言,通常会选择赞成的观点,因为相关的史实比较好找。回

22、答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然后在列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如果选择不赞成,首先,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不赞成。史实论证可以列举同一时期学习层次是交叉进行的(如在洋务派还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时候,太平天国洪仁玕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的资政新篇了。还可以列举清末新政和革命派同时期的不同主张来论证中国的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答题时,一定注意史论结合,观点27、(15分)答案:(1)变化: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1分)评价: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分)(2)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2分)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 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3分)(3)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5分,2点4分,3点5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