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12KB ,
资源ID:25854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85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0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0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doc

1、高考资源网 2010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关注命题人的研究主题:1、中国史:古代史:隋唐;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现代史:社会发展史。2、世界史:英国发展史、全球化史。3、06、07年广东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

2、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

3、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 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

4、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具体而言: 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

5、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I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

6、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具体而言: 两个阶段:经济恢复(:19491952年)、经济建设(19531956年)。 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其中东

7、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5、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作为社会转型期,其变化表现在: (1)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直接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

8、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改革的内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对外开放:目的是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格局是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从沿海到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9、: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1416世纪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 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转型表现: 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

10、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2、1718世纪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

11、,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总

12、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具体而言: 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继英、法、美之后,俄、日、德、意等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文前道路;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固内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因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各有特点:英国率先进行且率先完成,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法国的工业革命规模小且进程缓慢,但却成为第二个工业国家;美国起步晚但速度快。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世界各地区间的

13、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看,运动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第一国际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国际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重大转折表现: 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

14、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从经济工业化的角度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尤其在德国、美国表现十分明显。 从利用能源的角度看,人类由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资本主义迎来了第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美德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二是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实力尚强;三是俄、日,尤其是日本发展很快,但实力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从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看,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从政治民主

15、化的角度看:教材虽没有说明,但应该知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美为典型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另一种以俄德日为典型,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专制色彩较浓。 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看。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斗争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看,运动中心由德国转移到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社会主义由理想首次变成现实;1919年

16、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 二、“长期热点”:会议1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党纲党名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意义:“一大”宣告中共诞生,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纠正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土革武反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提出“枪杆政权”思想。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了巨大贡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

17、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遵义会议(1935.内容: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内容: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指出主要矛盾表面是工业与农业、需要与现状的矛盾,实质是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两个任务主要任务农业国变工业国,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978年底,内容:思想确定指导方针;高度评价讨论;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

18、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重评功过是非。意义:天时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中共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中共十七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中国国民党的会议:中国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政治纲领,三

19、大政策是行动方案。意义:两个“标志”一个“促进”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秋,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原因:全国人民的压力;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力。政协协议内容:改组政府开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整编军队定宪法。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体现了平等协商精神。)(2)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

20、。通过共同纲领)5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相同历史、相同任务、相同愿望;“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三、科学发展观相关主题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等。历史解读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3、

21、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古代重视黄河治理。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

22、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08年已考)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

23、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与当前各国的发展借鉴作用)13、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特征等四、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是今年热点中的热点,并且在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多有体现。这一问题与历史的切合点较多,可以联系到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及

24、经济全球化问题。背景材料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

25、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知识链接 一科技进步1.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各自的时间,外传及对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产生的影响。2.近代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产生的影响,能源的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变化,将西方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与此同时的中国仍处在农耕文明下.第二次工业文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及产生的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及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变化,还有新能源的使用.化学领域成就.3.现代科技:

26、航天领域,计算机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相对论,量子理论带来的科技发展.二.城市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城市的变化(时间,空间.官府控制,城市职能)2.世界古代城市: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3.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掌握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最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变化原因同城市发展。4西方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

27、城镇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1新航路开辟:过程,影响。2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表现,影响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原因、表现、影响四:关注上海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高考备考):2010年揭阳二模考到(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迫使上海地方官员,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

28、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表明近代铁路的起步(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

29、召开,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5)过渡时期: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探索和“文革”时期:1972年

30、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是新时期代表性的工程项目。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简称SCO)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

31、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举办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交和贸易双部长会议等21场会议和活动,中外宾客达1.3万余人。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五、从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玉树联想到抗灾减灾、国际合作与援助(一)抗灾减灾1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2)秦汉时期的地震与地震方位观测 :东汉地动仪(张衡)是世界上第一台遥测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的同类仪器早1700多年。(3)明清的救荒实践与救荒思想。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

32、增加,这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徐光启大力推广甘著种植,他的农政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2中国近现代史(1)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2)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困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

33、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二是苏联撕毁援华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中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度过难关。(3)长江三峡等综合水利工程、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止土地沙漠化措施等,都可看成是抗灾减灾工程。面对1998年防灾抢险、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党和政府精心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最终战胜了这些大灾难,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3世界近现代史:(1)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但殖民掠夺亚非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

34、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造成了亚非拉的长期贫因和落后状态;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2)环境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电子产品污染、核反应堆泄漏、太空垃圾等。(3)自然灾害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主要从科技和机制上进行应对。(二)国际合作与援助1当前的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国。2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1)合作应对法西斯侵略:建立反法西斯同盟。(2)合作应对人类社会危机:如国际禁毒、非典、甲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3

35、)合作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沙漠化问题等。(3)国际科技合作:如人类基因组草图、和平利用原子能等。3国际援助行动和援助机构(1)对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援助。(2)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突发自然灾害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资金和物资。(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六、大国崛起之路1、

36、传统崛起方式: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如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2、大国兴衰的基本秘诀:国力和国际义务之间能否保持平衡。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3、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崛起、和平发展)(1)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2)10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三次尝试 19世纪中后期的同光中兴;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工业化建设。(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崛起与传统强国崛起的不同,现在我们用和平来界定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 今日大国的崛起,除和平外,

37、别无他途。一个和平的世界不仅是中国崛起的需要,而且永远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 选择和平,我们就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在世界上的道义性和正当性基础。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是为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通过和平方式面对内外问题的挑战,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为了自身的和平与安全,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职尽责。举例:中美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日关系。七、祖国统一相关主题 陈江会、博鳌论坛、告台湾同胞书、经贸文化论坛历史解读 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具体的措施。2、宏观把握我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问

38、题(分裂时期蕴育着统一因素,主要是各分裂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实现)3、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和台湾省)、西藏(元设宣政院,明设卫所和僧官制度,清设册封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制度)、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清设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府)、钓鱼岛等地区的管辖。4、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全民族抗日战争。5、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的分合,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6、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内涵、实践。7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何在?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主

39、要障碍: .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美日等国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和强大,希望中国保持分裂状态,以便从中渔利; .统一的依据:(有利因素) .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人心所向: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略); .国际法依据:中美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 .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8、

40、世界史上各国统一的史实: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南北实现了统一。 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完成了统一; 1990年两德再度统一。 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010年广州一模考到【热点链接】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

41、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中方希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并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向指引】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围:1、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区域缩小,畜牧区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发展,两汉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有所缓解。隋唐时期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清朝前期人口剧增,盲目垦荒,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3、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

42、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世界近现代史范围: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源与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10年高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

4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考点拓展】一、中国五千年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中国古代气候变化概况据考古发掘和相关记载:西周时期,我国气候寒冷。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到了南北朝时期,天气骤然变冷,从而导致了北方游牧地区干旱冰冷,导致了游牧民族的大入侵。隋唐时期气候变得暖和。北宋时期气候开始转寒,。十二世纪初期,气候加剧转寒,金人侵入华北地区,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这时期,南方的太湖、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在冬天经常结冰、遍地皆雪。从十四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

44、00余年。这个期间的最温暖时期,气候也没有达到汉唐期间的温暖。 研究表明,中国的兴衰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历史最强盛的王朝都出现于气候温暖时代,而分裂往往出现在寒冷期。2、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寒冷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恶化。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期正好与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时间基本吻合:第一次是西周后期的北方狄人大举南侵,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内迁”,第三次是宋、元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族连续南下,第四次是清军入关,其环境背景均是气候的变冷,安史之乱发生的环境背景也是如此。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开始发展起来,荀子提出了“制天命

45、而用之”的观点。到战国时,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较早预防水旱灾害的代表性工程。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并且创制筒车、曲辕犁等发展农业生产。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水能力;向山要田加剧了水土流失,都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而元代北方部分粮食“仰给于江南”,则说明北方土地的生产潜力在当时已经不大了。明清两代均以减免赋役来鼓励垦荒,虽然18世纪中叶中国

46、耕地面积达到了78亿亩,养活了1亿多人口,但生态也迅速恶化,时人称“纵积十年丰收之利,不敌一年溃溢之害”。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

47、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

48、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率更大的喷气式飞机、液体助推剂火箭等被发明出来,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人类的能源革命从煤炭、石油进展到利用核能,工业革命也从能源革命向原材料革命、化学革命等诸多方面扩展。(2)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以不同的产业方式向大气排放各类温室气体,其中CO2、CH4作为这种温室气体的标志。“近代工业革命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引自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目前,温室效应加剧,以全球变暖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

49、化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极端气候在世界各地频发,这是气候变化造成灾难的开始。2009年热播的阿凡达警示着人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已然触动人类内心最脆弱的神经,是每个人所不能承受之重。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成为人类的共识。(3)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科学定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

50、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弘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要抛弃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包含了技术、文化习俗、法律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九、金融危机(一)、古今中外的金融问题、货币状况及金融政策1两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国民政府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

51、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4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6开辟新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7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1945

5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8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9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1)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

53、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3)明治维新: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5)戊戌变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10、怎样看待世界经济危机、现代世界为什么总是有经济危机?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看经济危机原因的两种角度:(1)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盾。(2)资本的生存在于永无休止地扩张。、历史上西方国家如何走出经济危机、首先是稳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促进内需,增加就业。、其次是提高:强化国家干预,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使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寻找新的经济

54、增长点。 、我们该如何面对危机首先是度过危机(1)抱团取暖,共度难关。(2)要强调各阶层合理承担危机带来的损失。其次是好好利用危机提供的发展机会。(1)利用危机进行相关改革。(2)危机总是催生新产业的出现,要大力扶植新一代产业和新一代企业家的形成。十、从武广高铁通车联想到交通问题2009年12月26日9时,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国产“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关注铁路。十一、防控甲流 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010年广州二模选择考到十二、建国60周年备注:近年很少从外交角度出大题,展

55、现建国60周年。命题角度:国际地位的变化:甲午战后巴黎和会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注意: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三个变化:从求生存求发展;从立异求同(构建和谐世界);从斗争合作。十三、三农问题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三农问题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故在历年高考中一向受到重视。命题考查往往集中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共农村政策调整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农问题涉猎学科广泛,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复

56、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将我国当前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注意以下视角:1根据各类材料,综合分析人民公社的特点及教训。2正确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社的联系与区别及历史意义。3结合苏联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农业合作化分析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4综合分析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5美、苏等国农业政策的得失及对中国的启示。(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十四、 以人为本 热爱生命 以人为本新含义是指:热爱生命和现世的生活;相信

57、人人平等,尊重他人(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的基本权利;爱护我们的环境,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追求知识和自身的完善,但对科学本身持一种科学的态度。也可以概括为:爱国、爱世界,崇尚知识和生命,有正义感和利他精神。十五、民族团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在西藏“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中,面对一些分裂国家、制造事端的行径,包括藏族和维吾尔族同胞在内的各族人民一致反对、强烈谴责,正说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是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注意联系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十六、关注命题人的研究主题:1、中国史:古代史:隋唐;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现代史:社会发展史。2、世界史:英国发展史、全球化史。 w.w.w.k.s.5.u.c.o.m www.K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