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42MB ,
资源ID:25836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83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砚山县2020年秋季学期高-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代史

2、学家吕思勉说: “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西汉初期采用这一“过时之制”酿成的后果是A. 昌后乱政B. 七国之乱C. 八王之乱D. 楚汉相争2. 东汉中后期,皇帝大都年幼,寿命较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 土地兼并严重B. 外戚宦官专权C. “党锢之祸”D. 黄巾军起义3. 南北朝(420 589)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下列王朝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南方政权的是A. 孙吴B. 萧梁C. 刘宋D. 萧齐4. 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

3、.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 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5. 唐代中后期,南方的制瓷、造船、纺织、冶铁业明显占优。北宋时,五大名窑仅有哥窑在南方;都城汴梁的锦院、河北定州的刻丝技术代表着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北宋时A. 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B. 手工业经济分布南北差距缩小C. 民营手工业渐成为主导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发生逆转6. 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岳飞抗金,收复开封B. 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C. 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D. 北宋灭亡,蒙古统一7. “(石门

4、)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 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8. 明朝中期农村雇工非常听雇主的话,到了明末“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 抑商政策的瓦解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资本主义的产生9. 如表是关于18441847年五个通商口岸贸易的货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A. 上海的贸易区位优势得到凸显B. 广州传

5、统外贸中心地位不复存在C. 西方资本主义并未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现象发生改变10. 下表是某历史教材的内容,其中第十-章第一节的“?”处应该补写的标题是A. 天国梦想B. 洋务中兴C. 变法与立宪D. 复辟帝制11. 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是( )组织兴中会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出版革命军一书A. B. C. D.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3. 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

6、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表孔圣志(宗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 舆论自由被破坏C.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 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14. 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A. B. C. D. 15.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

7、因是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 实业救国兴起C.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D. 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16. 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这场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 陈独秀、蔡元培B. 李大钊、康有为C. 鲁迅、魏源D. 胡适、梁启超17.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 工业结构不合理B. 地区分布不平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18. 某同学到历史博物馆参观,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张传单:“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举了!”与该传单有

8、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B. 五四运动C. 反割台斗争D. 七七事变19.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A. 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C. 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20. 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A. 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B.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C.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

9、利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1. “1937年9月,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首战告捷”发生在A. 太原会战期间B. 徐州会战期间C. 枣宜会战期间D. 百团大战期间22. 1917年4月,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1942年10月9日,美国与英国政府却分别通知中国政府,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列强综合国力遭削弱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对

10、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D.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23. 如图数字标注的地点,能够提供八路军抗战实地资料的是A. B. C. D. 24. 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军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 日军的“囚笼政策”被打破25.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26. “19481949年冬季的几次战役结束后,随后

11、的一切急转直下1949年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材料揭示出蒋介石政府迅速倒台的重要原因是(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国共军事力量的逆转C. 国民党失去西方支持D.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7. 下图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场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 “求同存异”的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8. 制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

12、C. 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D. 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29. 在一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A 进行了土地改革B. 进行了三大改造C.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 召开了中共八大30. 从1966年到1980年,铁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展,相继建成贵昆线(贵阳到昆明)成昆线(成都到昆明)襄渝线(湖北襄樊到重庆)太焦线(太原到河南焦作)等铁路干线。这些成就能够显示出A. 改革开放政策为铁路建设事业注入了活力B. “文化大革命”的成就值得肯定C. 中国的铁路网络建设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D. 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建设上

13、体现了制度优势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吕思勉中国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

14、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等。摘编自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人创新文学之论”的内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关系。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

15、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材料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

16、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3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17、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拙,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的内容。(3)材料三中史实A与史实C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标志事件,依据二者内在关系,添加一个史实B,并说明理由。砚山县2020年秋季学期高-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卷(解

18、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代史学家吕思勉说: “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收

19、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西汉初期采用这一“过时之制”酿成的后果是A. 昌后乱政B. 七国之乱C. 八王之乱D. 楚汉相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封建者”指的是分封制,即汉初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被秦始皇废除的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时期齐国等封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故本题选B项;吕后乱政与郡国并行制无关,故A项错误;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故C错误;楚汉相争发生于汉朝建立以前,故D项错误。2. 东汉中后期,皇帝大都年幼,寿命较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 土地兼并严重B. 外戚宦官专权C. “党锢之祸”D. 黄巾军起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

20、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短命,直接导致了外戚宦官专权,项正确;“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现象,不是皇帝年幼直接后果,项错误;“党锢之祸”是外戚、宦官乱政的产物,不是皇帝年幼的直接后果,项错误;黄巾军起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产物,是皇帝年幼无力控制政局产生的间接影响,项错误。3. 南北朝(420 589)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下列王朝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南方政权的是A. 孙吴B. 萧梁C. 刘宋D. 萧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孙吴属三国时期,不属于南北朝时期,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宋、齐、梁均属于南朝,排除BCD。4. 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

21、“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 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

22、,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5. 唐代中后期,南方的制瓷、造船、纺织、冶铁业明显占优。北宋时,五大名窑仅有哥窑在南方;都城汴梁的锦院、河北定州的刻丝技术代表着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北宋时A. 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B. 手工业经济分布南北差距缩小C. 民营手工业渐成为主导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发生逆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唐宋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手工业尤其是制瓷和纺织业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时得以恢复发展,手工业整体分布的南北差距缩小,故B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民营手工业逐渐成为主导是明

23、代中后期以后,故AC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整体南移趋势并没有因此改变,故D项不符合题意。6. 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岳飞抗金,收复开封B. 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C. 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D. 北宋灭亡,蒙古统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反映的是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故C正确;“岳飞抗金,收复开封”不符合“臣主原无北伐心”,排除A;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材料反映的是南宋偏安江南,排除B;蒙古灭了南宋,统一全国,D错误。7. “(石门)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

24、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 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主要反映了手工业领域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材料体现了雇佣劳动力,也就是存在着自由劳动力市场。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自由劳动力市场8. 明朝中期农村雇工非常听雇主的话,到了明末“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

25、主要是由于A.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 抑商政策的瓦解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农村雇主与雇工关系松弛,雇工地位有所提高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明清时期,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而非“加强”,A项错误;明代“抑商政策”并未瓦解,B项错误;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在城市手工业中,农村雇工地位提升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本主义的产生,D项错误。9. 如表是关于18441847年五个通商口岸贸易的货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A. 上海的贸易区位优势得到凸显B. 广州传统外贸中心地位不复存在C. 西方资本主

26、义并未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现象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五个通商口岸的货值统计表来看,广州的货值在下降,而上海的货值在上升,说明随着五口通商的开启,广州的贸易区位优势在下降,而上海的贸易优势在上升,A正确;广州的货值依然是五口中最高的,说明其依然是外贸中心,B排除;货值总额在上升,说明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被打开,排除C;题干中的货值未注明是进口还是出口,因此无法得出贸易逆差和顺差情况,排除D。10. 下表是某历史教材的内容,其中第十-章第一节的“?”处应该补写的标题是A. 天国梦想B. 洋务中兴C. 变法与立宪D. 复辟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第十一章的标题

27、是“改革与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在辛亥革命之前,国内改革运动为实行戊戌变法与新政实行预备立宪,C正确;天国梦想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应在第十章中,排除A;洋务中兴在政治方面并未进行改革,而且其后也未出现革命,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在民国初年,与题干时间“晚清”不符,排除D项。11. 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是( )组织兴中会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出版革命军一书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

28、权、民生的三大主义,符合题意,故A正确;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著作革命军出版,排除。故BCD错误。12.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3. 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表孔圣志(宗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控制舆论为

29、复辟造势B. 舆论自由被破坏C.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 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同时期孔教会杂表孔圣志(宗杂志)等“应运而起”,说明袁世凯控制全国舆论,宣传孔孟思想,为其复辟帝制奠定基础,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对舆论的控制,无法体现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排除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是逆流,排除D。14. 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新文

30、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社会出现新风尚、新习俗的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新文化运动提出解放思想,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推动等,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引发了新文化运动,这些均与民众生活变化没有直接关系,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5.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二次发展浪潮

31、”。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 实业救国的兴起C.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D. 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所以C正确;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所以A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并且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洋务运动出现在晚清时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2、,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所以D错误。16. 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这场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 陈独秀、蔡元培B. 李大钊、康有为C. 鲁迅、魏源D. 胡适、梁启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墊的作用。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A;康有为、梁启超是发动维新变法的代表

33、,魏源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均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人物,排除BCD。17.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 工业结构不合理B. 地区分布不平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快速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一直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答案为C项。工业结构不合理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

34、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A项;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B项;军阀割据混是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点睛】本题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的相关内容即可回答。18. 某同学到历史博物馆参观,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张传单:“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举了!”与该传单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B. 五四运动C. 反割台斗争D. 七七事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是“

35、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9.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A. 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C. 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1935年10月”、“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遵义会议,这是会议标志着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故选A项;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并没有粉碎这次围剿,故排除B项;

36、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与题意主旨无关,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尚未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故排除D项。20. 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A. 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C.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所以A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所以B错误;五四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不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以

37、C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不是五四运动,所以D错误。21. “1937年9月,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首战告捷”发生在A. 太原会战期间B. 徐州会战期间C. 枣宜会战期间D. 百团大战期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以及时间1937年和地点“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可以判断,题干描述的是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A正确;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枣宜

38、会战发生在1940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D。22. 1917年4月,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1942年10月9日,美国与英国政府却分别通知中国政府,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列强综合国力遭削弱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D.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抗日战争时期列强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是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故C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列强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并非资本主义列强综

39、合国力遭削弱,排除A;二战时期中国并未成为世界强国,排除B;二战时期国际政治新秩序并未形成,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23. 如图数字标注的地点,能够提供八路军抗战实地资料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八路军的称呼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夺取,B正确;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联络组织了各种武装力量,在张家口举行民众抗辱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7月收复多伦,此时中共正在南方,排除A;根据地图上的宛平并结合所学知识

40、可知,指的是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中的主力是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排除C;台儿庄战役的主力是国民党部队,而非八路军,排除D。24. 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军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 日军的“囚笼政策”被打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牵制了侵华日军的64%和全部伪军,消耗了日伪大量兵力,说明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C正确;题干未强调抗战阶段的转变,而且A选项未凸显敌后战场的重要性,排除;B与题无

41、关,排除;题干未提及日军的“囚笼政策”,排除D。25.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据所学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D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发生于1948年8月-1949年1月,与题意不符,A、B、C错误。26. “19481949年冬季的几次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1949年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材料揭示出蒋介石

42、政府迅速倒台的重要原因是(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国共军事力量的逆转C. 国民党失去西方支持D.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19481949年冬季的几次战役”是指三大战役,这三次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从此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发生了逆转,为国民党在大陆的覆亡奠定了军事基础,B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材料中的结果,不是原因,A错误;国民党失去西方支持材料中没有说明,C错误;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材料中信息没有任何关系,D错误。27. 下图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场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 “求同存异”的方针B.

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面对会议的分歧,周恩来总理掷地有声的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国的支持,因此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的表现,排除。故选A。28. 制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C. 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D. 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农业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

44、占比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至1957年正值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净产值占工农经济净产值比重下降,意味着工业净产值上升,说明当时一五计划成就突出,C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工农业净产值比重变化,没有产业结构比例数据,无法说明当时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A排除;农业净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当时农业合作化成效低,两者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农业净产值比重下降,说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地位的下降说明当时工业或者服务业比重上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排除D。29. 在一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

45、。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A. 进行了土地改革B. 进行了三大改造C.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 召开了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在一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C正确;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A错误;进行三大改造是为配合工业化而进行的,B错误;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目标是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与材料不符。30. 从1966年到1980年,铁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展,相继建成贵昆线(贵阳到

46、昆明)成昆线(成都到昆明)襄渝线(湖北襄樊到重庆)太焦线(太原到河南焦作)等铁路干线。这些成就能够显示出A. 改革开放政策为铁路建设事业注入了活力B. “文化大革命”的成就值得肯定C. 中国的铁路网络建设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D. 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建设上体现了制度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66年到1980年,铁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排艰可难,体现了制度优势,D正确;改革开放时间1978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完全相符,排除A;“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灾难,铁路建设不是这一运动本身的

47、成就,排除B;题干只列举了部分铁路线路,无法判断当时全国铁路网络是否建成,排除C。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吕思勉中国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

48、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等。摘编自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人创新文学之论”的内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关系。【答案】(1)内容: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主要原因: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

49、学。(2)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解析】【分析】【详解】(1)关于内容,根据材料“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可以得出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2)根据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诸多

50、新现象,如“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等内容,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

51、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材料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

52、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答案】(1)新变化: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更加注重市场

53、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由强调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作用到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政府管理职能由扩大指导性计划到强调宏观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由简政放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背景: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大大加速。 (3)认识: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追求公平、公正,走向共同富裕;立足国情,紧跟国际形势,及时调整经济政策。【解析】【详解】(1)新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四届三中

54、全会”规定的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变化可从市场的发挥程度、所有经济的组成、政府的职责变化及国企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结合材料中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背景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在全球普遍确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认识: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认识可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立足国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949年至1

55、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拙,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的内容。(3)材料三中史实A与史实C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事件,依据二者内在关系,添加一个史实B,并说明理由。【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5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前提;五四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史实: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理由:史实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史实C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另一重要里程碑。AC都是中国对外开放史上的重大事件,史实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一图1、2、3可知,事件分别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联系”,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分析。(2)本小问“内容”,结合新中国初期三大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解答。(3)依据材料三第一幅图中的时间1978年12月18日可知,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是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结合所学可知,B项应该加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2013年之前的历史史实,如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均可。理由综上所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