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w.w.k.s.5*u.c.#om文实)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w.&w.w.k.s.5*u.c.#om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小雅中
2、的诗句“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A. B. C. D. 2.启夺得王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这一历史现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B.禅让制的腐朽C.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社会历史的倒退3.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
3、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4.右图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东周 列国春秋篇的剧照。关于那场持续几百年争霸战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了奴隶制,推广了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D.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5. w.&w.w.k.s.5*u.c.#om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A. B.
4、C. D. 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一段宏大的击缶场面。缶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胁迫赵王弹曲,并命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随后,蔺相如以与秦王拼命相威胁,命秦王为赵王击缶,并命史官记载:“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形势特点是A.秦国发起统一战争 B.秦国势力日益强大,威震中原C.诸侯争势均力敌 D.中原诸侯联合抗秦,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8.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
5、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 B. C. D. 9.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文章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1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w.&w.w.k.s.5*
6、u.c.#om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1.“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A.雅 B.颂 C.风 D.大雅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13.在中国,很多省市区有一些独特的别称,这些别称浸染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列地方的别称与战国时期政治状况不符的是A.河北燕赵大地 B.山东齐鲁大地 C
7、.湖北荆楚大地 D.山西三晋大地14.越王勾践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秦国则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中国古代政府推行早婚、分户的人口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增加人口 B. 发展生产 C.增加赋税收入 D.巩固统治15.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16.秦朝统一后,废除六国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这在本质上体现了A.国内统一市场形式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地主阶级的经济主张17.右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
8、陵(今陕西咸阳一带)将领的铜铸虎符。虎 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十二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从上述文字和图片资料中,我们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有秦朝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秦朝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秦朝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秦朝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A. B. C. D.18.”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这是西汉统治者推行哪一政策或制度的原因w.&w.w.k.s.5*u.c.#omA.“推恩令” B.编户齐民 C.察举制 D.郡国并行制19.“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一辈子独以印称玺,又
9、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20.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关于诗中的“秦王”统治时出现的情况,下列哪种表述可能是真实的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其“大王”,未受斥责公元前218年某月,他将张某任命为某郡郡守他任用商鞅变法A. B. C. D.21.下列能正确反映两汉与匈奴关系的是A.和亲战争和亲战争 B.战争和亲战争 C.和亲战争和亲 D.和亲战争22.西汉建立六七十年之后,“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
10、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活动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汉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 B.汉文帝颁布“推恩令”C.派班超出使西域 D.派甘英出使大秦23.武则天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诗中的石榴裙是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绣有石榴的裙子,取石榴多子的寓意。这种裙子在中原地区的出现不早于 A.秦朝 B. 西汉 C.魏晋 D.唐朝24.赵佗是西汉时第一代“南越王”,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他对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授起了促进作用。当时中国文
11、化传入越南的是A. 铁犁牛耕技术 B. 造纸技术 C. 印刷术 D. 道教文化2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6.“在天之变,日有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批驳了董仲舒的
12、“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27.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它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w.&w.w.k.s.5*u.c.#omA.统一的社会环境 B.频繁的对外交流 C.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D.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2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为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29.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之一,它书写的载体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
13、化。在汉武帝时期,他批阅的奏章的书写载体是A.青铜器 B.简牍 C.兽骨 D.廉价纸30.秦始皇时,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户籍上有年龄、土地等几项内容,国家依户籍征收赋税与徭投。这种制度A.确立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户籍上的农民被称为编户齐民C.使私有土地得到封建国家的保护 D.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31.下列历史文物,印证了古代中日交往的是32.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政府财政危机A. B. C. D.33.元朝戏剧家马致远所作汉宫秋中有汉元帝的一段唱词:“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
14、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唱词中描写的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密切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密切了汉朝和乌孙的关系C.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 D.密切了中原和吐蕃的关系34.在我国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两个字结合起来,说明他不仅仅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把皇权的神化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思想家是A.朝非子 B.董仲舒 C.范缜 D.朱熹35.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36.沈括
15、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3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C.产生新的生产方式 D.引进家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38.北朝周武帝时,“自废(指毁佛寺)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已盛,东平齐国(北齐)岂非有益。”材料表明,周武帝“灭佛”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威胁皇权 B.寺院占用土地C.寺院与国家争夺人力、财力 D.崇佛影响军队战斗力39.“他写的抱朴子,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人间得失,世事变迁等;书中涉及到
16、许多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段话描述的人物是 图一 图二A.葛洪 B.陶弘景 C.王充 D.张角w.&w.w.k.s.5*u.c.#om40.图一、图二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4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技术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4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17、,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鉴于此,唐太宗在位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广设仓库A. B. C. D.43.胡适曾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某种制度:“它是一种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 这种制度形成于A. 公元前3世纪后期 B. 公元5世纪后期 C. 公元6世纪前期 D. 公元7世纪前期44.与隋朝统一全国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隋文帝杨坚的正确决策A. B. C. D. 45.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
18、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摇薄赋,戒奢从简46.下列能说明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的是结束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为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对唐制度的确立有直接影响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加以继承和完善 隋朝因暴政而亡,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教训,使唐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A. B. C. D. 47.赋税制度改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和执政者的统治意图。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w.&w.w.k.s.5*u.c.#omA
19、.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放松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土地兼并48.旧唐书西戎传中记载了这样一首歌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注:翻手,形容快)自消灭。”歌谣所反映的这一次冲突发生在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高宗时49.诗歌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历史内涵,是人们解读历史的途径之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 瀚海都督府辖区 D.渤海区50.对唐朝时期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盛
20、 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 繁华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A. B. C. D. 51.隋唐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形成了众多手工业中心,其中洪州是A. 制瓷中心 B.丝织中心 C.造纸中心 D.造船中心52.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因素是A.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 B.民族战争 C.民族迁徙 D.婚姻关系53.魏晋六朝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战乱不已,政权分立 B.货币量少,实物交易 C.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D.关卡林立,交通阻隔5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性,劳而无获。”贾思勰此观点的核心是A.人定胜天 . B. 因地制宜 C.天人合一 D. 听天由命55.“
21、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话表明A.他认识到人民反抗的威力 B.他具有民主的工作作风 C.他采纳了墨子的政治学说 D.他着力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5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弃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57.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庸”的作用是A.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58.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 地处
22、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 B. C. D.59.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主要产于A.邢州 B.巩县 C.越州 D.扬州60.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表现有大败东突厥后保全了其部落和习俗让突厥贵族管理突厥地区设置了黑水都督府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w.&w.w.k.s.5*u.c.#om共40分)注意事项:1第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其中51题14分、52题12分、53题12分
23、、6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筑宽广的“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齐、燕地区;一条向南直达过去的吴、楚地区。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修筑一条由咸阳直向北伸的“直道”。这条直道由咸阳经过上郡、云阳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了配合驰道的修筑,秦王朝还统一了车轨,即统一车辆的轮距。 郭志坤秦始皇大传材料二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入安东道;二曰凳州(今山东蓬莱)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入回鹘道;五四安西入西城道;六曰安南(今越南北部)能
24、天竺道;七曰广州能海夷道。 新唐书地理志回答:据材料一,秦朝政府为发展国内交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据材料二回答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结合秦朝和唐朝的交通发展,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6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 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以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
25、,非复国有!w.&w.w.k.s.5*u.c.#om 南史郭祖深传材料二 问曰:“知此神灭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指佛教)害政,桑门(指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振思其弱。又感以茫目之言,惧以阿鼻(指地狱)之苦,诱以虚诡之辞,欣以兜率(指天堂)之乐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而奉其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范缜神灭论回答: “天下户口,几亡其半”对封建国家有何危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根据材料二,指出范缜写神灭论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材料一和材料
26、二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6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留下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藤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凳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
27、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些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回答: 材料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w.&w.w.k.s.5*u.c.#om 我们认为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唐山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卷答题卡二.非选择题:w.&w.w.k.s.5*u.c.#om61措施: 影响: 表现: 原因: 作用: 62 背景: 动机: 63共同点: 侧重点:前者 后者 w.&w.w.k.s.5*u.c.#om高二历史答案(文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
28、51617181920CCDDBCBAABCCDDDBADBB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AABAADCABCBAABCCBCAD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CCDDACBCBBDACBABCABD二.非选择题:w.&w.w.k.s.5*u.c.#om61.63.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4分)。侧重点:前者从民族文化的自身加以发掘和发扬,(2分)后者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的。(2分)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一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二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以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5分)w.&w.w.k.s.5*u.c.#om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