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9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突破二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联系教材,分类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姓氏称谓、礼仪习俗、衣食住行、行政区域、职官沿革、教育科举、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历法等。这里择其最常用的文化常识,辅以教材,作简要概述。一、姓名称谓1人称姓名古人有名、字、号。名和字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白居易字乐天。字通常是在20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名和字通常是由长辈取的,号则是自己取的。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还有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自称一般称名或号。自称名的,如“庐陵文天祥自序

2、其诗”(指南录后序);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用于介绍他人或替人作传也称名,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则直呼其名,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出于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通常称人字、号、谥号、斋号等。如称杜甫为杜子美(称字),称苏轼为东坡居士(称号),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谥号),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称斋名)等。还可以用籍贯、官名等称呼别人,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籍贯),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称官名),称贾谊为贾长沙(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官地称)等。有时还出现几种称呼合在一起的称谓。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3、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又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书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2谦称敬称(1)谦称常用的自谦词有愚、鄙、卑、窃、仆。王侯自称“孤”“寡人”“不穀”;官吏自称“臣”“老臣”“下官”“末官”“小吏”等;一般人自称“不才”“不佞”“不肖”,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等;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已婚妇女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2)敬称对帝王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对臣官敬称“

4、麾下”(指将帅)、“左右”、“执事”;对老师、长者敬称“夫子”、“丈人”(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岳父)、“高堂”(敬称父母)、“泰山”(敬称岳父)。对朋友、同辈敬称“先生”“子”“公”“卿”“吾子”等。对逝者的敬称。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去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长者,如称已逝的皇帝为“先帝”,称已逝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逝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逝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3)其他称谓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对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

5、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示年龄的称谓:“垂髫”“总角”指幼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岁;“束发”,男子十五岁束发为髻;“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花甲”“耳顺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教材例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古人通常表示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谦时也称自己的名。如“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至陛下

6、,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告。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如:a.从事工作,主管其事;b.有职守之人,即官员;c.指供役使者,仆从;d.对对方的敬称;e.侍从。此处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寡人:古代

7、君主的谦称。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二、礼仪制度1祭祀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称为“少牢”。因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这类牺牲为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2行礼长揖: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

8、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敬意。顿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后也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天,拜神,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行礼时,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3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

9、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战国时车骑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4冠礼、笄礼冠礼:男孩成人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举行冠礼要选择吉日和为冠者举行冠礼的大宾。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笄(j)礼:女孩成人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5避讳指凡遇到与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父、祖

10、之名称家讳。如,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苏轼为避祖父讳(祖父名序),作序时改“序”为“叙”或“引”。教材例析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季父: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

11、千载谁堪伯仲间!”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此处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脱去丧服表示服丧期满,也叫服除或服阕。三、职官常识1九卿三公九卿之说始于秦汉,秦汉通常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三公:周时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

12、一说指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空。2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官吏的任免与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等),兵部(掌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刑部(掌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

13、到清末。教材例析毋内诸侯。(鸿门宴)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此处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设太史令。魏

14、晋以后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四、教育科举1学校上古时期把学校称为“庠”“序”。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大学和小学两种。大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太学、国子监:古代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都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如“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

15、府书院。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2贡举、察举贡举: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察举:汉代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举荐,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科,叫察举。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指朝廷或三公以下招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3科举隋朝以后各王朝都有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已达鼎盛。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

16、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明清三级科举考试简表考试名称考试日期考试级别主考官中者称谓说明乡试子、卯、午、酉年八月京城和各省皇帝派遣考官举人第一名“解元”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京城礼部皇帝特派考官贡士第一名“会元”殿试会试后同年四月皇宫殿廷皇帝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教材例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察孝廉”,是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是选拔科目之一。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秀才”,这里指优秀人才,不同于后来的“秀才”。在明清两代,是指参加“童试”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资格的人,也叫“生员

17、”。“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叫“童生”。五、天文地理历法1天文(1)二十八宿。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二十八宿是一种恒星集群,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牛宿、斗宿的星区

18、。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2)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教材例析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位于人马座,包含六颗星,也就是著名的“南斗六星”。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2地理(1)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2)中国:华

19、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同义。随着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的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后将所辖范围全部称为“中国”。(3)江东(江左):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秦汉后习惯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左”。(4)山东与关中。古时以函谷关为界,以东称“山东”,以西称“关中”。教材例析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不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3历法(1)纪年法帝王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

20、年、鲁庄公十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法东汉时开始通行的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配出六十对,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2)纪月法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以“孟”“仲”“季”来区分每个季节中的三个月份。用“朔”“望”“晦”分别表示每月的初一、十五、月末。教材例析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永和”是皇帝年号,“癸丑”指干支纪年法中一个循环的第五十年。这句

21、兼用了皇帝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法,兼用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六、文史典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的官名。后来一般指有关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故事或传说。1莼羹鲈脍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或弃官归隐。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2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被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

22、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3三尺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为剑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如“枉用三尺”。4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5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路途四周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教材例析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3、(师说)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有时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毛氏传疏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死当结草。(陈情表)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

24、黄泉下相见。(孔雀东南飞)黄泉:在汉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处时地下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所谓黄泉。一、平时识记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浩如烟海,要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1分类串记法按照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1)童

25、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2)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以参加会试。(3)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

26、、探花,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也可以采用表格记忆法。(见前面“教育科举”部分)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授官职提升官职 调动官职免除官职或降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分清易混法文学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常见“号”的区别:(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

27、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

28、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29、边练边悟1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七十岁称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一百岁称期颐。女子十三四岁称豆蔻。2“单于”“阏氏”是匈奴民族对其首领及其正妻的称呼。吐蕃和回纥的最高首领称赞普、可汗。3汉朝选官为察举制,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后来该制度实际上多为世家大族所垄断。4填写下表的空缺处。秦朝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答案丞相尚书工部二、临场理解方法1利用语境,巧妙排除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如“首相”一词,“首相韩琦每咨访焉”,显然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应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结合语境,才能知

30、道“首相”的具体内容。2剖析语素,分析结构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婉词、比喻义、引申义等。如“建储”一词,联系“建都”一词,“建”应是设立、确立,动词;联系“王储”一词,“储”应是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名词。“建储”一词为动宾结构。边练边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出为常州刺史,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自言非真优也。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31、。(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有删改)注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御史大夫官署。A关中,文中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D墓志铭,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内。志

32、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统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答案A解析A项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亦称“关中”;今天的“关内”是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古代的“关中”与今天的“关内”不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士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四十年九月,疏乞骸骨。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有改动)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多以一甲的第二名、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B“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C“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D“乘传”即乘坐驿车。“传”音chun,指驿站的马车。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答案B解析B项“国子监祭酒”不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而是掌握国子监的最高主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