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12.50KB ,
资源ID:25782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78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5课 荆轲刺秦王(新人教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5课 荆轲刺秦王(新人教必修1).doc

1、第5课荆轲刺秦王一、实词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_(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4)图穷而匕首见:_(5)秦王还柱而走:_(6)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7)请辞决矣:_(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点拨(1)“说”同“悦”,高兴,喜欢。(2)“反”通“返”,回来。(3)“振”通“震”,惧怕。(4)“见”通“现”,出现。(5)“还”通“环”,绕。(6)“卒”通“猝”,突然。(7)“决”通“诀”,告别,辞别。(8)“奉”同“捧”,捧着2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今义:_(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_今义:_(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今义:_(4)秦

2、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今义:_(5)终已不顾古义:_今义:_(6)左右既前古义:_今义:_(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今义:_(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今义:_(9)秦王还柱而走古义:_今义:_(10)诸郎中执兵古义:_今义:_(1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_今义:_点拨(1)古义: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4)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5)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6)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示两种方向。(7)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8)古义:礼品;今义:货币。(9)古义:跑;今义:步行。(10)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方言中指中医。(11)古义:掷击;今义:提起。3一词多义(1)解(2)教(3)还(4)资(5)图(6)室(7)被(8)深点拨(1)动词,解除/动词,剖开,分割肢体/动词,解释/动词,解开/动词,解答/动词,解送,读ji(2)名词,指教/动词,使,让/动词,传授,教授(3)动词,回来/动词,通“环”,绕/动词,通“旋”,掉转/动词,归还(4)名词,资财、钱物/名词,依据/名词,资历,资望/动词,积蓄(5)动词,考虑/名词,地图/动词,料想,预料(6)名词,剑鞘/名词,房屋/名词,家(7)动词,受/介词,表被

4、动(8)形容词,刻毒/形容词,深刻/形容词,时间晚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_(2)函封之:_(3)前为谢曰:_(4)樊於期乃前曰:_(5)其人居远:_(6)使使以闻大王:_(7)太子迟之:_(8)发尽上指冠:_(9)群臣怪之:_(10)箕踞以骂曰:_(11)秦兵旦暮渡易水:_(12)乃欲以生劫之:_点拨(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4)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方(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8)名词作状语,向上(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10)名词作状语,像畚箕一样(11)名

5、词作状语,早晚(12)形容词作状语,活着二、虚词(1)为(2)而(3)乃(4)以点拨(1)介词,被,表被动/介词,对/动词,整理/动词,做,担任/动词,发出/动词,作/介词,替/动词,做(2)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3)连词,于是/副词,才/代词,你的(4)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凭借/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三、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_(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_(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_(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6)群臣侍殿上者:_(7)燕王拜送于庭:_(8)使毕使

6、于前:_(9)秦王购之金千斤:_(10)取之百金:_(11)欲与俱:_(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13)皆陈殿下:_(14)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_(15)皆为戮没:_(1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17)事所以不成者:_(1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_(19)臣乃得有以报太子:_点拨(1)(4)为判断句(5)(6)为定语后置句(7)(8)为介宾短语后置(9)(14)为省略句(15)(16)为被动句(17)固定句式,所以者,原因是(18)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无法(19)固定句式,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四、名句积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五、课文点拨1荆轲和太子丹为刺秦王做了哪

7、几项准备工作?这几项准备工作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点拨做了四项准备工作。其中取樊於期的人头,是详写。因为太子丹不忍心杀死樊将军,这件“礼物”取之不易。而荆轲三言两语就激怒了樊氏,使其自刎献头。作者详写这件事,是为了表现荆轲能言善辩,也为后来荆轲能从容不迫地为秦武阳失态事进行辩解作了有力的铺垫。另外两件事,买匕首和找副手,是略写。因为办这两件事不能表现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所以略写了。从后文来看,还准备了督亢地图,那是现成的东西,所以此处连提都没有提。这样看来,记人的记叙文,记述详略的标准,是看它能否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能表现则详写,否则便略写。2荆轲和太子丹在准备工

8、作中有些什么分歧?这些分歧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点拨在准备工作中荆轲与太子丹在两件事上有分歧。其一,荆轲要用樊氏人头,而太子丹不忍心。这表现了太子丹既仁慈又侠义的性格。荆轲则从办成大事着眼,他认为这样做既报了樊氏的家仇,又解除了国难,樊氏是会献出生命的。这就表现了荆轲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其二,荆轲要等他一位朋友做助手,太子丹却疑心荆轲改悔不想去了,并且提出改派秦武阳去行刺。因为荆轲是一位义士,他是极讲信义的,因信义受到怀疑而引起他的暴怒。他在一怒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带了秦武阳仓猝上路,从而导致最终失败。在这次分歧中也表现了两人一个极端重视信义,一个焦虑胆怯的不同的性格特点。3在

9、叙述荆轲刺秦王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手法来描绘当时的场面。请分析一下。点拨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的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

10、“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4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该如何认识和评价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点拨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荆轲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只能以悲剧结局而告终。荆轲刺秦王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一、中心主旨文章主要叙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的完整过程,以时间及事件的发展过

11、程为顺序,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反抗强暴、扶弱救国、勇敢沉着、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二、写作特色1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来写人物。如太子丹和荆轲,就是放在秦、燕矛盾冲突的背景上来表现的;写荆轲,又是通过他与太子丹的矛盾冲突来刻画的;最后,是通过与秦王的尖锐斗争来完成荆轲的性格塑造的。这些矛盾、冲突、斗争,都为人物的性格表现提供了空间,并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紧张感。2生动传神的对话和神态描写。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面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性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

12、樊於期慷慨陈词,毅然自刎。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的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在紧要关头不慌不忙,随机应变。3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又如写秦武阳在紧急关头神志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荆轲的机智勇敢。4精彩的场面描写。作者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三、结构图解荆轲刺秦王四、文白对译(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

13、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拜谒(y)督亢(hn)戮没(l)谬误(mi)B偏袒(tn) 扼腕() 厄运() 濡染(r) 怯懦(ru)C淬火(c) 卒起(c) 忤视(w) 铁杵(w) 拊心(f)D创伤(chun)创办(chun)瞋目(chn)箕踞(j)目眩(xun)答案D解析A项“亢”读kn;B项“懦”读nu;C项“淬”读cu,“杵”读ch。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相同B不同,也不相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相同答案D解析D项假如没有,只是,回头。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副词,是)B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

14、,于是)C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我的,我们的)D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答案C解析C项乃:你的,你们的。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答案B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为定语后置句。5默写名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_!(2)前事不忘,_。(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_,_。答案(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后事之师(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文,完成69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15、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

16、,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金

17、币)B唯大王命之(希望)C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先后顺序)答案A解析A项币:礼品。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代词,他,指荆轲。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介词,向,对;介词,在。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A荆轲顾笑武阳顾野有麦场B既至秦 轲既取图奉之C轲自知事不就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D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佛印绝类弥勒答案D解析D项断,极。A项两个“顾”,回头看。B项两个“既”,已经。C项两个“就”,完成。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

18、译成现代汉语。(9分)(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6分)(2)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3分)答案(1)燕王确实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来抵抗大王,愿意将全国上下的人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臣服秦国的)诸侯的行列里,交纳赋税和听任差遣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只要能侍奉守护祖先的宗庙就行了。(2)(秦王)于是拔出了剑来迎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三、课堂延伸(24分)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19、。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20、,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

21、:“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涂:修整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指责C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事:侍奉D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埋怨答案D解析D项怨:痛恨。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B解析

22、A项副词,“原来”;连词,“却”。B项都是介词,“替,为”。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用在动词前,“的情况”;“所以”连在一起,“的原因”。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左右欲诛之B使形状不可知C漆其头以为饮器 D士为知己者死答案D解析A项左右:古,身边的侍卫;今,大约,表概数,表方位。B项形状:古,形体相貌;今,物体的样子。C项以为:古,以(之)为;今,认为。D项知己:志同道合、互相了解的人。古今义相同。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不二心”的一组是(3分)()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于是襄子大义之,

23、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遂伏剑自杀。ABCD答案C解析是襄子的行为;是襄子称赞豫让的话;是豫让说襄子的话。均不能体现豫让的义。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让以前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但他后来到智伯那里,得到了智伯特别的尊重和宠幸。因此他后来报知遇之恩。B豫让为了刺杀襄子,想尽了一切办法,并不惜把漆涂在自己身上,使肌肤肿烂,吞下炭墨使声音变得嘶哑,从而让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C豫让的屡次刺杀,使得襄子大怒并列举罪过指责他的行为是违背道义、自相矛盾

24、的,从而导致豫让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只好自杀而死。D豫让虽然没有杀掉襄子,但他自杀的行为还是让人感动。自杀那天,赵国志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答案C解析“没有脸面活在世上”错,豫让是主动自杀以义报恩的。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3分)(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3)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2分)答案(1)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2)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3

25、)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侍奉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土地。赵襄子最痛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哎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知遇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

26、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身边的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辨认不出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被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

27、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而且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做一

28、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做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愿!”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

29、来击刺它,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四、语言运用(13分)16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选择一位名人另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5分)荆轲失败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反抗强秦的壮烈行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反抗强权推翻黑暗统治而英勇斗争。答案屈原自杀了,然而我们不能以他的选择来否定他,他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献身。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除注意句式保持一致外,还应注意人物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如屈原、项羽、岳飞等都可以考虑。17

30、语言表达有形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在下列各小题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示例:形象表达:门前冷落鞍马稀。抽象表达:冷清萧条。(1)形象表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抽象表达:_(2)形象表达:_抽象表达:集思广益。答案(1)团结合作。(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解析在语言运用中,语言表达的形象和抽象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形象表达具有生动可感、幽默诙谐的效果,抽象表达具有思维严密、论辩严肃的色彩,具有概括性。二者之间,常常互为解释。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和积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地选择词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18仿照下面句子

31、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续写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脚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_;_。答案示例:天上的繁星,并不因为月亮就在身边而停止眨眼云间的小鸟,并不因为雄鹰就在眼前而畏惧飞翔花圃的野花,并不因为牡丹就在身旁而放弃争艳手表的秒针,并不因为时针就在身边而放慢脚步解析分析这道题的引领句,有三点值得注意:从句式特点看,它由“(甲事物),并不因为(乙事物)在(方位处所)而”构成;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事物间的关系看,“溪流”与“大海”、“小草”与“大树”是同类关系。前两点是题目要求提到的,而第三点容易被忽视。五、随堂练笔(20分)19近年来许多考生把历史文化名人引入高考作文的写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原型,采用故事新编或其他手法写一篇作文,可以自选话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答案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