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博海园三轮综合复习语文模拟预测系列试卷3第一卷 (选择题,共3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 (12分,每小题3分,共4小题民。)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狩猎(shu) 荼毒(t) 哽咽(y) 长歌当哭(dng)B盛器(chng) 哨卡(k) 讣告(b) 博闻强识(zh)C秕谷(b) 画帖(ti)徇私(xn) 呼天抢地(qing)D应允(yng) 哺育(b) 荷载(h) 稳操胜券(qun)2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清代的学者积累知识是明代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许多传统的学问在清代复兴了,但这种繁荣是以清代的文化限制、压迫和文字狱为前提的
2、。清代是文字狱最频繁的时代,只言片语就有可能招致飞来横祸,清代一朝禁毁之书达数千种之多,制造出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卵,动辄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和考据当中去了。A 望其项背 B 飞来横祸 C 危若累卵 D 动辄得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C藏戏形成、发展于民间,孕育、成长于雪域高原,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强烈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高原特色。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
3、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4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南模拟一用过)诗词也是交际手段。 一,不失身份;二,大家都可以参与;三,带有一些竞技性,有助于活跃气氛。能够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就是诗词。 文人士大夫们搞社交活动,聊什么呢? 最好的话题要符合以下的标准:A B C D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古代甲胄司古(1)何谓甲?何谓胄?(2)甲自然是指铠甲,至于胄,古称“兜鍪”,就是今天的头盔。在人类的战争史上,甲的出现要早于胄。其实铠与甲意义也有区别,人云“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铁,
4、谓之铠”。甲的材质最初是藤木和兽皮。未经制革工艺的早期兽皮现在已经没有实物可供考证。但三国时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传说,可见藤甲确有独到之处。根据台湾原始耶美人藤甲复原图可以想像,发展到三国时代的藤甲的确可以达到同铁甲媲美的地步。不过藤甲从来只是“旁门左道”,尽管有无与伦比的韧性和对砍劈出色的防护,但材料简陋的缺点还是使它无缘军队的制式装备。(3)相比较而言,皮甲幸运得多,由于轻便灵活,工艺简单,中国商代军队就已经普遍装备,并且在以后的数千年间时隐时现。古代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屈原九歌中“操吴戈兮披犀甲”就是生动的写照。春秋战国之交,皮甲胄的发展达到鼎盛,甲衣由表面涂漆
5、的皮片编缀而成,大块长方形甲片组成身甲,袖甲则由从下到上层层反压的小型甲片组成,以便臂部上抬活动。至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成熟甲式札甲。(4)谈到札甲,不能不提秦陵石铠甲的重现天日。这一发现使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秦代及中国铠甲制作的里程碑式的发展。出土的石胄从根本上推翻了“秦无胄”的历史谬误,出土的石铠甲也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即秦代的札甲甲片已趋细小,更加贴身灵活,同时编缀技术上,腰、臂等活动部位大量采用阳线,胸、背等活动较少的部位则采用阴线,形成了甲片叠压、阴线和阳线的规范,从而奠定了中国甲胄的基础。秦代军吏、骑兵、步兵、驭手等铠甲各不相同,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5)除了皮甲,商周
6、时期还有“练甲”和“铜甲”。练甲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铜甲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青铜兽面胸甲。战国中期出现的铁甲虽然优点明显,但鉴于当时冶铁技术的制约,广泛采用仍然困难,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西汉。冶铁业的蓬勃发展让铁甲胄占据了“甲胄老大”的地位,同时使甲式分化出了新的样式鱼鳞甲。鱼鳞甲是札甲登峰造极的结果,整套所用甲片超过2200片,因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而得名。此种甲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只有显赫之人才能穿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相比也毫不逊色,因为在材质相同的前提下,铁甲质量高低只决定于制作工艺。5下列关于“不过藤甲从来只是旁门左道”一句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7、)A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所用的战术手段属于“旁门左道”。B三国时代的藤甲工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铁甲相媲美。C藤甲有着无与伦比的韧性,同时又对刀剑的砍劈有着出色的防护作用。D藤甲选用的材料原始而简陋,这一缺点使它不可能成为军队的制式装备。6列关于“皮甲”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皮甲具有轻便灵活、工艺简单的优点,商代军队就已经普遍装备。在此后的数千年间,皮甲是不时受到人们的重视。B引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皮甲的用料来源。C皮甲出现的同时还出现了身甲和袖甲,此后紧接着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成熟甲式札甲。D商周期间,甲衣的制作在不断变革发展着。到了春秋
8、战国之交,皮甲的发展终于达到了鼎盛时期。7甲下列对第(5)段有关内容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藤甲、皮甲一样,练甲和铜甲出现的都比较早,而铁甲则出现的比较迟。B从战争的角度而言,铁甲的性能远远优于练甲和铜甲,但因冶铁技术的制约,铁甲一时未能得到广泛的采用。C鱼鳞甲因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而得名。这种甲衣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战国中期铁甲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和冶铁技术的提高。D由于制作工艺极为精良,所以中山靖王刘胜的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相比也毫不逊色。乙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兜鍪”指的是“胄”,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头盔,辛弃疾有词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B秦
9、陵石铠甲是札甲的一种类型。札甲的出现,对中国铠甲制作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C秦代甲衣制作工艺中运用了阴线和阳线技术。这一工艺体现了甲衣由实用到便捷、美观的发展过程。D有了锋镝,也就有了甲胄。中国古代甲胄伴随着战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王镇恶,北海剧人也。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祖父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骑乘非所长,关弓亦甚弱,而意略纵横,果决能断。或荐镇恶于高祖,既至与语,甚异焉。高祖谋讨刘毅,转镇恶参军事,加振武将军。遣镇恶率百舸
10、前发,昼夜兼行,至豫章口。镇恶舍船步上。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竖六七旗,下辄安一鼓。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后有大军状。”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舰。镇恶径前袭城。未至城五六里,逢毅要将朱显之,欲出江津,便跃马驰去告毅:“外有大军,似从下上,垂已至城矣。”行令闭诸城门。镇恶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因得开大城东门。镇恶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镇恶军人与毅东来将士,或有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者,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人情离懈。三更中,毅自缢死。镇恶身被五箭,射镇恶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高祖将北伐,转镇恶为咨议参军,领前锋。将发,镇恶曰:“不克咸阳,誓不复济江而还也!”镇恶入贼境,战无不捷。
11、姚绍率大众拒嶮,深沟高垒以自固。镇恶悬军远入,转输不充,与贼相持久,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上民租,百姓竞送义粟,军食复振。大军次潼关,谋进取之计,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镇恶既至,令将士食毕,便弃船登岸。渭水流急,倏忽间,诸舰悉逐流去。镇恶抚慰士卒曰:“卿诸人并家在江南,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则无遗类矣。”乃身先士卒,众亦知无复退路,莫不腾踊争先。(姚)泓众一时奔溃,即陷长安城。泓率妻子归降。镇恶宣扬国恩,抚尉初附,号令严肃,百姓安堵。高祖劳之曰:“成吾霸业者,真卿也。”镇恶再拜谢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
12、焉!”镇恶率军出北地,为沈田子所杀,事在序传。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然,则无遗类矣 B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或荐镇恶于高祖 D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不能容于远 彼且恶乎待哉9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王镇恶“长于谋略”和“作战勇敢”的一组是( )A行令闭诸城门 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B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参军事,加振武将军C令且斗且共语,人情离懈射镇恶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D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 亲到弘农督上民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A北伐时由于孤军深入,军中一度缺粮,王镇恶亲自征集军粮,百姓争先恐后地送来了粮食;攻下长安后,王镇恶宣扬国家恩泽,安抚归降的人,号令严明,百姓安居乐业。B王镇恶在五月五日这天出生,犯了忌讳,家人想把他过继给远房族人,祖父把他留了下来;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国大事,武艺出众,做事果断,是难得的将才。C在西征刘毅的战役中,王镇恶率百艘战船溯江而上袭击敌城,他顺势采用疑兵之计麻痹敌人,采用攻心之术瓦解敌军,在战斗中他身中五箭,勇猛顽强,最后使刘毅败亡。D在北伐姚泓的战役中,王镇恶担任先锋,发誓不达目的决不渡江而还;他采用破釜沉舟之计激励将士,而且身先士卒,最后攻陷了长安城,姚泓率妻子儿女投降。第卷(
14、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上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5分)译文: (2)镇恶再拜谢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焉!”(5分)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
15、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4)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失群的红叶柯灵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师范学枝的后圆里采来的。 我欣然,耙缸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
16、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锯齿,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彰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有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师范学杖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飘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近,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
17、在书奉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松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晕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
18、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灌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星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
19、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14根据文意,指出“失群的红叶”“打叠起浮浪的心情”中“失群”“浮浪”的含义。(4分)15本文围绕“红叶”,抒写了作者多种情感。请对这些情感及产生的缘由作分点解说。(5分)16文中多处描写红叶,生动可感。以第5段为倒,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17作者借“失群的红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对红叶“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这一境遇,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述。(7分)六、语言知识运用(满分15分)18把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改写成6个都带有“是”字的短句。句意要连贯,可以增删个别字眼,但不得改变句子的原
20、意。(6分)山顶上有片松林,松林中有座望海楼,外观呈宝塔形的望海楼修建已超过十年,楼近处可见碧绿碧绿的湖,远处还有湛蓝湛蓝的海。答:19根据下列提示,以“绿色”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4分) (1)深秋南粤绿色 (2)北京奥运绿色20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5分) 新人文精神强调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财富聚敛的“可持续性文明”。所谓“ ”就是“实际生活条件”以及“公民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强调 ,强调 ,强调 ;在这样的共同体中,获得自由,不是个人为所欲为,而是能够进入与他人之间无数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之中;进入的
21、共同体越多,选择权也就越大,也就有越多的自由。 全球合作而不是单边主义的权力滥用 可持续性文明 共同体中的互相依赖而不只是个体的绝对独立自主 生活质量 普遍人权和自然权利而不只是私有产权答: 七、(60分)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2、一、1 B. qi f C. ti qing D. yng h2C. “危若累卵”指危险的情形,不能和人搭配使用,可用“人人自危”。3A.“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后宾语成分残缺。D.“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4文段是总分结构,谈的是诗词的交际功能。二、5D(A“所用的战术手段属于旁门左道”一说无依据;B表达与原文不符;C阐述的是藤甲的优点。)6C(对“身甲”“袖甲”和“札甲”的概念理解有误,故而整体表达出错。)7甲C(不是“战国中期”,而应该是“西汉”时期。)乙B(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应是“札甲”,而应是“秦陵石铠甲”。)三、8B两个“以”都是连词,
23、表原因,因为。A组两个“则”都用作连词,前一个表示假设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后一个表示转折联系,译为“却”。C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对象,相当于“向”、“给”,后一个表被动,相当于“被”。D组前一个且是连词,相当于“一边一边”;后一个“且”是副词,相当于“将”。9C“且斗且共语”是为了瓦解敌军斗志,能别表明王镇恶“长于谋略”;“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说明冲锋在前,能别表明王镇恶“作战勇敢”。A组不是王镇恶的行为。B组让他参与军事、加封为将军时他还不曾作战,所以不能表明他“作战勇敢”。D组与作战无关。10B“武艺出众”错。王镇恶“骑乘非所长,关弓亦甚弱”,就是说骑马不是他的特长
24、,弯弓射箭也很差劲。四、11(1)这不是一般的孩子,当初孟尝君在恶月出生却做了齐国的国相,这孩子也将会振兴我们家族啊!(非;不是;常儿:一般的孩子;昔:当初;相齐:做齐国的国相;兴吾门:使我们家族振兴。5处,每处1分)(2)镇恶拜了两拜,感谢说:“这是(仰仗)明公您的威望和诸位将士的努力,我王镇恶有什么功劳啊!”(再拜:拜了两拜:谢:感谢;此明公之威:这是(仰仗)明公您的威望,判断句;诸将之力:诸位将士的努力;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宾语前置。5处,每句1分) 12(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25、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3(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4)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五、14“失群”:被人为加工后的红叶与被烧成白灰化作春泥做肥料的红叶境遇不同;“浮浪”:散乱、飘荡、放纵、无约束。(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5孩子送我两片红叶而欣然;红叶褪色萎谢而怅然;把红叶加工构成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而怡然;知道红叶同伴的消息,对着窗上红叶而怅然;想到自己用红叶修饰小窗而歉然。(5分,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16采用拟人的写法,通过“投入”“向我道早安”“似对我含笑相迎”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
26、侣,表现了作者的怡然自得。(6分。有具体分析且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17思想:任何事物都应该在其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看法:有明确的看法并作深刻的分析,言之成理。(7分。第一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第二问4分,符合要求,有欠缺酌扣)六、18(4分)参考例句:(1)南粤的深秋,草不凋,树不落叶,从城市到乡村,依然还是一片浓浓淡淡的绿色。(2分) (2)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主色调将是浓浓的绿色:奥运设施节能化,奥运环境生态化,市民意识环保化。(2分) (分题评分:根据内容一一突出绿色、语言一一准确生动连贯得体的标准按三个等级评分:好一2分、中一1分、差一l或O分)19(6分)改句参考:望海楼的外观是宝塔形,它是十年前修建的。楼近处是湖,远处是海。湖是碧绿碧绿的,海是湛蓝湛蓝的。 (每改对一句得1分,语序不合理、表达不连贯不简明酌情扣12分。20(5分) (对1处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