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734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19练)(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写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四句描写舞蹈的形容,写“闪光”,写“速度”,写爆炸的“动”,写收敛的“静”。这位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张旭当然从书法入手学习,但是使他有创作美学领悟的却是舞蹈。杜甫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也看了张旭狂草,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新唐书艺文传里对张旭书写时的描述,也许更为具体传神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

2、为神,不可复得也。“酒”成为狂草的触媒,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颠与狂,是他们的书法,也是他们的生命调性,是大唐美学开创的时代风格。杜甫诗中谈到张旭“脱帽露顶”,似乎并不偶然。同时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也说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脱帽露顶”常被解释为张旭不拘礼节,不在意同席的士绅公卿。但是“脱帽露顶”如果呼应着新唐书里“以头濡墨”的具体动作,张旭的狂草,或许是要摆脱一般书法窠臼,反而应该从更现代前卫的即兴表演艺术来做联想。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见了,“以头濡墨”的淋漓迸溅,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墙壁上,或留在王公贵

3、族的屏风上,墨迹斑斑,使我想起克莱因(注:克莱因,法国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用人体律动留在空白画布上的蓝色油墨。少了现场的即兴,这些作品或许也少了被了解与被收存的意义。如果张旭书写时果真“以头濡墨”,他在酒醉后使众人震撼的行动,并不只是“书写”,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剑为师,把书法美学带向肢体的律动飞扬。颠张狂素,像久远的传奇,他们的“颠”“狂”似乎无法、也不计较坚持留在轻薄的纸绢上,他们的墨痕随着历史岁月,在断垣残壁上漫漶斑

4、驳,消退成废墟里的一阵烟尘,供后人臆测或神往。颜真卿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唐楷的典范,恭正大气,但是颜真卿曾向比他年长的张旭请益书法,刻石本的“裴将军诗”或许可以看到颜真卿与张旭的承续关系。他们的“狂草”里也并不刻意避忌楷体行书,几乎是用汉字交响诗的方式出入于各种形体之间。怀素也曾经向颜真卿请益书法。从张旭到颜真卿,从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摘编自蒋勋狂草颠与狂的生命调性)材料二:书法与舞蹈历来被称为“姊妹”。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5、”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书法中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和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一样,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

6、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

7、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摘编自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刚亦柔、亦动亦静,使观者有淋淳顿挫、浓郁豪荡的感觉。B.公孙大娘舞剑是张旭

8、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也是他在书法上摆脱传统束缚的来源。C.公孙大娘舞剑、张旭创作草书、克莱因绘画都强调“即兴”,不易被人理解。D.我们现在虽看不到公孙大娘的剑舞,但从文学和书法作品中仍能体会其美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理性、平正、规矩是张旭之前唐代书法创作的特征,狂草的出现是大唐美学上的突破。B.从张旭到颜真卿再到怀素,唐代书法在不断地创新,从而得以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C.舞蹈引领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因此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核心。D.书法和舞蹈属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审美学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

9、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分)A.唐文宗时,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与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B.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用诗的形式记录这支当时著名的舞蹈。C.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将草书称为“纸上强烈的舞蹈”。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蹈画卷,舞者足蘸墨水绘出山水画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台北舞蹈社团“云门舞集”领悟古代书法作品精髓,编排了行草系列舞蹈,表演大获成功;许多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看,也受益匪浅。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醋栗俄契诃夫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弟弟尼

10、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

11、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

12、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

13、的生活来了。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

14、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自以为事情就该这么办。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

15、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

16、的沉重感觉。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有删改)注醋栗创作于1898年,正值俄国民主解放运动繁盛时期,社会正有待人们满怀热情和勇气去开拓新的局面。6下外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生活。B“我”不认可尼古拉这种狭隘且庸俗的追求,而希望人们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精神,并为幸福不断探索斗争。C尼古拉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的年老而难看的寡妇,而且对妻子吝啬无情,这源于他为过贵族生活而将金钱看得高于一切。D契诃夫的醋栗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以社会下层小人物作为主角,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

17、弊病,见微知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醋栗”在小说中不断出现,既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推动情节,又象征了尼古拉为之一生苦苦追求的幸福和欲望。B“到处都是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此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庄园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C小说中写狗、厨娘、弟弟尼古拉都非常肥胖,作者用极富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暗示了贵族、庄园主庸俗萎靡的生活状态。D小说叙事看似平淡,实则细节刻画精准到位,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令作品浑然一体,真实自然而结构严谨。8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9小说的结

18、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为什么“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6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工夫研 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工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事例。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工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19、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像格律一样,模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

20、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

21、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模仿出自人的天性, 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是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愉悦。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的模仿对象。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 了比较,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说,与历史

22、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 而诗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 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

23、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种模仿对象。可见,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诗人不必受现实真实性的局限,他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只要他虚构的合情合理,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普遍必然性。亚里士多德的这些主张表明,文艺创作不应照搬现实,而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地提炼和加工。总之,亚里士多德既强调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最终源泉,又认为文艺应当对现实生活进行虚构和加工,以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因而对文

24、艺和生活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阐释。(马工程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光潜认为艺术家进行创作都需要经历模仿和创造两个阶段,这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B.艺术家要有诗人的妙悟和匠人的手腕,前者强调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后者强调手腕 使用技巧。C.亚里士多德认为,为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创作诗歌可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D.艺术模仿既可指模仿别人的艺术作品,学习该门艺术的学问和技巧;又可指模仿现实人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今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应致力于模仿,成年后再着眼于

25、创造。B.艺术创作者,如果能从模仿入手,又具有创造意识,就一定能创作出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C.历史叙述已发生的事情,贵在体现生活真实;诗歌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贵在体现艺术真实。D.能不能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是区分文艺作品和非文艺作品的根 本标准。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B.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塞缪尔约翰逊)C.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托卡莱尔)D.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5.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

26、:“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句话的理解。(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雕刻师墨中白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

27、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粮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

28、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看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

29、不吃,肚子饿得慌。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大币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术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术,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大

30、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疼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哪儿。“刻,刻,刻!“牛二厉声道。“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

31、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操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紩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看。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看他的父亲,

32、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看他的母亲,身后立看一尊佛。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3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篇点题,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与后文形成对比。B. 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香花门和画眉都突然安静、不动,“一转”与“安静”“一动不动”形成动静对照,主要表现了市民和画眉的专注认真,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C. 文中米吨将母亲的像雕刻在葫芦上,生意越来越红火与后文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

33、身后立着一尊佛形成照应,表达了作者认为百善孝为先,做人要仁爱、善良的主旨。D. 文中大家磨亮锺刀,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米商米吨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B. 小说语言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饰和描翠。使用口语性和大众化的语言,增加了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亲切自然。C.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采用全知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34、,自由灵活地叙写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D. 小说采用喜剧式结尾,钱多、牛二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善良战胜邪恶,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8.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简短,甚至一个句子形成一个段落。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9. 有人评论墨中白创作的雕刻师充满了传奇色彩,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21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C 公孙大娘舞剑没有“即兴”。“不易被人理解”无中生有。2.A B项,扩大了范围,唐代的书法在不断传承与创新,才得以保存其强大的生命

35、力。C项,强加因果。D项,“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错。3.C 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A项,只是说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同时并存,而看不出三者之间的联系;B项说的是诗歌和舞蹈之间的审美共性;C项宗白华的论述谈论书法与舞蹈之间的审美共性;D项说的是舞蹈和绘画之间的审美共性。4.材料一从杜甫诗歌和新唐书关于张旭的描述出发,通过引用论证与类比论证(2分),指出观公孙大娘舞剑和“以头濡墨”“脱帽露顶”等多种因素一起作用,激发出张旭等书法家颠与狂的生命调性,得出“这种生命调性是狂草取得创作突破的关键”的结论,并延展到书

36、法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更深刻的话题。(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书法与舞蹈有审美共性(书法与舞蹈是有密切联系的艺术形式),都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体现出艺术家的情感波澜,可以互相借鉴。书法中蕴藏舞蹈的特质,行草系列舞蹈的编排者可以学习借鉴行书和草书的点画特色、造型变化、运动迁转等,从而取得审美突破。书法爱好者可以学习行草系列舞蹈的气势、节奏以及神韵等,从而得到提高。(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现代文阅读II6A “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生活”有误,尼古拉想在乡村居住并有自己的庄园,只

37、是希望能享受贵族生活,喜欢那种以权势和地位命令并欺压劳动者,自己却不付出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7B “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错误,作者借此环境描写,批判了尼古拉生活的封闭和对现实的逃避。尼古拉借庄园周围密布的“沟渠、篱笆和围墙”来与世隔绝,逃避现实。8“我”是事件的讲述者: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是由“我”的讲述一一展开,使小说条理清晰,真实可信,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我”是过程的见证者:“我”见证了他人性从善良到自私吝啬、冷酷无情,不断扭曲的过程,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我”是思考的呐喊者:作家借“我”的思考和心理描写,揭示了庸俗、安逸对人的灵魂腐蚀和精神伤害,使主旨更加突出。(每

38、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给满分)9(1)“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他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2)“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3)作为清醒者,“我”认为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然而眼下很多人却如同“尼古拉”一样满足于庸俗的理想、安于现状。(每点2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 B(“匠人手腕”代指艺术家应具备的艺术创作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功)2. C(A 项“成年后再着眼于创造”错,模仿与创造可以有侧重,但没有阶段分工

39、;B 项“从模仿入手”与“具有创造意识”是“创作出见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 项“是区分文艺作品和非文艺作品的根本标准”错,如哲学也能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但哲学不是文艺)3. D(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文艺既源于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虚构和加工,追求更高的真实。A 项是说诗歌的语言要真实淳朴;B 项强调创造的重要性;C 项强调真实的重要性)4. (4 分)全文整体采用先分后总的论证结构。先侧重于谈学习一门艺术要从模仿入手;然后侧重于谈学一门艺术归于创造;最后总结上文,阐明模仿与创造的辩证关系。局部采用并列结构。“模仿”和“创造意识”是艺术创作中的两个方面

40、,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4 分。每点 2 分)5. (6 分)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文艺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加工, 追求艺术真实。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如果简单模仿现实或照搬现实,就不能达到艺术真实;如果过度虚构,那会脱离或者歪曲客观现实。绘画应当在模仿与虚构之间寻找平衡,做到既源于现实于高于现实。(6 分。每点 2 分)现代文阅读II6C【解析】A“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错误,应该是表现葫芦先生出身平凡。B“主要表现了市民和画眉的专注认真,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错误,应该是突出强调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D 应无“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的作用。7B 【解析】B“没有丝

41、毫雕饰和描摹”错误,文中也不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词句,如牛二身上缠着蛇时的细节描写得细惟妙惟肖,以及文中的环境描写等。8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解析】主要是考查情节结构的表达效果,可从情节、人物塑造,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9人奇:文中主人公葫芦先生的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原来是红遍京城的魔术师,现在是雕刻葫芦的白胡须老者。他的性格和才艺也有传奇色彩,不仅雕刻的葫芦有神奇力量,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预知夏日飞雪。事奇:小说的故事性强,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在牛二衣服上雕蟒的情节奇特有趣。物奇:小说物象葫芦上面雕刻的麦子可以变成大米,葫芦里面可以睡下葫芦先生等充满传奇色彩。境奇:小说营造的环境氛围充满传奇色彩,夏日飞雪的环境描写就是一处奇境,具有奇幻意味。(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