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6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新闻)一知识讲解(一)考试大纲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考纲明确,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F层级的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对

2、于考纲的具体阐释 分析综合,针对新闻类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鉴赏评价,对新闻类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文本,跳出文本。 (三)文体概念及特

3、点1. 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 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专指消息。(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3、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往往包含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

4、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是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叙述,或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各类新闻

5、样式A. 消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具体,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

6、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作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二. 阅读方法除遵循上面所谈的广义的新闻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2. 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3. 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B. 通讯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7、(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8、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二. 阅读方法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

9、品的阅读方法,此略。C.特写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

10、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二. 阅读方法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D. 时评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

11、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2. 特点(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3. 时评的写作(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 二. 阅读方法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二高考对接(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12、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

13、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

14、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出

15、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导语部分一般是判断不错的,这是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其作用是概括本新闻的要,权,这也是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开头就点出比赛结果“又输了”,接着点出原因“依然输给了

16、坏运气”,这就暗示读者该赢的没赢,出了意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两段语言是充满着惋惜和崇敬之情来记叙奥蒂的失败的,而后文记叙中均贯穿着这种感情,这就自然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与其他新闻很不相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用了较长篇幅写背景材料,本题考查抓住了这个特色。背景材料总是为主要事件 和人物服务的,弄清了这些,将奥蒂前几次坏运气的这些背景材料与此次所要介绍的其人其赛联系起来

17、,考生就可以既扣住事又扣佳人,全面地答题。【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理解句子要找准阐释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片静默”而不是喝倒彩?奥蒂朝起点慢慢走意味着什么?联系上文,知道奥蒂起跑完美,速度惊人,可惜因有人抢跑无效,她自己又没听到犯规的枪声、联系下文,9、10、11段介绍的是背景材料,第12段回到“现在”的“走”,作者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将此感慨议

18、论与所考句子时接,答案就有了【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是探究题,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该题审题注意不要偏谈了奥林匹克精神,它实际是要求从奥林匹克精神的角度分析奥蒂的英雄形象。弄清了这点,抓原文中对奥蒂评价的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就可以。【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

19、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队即可)三复习技巧(一) 阅读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内容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深度鉴赏探究。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阅读把握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

20、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时评除外),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梳理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

21、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第五步“挖内容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特点,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层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

22、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二)解题要领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用类文本的命题,一般既要遵从“实用”的特点,同时,又要从阅读的角度出发,而新闻类实用文体又具有强烈的新闻性特点,所以,进行本考点的训练首先要兼顾以上三个方面。在复习迎考的策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熟悉考纲要求,明确考查目标。考试大纲规定,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内容共有三个层级能力,九项考点要求。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注意题目是怎样体现九项考点要求的,以明确命题的基本方向和考查样式,确定复习的目标、复习的重点和复习的策略。

23、2. 把握文体特征,摸清基本规律。新闻类实用文本,具有特殊性,它们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突出形象性,强调文学性。它们更突出的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鲜明,表现手法相对单一。因而,其特征和规律相对比较好把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难度小,而轻视他们,相反,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掌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同与不同的关键,从文体的角度来捕捉命题的信息和解题的方法。3. 关注模拟方向,训练做题技巧。各地模拟题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实在的参考载体,模拟题的方向往往能比较贴近高考题的命题方向,关注模拟题,并进行积极的训练,就是在为高考题“候脉”,就能够较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4培养敏感触角,广泛了解现实。

24、新闻类实用文本,往往都是有“背景”的,它们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关注社会,留意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实地体会到这些文本的内在特质,培养敏锐的感觉,从现实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四巩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实用文段,完成14题。洛克如何理解超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年)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来。由此出发,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洛克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若要人服从于政治权力之下,必得出自他们

25、的同意。在此基础上,洛克致力于建设一套宽宏而有希望的政治,强调法律旨在保护和扩大公民自由,并不受他人束缚与强暴。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所以在强调教育的同时,也指出了承载教育的根基:每个人都应该自由思考,而且只能通过自己思考,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洛克这样写道:“我们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思想,就好像用别人的眼来看,用别人的理解来了解世界。”洛克认为,人的脑子里有的一切观念,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谁也不能直接给你关于“甜”或“红”的经验。你必须自己尝一尝,看一看。换言之,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的是“红色”,但是映射在各自脑海中的“红色”

26、也未必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处于文化之中。洛克因此强调人要保卫自己的两个财产,一个是实体的财产(生命与不动产等),一个是个人的意识财产(观念)。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因为“如果个人不控制意义,或者说意义在个人的经验之外,暴政就会在附近徘徊。”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难解释当有人一厢情愿地指责超女“毒害”观众并要求取缔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要求捍卫自己“有被毒害的权利”。洛克所说“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控制意义”,即传播学上说的意义形成之关键在于受众。1973年,墨西哥电影贞洁堡垒的主人公加比雷尔利玛靠着制售老鼠药为生,为了避免外面“肮脏世界”的污

27、染,他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整整十八年,为了这个位于墨西哥市中心的“城堡”的“纯洁”,他甚至将三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改为“将来”、“乌托邦”和“意志”,以此表明他将包办孩子的精神、思想与未来。显然,利玛将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强加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例子很多,套用心理学上关于“恐怖症”的一些理论描述,在此我们不妨称之为“户外恐怖症”或“开放恐怖症”。前两年,有则关于“母爱”的新闻足以令人悲叹:哈尔滨一位叫姜滨蓝的母亲,因为害怕自己和女儿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与伤害,于是钉死房门足不出户,与女儿一起过了十五年与世隔绝的日子。当然,以上极端的事例并不能反映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作为一种

28、象征或隐喻,它有助于我们解释和分析在文化与精神领域遇到的诸多问题,甚至包括当下的一些争论。不难发现,无论是那位墨西哥的利玛先生,还是中国的姜滨蓝女士,都是“以爱行恶”,以父母的积极自由压倒孩子的消极自由。具体而言,就是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在此情形下,孩子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大脑,而且只能作为大人肢体的延伸而存在。(2006年5月15日南方都市报,有删改)1、简要概述洛克人类理解论的主要理论及其主张。 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这句话? 3、洛克如何理解超女,本文似乎并未作答而答案却又在其中了,请你简要回答。

29、4、请阅读下面材料美国时代周刊对超女的评论:“实际上,李宇春现象早已超越了她的歌声。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李宇春的胜利在很多其他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类似“美国偶像”而非中国现状“超级女声”以一个民主的方式运作。”“李宇春确实拥有更多含义:她代表了张扬的个性,这就是她成为全国偶像的原因。”网民:“阴阳人,年轻一代的悲哀。”“畸形的意识形态下的垃圾。”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填答问卷的5425人中,51.0的人认为“超女”低俗,另有36.3的人持相反意见。说心理话,你喜欢超女吗?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

30、】1、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主张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主张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获得触摸世界的经验。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2、用自己的经验没收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知觉代替孩子本可自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觉。类似利玛、姜滨蓝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事例在现实社会的百姓生活中依然存在。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也表现在文化和精神领域这种“以爱行恶”的极端做法其结果都是可怕的。23、 答案关键词:尊重 相信参考答案:解放思想,开放思维,走出封闭,尊重孩子(观众)对新生事物的直觉,相信每一个有着自由心智的人可以做出合乎自己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对

31、超女妄加指责。24、参考1、关键词:活力 个性 通俗文化 文化多元性参考2、关键词:低俗 玷污艺术 毒害青少年 功利心理答案不必过分拘泥一个标准,只要言之成理则可。(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纽约时报记者7月2日电讯:这个周末,中国开通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总长度710多英里的青藏铁路蜿蜒穿越连绵起伏的青藏高原,最后抵达藏传佛教的圣城拉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六出席了在格尔木举行的盛大的通车典礼,格尔木是青藏铁路的起点。这是人类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其最高路段海拔超过了16000英尺,比法国的勃朗峰还高。青藏铁路的总造价约41亿美元,整个工程历时十几年的时间。青藏铁路的建成是中国开发辽

32、阔西部的里程碑,青藏铁路不仅会带来大批游客,也将为西藏带来繁荣和财富。中国政府一直都把青藏铁路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官方预期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使到拉萨的游客人数增加一倍,更为重要的是,进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将因此减少四分之三。 中国铁道部青藏办常务副主任朱振升在上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来说是一个重大好消息。”他说:“铁路为人员、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渠道,青藏铁路给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希望” 早在毛泽东时期,青藏铁路建设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就提议将铁路延伸到西藏境内,1984年,青藏铁路青海段西宁至格

33、尔木建成通车。但格尔木至拉萨段由于种种原因被耽搁下来,最主要的是地理环境过于恶劣。这段总长度710英里的铁路不仅要穿越青藏高原,而且还要克服高原缺氧和永冻土等难题。建设青藏铁路的计划在2001年获得了重生,那一年中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在永冻土地段设计了桥梁,坚固的水泥桥墩深深地埋在永冻土层里,克服了路基不稳定的难题。 加拿大的一家公司为青藏铁路专门设计了带自动供氧系统的车厢,这是飞机上采用的技术,自动供氧系统能够随时增加车厢内的氧气供应并调整车厢内空气压力,这样可以减少旅客因高原缺氧而产生的不适反应。 第一列北京开往拉萨的火车上周六正式启程,这一天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

34、周年。中国官方媒体为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已经进行了连续数周的宣传。在这趟首发列车上,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和劳动模范。除此之外,还有40名外国媒体记者幸运地成为了首趟进藏列车的乘客 尽管官方公布的总造价约为41亿美元,但青藏铁路的意义很难用经济上的指标来衡量。2005年西藏自治区GDP产值为312亿美元,因此依靠当地政府收入完全支付青藏铁路建设费用的话恐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当然这只是假设,事实上这样的假设并不可能发生。1请给这则新闻分别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和副标题。(4分)标题 副标题 2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4分) 3第六段作者谈起青藏铁路建设计划的产生及实施历程的目的是什么

35、?(4分) 4. 歌手韩红的天路有这样一句歌词:“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请结合这则新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标题: 最后一站:拉萨(2分)副标题: 青藏铁路把西藏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2分)(共4分)2青藏铁路海拔高,地理环境恶劣,(1分)要克服高原缺氧和永冻土等难题(1分),总造价高,工程历时长(1分)。(共3分)3突出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度之大,表明中国政府很早就有建设青藏铁路的打算并一直重视青藏铁路的建设问题。(每个要点2分)4这道题应当从青藏铁路给西藏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入手回答。(至少要答出三个要点,共6分)(三)阅读下

36、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西瓜产销预测 今年我省西瓜产销形势大好,据20个县市统计,种植面积为65万亩,比去年增加18,其中萧山、宁波、镇海等9个重点县市种植面积为47万亩,比去年增加20。平湖县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5000亩,萧山县非基地种植3000亩,占基地种植面积的50。 萧山县在浙江农大和县土产公司的具体指导下,今年基地西瓜普遍良种化,90以上是抗病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蜜宝”品种。品种退化、质量较差的解放瓜基本淘汰了。同时,按市场需要,采取了中、早、晚品种的合理布局,延长上市季节。由于广大瓜农的精心培养管理,加上前期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当前西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37、后期如无特殊灾害,预计产量在200万担以上,其中9个重点县市为150万担,比去年增产两成。上市季节今年比去年提前10天,7月上旬各地陆续上市,中下旬为上市高峰期。今年西瓜生产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删节),二是质量好(删节)。根据这种新的变化和特点,如何搞好西瓜的购销工作,把市场搞活,既要使瓜农增产增收,又要使消费者多吃瓜,吃好瓜,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认真贯彻西瓜购销政策;严格履行产购销合同;多渠道供应,把市场搞活。 (乙)今年西瓜供应情况如何 盛夏降临,大家都很关心今年西瓜的产销行情,笔者向有关产区和果品经营部门作了初步调查分析,总的感觉,今年大家西瓜有的吃啦!数量多。据20个县市的

38、统计,今年社队集体种植西瓜的面积达到65万亩,比去年增加18,社员自留地种西瓜的也不少。由于各地普遍落实了西瓜生产的责任制,调动了瓜农培育管理的积极性,加上老天爷的帮忙,当前瓜藤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后期如无特殊自然灾害,预计全省西瓜产量在200万担以上,其中9个重点县市为150万担,比去年增长两成。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年通过各种渠道,杭州市西瓜上市量将在20万担以上,宁波、温州也都在10万担以上,都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上市季节普遍比去年提前了,7月初各地即可陆续应市。 质量好。一些西瓜重点产区推广了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瓜。如萧山县,今年90的面积种上了本县培育的优良品种“蜜宝”。这种西瓜质细、汁

39、多、皮薄而坚,耐储藏,在去年全省西瓜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良品种。这个县还注意早、中、晚品种合理布局,以延长供应季节。价格稳。据有关部门告知,今年西瓜的购销政策不变。杭州、宁波、温州等主要城市的零售价保持在上年水平;议购议销价格总的不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有些地方去年议价过高的今年要降下来。1同样的内容,题目不一定相同,比较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题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答: 2从新闻内容上看,(甲)文与(乙)文相比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3新闻稿必须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提炼和整合吗?为什么?(4分)答: 4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4分)答: 【答案】1第二个题目更

40、具有针对性。第一个题目只是泛泛的散光观察,而变为“今年西瓜怎么样?”则突出了主题事实,把观察角度聚焦了。2显然是变得质量更好了。第二篇是对第一篇所提供的新闻事实的重新提炼和整理,比第一篇具有更丰富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内容更加集中,表达更加明确,可读性更强。3是。不经过提炼而进入新闻传播的新闻作品几乎不存在。依据传播思想对新闻思想进行提炼和整合,实际是一个体现新闻事实的传播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要在具体的事实材料中实现传播价值和信息内涵的统一。4第二篇文章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向读者分析西瓜的供销行情。然后分数量多、质量好、价格稳三个方面向读者做出了具体解释,解决了读者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四)

4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火葬场里的音乐家 合众国际社上海3月14日电金苗岭是上海龙华火葬场的化妆工,整天同死尸打交道。然而他又是大众喜爱的业余歌曲作者,已有两首歌流行全国。他喜欢边工作边哼曲。他说:“哼曲能使我振奋起来。” 金苗岭今年35岁。他对记者说:“我在工作中看到的悲伤情景实在太多了,因此我感到应该谱写快乐的歌曲。” 金苗岭是10年前开始谱写歌曲的,至今已有80多首歌曲被录制下来。1980年,他的最流行的歌曲邮递姑娘上了电台并成为畅销歌曲。接着在1981年,他创作了另一首畅销歌曲快乐的年轻人。 金苗岭说:“快乐的年轻人是写我自己的,我做的是非常普通的工作,但我仍然觉得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42、” - 尽管他在歌曲创作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但他说他毫无离开火葬场、全力从事音乐创作的打算他在火葬场已经干了8年。他说:“我已学会热爱我的工作。” 然而,开始时他的想法并非如此。他第一次单独与死人打交道时因惊吓而晕倒。他的工作曾使他在找对象时多次碰壁。最后,他遇到一位“理解我的工作价值的姑娘”,两人于1980年结婚,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女儿。 金苗岭还说,音乐能帮助他克服与死人打交道时产生的恐惧感。他说:“我一边工作一边在脑子里演奏音乐,我是以音乐的节奏来做化妆工作的。”1这篇写人物的新闻稿题目非常有特色,请分析题目的独特之处。(4分)答: 2作者在写作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刻画非常成功,请简要分

43、析一下。(4分)答: 3作者在全文中没说一句明确肯定或赞扬金苗岭的话,但读完之后,读者却能充分感受到 作者对金苗岭的敬佩与欣赏,为什么?(4分)答: 4这则新闻的第一段是信息最为集中和重要的一段文字,领起全文。试对第一段文字的内 容作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这个题目具有强烈的反差,非常吸引人。火葬场是火化死人、生命结束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恐怖、悲伤和凄惨,也是常人不愿接近甚至不愿提及的地方。而音乐则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词汇,常常代表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蓬勃旺盛,音乐家则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为人们制造梦想传递情感的人。把这样的两个词组合起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非常容易引起读者

44、的好奇心。2作者发现金苗岭与社会普遍现象之间的鲜明的对比关系,采用对比法把事实有针对性地提炼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比较 一是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二是与同样从事平凡工作的人相比,三是与没有任何精神生活的人相比从而产生传播效果。3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而是更多地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成绩和生活经历来让读者自己判断和评价。读者的立场和评价其实也就是作者的观点。但作者在文中却站在了人物背后。这种写法避免了作者因主观化带来的空洞说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让人物显得更加生动。4文章开头传达了关于主人公最重要的信息:姓名、职业、成绩和追求。通过主人公两个看似完全不搭界的特殊身份火葬场的

45、化妆工和流行音乐创作者,充分引起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段话也指出了音乐在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为下文的详细解说指明了方向。文字虽简洁,却充分实现了表达的效果。(五)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14题 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在短短几年里,中国科大的一个人数不多的研究小组竟然能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36篇论文,对于高水平论文非常稀缺的中国科学界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在当今中国,发表一两篇高质量、原创性的论文可能并不稀奇,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科学的前沿牢牢地占据一个立足点乃至制高点,是弥足珍贵的。而这个小组的领军人物潘建伟教授今年才36岁。第六个“世界首次”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科技大学

46、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小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的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最新成果中,潘建伟和杨涛、张强等人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该项成果是“在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的长足进展。”自然杂志网站称赞道。“这是为装备量子效应在通讯和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在将来的某一天使得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成为可能。”这是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世界首次”。“他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然会感到更强的震撼力。”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介绍说,潘建伟教授进行着最前沿、最具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研究每年都有突破,显

47、示出很强的创新能力。“现在为了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量子计算机只需大约几分钟。人们一旦拥有了一台量子计算机,目前的密码系统将很快破解,毫无保密性可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陈增兵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量子信息专家郭光灿院士则指出,量子通信在未来的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这个手段,谁就掌握了先机。不怕输的精神1970年3月出生在浙江东阳的潘建伟,从小却是个爱玩的孩子。他曾对别人说,父母从小就很重视对他能力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感谢我的父母把家搬到了县城,因为到了初中,才发现在

48、农村小学语文基础很差,英语根本就没有学过,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当时我是班长,觉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语文、英语就在那时打下了基础。”潘建伟说。到了中国科技大学,他更有机会接受全面的教育。“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就是受大学同学的影响。全面发展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很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他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欲速则不达。“我愿意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成功了,当然很高兴;不成功,也不觉得失去

49、了什么。我一直很努力,但不拼着命学。”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一个年轻、成功的团队2001年起,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该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筹建中的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大学很早就比较重视量子信息研究,因为有学校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深入做下去。”潘建伟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1969年出生的杨涛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杨涛教授介绍说:“五个教授虽然学科背景不同,但大家在

50、一起工作很愉快。潘建伟在理论和实验领域都有研究,我的学科是电子学,陈增兵、郁司夏偏重于理论,杜江峰研究核磁共振和量子博弈,我们的知识是互补的,在学科交叉中才有新的生长点。”在团队里,潘建伟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同事陈增兵教授说,潘建伟很有激情,很会鼓励大家愉快地工作。作为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眼光独到,具有前瞻性。陆朝阳是潘建伟的博士生。在他眼里,潘老师和蔼、亲切,第一次见面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来没有报他的研究生,和他交谈以后,我就修改了志愿。在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做科研。”“我从来不限制他们,关键是激发并培养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些学生都要送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从

51、事一项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潘建伟了解国际量子通信的研究动向,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到国外最领先的研究小组学习,潘建伟刚毕业的博士张强现在已经到斯坦福大学深造,陆朝阳也将不久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国外的研究小组都很乐意接纳他的学生。良好的科研气氛,先进的设备,与国际前沿小组联系紧密,加上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年轻的潘建伟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将我国多粒子纠缠态实验研究带入了国际领先水平。整体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基于在未来20年内量子通信会有大规模运用,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都非常重视这一领域。郭光灿院士说,“在原创性研究领域,第二都是失败!中国人要在科学研究上争第一。从整体上讲,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处于部分

52、领先,整体发展才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人多做一些事,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中国的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量子信息研究正朝着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存储三个方向发展,目前潘建伟正在思考,如何让量子通信的整体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此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潘建伟和国外同行进行着量子存储合作研究,因为进行量子通信研究,没有量子存储这个技术基础,研究将无法深入下去。“我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参与合作研究,是为了学习量子存储技术,在那里可以提高自己,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海德堡大学是世界四个最高技术小组之一。三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已经在量子信息存储研究方向上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从明年开始,我的工作重心

53、逐渐转移到国内,以期早日在国内完成量子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综合。”潘建伟教授说。 (2006年11月2日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有删改)1、 从文章内容看,潘建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文章多次引用潘建伟的话和别人对潘建伟及其成果的评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3、文章的标题是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但在文章里只提到了第六个“世界首次”,其它五次并没有提到,你认为标题和内容是否有出入,为什么?(4分) 4、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

54、、将来不会变。”可见文学对人的生活和事业具有影响作用,你是否也读过一些让你坚定信念或改变观念的作品?请你谈谈感受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 他的眼光独到,具有前瞻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良好的科研气氛,先进的设备,以及与国际前沿小组的紧密联系。2. 引用潘建伟的话,是为了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引用别人对潘建伟及其成果的评价,是从侧面表现潘建伟的性格特点及卓越贡献,突出潘建伟及其团队的研究的价值和意义。3. 没有出入,(1分)因为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迅报道,报道侧重

55、点应在潘建伟教授,第六次“世界首次”是他带领的科研小组新近取得的成绩,所以是报道的一个内容,而其他五次是在很早以前就取得的成果,不是报道的重点内容,因而可以省略。(3分)4. 探究题,自圆其说就可以,评分标准如下,列出相关的作品或语句(1分),谈感受并说明理由(5分)。(六) 阅读下面的一篇时评,完成14题。 (18分)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

56、得超过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和权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员工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

57、而不得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超时加班”与“敬业精神”等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时,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 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

58、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重罚”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并无帮

59、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要充分扮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3小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1、你是如何理解“加班潜规则”的?答: 2、从全文来看,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 3、从全文来看,抵制超时加班的措施有哪些?答: 4、针对超时加班这一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作者是怎样层层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0、的? 【解析】本文反映了一个超时加班的普遍的社会问题。第一题,考生要对下定义的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事物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第二题,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要谈工人自身的原因,也要谈企业主的原因,同时还包括社会、政府、法律等方面的因素,答题要力求全面。第三题是针对第二题来设题的,从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入手,思考相应的对策。第四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答案】1、加班潜规则是与法律相违背的,并且广泛存于当今的企业内部。形成这种规则的条件是企业从中牟利,员工则从中得以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

61、费。这种潜规则表面使得双方获益,从而使双方在利益上达到共识,但实际上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企业出现生产旺季;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借此赚取加班费或得到晋升机会,保存自己的职业;相关的法律手段没有得以执行;企业违法成本较低。3、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工会要采取措施,维护工人的利益;劳动者自身要提高维权意识。4、文章首先指出超时加班问题这一普遍的社会现实,接着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客观原因,然后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是短视行为,必须运用公权力加以制止。整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环环相扣,紧凑严密,很有说服力。

62、(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8分)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李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

63、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 相信的“科研成果”公之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竞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

64、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

65、善良听众。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诱惑。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

66、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1“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4分)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4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联系

67、现实作分析。(6分) 【答案】1.(4分)这句话把专家与售楼小姐相提并论,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为利益所驱使(2分),讽刺专家的为人不齿的行为(2分)。2.(4分)并没有堆砌之嫌(1分)。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3分)3. .(4分)目的是批判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的学术腐败现象,倡导专家远离利益,坚守科学精神。(2分)主要采用手法是“摆事实,讲道理”。(2分)4.(6分)联系文本:专家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专家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精英,他们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家对他们的培养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理应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68、1)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自律。要做一个高尚的人。(2)专家履行自身的义务,要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3分)联系现实举例分析说明(3分)。(八)(2007届广东惠来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博客之父”方兴东张佳打开百度,输入“方兴东”搜索,100多万条信息赫然呈现。罩在方兴东头上的光环颇多:清华大学博士、专栏作家、互联网评论家而“中国博客之父”的称号,一度让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因为“全民皆博”的博客,最初的吆喝和鼓吹者,就是方兴东。被逼结缘博客结缘博客,方兴东说,他是被逼的。一切起因于2002年,方兴东向互联网巨头微软的一次叫板。当时,他在新浪、搜狐上

69、发了一篇向微软投降的反讽性文章,但在微软的强势公关下,不到1小时,这篇文章在几大门户网站上迅速消失。资本的强大力量,惹怒了方兴东:“当时,我想一定要做一个网站,为了自己的自由。”博客,就这样被朋友带进他的生活。对互联网敏锐的触觉,使方兴东意识到博客这种新鲜事物的巨大市场潜力:这种能让每个网民都参与的平台,将会是互联网的未来。于是,2002年夏天,方兴东开启了“博客中国”网站。他开始把博客概念引入中国,方兴东从身边的朋友们“下手”,不遗余力地鼓吹博客。而木子美的遗情书让“博客中国”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此时,精明的风险投资商开始瞄上了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在得到1000万美金风险投资后,“博客中

70、国”改名为“博客网”,走上了全面商业化的道路。一脸书生气的方兴东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似乎已经信心百倍地做好了从书生向CEO转型的心理准备,并且不只吆喝着博客,还吆喝着上市,吆喝着赶超新浪。吸引千万美元的书生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的方兴东,从小生活贫困,一家人主要靠母亲踩缝纫机养活。为了离他喜欢的陕西作家路遥更近一些,义无反顾地报读西安交通大学。方兴东进入大学后,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尤其热衷于写诗,他在作品不时地在诗刊、星星上出现。那个时候,他喜欢别人叫他“诗人”,并标榜自己是“文学青年”。1996年,方兴东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有位同学约他写有关IT行业评论文章,方兴东自此从文

71、学青年转型为IT评论家。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他狠狠地“啃”了一遍当时的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报刊,还写下了10万字笔记。靠着这份勤奋和博闻强记,方兴东强行进入了一个热闹的新领域。由于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开辟专栏,“方兴东”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记住。他的文章笔锋犀利,观点独特尖锐,一星期上万字的写稿量,使互联网评论世界唯其马首是瞻,并称其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许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气质和学者性格。只是,当遇到了博客和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时,方兴东这个内心并不安分的文人,开始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跃跃欲试,向CEO这个商人身份转型。不再发表偏激言

72、论方兴东说,做一个CEO的感觉,还没有写一篇好文章带给他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长”与“博士”这两个头衔中,他更愿意别人用后者称呼他。此时方兴东,作为CEO,不得不忙于应对“博客网”因为盲目扩大规模所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而在互联网上,也充斥着一片对“博客网”质疑和否定的声音。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平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不会这么着急。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

73、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曾经高调张扬的互联网评论家,现在已经明显地变得低调起来。方兴东说,做ECO的一大收获是,不会再轻易地发表偏激的评论了。节选自环球人物(2006第十七期)1. 文章以“博客之父方兴东”做题目,又以“方兴东”的搜索信息量开头,目的是什么?(4分) 2. 文章最后一段说,“曾经高调张扬的互联网评论家,现在已经明显地变得低调起来”。说明方兴东已缺少了当初的激情,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4分) 3方兴东曾自称十年来保持“农民品质+诗人理想+学生心态”,文中那些地方表现

74、了方兴东的这些特性?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的特点举例分析。(4分) 4方兴东“在互联网络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结合文本说说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请结合现实谈谈自己感想。(不少于100字)(6分)【答案】1. 以“博客之父方兴东”做题目,是为了突出方兴东是“博客网”的首创者,且与文章侧重叙写方兴东创建经营“博客网”的经历照应。(2分)以“方兴东”的搜索信息量开头是为了说明方兴东的知名度,突出方兴东受关注的程度。(2分)2. 不赞成。(1 分) 从文章内容看,方兴东是一个心态上积极进取的人,由一个高调的互联网评论家,转

75、变为一个低调的大型网站的CEO,不轻易发表偏激评论了,并不是因为他缺少了当初的激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经营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问题,他更加冷静,更加谨慎稳重。(3分)3表现其农民执着的地方:方兴东由一位农民子弟成长为诗人,又很快成为学者,并转型为一位互联网评论家,这些都表现了他农民式的勤奋与执着。表现其诗人式的浪漫理想的地方:被逼结缘博客,这表现方兴东富有激情的诗人式的浪漫理想。表现其学生式进取态度的地方:方兴东一路走来,特别是创建“博客网”以来种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事例,都可以看作是他的“学生态度”。(举例2分,分析2分)4方兴东从互联网评论家转型为颇有成就的IT商人,这是他能力品质和事业财

76、富的提升,(2分,“前行”)同 时他失去了评论家的客观中立的立场和高调张扬的态度,而这对于商人来说是需要更是智慧。(2分,放弃)人的一生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前行和不断放弃的过程,就比如我们现在专注于高考,就必需放弃某些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没有什么可惜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放弃什么。(2分,总结句)(九)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完成14题。 合众社新德里1948年1月30日电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甘地刚被刺,孟买就爆发了骚乱。 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

77、中死去,享年78岁。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

78、手听的。 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

79、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当晚,在人民群众的一再请求下,终于让他们瞻仰了甘地的遗容。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

80、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在波拉宫内,悲痛和哀悼至少暂时弥合了印度各宗派间的分歧,悲伤把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族人融为一体。然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因孟买发生暴乱而更加恐惧。他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就会陷入混乱。1给这篇新闻拟制一个标题,在810字之间。(4分)答: 2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2分)答: (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布满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

81、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2分) 答: 3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 (4分)答: 4文章第一段在这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6分)答: 【答案】1甘地被刺,举国悲悼2(1)突出表达了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甘地被刺时无比悲痛的心情和对极端分子的无比痛恨,侧面表现对甘地的爱戴。 (2)用肖像描写表现甘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奔波操劳,表现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3甘地是印度的国父,玛妮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称呼甘地的,体现了甘地被刺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解答此题要注意玛妮说话的角度,他不是站在自己是甘地的孙女的角度上,

82、而是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上,宣告国父的死亡。这样说更能表达甘地的死亡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和国家遭受的不幸。)4. 突出甘地遇刺对印度所造成的巨大影响,统领全文内容,对读者形成心灵的震撼力。这则消息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主体部分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十)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问题。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

83、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

84、”,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宣布,已成立临时的调查小组,立即着手初

85、步的调查,日内将组成正式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水域寻找幸存者。由于碎片散落时间长,救援人员只能在三个小时后进入出事地点。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

86、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1000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

87、后的最重要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选自1986年1月30日人民日报)1. 这则消息的“电头”点明了 和 ,从“电头”可以看出新闻 、 的特点。 2. 这则消息集中报道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所引起的反响,包括哪些反映?请列举说明。 3. 七名遇难宇航员中,为什么特别提到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 4. 里根总统的电视讲话内容包括哪两方面?应如何理解? 【答案】1. 时间 地点 及时 准确 2. 反映包括全国公众、政府机关、总统及夫人、宣传机

88、构、教堂以及现场观众;具体表现如“痛哭出声”“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整天报道”“下半旗致哀”“大教堂响起哀悼的钟声”等。 3. 因为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如果这一次航天成功,将意味着美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她的遇难表明这种新的进展遭遇了重大挫折。同时,用学生们的期待和反映来表现这次爆炸对美国民众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4. 一方面表明此次事件的损失很大,自己万分悲痛;另一方面强调美国不会因失败而停止航天探索和研究。这说明美国正视此次事件的挫折,表明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决心。 附:演讲辞阅读一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哈佛大学2007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比尔盖茨尊敬的Bok校长,各

89、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Melinda(注:盖茨的妻子)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就会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

90、能力发出声音。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经过

91、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网络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饥饿、贫穷和绝望。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

92、可以将他们的智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佑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我的母亲在我结婚的前几天,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Melinda的。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

93、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只需一点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生活。(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第9期)1 .这篇演讲辞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引出这个话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_2 .

94、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新技术“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 _3.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和母亲的信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意在说明_引用母亲的信意在说明_ 4.作者在演讲中一方面要求哈佛学院领导和教授看看哈佛“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一方面在演讲结束要求学生“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这样的说法是否前后矛盾?试作简要分析。 _【答案】1.观点: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世界上的不平等现象。开头引出话题运用了铺垫(或烘托)手法。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和“科学上的新进展”作铺垫,点明“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才是人类最大的成

95、就。2.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新技术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新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3.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意在说明没有新技术很多事情难以完成,现在我们要借助新技术,减少人类不平等现象。引用母亲的信意在说明接受过给予,就要想法付出(或:被给予过,就要接受世界的期待)。4.不矛盾。前者是要求哈佛学校要引导师生致力于改变世界上的不平等事业,后者是说,只要学生致力于这一事业,其实并不用费很大的努力就可以实现。两者是统一的。五附录新闻类文本复习指导与新闻这类文体有密切关系的考点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96、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 主要考查类型:1筛选整合事件场景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3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分析:整体阅读理解是基础,锁定区间是关键,提炼概括是重点。这一考点由于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有所考查,在新闻类文本阅读训练中不需多作练习,可根据文本特征出一到两道题即可。 应对策略: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3筛选语句,浓缩词语4考虑分值,规范作答5认真书写,审视检查(二)分析

97、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类型: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2语言的形象生动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3文本结构方面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开

98、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此类问题的回答可以参考文学类文本对此类问题的应对。(三)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考虑内容的重大性,社会价值。表现手法通讯和特写需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再现场景。2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衬托、铺垫、详略、抑扬等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抒情 直抒胸臆、叙事抒情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四)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观点

99、的考查,首先要能够筛选和整合出文本中的有关于观点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加以解答。基本倾向考查题的解答,要在对文本的结构、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展开。评价首要的原则是“以本为本”。感情的客观性与倾向性问题分析:新闻应追求客观公正,但作者往往在亲历重大历史或自然事件时受到感染,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不影响客观公正性的基础上,写出为公众所接受的作品。应对: 考虑文本特征,文本内容,社会动向,公众心理。(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考查对文本主题的把握,重点要落在通过阅读,概括出文本中心,然后联系社会现实,正确加以评价。(六)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对通讯和特写的主要特色有一定把握,可以从作者的关注点和报道角度,特写的聚焦性、描述性、感染性,文本的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针对性等作思考,联系文本主题做出合理判断。(七)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题目的设置基本是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做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是对文本主题的正确把握,然后联系自己课余时间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思考,做出科学合理的主张。教学设想和时间安排通过“阅读练习研讨总结再练习再研讨反思”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熟悉新闻类文本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