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工人开始遭受剥削压迫B. 三大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C. “机器轰鸣”马克思主义诞生D. 共产党宣言俄罗斯走出低谷【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机器轰鸣”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了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需要有科学的思想来进行指导,因此伴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了。故答案为C项。A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在前,三大工人运动在后,排除;D项共
2、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与俄罗斯走出低谷无关,排除。【点睛】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2.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据此可知,马克思A. 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B. 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C 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D. 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
3、数以十亿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等,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材料内容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才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体现巴黎公社的
4、措施,故D选项错误。3.1918年民国日报指出:“俄国自今莅大战以来其国民感受内外之忧患,乃奋起为大破坏、大创造之事业。俄国革命之要求惟何?曰人权;曰民权。惟争民权也,故非革除专横之王家及贵族而建设民主政治不可。”该报评论的这次革命A.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B.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C.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D.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惟争民权也,故非革除专横之王家及贵族而建设民主政治不可”,说明反映的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符合题意;统治材料没有涉及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破坏
5、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革命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C不符合题意。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卡片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卡片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卡片4: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1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
6、临时政府的统治,卡片2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实现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卡片3正确;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卡片4错误;故共有2个错误,因此选B。5.二月革命后,列宁动身回国,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落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B. “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C. 列宁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有了正确定位D. 二月
7、革命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等信息可知,列宁对于俄国的基本国情有着准确的认知,对于革命的进程也有着准确的定位,故选C。俄国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它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对未来革命的期许,不是针对二月革命进行的意义总结,排除D。6.20世纪50年代,美国相继与菲律宾、日本、韩国、台湾签订一系列共同防御条约,
8、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这表明A. 美国战略目标是遏制中国抗衡苏联B. 亚太地区是美国的战略重心C. 美国亟需解决朝鲜、越南战争问题D. 区城集团化是历史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的直接有关的事件是朝鲜战争,故其目标是是遏制中国、抗衡苏联,A正确;欧洲是美国的战略重心,B错误;美国向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是在1965年,解决越南战争是在20世纪70年代,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军事同盟,而不是区域经济合作,D错误。7.有学者在评述现代世界某一事件时说:在一些观察者眼里,这预示着从
9、此以后的世界将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所有的现代社会似乎都己经走向了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然而,新的运动纷纷出现,向全球资本主义、西方政治理论霸权、现代文化世俗主义以及美国的强权控制提出了挑战。该学者评述的是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苏东剧变后的世界形势美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这预示着从此以后的世界将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所有的现代社会似乎都己经走向了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经济”可知,这一事件苏东剧变,结合所学可知,苏东剧变后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正确,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10、形势,错误,故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的意图,排除,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预示着从此以后的世界将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所有的现代社会似乎都己经走向了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经济”,联系所学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分析解答。8.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下列文件内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
11、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家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自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出自1955年华沙条约,是1946年铁幕演说,出自1947年杜鲁门主义。按时间先后顺序为。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8年底,有消息称,在普京授意下,俄罗斯派遣两架可以搭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前往委内瑞拉,并同委内瑞拉空军进行联合演习。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很有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某一事件的重演。这一“事件”指的是A.
12、 朝鲜战争B. 北约建立C. 越南战争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很有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某一事件的重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发生于1962年与委内瑞拉同样位于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故选D。朝鲜战争发生于50年,排除A;在建立北约和越南战争的问题上,美国是主动一方,这与材料“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 的描述不符,排除BC。10.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该公报的发表A.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B.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
13、登上了国际舞台C. 目的在于摆脱美苏大国的控制D. 表明发展中国家走上了联合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广大新独立的国家不希望卷入大国集团之间的冲突,迫切要求团结合作,反帝反殖,走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故C选项正确;1956年时期世界还处于冷战背景下的两极格局状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后第三世界国家逐渐登上国际舞台,而不是这时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这时期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不结盟运动的中立道路,而不是联合,故D选
14、项错误。11.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B.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大,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15、,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12.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白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明A. 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 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C. 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 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说明世界格局正朝
16、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C符合题意;目前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世界政治形势是否紧张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当指20世纪70年代,而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的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D不符合题意。13.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的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但近年来日本安倍政府一再表达修宪野心,试图重获交战权,使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日本修宪的主要目的是A.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 获得亚洲地区主导权C. 军事实力持续增长D. 拒绝反思二战的责任【答案】A【
17、解析】【详解】今年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上升,实行修订宪法,其主要目的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正确;日本修宪不是想获得亚洲地区主导权,B错误;.军事实力持续增长不是材料中目的,C错误;材料中目的与拒绝反思二战的责任无关,D错误。14.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发行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与此同时,还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这反映出A. 欧洲面临的危机更严重B. 欧洲国家经济差距缩小C.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D. 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
18、化的进程”、“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体现了欧盟的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故选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经济差距缩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欧盟发展属于“区域集团化趋势”,排除C。故选D。15.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和平与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B. 维护和平的需要必然导致多极格局形成C. 多极化发展将最终消除战争威胁D. 推动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渠道【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
19、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可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故D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A说法错误;多极格局形成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错误;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制约战争,但不能最终消除战争威胁,C说法错误。16.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这反映了冷战后A. 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进程加
20、速B. 美国加紧争夺全球霸权C. 西方主要国家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D. 资本主义阵营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等信息可知,这都体现了西方大国对欧洲领导权的重视,体现了其争夺欧洲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意图,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方大国对科索沃战争的看法及对欧洲领导权的重视,并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B选项只体现了美国,并未完整地反映材料主旨;D选项中“矛盾激化”一词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
21、项。17.2014年,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叠加乌克兰乱局,欧洲“新冷战”的阴云正在黑海畔若隐若现,引发全世界忧虑。“新冷战”只会让各方“双输”,应求合作.促发展这体现出A. 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C. 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D. “冷战思维”主导国际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材料“新冷战只会让各方双输,应求合作、促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应该反对“新冷战”,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故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冷战思维”主导国际关系,而是强调各国合作与和平发展,故D排除。18
22、.“冷战结束和1991年苏联解体改变了1945年以来国际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国际事务的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由此可知A.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B.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C. 联合国的作用不断下降D. 美俄两国势均力敌【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中可以看出,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联合国的作用,故C项排除;两极格局瓦解后,俄国势力衰弱,故D项排除。【点睛】“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是关键信
23、息。19.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牛耕也得到了使用,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开始出现。这一局面出现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C. 秦汉时期D. 汉朝以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故选B。西周时期土地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秦汉以后则是逐渐推广普及,故ACD均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排除。20.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这些现象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体B. 新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 小农经济
24、的加速解体D. 机器生产大规模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材料中提到的现象是明清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项;材料只是提到苏州丝织业中私营机房的发展,但并没有提及其他行业的情况,因此无法得出江南地区私营手工业占据主体的结论,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加速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机器生产大规模出现是在洋务运动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1.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此类法规A. 明清两朝任何
25、时期都得到了严格执行B. 禁绝了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C. 断送了自汉唐以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D. 滞缓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提及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外正常交往和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故选D项;A项中“任何时期”不妥,例如“隆庆开关”就有有限的开放,排除A项;B项中“禁绝”太绝对,应该是限制,排除B项;断送一词不妥,大船等远洋船只受影响,但内河船只技术还是有继承和发展的,排除C项。22.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家元首都由人民选举产生B. 政府的首脑都要对议会负责C.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D. 国家元首都掌
26、握最高的军政大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美两国建立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故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世袭产生,而非人民选举产生, 故A项不是共同点,排除;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府首脑是总统,他对宪法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故B项不是共同点,排除;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是虚君,没有掌握最高军政大权, 故D项不是共同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英美两国政体之间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或复习的过程中可用列表法予以归纳比较。23.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用村民委员会取代人民公
27、社体制下的生产队,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材料表明我国A. 根本政治制度发生改变B. 基层民主得以普及C. 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扩展D. 村民自治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村民委员会取代生产队及其产生方式,故D正确;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与材料无关;单凭材料无法得出“普及”的结论,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C错误。24.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
28、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 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 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
29、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
30、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材料四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
31、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2)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目的的主要
32、差异。(4)材料四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孤立封锁中国。特征: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2)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理解: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3)差异: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4)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
33、和平与发展等。【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可知,美国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据材料“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可知,孤立封锁中国。特征:据所学可知,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2)原因:据所学可知,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理解:据所学可知,两大阵营对抗中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3)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
34、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等方面回答。(4)变化:据材料“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可知,出现多极化趋势。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回答。26.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雅典,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
35、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二 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雅典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它不仅要解决一般的政策性问题,还要对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所有活动做出详细决定。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
36、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具体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设立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进步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2)机构职能: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7、。(3)类型:民主和专制。原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文化传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可知秦朝创立的制度是皇帝制度和郡县制。进步性需要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考虑。(2)根据材料“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雅典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可知体现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可知体现的是民众法庭,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体现的是轮番而治。(3)结合上述材料可知
38、,东西方政治制度分为民主和专制两类。造成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文化传统造成的。27.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来时路,波澜壮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探究一】红船起航材料一 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据新华社上海/浙江嘉兴2017年10月31日电梦想,从这里启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红船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探究二
39、】屹立东方材料二 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亲手按动电妞,将五星红旗升到283米。以下是反映开国大典的两幅图片。(2)在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升到283米,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对于我们研究开国大典,哪一幅史料价值更高,为什么?【探究三】不忘初心材料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
40、游目的地。据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认为可以入选以上“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地方,并说明理由。【答案】(1)原因:在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数字的含义;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二十八年零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历程,图5史料价值更高。理由:图5是当时拍摄的反映开国大典的照片,属第一手史料。图6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国大典盛况,但它是艺术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属
41、第二手史料。(3)地名,理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 四川的夹金山。红军长征中“爬雪山”就是在这里,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示例2】陕甘宁地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中枢,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在这里逐渐形成。【解析】【详解】(1)原因: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最后是在浙江嘉兴的一只游船召开,故说在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内涵:据所学可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方面回答。(2)数字的含义;据所学可知,283米这
42、个数字代表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二十八年零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历程。对于我们研究开国大典,图5史料价值更高。理由:据所学可知,图5是当时拍摄的反映开国大典的照片,属第一手史料。图6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国大典盛况,但它是艺术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属第二手史料。(3)地名,理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四川的夹金山。据所学可从红军长征中“爬雪山”就是在这里、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回答。【示例2】陕甘宁地区。据所学可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中枢、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在这里逐渐形成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