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考情分析(参世纪金榜)主干知识及阐释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复习提示1)注意“五四三二一”:第一,“五个概念”: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二,“四个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支配地位、集体经济的重要地位。第三,“三个作用”:国有、集体、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第四,“二个”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前者含后者)。“一”是指一个决定。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2、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1)区分两类不同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2)把握非按劳分配的三个具体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强调的是满足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建立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什么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说明我国经济制度。)1、公有制的地位及必然性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是社
3、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D)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2007年高考政治上海卷)102006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16
4、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有利于国有资产质的提高有利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B)A B C D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内容:(1)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份。 准确理解:国家、集体有控股权,在企业中居支配地位,其它投资主体处于为国家、集体利用的地位,所以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2)国有经济含义: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的形式,国家只是所有者的代表);它是同社会化大
5、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它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注意区别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主导作用的还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第一,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国有资产的结构配置上,即配置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保证国民经济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不仅表现在纯的国有经济上,而且表现在它的控股的参股上的企业上,发挥广泛作用;国民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
6、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第三,发挥大型和特大型骨干企业上,它们将直接影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四,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先导作用上: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推广应用技术等方面起到先导作用。意义:对“一优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问题导入:从整体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什么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经济重新
7、定位,不再使其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一统天下,而主要应该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集体经济:含义: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点:组织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营灵活,有很强的适应性;体现共同富裕,吸收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农村集体经济的形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特点: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前提;把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优点:集体优越性个人积极性;分散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广泛适应性。范围:农业、工业、商业、
8、服务都有。形式:合作经济、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增加就业和增加国家税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为什么要坚持这种经营体制?这种体现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同
9、时要完善土地流转办法,确保农民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是基础,而耕地是粮食的基础)(4)混合所有制经济:时政材料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结合起
10、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从所有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和外资或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合资企业,以及公有制经济吸引个人投资组成的企业。显然,我们不能把任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联合都说成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越来越多。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实现形式:含义:指资本如何组织、管理和经营(或资本的组织和运营方式)(菜怎样做-形式)。关于一定的
11、公有资产,在已明确所有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支配和使用的问题,是具体的方法、技术操作问题。注意它与所有制(是什么菜内容?)的本质区别。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有可以利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应该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 (2)具体实现形式:独资公司、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社会基金投资、中外合作、合资企业、等形式。(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使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就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只
12、要公有资本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同时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可大胆利用。因此,当前我们要把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行股份制的意义:重点把握几个关键词有效实现形式、巩固主体地位、扩大支配、增强控制、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关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投资主体多元化、保值增值、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竞争力.具体:A推行股份制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B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产权结构的改善,推动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使国有经济改革走上一条规范和正确的道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C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企
13、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D非公有资本参与运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公有资本的活力,从整体上实现公有资产的保值增殖。(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经济制度)05修改新考点解读之所以在表述上要做如此调整,实质上就是强调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
14、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个、私、外资含义: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时政材料: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
15、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国民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意义(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指社会
16、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解决就业、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的生力军;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3)政策: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对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同等待遇,改进服务和监管,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
17、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客观必然性)?(1)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具体原因: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和人口多、底子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8、,解决主要矛盾也通过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3)实践证明,这项基本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05修)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对知识进行整合:【知识体系】分配制度:以国民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市场竞争、按劳分配)再分配注
19、重公平(财政作用、税收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性收入、利息股息、债券保险、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重点理论精析及应用】1是什么?(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实行。(2)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经营成果者分配和按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3)合法的劳动收入: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20、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2为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由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3、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就是鼓励一部分人、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就是承认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以激发人们普遍积极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兼顾公平就是对于过高收入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坚决取缔,同时关注保障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效率是公
21、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优先是按劳分配原则与市场经济决定的,兼顾公平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热点追踪】关注社会公平 缩小贫富差距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首次研究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公平,并着重研究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以利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分享更多改革和发展成果,以消除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1、关于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1)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
22、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2)采取的措施: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3)基本政策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2.处理好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
23、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倡奉献精神和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我们提倡、鼓励劳动者多为集体、为国家辛勤奉献,同时又必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多劳多得”,贡献大应当有较多回报。讲奉献,不是损害劳动者的权益。反对平均主义和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反
24、对平均主义,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必要的、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只要是对具有不同劳动技能和贡献者的承认和合理补偿,就是公平的。我们在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生产要素投资先富起来的同时,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针。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生产者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初次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效率;为了限制社会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要强化政府对社会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5、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再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公平,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结合起来。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 (1)含义(略)明确这些概念:劳动指公有制为基础的劳动。劳动量是以社会劳动平均为衡量标准。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只限于个人消费品。(2)客观经济条件:公有制是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2、其他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指为了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投入各种各样的物质要素的投入,这些物质要素就叫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等是基本的生产要素。
26、劳动力要素收入,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资本要素收入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土地要素收入,是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技术、信息要素收入,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3)其它非按劳分配的收入: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例(06文综四川卷)目前购买股票和债券已成为我国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回答2426题。 26 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27、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A B C D (06政治江苏卷)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据此回答31-32题。31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A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B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C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D为了效率关注公平问题导入(1)为什么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为何要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效率优先。“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28、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发展。最好加上两点: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最终原因根本原因。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直接原因。3、实行现阶段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所有制经济结构决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我国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把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以此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公平,是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
29、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问题导入(2)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就是鼓励一部分人、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就是承认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以激发人们普遍积极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兼顾公平就是对于过高收入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坚决取缔,同时关注保障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优先是按劳分配原则与市场经济决定的,兼顾公平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归纳:在我国现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0、保持社会稳定。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只有承认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有利于调动其他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05增)【热点聚焦】2007年3月5日至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
31、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是一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这部法律草案提请审议伊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物权法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2007年3月23日,胡锦涛在中
32、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物权法,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并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重点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必要性: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考点解读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004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宪法修正案草案说明时表示,这次修改宪法,将完善中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他说,中国改革开
33、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群众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公布:宪法第二十二条、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给予补偿。”1、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范围。这
34、里保护的是“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不受保护的,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些用盗窃、抢劫、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手段取得的非法财产不在保护之列。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强调受保护对象的合法性,以引导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致富。合法的私有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和无形财产(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2、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与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权利是相对的,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利,私有财产权也是如此。为了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权利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这次宪法修正案总结现行有关法律的实施经验,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确立了我
35、国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实行征收和征用,应当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实行征收、征用,必须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是征收、征用的前提条件。而不能是出于商业利益需要或者是部门、单位和小集体的利益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部门、单位和小集体利益之实,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为了谋求商业利益或者单位的利益而需要公民转让其私有财产权时,应当通过平等协商、公平买卖的办法解决,而不能借助国家强制力来实现。二是依照法定程序的原则。为了防止滥用这种手段,平衡私有财产保护和
36、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征收、征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三是依法给予补偿的原则。尽管征收和征用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但都不能采取无偿剥夺的方式,必须依法给予补偿。3、私有财产入宪不仅保护的是“大款”。合法的私人财产、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生产资料受宪法的保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普通老百姓都有重要意义。投资者、企业家可以安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境外投资者不用担心被没收财产;就是普通老百姓,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产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说,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不仅是保护“大款”,也是保护普通老百姓的财产。例如:目前较为普遍的强行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非法征占作为农民主要生产资料的
37、耕地等违法行为,在国家根本大法的层面上已经遭到禁止;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在侵占民宅时,老百姓如果都清楚自己的私产不受侵犯,也会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4、社会主义也要保护私有财产。认识到社会主义也要保护私有财产,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与西方国家私营经济从小到大的自然发展不同,我国却曾经历过一场消灭私有制的运动。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以剥夺私有财产为主要内容的。此后20多年里,“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割资本主义尾巴”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使中国的私有财产基本“绝种”。实践证明,这种超越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领导人逐步意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38、场经济,而搞市场经济就必须保护私有财产。5、私有财产入宪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家,他们拥有大量的私有财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这正体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广大普通的老百姓也拥有越来越多的私有财产,他们同样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满足他们的要求。2、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其重要意义,既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
39、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土壤和前提,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显然有利于极大地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
40、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维护了社会公正。使合法的私有财产有了法律保障。同时,改变了私权和公权的不平等状况,使公私权之间的交易规则趋于平等。这就会促进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建立,从而创造出人人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取得合法的私人财产的良好环境。第四、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表明我国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筑文明政治、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这有助于树立好的国际形象。 例(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8十届全国人大五次合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
41、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有利干维护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D)A B C D【问题切入】(1)试述制定物权法的经济学依据。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经济利益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加强对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明确私有财产的范围、依法对私有财产给予保护,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物权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保障各种市
42、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依法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制定物权法是维护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明确并保护私人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活力,促进社会和谐。(4)如何认识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1)含义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或者不让紧缺的原材料等产品流向外地,或者不让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参与竞争,或者对外的产品采取歧视措施,人为地分隔市场。行业垄断(部门垄断):资源垄断性部门和市场集中度高的部门,限制竞争或搞垄断价格。(2)危害否定了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等价交换
43、原则排除竞争,保护落后,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违背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要求,割裂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阻碍资源优化配置(3)措施宏观调控;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资源与资源配置(1)资源:一般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基本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以及各种自然物统称为资源。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2)资源配置:是指人们将生产要素转变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资源配置的目的:使我国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资源配置的手段:一是
44、计划(有形的手),二是市场(无形的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来实现。(3)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优化的表现:人、财、物没有被闲置和浪费;社会资源在宏观和微观层次都得到最佳分配和使用;配置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合理等。 补充我国资源配置的原则:第一,优化配置原则。第二,节约使用原则。第三,保证国家重点原则。第四,就近分配原则。 2、市场和市场经济注意市场和计划的双重涵义。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这在客观上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商品
45、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市场的要求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这样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并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当然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同时有些行业和部门也不可能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因此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和计划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1)市场的狭义和广义含义(2)市场经济:指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简言之,市场配置功能在社会范围得到充分发挥,就是市场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客观要求的资源分配方式。注意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实质上是价值规律的三大作
46、用;,配置的手段,即通过价格传递信息和竞争;,结果是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包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本部门之间和一个企业内部的最优使用);,“基础性”作用指主要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不是并列于市场作用的,换句话说,宏观调控是为了创造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而不是代替市场的作用.市场调节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在一起。注意知识联系: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异同:范围不同,市场经济肯定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相对计划经济。联系: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3、市场经
47、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1)平等性 含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原因:从根本是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要求:(即两个意味)指市场交易当事人的身份平等和交易平等。违背平等性原则 ,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进行。例关于价格联盟(即统一市场卖价),违背价值规律,违反了市场的平等性和商品服务市场的公平原则。是反对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不利于实现优胜劣汰。【热点追踪】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30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反垄断法,将自明年8月1日起施行。看点之一:确定三大反垄断制度反垄断法包括了各国反垄断法一般所具备的主要内容,如确定了反垄断法律制度三大支柱,即禁止垄断协
48、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此外,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反垄断法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即行政性垄断行为也作了禁止性规定。相应地,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反垄断法确立了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经营者承诺制度等,明确了我国反垄断法基本法律框架,为今后更好地执行法律奠定了基础。我国所面临的反垄断任务,在某种意义上,不但要面对市场表面的商业垄断霸权,还要考虑“表面”背后的强大行政阻力。看点之二:支持各类企业做大做强尚明说,反垄断法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我国鼓励企业通过自身
49、发展,做大做强。我国反垄断法针对的是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不反对市场支配地位本身。与此相适应,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这种做法为多数国家立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见,反垄断法通过保护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支持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看点之三:没有专门针对外资并购的条款制定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促进和保障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之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看点之四:并购反垄断审查将扩大到所有类型企业为更好地完成国务院赋予的反垄断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50、的现代市场体系, 例对打击传销活动的认识: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不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否定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损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缺陷在经济生活中的反映,应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竞争性含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存在广泛竞争。原因:商品经济的产物。作用: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两点原因:商品的价格在竞争中形成,它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形成外在压力,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
51、,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克服竞争的负面效应。(如何正确开展竞争?怎样反不正当竞争?)。负面效应: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垄断。要求:竞争意识。例关于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价格竞争(参英才P25)一是价格竞争有某种必然性: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价格竞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生产能力过剩条件下,企业是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拓展发展和生存空间。二是积极意义:从客观上讲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有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制止恶性价格竞争(低于成本的倾销),必然造成企业微利或亏损,严重削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国家
52、造成损失,削弱世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例(06政治上海卷)20三家知名家电零售巨头先后在上海市某繁华地段不足百米的范围内开设门店,纷纷推出促销手段。消费者“货比三家”,踊跃购买,买卖两旺。专家预言该地区有可能成为我国家电销售行业的“晴雨表”。这种经济现象说明 A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你死我活” B市场竞争可能实现消费者和经销者双赢 C市场竞争能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D开放的市场有利于上海的贸易中心建设(3)法制性含义(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要求:在
53、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护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们应有的态度)。例(06政治上海卷)35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某著名大型超市因出售假冒世界名牌皮包,被人民法院判令罚款30万元。上海菜海内外知名小商品市场尽管经济效益很好,但由于销售假冒名牌产品现象较多,市政府决定予以关闭。请用有关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将经济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正当权益,制止欺诈、侵权等违法行为,才能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4)开放性含义
54、: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原因: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的广泛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决定条件),开放性有利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作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在这种经济中,以市场(看不见的手)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求:对外开放。例(06政治江苏卷)19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建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特征。 A开放性 B平等性 C法制性 D竞争性例企业的“强强联合”说明竞争性和开放性。例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违
55、背了市场经济的那些特征?有什么危害?对平等性而言不能公开竞争;对竞争性而言不利于技术、劳动生产率、供求、资源优化等。此外,也违背法制性和开放性。如何有效遏制?经济活动参加者学、懂、守、用法,以规范行为,维护合法权益;国家加大力度,立法执法,反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二)国家的宏观调控【热点追踪】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重要调控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这一调控体系的作用,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折。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供给不平衡、炒作等原因而在房地产行业、能源等行业出现了供需严重不平衡,房价一路飘升、煤价攀升的同时,也出现了炒房团、炒煤团,以及各个
56、行业里(如医药等)的都存在的商业贿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这需要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予以整治、打击的同时,更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予以调节,以保证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05年考了四题:(文综全国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38题)06年考了两题:政治上海卷)37题、(06政治江苏卷)39题,07年重庆卷38题、天津卷38题。1、本次宏观调控的原则: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2、特点:是一次预防性的调控;是一次微调,不是全面紧缩;是从总量入手,着力解决结构问题;是标本兼治的调控。3、实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导致
57、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重点理论精析及应用】1、必要性(为什么?)第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第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它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但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缺陷,将两只手(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自发性”的理解:原因:第一,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不是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达到目的。第二,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人为目的引导
58、下进行的。结果:产生不正当经济行为和两极分化。可能出现不利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现象,如不讲道德,扰乱市场秩序等。“盲目性”的理解:原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和控制变化变化趋势,而是把别人的经营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信号,带来决策的盲目性 。“滞后性”的理解:原因:是由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的。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即在价格和供求的引导下做出的决定。后两者的结果: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第三,04年宏观调控是由于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即有些待业和部门投资过大,出现盲目现象。问题导入如何克服市场弱点?A生产者:生产经营过程以市场为导向,及时了
59、解市场信息,调整商品的生产,避免资源浪费; B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管理,采取提供信息、政策引导、提供服务等措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含义: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主要目标:(注意联系:国家的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临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任务和目标。它是一个广泛、综合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促
60、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年增长率。【热点追踪】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月25日宣布,中国2006年GDP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0.7%,达到20.9407万亿元。这是中国GDP第一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而四年前的2002年才破10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近一次修正后数字,中国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8万亿美元,而德国2006年是2.9万亿美元。 我们需要十分冷静地看待我国GDP总量年底将排名全球第三的问题,因为这个第三掩盖了太多的问题。例如两位数连续增长GDP所付出的资源、环境影响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代价;德国8300万人口和我国13
61、亿人口相差15.7倍的,导致在人均GDP上的巨大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远大于德国,而社会保障机制远不及德国完善;人民币和欧元汇率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中国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两国科学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巨大不对等;软实力方面存在的落差,国际竞争环境的激烈对我国的挑战加剧,等等。所以GDP总量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如果夸大了这个总量,看不到存在的巨大差距和问题,头脑发热,就可能产生经济过热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而这个第三,如果媒体不适当地夸大和扭曲,则增加对国际上中国“崛起”的心理障碍,和国内一些人们的自我满足。GDP的含义、意义尤其要明确我国2006年GDP增长率定位于10.7%,这一定位体现了新
62、一届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尤其突出不能以GDP作为唯一的经济衡量指标,还要强调绿色指标,注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配置,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且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为经济基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通过扩大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落后地区,推进城镇化来增加就业。意义: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实现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63、3)稳定物价: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持物价稳定需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否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保持大体平衡; 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运用经济政策(主要是价格、财政、货币政策,如税收政策、信贷
64、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计划(如扶贫、西部大开发)。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调节社会经济活动。(2)法律手段:定义(略)地位:最主要手段;作用: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因而国家采取法律手段必然对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立法、执法、守法规范行为、秩序。例国家加强立法,企业重视律师的作用等。(3)行政手段:定义(略)特点:直接、迅速等特点;注意: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过多使用和片面强调。主要是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 三种手段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
65、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各取所长,互相补充,发挥总体功能。小结: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是做到:“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例1(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8(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
66、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10分)措施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的
67、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例2(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3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1)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主要经济常识。(10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摊点设置,调节
68、经济活动。上海市政府出台导则,设置和规范摊点,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优势,既有利于实现自谋职业者的就业权利,又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热点追踪】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三个协调”:即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
69、汇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的深意。“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涉及经济学考点主要有: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2、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突出“三个协调”强调“好”在“快”前:在中国经济将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之际,处理好增长的质“好”在“快”前,意
70、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 3、“又好又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4、市场经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又好又快”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发展中以“好”来统领“快”,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质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环保优的发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正面效应;反之,不“好”的快速发展,则是一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错误配置,会加大浪费而得不偿失、难以为继,应当努力避免。 4、房价暴涨祸害无穷(1)“国六条”主要内容:切实调整住
71、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2)新国六条还需配套措施(10条略)【命题视角点拨】宏观调控前几年已经考过,今年考生还要关注。本题主要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在分析回答问题时,除过考虑宏观调控的知识以外,考生也要兼顾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以及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的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将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力求使问题回答得圆满些。这要求我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从管
72、理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与管理型的政府。(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联系实际问题: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富裕、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及其手段 时政联系1、 构建和谐社会2、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调控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