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21.50KB ,
资源ID:25710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71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选修四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教学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巩固政权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二、史论共享1.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

2、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2对政治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须注意以下几点: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

3、人物是时势造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三知识梳理【体系构建】秦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历史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后,统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条件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六统一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国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皇权自称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千膨胀采纳廷尉李斯建议,地方

4、实行郡县制,避免国家分裂。古 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巩固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一 思想文化专制的集中体现是“焚书坑儒”。军事上征服百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成为民族象征。帝统一 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重点分析】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历史意义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5、。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第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

6、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2、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7、受制于中央政府。历史根源:a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c: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

8、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意义: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

9、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四巩固练习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

10、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的是()A、 陈胜、吴广起义 B、 楚汉战争C、 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3下列措施中哪一项是秦始皇首创的() A B CD.规定最高统者称皇帝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地主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 B、封建分散的自然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C、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因素 D、儒家大一统思想的长期影响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

11、,东到河套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学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二、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三知

12、识梳理【体系构建】奠定皇位的关键事件“玄武门之变”大 形成主要原因: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唐 贞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强调“存百姓”思想。盛世 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的 观 内奠 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基人 之 容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唐太 治 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宗 评价: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评价:我国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总体而言其“功大于过”。【重点分析】1、关于“贞观之治” (1)概念和性质: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13、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2)原因和条件: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朝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隋朝的基础建设、制度革新和经济繁荣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杰出的政治才干、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明的政策措施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创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 (3)内容与措施:第一,政治方面

14、: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革新、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进一步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皇权,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第二,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庸太宗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戒奢从简,提倡节俭。减轻了社会负担,亦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政风廉洁。第三,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兴办学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教育及文学的发展。第四,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华夷一体思想指导下,坚持反击突厥的侵扰,注意保存少数民族部落体制,任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在边疆地区

15、设立行政机构,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这些都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影响与评价: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形成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政治经济制度、用人政策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的持续发展和“开元之治”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力求长治久安但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2、归纳和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出现的原因和特点,正确看待历史上出现的“治世”和“盛世”现象。

16、 (1)所谓“治世”和“盛世”。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对统治阶级有些控制力,让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治世”或“盛世”。它的出现有三种情况: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顺应形势,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治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王朝建立多年后,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类盛世因承平日久,强盛中也隐含着危机,如天宝危机

17、和安史之乱的出现;在王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使王朝有所振兴,出现所谓的“中兴”,如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同治中兴等,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其出现也是暂时的。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原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在文化方面,具备了文化繁荣的条件;广大人民辛勤

18、的劳动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3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评价。 (1)原因: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几百年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从秦汉以来,民族团结融合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北魏以来民族融合步伐加快,各族间的隔阂和差异远较历史上任何时代为小,这一系列变化当然要反映到隋唐之际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来。唐皇族李氏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唐太宗本人即有胡人血统,这样的家庭民族偏见比较淡薄,容易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当时的大臣和北方人民中这类胡汉结合的家族是不少的。唐太宗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确有一定的政治远见,不仅吸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和亲”等政策,而且审时度势采取了

19、一些切合实际的做法。 (2)措施:在各族聚居区设都督府,即所谓“羁縻州”,既与中央保持隶属关系,长官由朝廷任免,又可按传统方式处理族内事务,有相对的“自治”权;在赋税和官职上照顾少数民族;尊重各族的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和汉人“爱之如一”;通过与主要少数民族统治者“和亲”来减少相互冲突,改善民族关系。 (3)特点:承认少数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合法存在;对少数民族不大歧视,甚至给予一定的照顾;相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各族自行处理内部事务。 (4)作用:使一度紧张的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出现了民族关系相对和睦的新局面,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调动各族的积极性,巩固国家的统一

20、,开拓国家版图疆界,加强边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速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贞观之治的出现和民族关系的改善有直接联系。当然,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实质上是为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亦有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成分存在,喜欢美化自己而否定以前统治者的民族政策。4综合归纳概括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1)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中央集权巩固,有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唐朝经济繁荣,文化领先于世;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对外交通发达;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内容:互通使臣,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唐政府多次接纳日本的遣唐使和波斯大使,东罗马以及其他国家的使节,波斯国王也长期生活在中国;

21、接纳各国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唐朝时很多新罗人、日本人留学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有许多人如阿倍仲麻吕非常著名,并通过他们影响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尊重外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唐朝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唐朝允许他们建寺传教;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唐朝与各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是主要出口物品,而各国特产如波斯的珠宝、香料也源源运往中国;吸收外国先进科技文化。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唐乐中有高丽乐,唐文化汲取和包容了外国科技文化的许多内容。 (3)特点:盛况空前,政府使节、民间往来频繁,技术交流、经贸往来加强;对外交往已经不限于一般性的交往,而是唐朝担负起培养人才和经

22、济交流中心的角色;对外交往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东亚、南亚、西亚甚至欧洲、非洲,都与中国有比较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往来;海路和陆路同时发达起来,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交往从以陆路为主向以海路为主的转折点;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和容纳外国新鲜事物,对外来宗教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对外交往影响深远,唐对日本、朝鲜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影响,并且通过大食将唐文化传到西方。 (4)影响:大大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唐朝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从而形成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同时,唐朝也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选择取舍,汲取发扬,把外域文化

23、作为一种新养料注人唐文化的整体中,使自己的经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四巩固练习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初调整政策使社会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3、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说:“安事劳民。”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

24、御作用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原浪费人力物力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属唐中央4唐朝时,我国与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D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5唐朝与朝鲜的交往同唐朝与印度的交往相比,共同点主要是( )A. 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影响 B. 贸易往来频繁C. 文化艺术的相互吸收 D. 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6.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其反映的实

25、质问题是 ( )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B唐太宗时期对人民剥削依然沉重C唐太宗时期政权统一,疆域广阔、交通便利D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物产丰富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教学要求1.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2.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二、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三知识梳理【体系构建】统 初 满汉

26、矛盾依然尖锐,因为满族贵族入关后强制推行圈占土地和剃发易服政策 一 年 朝中辅政大臣螯拜专权,威胁皇权多 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斗争民 局 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族 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国 家 巩 平 首要问题是,平定三藩之乱的 固 叛捍 统 乱 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叛乱卫 一 定边疆收复台湾,设台湾府管理;设四大活佛管辖蒙藏地区宗教事务者 国康 家 御外敌组织雅克萨战役,签订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熙帝【重点分析】1、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意义及胜利原因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

27、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清军进行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准部贵族分裂叛乱的正义战争,因而得到各族人民也包括准噶尔人民的支持。其次,清廷剿抚并用的策略运用的比较成功。第三,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第四,在战争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针对作战地区地理条件的特点,认真作好战争准备,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和发挥火器部队的作用。当然,清军平定叛乱的战争所以延续70年之久,除了沙俄极力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

28、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清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些失误也是重要原因。而准部贵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分裂叛乱战争,是违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义之战,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和军事上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失败是必不可免的。2、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1)谈判双方的形势:中国方面,1688年春,中国西北地区噶尔丹搞分裂活动,对中国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清政府不得不在谈判中做出重大的让步。俄国方面,俄军远征克里米亚失败,俄政府遭国内贵族、商人的反对,也希望早日议和。(2)谈判是按对等原则安排的:双

29、方兵力(在尼布楚地区)、参加谈判的人数对等。(3)双方代表在各自政府事先指示的范围内谈判,最后签订的条款均未越出两国政府同意接受的范围。(4)条约明确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它使中国收回部分被沙俄侵占的土地。同时,中国将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地区让予俄国,并同意相互通商,俄国也达到了扩大中国市场的目的。根据以上分析,说明该条约是经过两国平等协商签订的条约。四巩固练习1、清军入关以后,战乱延续了二十多年,这段时间的战争从本质上主要是( )A、满汉之间的民族战争 B、阶级斗争掩盖下的民族战争C、民族战争掩盖下的阶级斗争 D、明朝残余势力的反清斗争2、“

30、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地主和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C、先朝旧臣和今朝君主间的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和中央政府间的矛盾3、下列关于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国时孙权曾派人去夷洲 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C、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D、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成为省级行政单位4、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平等性体现在( )A、彼此保持对方领土完整B、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C、双方皆无领土丧失D、双方自愿进行谈判而签订5、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 A、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B、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1、D、驱除了外来势力6、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两国的贸易问题 B、中俄两国的西北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D、蒙古的归属问题7、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其中平定准噶尔部反动贵族叛乱时在位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8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人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不包括( ) A统治者从根本上讲实行的是闭关政策 B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D统治者闭目塞听,未能“开眼看世界”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00 时间:45分钟

32、)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 B. 统一的条件成熟且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 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C. 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D.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C. 中央设三公九卿 D.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

33、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B.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合适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清人赵翼曾赋诗云:“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苍。以之召祸乱,不旋踵而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指的是秦始皇( )A. 修筑长城 B. 修建阿房宫C. 修骊山陵墓 D.攻打匈奴 6、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C.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7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

34、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 A. 秦朝不生产鞋子B. 拄拐杖是秦朝的时尚C. 市场竞争的结果D.秦朝法律的严酷9、以下论述中,最能说明秦朝短暂灭亡的主要原因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C“秦之所以亡者,六王(被秦灭掉的六国)之后也”D “内兴动作,外攘狄夷,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10、“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

35、,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 )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唐蕃和亲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ABCD11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有 (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进步,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 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 牧民获得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唐朝前期几位皇帝政治清明,强化中央集权,社会安 定,有利于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 使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 A B C D12唐朝一反前代 “ 贵中华,贱夷狄 ” 的传统方针 , 而 “ 抚九族以仁 ” 。这说明唐朝( )A.

36、 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B. 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C. 各民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 D. 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13文成公主入吐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使吐蕃与唐盟约“ 患难相恤 , 暴掠不作 ” B. 使吐蕃和唐 “和同为一家 ”C. 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D.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14、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 A、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B、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C、驱除了外来势力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5、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两国的贸易问题 B、中俄两国的西北边界问题 C、蒙古的归属问题 D、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

37、6、中国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于( )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17、“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地主和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C、先朝旧臣和今朝君主间的矛盾D、地方割据势力和中央政府间的矛盾18、下列关于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国时孙权曾派人去夷洲 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C、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D、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成为省级行政单位19、“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

38、失20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人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不包括( ) A统治者从根本上讲实行的是闭关政策 B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D统治者闭目塞听,未能“开眼看世界”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代诗人对秦筑长城的评价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清杨鸾) “当其兴大役,

39、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赵翼) 材料二:“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康熙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说说诗人们是怎样评价这件事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比较正确? (10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何清朝不修长城?(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播放,被一些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康熙王朝主题歌曲唱道:“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血烟火人间,贵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40、”有人尖刻地说,他如果再活五百年,中国近代史恐怕将不是半殖民地社会而是完全的殖民地了! 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

41、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6页) 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解释为什么人们称康乾盛世是辉煌 ,又为什么称之为“悲歌”“落日” ?在当今,我们应从康乾盛世“悲歌”中汲取怎样的教训? (16分)三、问答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30分)23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16分)24有人在互联网上发表题为贞观之治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章,其中说:令人骄傲的贞观之治局面的取得,“不是现在

42、我们多少年来多少人鼓吹的学习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他们惟一做的就是总结与摒弃前一个王朝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由此可见,我国近代以来,要以“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的手段,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显然还有痴人说梦的嫌疑”。试结合所学知识评论上述观点。(14分) 参考答案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C 2、D 3、D 4、B 5、C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C 2、C 3、A 4、D 5、C 6、B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C 2、D 3、D 4、B 5、C 6、C 7、B 8、C第一单元测试卷1、A 2、A 3、A 4、A 5、A 6、A 7、D 8、D 9、D

43、 10、D 11、A 12、B 13、D 14、D 15、D 16、D 17、D 18、D 19、C 20、C21(1)胡曾的诗指出秦始皇滥用民力,役使百姓修筑长城,使天下苍生苦不堪言,终至祸起萧墙,天下反秦,秦朝迅速灭亡。实际上是指出修长城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汪遵的诗高度评价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杨鸾的诗肯定长城的修建巩固了边防。赵翼的诗指出虽然长城的修筑给当时留下了巨大的灾难,却为后世留下无穷好处。赵翼的诗评价比较全面。(2)康熙奉行灵活的民族政策,恩威并施,其不修长城达到了甚至超越修长城的作用。22 盛世:A康乾时期,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镇压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多民族统一国家进

44、一步巩固;B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C封建文化和科技进一步发展;D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悲歌:A空前强化封建专制统治:B经济上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外交:闭关自守:n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进步。避免覆辙:A与时俱进,锐意改革。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c科教兴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D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3措施: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作用:对秦

45、朝的影响:促使秦朝国力强盛,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24唐朝是在总结了隋朝的经验,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后发展强盛起来的,使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政府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界脱离,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而这一时期,西欧不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完成了工业革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就应该“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唐朝与隋朝都是封建王朝,都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因此,唐朝可以直接吸取隋朝的经验教训。而中国近代社会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这不可能直接从中国古代社会吸取经验,只有向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社会学习,才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上述观点固步自封,否定向外国学习的必要性,显然是错误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