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0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大联考 200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请将第 1 卷答案填写在第 n 卷前的答栏内,第 11 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试卷上。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下册。第 1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计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历史并不仅仅只包括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2、。回答 1 一 5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大多持一种“今不如昔”的保守观点。下列人物所持观点与上述观点明显不同的是 A 老子 B 孔子C 庄子 D 韩非子 2 历史遗存是人类的财富,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寻访过很多古迹。下列四个地点他可以亲自见到的只能是 A 山西的云冈石窟 B 四川的都江堰 C 内蒙古的昭君墓 D 河南的白马寺3 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 D 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 4 唐太宗说:“

3、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其中与“盖德泽洽”密切相关的重大举措不包括 A 在东突厥故地设置都督府 B 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人藏 C 册封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的后嗣 D 兼收并蓄,“示存异方之教” 5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答 6 一 8 题。 6 . 1876 年葛元煦 游沪杂记 所言:“向称

4、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伦敦 12 月 27 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 帝国的回忆) ) )这则消息应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二次革命时期 8 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 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

5、观念是 A 三权分立 B 民族独立 C 主权在民 D 民生主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到促进江西等省的“中部崛起”,而历史上的江西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回答 9 一 11题。 9 近代史上江西地区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或战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在湖口打败湘军 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领导萍浏醛起义 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掀起“二次革命” 北伐军在江西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A B C D 10 江西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 , 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制定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法是 A 临时约法 B 宪法大纲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 “井冈

6、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A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廿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回答 12 一 15 题。 12 右图是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选举用碗。从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出这届参政会召开的时间是 A . 1941 年 B . 1942 年 C . 1 943 年 D . 1944 年 13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

7、的是 A 血战台儿庄 B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 百团大战始末 D 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14 据统计, 1938 年 2 月至 1943 年 8 月,日寇对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共出动飞机 9513 次,投弹 21593 枚,炸死市民 11889 人,炸伤市民 1410 。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A 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 ,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C 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D . “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15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牛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 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8、位 D 壮大了人民的力量抗战胜利后,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共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斗争。回答 16 一 18 题。 16 解放战争时期,使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的关键战役是17 某年蒋介石在 新年文告 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全在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 A 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 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 C 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D 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18 . 1948 年 10 月,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以陈云同志为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A 是按中共七大精神来办的 B 是三大战

9、役胜利的结果 C 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 D 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曲折中发展。回答 19 - 23 题。 19 建国初期开展的下列运动中,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精神的主要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抗美援朝运动 C . “三反”“五反”运动 D 镇压反革命运动 20 . 2007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的指A 率先实行了民族

10、区域自治 B 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 率先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 率先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 21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镶”、“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2 ,右图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主持召开的讨论恢复高考的教育座谈会的照片。今年( 2007 年)是“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恢复

11、实行 A 二十周年 B 二十五周年 C 三十周年 D ,三十五周年建国后,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多次调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回答 23 一 25 题。 23 下表反映了 195 0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包产到户”的实施 24 . 1979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 . “大跃

12、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25 每年分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以下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B 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 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力第II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 【 本题包括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3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

13、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幸?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三

14、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截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 1 )材料一中葵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其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 4 分)( 2 )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 ( 3 分) ( 3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案

15、出现的必然性。( 5 分)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基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

16、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1936 ) 请回答: ( 1 )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 分)( 2 )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5 分) ( 3 )材料一中对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分析是否全面?说明理由。( 2 分) ( 4 )材料一材料二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产生的思想根源各是什么? ( 2 分)28

1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 1934 年 7 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 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 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 中国之命运 要旨 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中国之命运)研究 材料二 1941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 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 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莫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 杭日战争与解

18、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请回答: ( l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 4 分) ( 2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有没有迅速实现?简析原因,并指出历史影响。( 9 分) 29 . 1997 年 2 月 19 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见证了中国 20 世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在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 年 2 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

19、年 6 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 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 1973 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 年 7 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新华社 邓小平生平简介 材料二 2006 年 n 月 9 日新华网发表配图消息,标题为“美国 时代 :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最新一期的 时代 杂志亚洲版刊登了一份“亚洲英雄榜”,评出过去 60 年

20、里 56 位亚洲英雄人物;(其中)上榜人选包括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印度“圣雄”甘地、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等人。邓小平入选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 ( l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中“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落”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第二起”期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做出哪些难能可贵的贡献? ( 4 分) ( 2 )邓小平人选美国 时代 “亚洲英雄榜”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 8 分)200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 D 老子和庄子思想都很消极;孔子的政治思想趋

21、于保守;只有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2 . B A 项是魏晋以后才出现的; B 项形成于战国时期; C 项是西汉汉元帝时期才出现的; D 项白马寺的建立是在东汉明帝时期。对比各项,故选 B 。 3 . C 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分析材料,可知答案为 C 。 4 . D “盖德泽洽”说的是和边疆各族的关系,而 D 项指的是唐朝与外国的交往。 5 . D 距离越近,说明君主的控制力越强。 6 . A 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南京条约 ,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从而促进了上海的兴盛。 7 . B 消息反映的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这种现象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 8 ,

22、 C 以“国”字写法的改变来表达国家的核心是“主权在民”。 9 . A 北伐军消灭昊佩孚的主力是在湖北10 . B11 . C 最终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2 . C 由图片中的“民国三十二年”可知时间应是 1943 年。 13 . D 八路军参加了由国民政府组织的太原会战。 14 . A 15 . D 抗战的胜利,壮大了人民的力量,为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 . A 从四个选项的地点来看,只有平津战役的胜利才使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7 . B 这是 1949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的“求和”声明。 18 . D 1948 年底,七届二中全会还

23、未召开,三大战役也还没有完全结束,故 B 、 C 两项应排除;而七大没有涉及到关于城市工作的问题;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选 D 。 19 . c 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在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的;而符合建国初期中共加强自身建设的只有“三反”“五反”运动。 20 . A 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 年。 21 . D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为恢复在联合国的会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22 . C 1977 年开始恢复高考。 23 . B 1950 年到 1954 年

24、贫农、中农所占土地比例的大幅上升,正是 1950 年在广大农村开展的土地改革的结果。 24 . D 1978 年,我国率先在安徽、四川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由对联的横批可知,改革取得了成效。 25 . B 由图表内容可知 A 、 C 、 D 三项均是正确的,而参展企业从表中不能看出是哪一产业部门,故选 B。 26 . ( l )洋务派。( 1 分)批评有道理。( 1 分)因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 分) ( 2 )康有为。( 1 分)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5、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效法日本走君主立宪道路来摆脱民族危机。( 2 分) ( 3 )孙中山的方案: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 分)必然性:洋务派企图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方案来自救,拒绝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宣告破产;维新派企图用君主立宪的道路来摆脱民族危机,结果遭到顽固派的镇压;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想以此换取清政府的同情和支持,同样难逃失败的厄运。因此,用民主革命的方式拯救中国是当时历史的必然选择。( 3 分) 27 . ( 1 )中国政治、经济危机的全面尖锐化。( 1 分)不正确。( 1 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

26、城市。另外,革命还处于低潮。( 2 分) ( 2 )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 1 分)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1 分)不正确。( 1 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 J 合问题是农民问题。( 2 分) ( 3 )不全面。农民是民主革命中反封建势力的中坚力量。( 2 分) ( 4 )以进攻大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左”倾冒险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2 分) 28 . ( 1 )共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2 分)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

27、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 2 分) ( 2 )没有迅速实现,中国又陷人全面内战中。( 1 分)原因: 二战后,美国基于其全球霸权主义,插手中国内政,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导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4 分)历史影响: 国民党因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和政治腐败而失败。 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漫漫民族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 分) 29 . ( 1 )根本原因:中共“左”倾错误的发展。( 1 分)直接原因:“四人帮”诬陷邓小平为“天安门事件” ( “四五运动, )的总后台。( 1 分)贡献:明确提出了全国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社会秩序逐步趋于稳定,交通堵塞现象消除,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2 分) ( 2 )对。( 1 分)因为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 分)他主持调整了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打开了外交新局面,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实现了中美建交,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