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0KB ,
资源ID:25675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67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十近代现代科学技术.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十近代现代科学技术.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单元十 近代现代科学技术一、重点理解的内容1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科学的作用。牛顿在其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世称“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它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之中,实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是物理学、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不仅使英国进入

2、了科学革命的新时代,而且是世界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历史作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创立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这一学说是对生物学理论的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界的“神创论”,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这些定律才适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3、,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但并不是说,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被相对论抹掉,而应该理解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是指导物理学的重要思想。4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为科学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和更有利的条件;科学又反作用于生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近

4、代自然科学为反对封建迷信,为启蒙思想甚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机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也不仅限于传统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文化教育等,扩大到与信息业相关的部门。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

5、资金的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劳动方式发生了变化,脑力劳动者增加,传统的体力劳动部门也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向多样化和高级化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观念迅速取代传统观念;对事物的观察从单一角度转向多维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着重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现代通讯等新兴产业,而将那些劳动密集型、耗能大、污染

6、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以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则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原料、能源的依赖。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抢抓机遇,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人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自己进入工业化社会,进而跻身先进国家的行列,参予国际竞争。所以,科技革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6自然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先导、革命作用。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是“生产手段的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导致社会变革,随后,自然科学的革命作用日益重要。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导致技术革命,新技术与生产结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揭示了新的规律,导致了一

7、些全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先导。7战争及军备竞赛对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战争的急需,各国不惜血本,增加军事科研经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火箭的试制成功都是出于战争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是新兴科学大发展时期,不少成果在“二战”前夕已经发芽、开花,正待结果,由于战争催化,新的成果一蹴而就。一些国家在科研领域建立了通过民主讨论调动各方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体制,如英国科学家可以与政府高级官员、将军平起平坐地研究问题。“二战”时,大批科技人员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的科技竞争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

8、科技的发展,空间技术、导弹、氢弹、激光、遥控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二、重点记忆的内容l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历史条件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课题,只有实现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发展。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诞生在文艺复兴之后,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建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使人类得以认识自身、研究自然。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自然科学的发展。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在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前,已有许多人在力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就,牛顿是集大成者,他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

9、。3电磁学的成就。丹麦科学家奥斯持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由“由电生磁”,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磁力对电的反作用,是“由磁生电”。4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特点、标志和影响。三、纵横联系的内容1认识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兴起阶段: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近代生物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

10、论的创立等,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科学。2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相同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点: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

12、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3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

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4正确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时的中国。(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给

14、中国带来的灾难: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瓦解,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

15、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冲击,失去发展科技的好机会。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大政方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取得历史性飞跃。一、考点回眸从1998年以来,高考涉及本单元的考题并不多。1998年材料题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的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1999年选择题考查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随着近几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向,涉及到本单元的内容

16、会逐年增加。要关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成就;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二、典型试题剖析(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他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相互转化的理论解析这是 1999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有准确具体的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并没有否定牛顿的力学原理,只是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

17、到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时的一个特例,故A项应予排除。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衡定律,是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故B项应予排除。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即能量等于质量乘光速平方,不存在修正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理论的问题,故D项应予排除。而揭示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更深刻地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才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的突出标志,故答案为C。2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统治者重视的程度不同B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劣不同C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D发生范围和领域不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

18、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重要特点之一是自然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故正确答案应该为C。A、B两项并不是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故先应排除,至于D项发生范围和领域不同,确为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故也应排除。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ABC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材有明确的讲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解答此题并不难。如果对这一问题掌握不是很准

19、确,只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正确作出答案。在备选的答案中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之一,而不是这次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因而,凡包含了的备选项均不是正确答案,A、B、D三项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C。(二)材料解析题l阅读下列材料材料l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

20、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2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5519581960196319661968197

21、0197219741976产值173239320431682102614381969294245455544摘自外国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根据材料回答: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提供的三段材料分别介绍了二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情况,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说明有关问题。设问的答案可直接从分析材料、总结归纳中得出;设问的第一个问题也可从材料本身分析得出正确答

22、案,第二问则要运用归纳及辩证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参考答案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三、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及其思考角度近代很多科学家从理性主义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而现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规模和深度、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复习近现代科技史时要加强与相关的政治、经济等内容的有机联系。有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概念可结合有关学科知识加以理解,或阅读一些课外

23、书籍来了解,并且要深入透彻地理解。1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可运用列表法系统、条理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类别、创造者、成就、影响。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比较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异同。运用概括、归纳问题的方法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深刻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其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正确理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同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单元十 近代现代科学技术一、选择题1使精密的测量与变量计算有了可能的科学成就是A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B微积分学的创立 C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D相对论的提出2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A电磁学取得辉煌成就B牛顿力学体系建立C质量守恒

24、定律的提出D细胞学说确立依据欧洲历史上自然科学发展的有关史实,回答38题:3. 分别独立地创立微积分学的两个人是A道尔顿和牛顿B牛顿和莱布尼茨C笛卡尔和牛顿D笛卡尔和莱布尼茨4拉瓦锡的成就主要是A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B分子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C燃素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D.原子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5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自然科学成就有牛顿的力学体系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法拉第的电学理论ABCD6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斗争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促进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ABCD7

25、下列科学家,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A法拉第B拉瓦锡C达尔文D道尔顿8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之所以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主要是因为他A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衡定律B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C确立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D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A前者否定了后者B前者包容了后者C前者发展了后者D前者补充了后者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积分学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现象,制造出发电机,开辟了人类的新时代电气时代C把变量引入数学,实现数学的转折的学者是莱布尼茨D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11下列关于19世纪生

26、物学进步的描述错误的是A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说,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B.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D19世纪初30年代细胞学说确立12下列成就属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物理学革命性变化内容的有放射现象的发现相对论的提出镭的发现力学体系的建立ABC.D13在19世纪的科学家中,其科学思想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可以比拟的是A牛顿的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C门捷列夫的周期表D道尔顿的原子论14“在技术与自然界的全部活动中,没有什么东西被创造出来,在实验以前和实验以后,存在着同样分量的物质,种种元素的质量和分量

27、正好依然如故。”这是哪一科学家的学说理论A牛顿B拉瓦锡C门捷列夫D.达尔文1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6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运转速度增加 30多万倍,体积却大大缩小。”这段材料集中说明了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D科技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16“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增至6l。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为60,80年代达到80。”这段材料

28、集中说明了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技进步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C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D各国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持和投入17“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失业数大减,物价趋于稳定,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优越性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C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D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1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

29、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为龙头,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向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据此回答1920题:19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B各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成果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力D奠定“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20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哪一领域里取得突破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遗传工程D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文艺复兴以后,资产

30、阶级文化在欧洲逐渐发展,确立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基础。理性主义的确立,促进了科学和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2 知道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的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威廉哈维)数十年间,一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对于哈维来说,工作于17世纪初叶,坚持实验的方法,是一个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3 英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20年代30年代为0204,1950年上升为1,1960年猛增至27,1964年为3。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学研究集体化,技术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按课题原则进

31、行组织,体现了“三论”的准则。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下)材料4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 Emc2,这个质能转化原理就是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促进科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共产党宣言材料2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3 本世纪初的相对论,20年代的量子力学,30年代和40年代的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

32、理论,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等为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试从技术、生产、科学的作用三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义。综观上述三则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结合你的分析,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谈谈你的认识。三、问答题23邓小平说“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结合这段话,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教育和国民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24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在上述领域内

33、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举一例说明。分析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B 2B 3B 4A 5.B 6A 7A8B 9B 10D 11A 12.C 13B14B 15D 16B 17B 18C 19A20A二、材料解析题21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社会需要。欧洲的科技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同时发展的经济革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发展具有继承性。如原子能的利用,其理论基础是E=mc2,而发电机的创制则离不开电磁学理论的重大发展。科技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在科研上的投资有关,即国家的重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科技人员的

34、个人努力也有密切关系。22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的发展引起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三者中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问答题23科学技术和教育来源于国民经济实践,并为国民经济服务。国民经济实践需要科学技术和教育,并为其提供课题。科学模式一经产生,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教育,

35、没有教育就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因此,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竞相增加对教育的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24历史条件: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科学技术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迫切的需求。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表现:原子能技术的成就。如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航天技术的成就。如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计算机技术。如1983年我国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等;中国巨型机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它领域的成就,如我国在1965年首次合成蛋白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等。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砸碎了羁绊中国社会进步的锁链,为科技发展开辟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党中央和政府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海外大批优秀科学家回国为国家发展进步而奋斗;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成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