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348.67KB ,
资源ID:25654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65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地理人教版选修5训练:第一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地理人教版选修5训练:第一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1、第一章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解析: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防抗灾能力呈负相关。答案:C当地时间2018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火山口上火山灰柱高达2 000米。火山喷发释放

2、出的大量有毒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长期影响。据此完成第24题。2单纯的火山喷发属于()A.自然灾害B.自然异变C.地质灾害D.人为灾害3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有()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生理、心理伤害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A.B.C.D.4火山灾害按成因分类属于()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人为灾害D.地质灾害解析:第2题,火山喷发是自然异变现象,只有给人类带来灾害时才叫自然灾害。第3题,由材料知此次火山喷发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所以其影响包括财产损失和生理、心理的伤害。第4题,火山灾害是由地球内力作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故属地质灾害。答案:2.B3.C4.D自然

3、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第56题。5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现象的是()A.松花江B.密西西比河C.莱茵河D.尼罗河6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的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的流动现象。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泥石流多发的是()A.日本B.蒙古C.荷兰D.中国新疆解析:第5题,发生凌汛现象的条件:一是河流冬季结冰,二是河流从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第6题,泥石流发生一是要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二是要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蒙古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且相对高度小;荷兰地势低平;中国新疆气候干旱。答案:5.A6.A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

4、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一旦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据此完成第78题。7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气候干旱水灾频繁台风多发A.B.C.D.8引起虫害和鼠害的有害生物的特点有()繁殖快适应能力强染病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天敌少A.B.C.D.解析:第7题,正常情况下,生物圈内各因素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当该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时,有害生物会大规模繁殖,就会导致病害、虫害和鼠害以及赤潮等自然灾害。第8题,引起虫害和鼠害的有害生物普遍具有繁殖快、适应能

5、力强的特点。答案:7.A8.A9下列能够正确表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是()A.由于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对自然的影响不断加大,所以目前自然灾害增多主要是人类活动不断加强导致的B.各类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实际上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C.某些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不断加大、危害增强,实质上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直接相关D.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对人类来说是难以避免和防御的解析:自然灾害的发生虽与人类活动有关,但大多为自然原因引起,某些自然灾害的频发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直接相关。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有些是

6、可以通过监测来防御的。答案:C右图为卫星拍摄的漩涡状云团。读图,完成第1011题。10有关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压系统C.该云团位于南半球D.该系统中心附近气流下沉,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11气象卫星跟踪发现,该天气系统影响到浙江宁波,使宁波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并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A.向东南移动B.向西北移动C.向西南移动D.向东北移动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云团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因此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气旋;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压系统;该系统中心附近气流上升。

7、第11题,宁波先吹东北风,城市在该天气系统的西北侧,该天气系统在城市的东南侧,两天后吹西南风,城市在该天气系统的东南侧,该天气系统在城市的西北侧,因此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从东南向西北。答案:10.B11.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完成第1213题。12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13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控制B.湖泊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解析:第12题,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气候炎热干燥,影响水稻生长。第13题,副热带高压前缘的雨带7、8月份移至华北

8、、东北,此时副热带高压正好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干热少雨的伏旱天气。答案:12.C13.A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1。读图1、图2,完成第1415题。图1图214图2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B.bC.cD.d15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解析:第14题,从河流分布图可看出,该河流为东北西南流向;从坡度分布图看,西南较陡,东北低缓,河流应自西南向东北流。第15题,三幅图相结合可以看出,戊、辛两区域满足泥石流易发生区域的三

9、项条件(均为1)。答案:14.A15.D16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A.寒潮频繁南下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解析:由于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把D项排除,D项涉及的是人类活动。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联系起来,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C17地质灾害的并发性是指()一次大地震后可能还会有余震的发生地震有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修建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火山喷发可能诱发地震A.B.C.D.解析:地质灾害的并发性是指一个地域内的地

10、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有关联性,如地震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可能诱发地震。答案:B18下图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最能体现滑坡地貌的是()解析:根据滑坡的地貌特点滑坡面坡度较陡,最符合这一特点的是C项。答案: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增加,自然灾害存在阶段性变化。据此完成第1920题。19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20在农业社会时期,影响人类活动的自然灾害主要有()A.寒潮和旱灾B.风

11、暴潮和海水入侵C.地震和海冰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解析:第19题,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防范自然灾害、抗击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能力不同,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种类的增多、影响范围的扩大而直接扩大灾情。第20题,农业社会时期,主要的受灾体为农作物或农畜产品,所以对其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就是当时的主要灾害,即寒潮和旱灾。答案:19.D20.A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0年10月2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三峡工程将开始步入全面收获期,大坝建筑物、发电机组、库区地质、库岸堤防等各

12、方面也将接受高水位的全面考验。材料二湖北省地质专家组根据现场勘测,确认湖北省秭归县滑坡属特大型深层顺层岩质滑坡。地质结构条件不利于山体的稳定,岩体结构破碎,断层裂隙发育,岩层与斜坡组成顺向坡,且斜坡大于岩层倾角,形成不稳定因素,坡体前缘受青干河弧形切割,为滑坡提供了临空条件。加上强降雨较集中,雨水渗入软化岩石,增加坡体的重力和渗透压力,降低摩擦力,促使滑坡启动。材料三长江三峡地区,河谷深且岩层软硬相间,断裂构造发育。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洪枯水位区间的岸坡,除了宽厚的堆积阶地以外,都是基岩裸露或碎石堆积,这是百年出现一次的洪水(水位涨落约30米)侵蚀的结果;但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形成后,库水水位每年

13、涨落30米,这意味着库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比自然洪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增强100倍。(1)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造成湖北省秭归县滑坡的原因。(8分)(2)长江三峡两岸的滑坡对三峡库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成后,对周围山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并说明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湖北省秭归县滑坡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可根据材料,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加以解答。第(2)题,滑坡对三峡库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堆积物使水库淤积,使得水库调蓄洪水功能减弱、河道的水运功能降低。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形成后易诱发滑坡,其原因可从材料中加

14、以提取。答案:(1)自然原因:山体坡度大,岩层软硬相间,河谷深;地质上断裂构造发育,碎屑物质多,重力作用强烈;夏季多雨,水土不稳定。人为原因:没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地表水渗入软化岩体,促使滑坡活动加剧。(8分,每点2分)(2)滑坡的堆积物会使水库淤积,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会使水库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会影响重庆及其库区的港口和航道。(2分)(3)可能诱发滑坡。(2分)因为水库水位的提高会淹没河谷低地,使两岸地势更加陡峭;库区水位每年涨落30米左右,库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会增加;地下水位抬升,渗入软化岩层,生态更加脆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22(12分)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15、,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2分)(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类活动主要有 ;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 等。(6分)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4分)(2)B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2分)(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2分)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4分)23(10分)读“历史上长江

16、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相当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4分)(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通过对比简要分析原因。(6分)解析:第(1)题,可从破坏森林和围湖造田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通过对比以前和现今的经济状况、对灾害监测和预防的能力来说明原因。答案:(1)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2分)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泄洪能力降低。(2分)(2)以前经济落后,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

17、弱;(2分)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2分)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2分)24(12分)每年雨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灾区的电力、交通、水利、通信、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也会受到损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边陲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原西部,楚雄在温度带上属于带,干湿地区上属于区。(4分)(2)据悉,楚雄的泥石流灾害多是由暴雨引发的,它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按成灾原因及所在地球圈层划分,泥石流属于灾害。(2分)(3)楚雄应如何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6分

18、)答案:(1)西南云贵亚热湿润(4分)(2)串发并发性地质(2分)(3)保护山区植被,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公路、铁路等建设应避免不合理开挖土地,减少对山坡的破坏;及时预报,设立预警机制等。(6分)附加题(10分)25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及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且多与降水有关。结合福建省的降水特点可知,该地6月份降水多,且多暴雨,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多;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少。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