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73.50KB ,
资源ID:25645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64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8.1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部分:8.1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网络体系总览一 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知识梳理疑难突破1.如何理解生物的环境因素与生态因素的关系生物的环境因素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的所有因素。而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空气等。但像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但不属于生态因素,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素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2.种群数量的变动因素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在自然界中各个种群的个体数一般

2、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种群数量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基本影响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等。死亡的个体在种群留下的空隙可以让出生的新个体取代,使种群的生活力更强。具有高死亡率、寿命短,但生殖力强的种群往往比一个长寿命的种群有更大的适应能力。(2)其他影响因素:能够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如性别比例与年龄组成、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竞争与捕食,以及气候、食物、传染病、人类活动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3.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分析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 点举 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

3、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 生无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 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 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兔;青蛙与昆虫4.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4、。换句话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某个或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例如在干旱的地区,水分的多少往往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在河流湖泊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影响水生生物的关键因素,这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冬小麦春化阶段的低温,动物卵孵化时的温度,就是起主导作用的。判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能看现象,而要抓住本质。例如,鸟类的换羽与哺乳动物的季节性换毛,表面上看与气候的冷热有关,这种现象似乎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但实际上是日照长短起主导作用。特别提示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

5、同纬度、同经度时,阳光是植物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2)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时,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3)同纬度、不同经度时,水分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5.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有许多,分析下图可知,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种群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讨论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为什么?提示:在实验室条件下。因种群指数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和资源无限,以及无任何天敌(包括捕食者、寄生者和竞争者)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种理想条件一般只有在实验室(或当某种群初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新环境时)才会出现。6.注意理解生物群落的

6、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群落是各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生活着许多种群,既有种内关系也有种间关系,它不仅影响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种群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把各个种群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决定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生物个体、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2)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既有互助又有斗争,但无论是互助还是斗争,都对种群的

7、生存和延续有利。(3)种群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大小。(4)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要与生物分类上的“种”的概念区分开。(5)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如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等,这些特征不是由单一的种群所体现的,只有在群落的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现出来。因此,种群是生物个体组成的有机单元,而群落则是不同种群在一定生态因素作用下的集合体。在群落的内部,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为种间关系,而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间则为种内关系。8.实验:种群密度

8、的取样调查本实验是一个调查类实验。通过本实验要重点掌握植物种群取样调查的方法,同时了解动物种群取样调查的方法。(1)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做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即在抽样时,保证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而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不掺入任何主观性。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2)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捉放法

9、)。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例:草原上为了防治鼠害,进行了一次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在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104只,全部作好标志,放回去。隔一段时间后,第二次进行捕捉,共捕获90只,其中有标志的鼠20只。请推测这片草原上鼠的密度。解析:这是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鼠种群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是取样调查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

10、该种群的数量。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104)重捕个体数(90)重捕标志个体数(20)=468只/平方千米。答案:468只平方千米。典例剖析【例1】 (2004年全国新课程理综,一、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剖析:考查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能力要求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物种进入到该生态系统后,开始都表现出增长现象,一段时间后,a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S”型增

11、长曲线,其原因是增长受本身密度的限制;b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两个种群之间可能是竞争的关系,但竞争强度是由弱到强而不是由强到弱。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例2】 (2004年上海,3)会导致田鼠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是A.生流行病 B.鹰数量增加C.繁殖力提高D.迁出率增加剖析: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能力要求B。田鼠种群内个体数量增加必然会加剧其个体之间的竞争,A选项中,种群中发生流行病会导致许多个体死亡,B选项中天敌数量增加和D选项中迁出率增加,都会使田鼠数量减少,C选项中田鼠繁殖率增加,会使种群的数量上升,加剧个体间的竞争。答案:C

12、【例3】 (2004年江苏,3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剖析:考查了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能力要求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ABD【例4】 (2004年郑州模拟题)关于种群数量变化

1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剖析:种群的“J”型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如一个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时间内会出现“J”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将停止增长,呈现出“S”型曲线。 答案:C【例5】 (2004年上海,23)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

14、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剖析:考查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力要求C。依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控制的实验变量应是不同的光照强度,从题意来看,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同一时间,不同季节都是控制的光照强度,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而C选项中,在繁殖季节,因生殖的需要,鸣叫次数会有很大变化,此时的影响因素很可能不是光照强度一种了。故C项是错误的。答案:C【例6】 (2004年广东,41)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

15、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_。剖析:通过新情境考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B。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和寄生。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就能写出图中所示的食物链。答案:(1)捕食(或寄生) (2

16、)捕食 (3)竞争(4)【例7】 (2004年江苏,34)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1)根据上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将_。(2)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剖析:通过识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能力要求C。通过图表的分析,可以得知小麦播种量超过90 kgkm2时,在不缺乏营养元素供应的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基本上保持稳定。在提高小麦播种量的同时,植株的密度过大,造成植株之间的叶片相互遮盖,使叶片不能充分地接受光照,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7、;农作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通常较低,因植株密度过大不利于空气的流动,使植株经常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状态,也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答案:(1)基本稳定(或“不再增加”或“略有下降”) (2)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 通风透气差,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本部分复习建议用12课时,1课时复习相关基础知识,1课时做练习题,反馈矫正。复习时注意:1.准确把握生态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区别与联系。2.注意把握生态因素的主导作用特点及综合作用特点。在特定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中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例如小麦春化阶段的低温,动物孵化时的温度;沙漠地区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等。同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并

18、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降雨会引起温度下降等。3.充分把握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及与群落的比较。在学习种群概念时,一定要把握住两个同一,即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在学习种群特征时,要以种群密度的变化为核心,围绕其他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展开分析;注意群落概念的理解及与种群的比较。拓展题例【例1】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第2代以后螺

19、旋蛆蝇种群的组成又变成了_型,个体数量回升,说明这种蛆蝇_,并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回升现象。(2)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用这种方法能使种群出生率_,种群年龄组成变成_型。这种方法不易使蛆蝇产生适应,效果好,但起效较慢,原因是_。(3)若对a组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是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好还是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虫剂好?剖析:(1)第2代后种群数量回升表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这种蛆蝇已对杀虫剂产生适应。原因是通过杀虫剂的逐代选择作用使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不断提高。(2)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属人工诱变,它使种群出

20、生率下降,种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起效慢的原因是人工诱变效率较低,需要在多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增多。(3)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714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图中a曲线相似。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害虫难以适应,杀虫效果会较好。答案:(1)增长 具有抗杀虫剂基因 原因是通过杀虫剂的逐代选择作用使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2)人工诱变 下降 衰退 人工诱变效率较低,需要在多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增多 (3)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与图中a曲线相似。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害虫难以适应,杀虫效果比较好。【例2】 (2003年江苏、广东,一、37)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

21、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左图),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右图)。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共生B.寄生 C.捕食 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怎样?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剖析:由题意可知,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飞蝗与真菌的关系为寄生,蛙与飞蝗

22、的关系为捕食;由图示看出,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量比空气干燥时要多;在气候干旱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会减少,飞蝗的发生量变大。答案:(1)B C (2)多 (3)变大,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例3】 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回答:(1)如果第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型,其特点是_个体很多,而_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会越来越大。(2)如果第类是养鸡场的种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_鸡,处理_鸡;要保持_多_少的性别比例;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加以良好的_,使它有很高的

23、_,让衰老型转化为_。剖析:种群的发展与衰退取决于它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人工养殖的种群,可以通过人为地干预来调节其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等,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答案:(1)增长 幼年 老年 密度 (2)幼年和成年 老龄 雌 雄 幼鸡 饲料条件 成活率 增长型【例4】 2001年6月29日开工的青藏铁路格尔林拉萨段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铁路,铁路建设中有许多技术难题,其中物种和高原脆弱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尤为重要,所以在铁路建设设计中有很多设计体现了这一理念。下图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部分景观图,图中显示了正常铁路建设中不必要的穿山隧道,加宽了桥涵,减小了坡度的路基等。结合生态学知识,谈谈你对该

24、设计方案的评价。答案:设计中的A、B、C等处虽增加了技术难度和项目成本,但遵循了“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于保护”的原则。A、B为不同物种的走廊带,可防止因铁路建设而导致的种群隔离和退化,有利于种群的数量稳定;C、D处的设计从整体上保护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因此,总体来说,该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资料卡片1.渡渡鸟与卡伐利亚树在毛里求斯岛上的卡伐利亚树,属山榄科,卡伐利亚树是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围4米,多为百年老树,虽然树年年结果,就是不长幼苗,这个谜经科学家研究才得以破解,原来与渡渡鸟有关。渡渡鸟身高1米,体重可达13 kg,几乎不会飞,早于1861年灭绝。渡渡鸟喜吃卡伐利亚树

25、的果实,其果核经鸟的肌胃的“减薄处理”后才能发芽。后来,人们仿照渡渡鸟,对果核进行减薄处理,才培育出卡伐利亚树幼苗。2.世界人口问题早期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其种群平均密度约为每3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上有一个人,整个地球仅有约500万人,增长率几乎为零。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后,人口才有了增长。公元初年,世界人口约1.5亿。公元以后,人口增长速度虽有加快,但总体说来仍较慢。到19世纪出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8.5亿,1900年达16亿,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剧增,从1950年约25.13亿到1987年7月11日已突破50亿。从1500年至今,世界人口呈

26、几何级数增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世界人口数量剧增,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五大社会问题(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中的核心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如按自然增长率为17的速度计算,每40年人口就要翻一倍,如此下去,有限的地球是无法负荷无限的人口增长的。3.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的活动,对粮食、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1)对粮食资源的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耕地相对减少。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大大低于1975年的人均0.31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2)对能源的影响 人口激增对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现在已出现世界性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

27、需要,人类正在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人类还无法根本缓解能源不足的矛盾。(3)对其他资源的影响 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4)环境的影响 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地使用,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污染环境,滥开发资源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

28、。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控制在环境负载量以下,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创造光明的未来。因此,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之一。4.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都是反映群落特征的一种标志。(1)群落多样性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一个群落中如有多个物种,而且各物种的数量较均匀,则该群落具有高的多样性;如果一个群落中物种少,而且各物种的数量不均匀,则该群落的多样性较低。所以群落多样性是把物种数和均匀度结合起来考虑的统计量。但有时出现一个物种数少而均匀度高的群落,其多

29、样性可能与另一物种数多而均匀度低的群落的多样性相似。群落多样性是比较群落稳定性的一种指标,在评价害虫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群落稳定性群落稳定性(stability of community)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所谓抵抗力(resistance)即抗变能力,表示群落抵抗扰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如森林与草原相比,前者更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动,也较能抵抗干旱和病虫危

30、害,而后者受到低温、干旱、病虫等灾害扰动时,其结构和功能就容易遭到破坏。所谓恢复力(resilience),表示群落在遭受扰动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故从恢复力考虑,草原的受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又较森林为高。群落稳定性这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表明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具有高恢复力稳定性的群落,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研究各种群落的稳定性时,应予以辩证分析。一般认为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多样性越高,群落也越为稳定,并把群落多样性作为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如用香农一维纳多样性指数表示群落的稳定性。但部分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在更多样化的系统中,一个生态关系复

31、杂的网络,可导致种群急剧波动,而不是使种群更加稳定,所以复杂的系统比简单的系统更不稳定。但总的趋势仍然认为,高度多样性是稳定自然系统的特征之一。(3)群落相似性群落相似性(similarity of community)是指不同群落结构特征的相似程度。常用群落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表示,以比较不同空间昆虫群落结构的异同。共有种相似根据不同群落中共有种的多少,比较其相似程度。如A、B、C三个群落的种类数基本一致,但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多,群落B与C的共有种数少,则可以认为群落A与B的相似性较大,群落B与C的相似性较小。物种组成相似在物种构成相近似的群落中

32、,宜用物种总数和共有种数的综合性指标,即群落相似性系数,表示种组成相似程度。常用方法有:a.杰卡特(Jaccad)群落相似性系数,其公式为:CJ=j(a+bj)b.索雷申(Sorensen)群落相似性系数,其公式为:CS2j(a+b)c.芒福德(Mountford)群落相似性系数,其公式为:CM2j/2ab(ab)j(以上各式中,j为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a为群落a含有的全部种数,3b为群落b含有的全部种数)上述杰卡特群落相似性系数(CJ)和索雷申群落相似性系数(CS)的最大值均为1;芒福德群落相似性系数(CM)的最大值为。当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种完全相同时,其系数为最大值;当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种完全不同时,其系数为0;系数自0至最大值之间,顺次表示两个群落相似程度的大小。第12页 共12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