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396.50KB ,
资源ID:25645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64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二:5-8单元)学案讲义.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南京市地区教学案例历史(必修二:5-8单元)学案讲义.doc

1、第五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4.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5.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6.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7.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8.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史论共享】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

2、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型开始出现。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

3、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第1课 开辟新航路【知识梳理】一、新航路开辟背景1、 原因:1)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 社会根源:“寻金热”3) 思想根源:人本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4) 宗教因素:天主教的传播5) 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2、 条件:欧洲

4、航海技术提高;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提高;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一、 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时间航海家支持国家开辟的航路1487葡萄牙人 迪亚士葡萄牙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1492意大利人 哥伦布西班牙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1497葡萄牙人 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绕过好望角直通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葡萄牙人 麦哲伦西班牙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二、 与世界会合1、 世界日益连成一体2、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加速了西欧封建主义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 开始了西班牙、葡

5、萄牙的殖民扩张时代5、 影响:1) 科技思想为化方面:动摇教会权威,加快世界文明融合2) 经济方面: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 政治方面:加速西欧有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巩固练习】1.新航路开辟前,欧洲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是( )A 非洲 B亚洲 C美洲 D大洋洲2.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是( )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奥斯曼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商道C天文地理知识和造船技术的进步D西欧贵族和商人渴望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3.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地区 B.大西洋地区 C.莱茵河流域 D.黑海周围地区4.被公认

6、开创了欧洲航海探险伟大时代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亨利王子 C哥伦布 D麦哲伦5.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6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7(2000年 全国春季)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

7、.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8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 C.造船技术的传播 D.指南针的传播及应用9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70天,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迷失方向 B.第二次使用蒸汽动力C.第二次利用了风和洋流 D.第一次航海技术落后10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指( )A.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 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形成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答案:1-5 BDBCD 6-1

8、0 CADCA第2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知识梳理】一、 海上马车夫 荷兰1、 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濒临大西洋背靠欧洲大陆;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赢得国家独立“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商业。2、 荷兰政府特许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3、 殖民扩张:袭击葡萄业和西班牙往返于殖民地的船只,掠夺财物;探索新航路开辟殖民地。 开辟殖民地:亚洲:马六甲、锡兰、印度尼西亚一带、台湾;非洲:好望角对亚洲侵略中继站;北美:新尼德兰4、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二、 “日不落帝国” 英国1、 形成条件: 16世纪后,大西洋航运日益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

9、入海外贸易竞争。 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 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海外殖民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建立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武器后盾。2、 形成过程: 1988,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一战,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607,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居留地詹姆士顿。 17世纪末,大败荷兰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世界霸权英法之战(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三、 市场的拓展1、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2、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4、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巩固练习】

10、1西欧封建王室支持航海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显示国威 B.寻求财富 C.宗教征服 D.发展经济2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地区(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印度3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A.组建商业公司 B. 海盗劫掠 C.贩卖黑人 D.发展种植园416世纪英国商人的海外活动不包括( )A.海盗式的抢劫 B.大量建立殖民地 C.一般性的商业活动 D.贩卖黑人奴隶5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6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11、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C.引起了商业革命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7奴隶三角贸易在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停止,其根本原因是( ) A.黑人奴隶长期反抗斗争 B.工业革命使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C.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衰落 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8.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A.17世纪 B.17世纪下半叶 C.18世纪上半叶 D.18世纪下半叶9.(2004年 广东)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法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的市场 B.扩大

12、资本输出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10.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是“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答案:1-5 BCABA 6-10 DBDAB第3课 工业革命【知识梳理】一、 珍妮机的问世1、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用劳动力。 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技术条件:工厂手工业发展、分工细

13、化、生产工具专门化,为以后机器制造条件 市场条件: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海外贸易扩大,商品出口增加,工厂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市场需求,这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 资源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2、 18世纪60年代,哈哥夫斯发明“珍妮机”。3、 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4、 工业革命发展主要进程棉纺织部门 冶金、采煤业 动力 工厂制兴起 交通运输革命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厂二、 “蒸汽时代”的来临1、 工业革命过程中重要发明部门时间发明人内容国别部门时间发明人内容国别纺织业1764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英

14、国动力瓦特蒸汽机英国1769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英国交通1807Fuerdun轮船美国1779克隆普顿骡机英国1814史蒂芬孙蒸汽火车英国1785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英国2、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为“蒸汽时代”。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1、1840年前后,在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厂,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工业革命的影响: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国际关系。引起资本鼠疫国家的社会变革。伴随机器工业产生的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要阶级之一,他们创造了工业文明,但工作和生活待遇却很差,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15、突出。工业革命使得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便捷,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在这里,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四、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 条件: 政治前提: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市场条件: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直接原因:科学的繁荣,科学家科学探索为技术创新奠定理论基础。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主要内容重要史实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线电报。 1866德意志人西门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 制造出电动车,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

16、机等相继问世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 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研制成功。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汽车、飞机迅速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燃料、化肥、塑料、药品、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工合成材料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提高,钢材取代木材和铁五、 垄断组织的出现1、 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设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激烈竞争中壮大的企业开始控制产品、价格、市场,形成垄断。2、 出现的方式:兼并或相互联合3、 表现: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17、价格、市场。4、 目的:追求更多的利润5、 评价:一方面,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实则本主义国家政治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进一步推动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步伐。六、 世界连成一体1、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推动世界范围生产空前发展,更多产品销往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发展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 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型脦民

18、族资产阶级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 公产手工业迅速发展,海外市场扩大,资源丰富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统治 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科学发荣,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特点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厂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发生于英国,后到法美等国 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主要发生在轻纺工业 带来生产力的告诉

19、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发生在重化工业影响 欧美阶级确立起对世界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提纲生产力,丰富物质生活 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变革 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社会关系:两大阶级对立 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的最终形成:1、 新航路开辟萌芽期(16、16世纪)2、 殖民扩张途径、方式(17、18世纪)3、 工业革命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4、 第二次工业

20、革命最终形成(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外经济侵略主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输出商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巩固练习】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的连锁反应C.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史蒂芬孙制造第一列火车机车,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威力2下列交通工具中最先发明的是( )A.汽船 B.汽车 C.火车 D.飞机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D.

21、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41895年美国300多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 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5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侵略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7、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是( )A.资产阶

22、级统治的建立 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8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产生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帝国主义形成A.一一一 B.一一C.一一 D一一一919世纪末,在世界上引起交通领域重大革命的是( )A.蒸汽机车和轮船试制成功 B.内燃机车的发明和使用C.发电机制造成功 D.电动机车运转1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

23、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C.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 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11(2004年江苏)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答案:1-5 AACCB 6-11 DDCBCB第五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

24、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带来亚非拉的贫穷和落后.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人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4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5奴隶三角贸易在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停止,其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长期反抗斗争 B工业革命使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C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衰落 D启蒙运

25、动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6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7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 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 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控制 D闭关锁国在

26、工业国前不堪一击9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B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 C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 )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27、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13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4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

28、正确的是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A B C D1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大企业 加剧了亚非拉贫穷落后 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A B C D16.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A.地中海地区 B.大西洋地区 C.莱茵河流域 D.黑海周围地区17.下列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经过印度洋的有哥伦布西航麦哲伦航队环球航行达伽马的航行迪亚士的航行A. B. C. D.18.下列未曾到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 B.达伽马 C.迪亚

29、士 D.哥伦布19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20“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21下列交通工具中最先发明的是A.汽船 B. 汽车 C.火车 D.飞机22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

30、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菜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成就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2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主要的媒介是A物美价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先进的通讯工具 D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25.“电气时代”的确切含义是A.电力在生活上的使用 B.发电机的发明C.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广泛使用 D.电力在生产上的广泛使用2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

31、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27.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帝国主义开成 垄断组织产生 世界被瓜分完毕A.B.C.D.28.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B. C. D.

32、 29.下列关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1607年,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实施航海条例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A. B. C. D.30.下列关于西欧早期殖民活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 B.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C.推动殖民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在一些方面的影响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

33、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 自工来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

34、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回答: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2分) 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 三、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32.从制度、资本、原料、劳动力、科技、市场与环境七个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为什么18世纪中期由英国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7分) 33.简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该体系形成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该体系的认识?(7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ADACB 6 -10A BCBB 1115BBCBA 1620BCDCD 2125ACDAC 2630B B A D C

35、 二、材料分析题31.棉纺织部门(2分) 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任写2点,4分)。 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分)三、问答题32制度:英国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统治巩固。 资本:通过困地运动、海盗劫掠、贩卖黑奴与殖民战争,积累了巨额资本。 原料:本国煤矿资源丰富,而海外世界殖民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原料,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沦为廉价的劳动力。 科技:皇家科学院的设立,

36、牛顿物理学的革命加上工厂手工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创新发明。 市场上:炮舰政策、殖民战争确立海上霸权,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 环境上:横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战争从来不涉及本土。上述七个有利因素胜过其他任何国家,所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动(每点1分,共7分)33.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后,很快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资本主义力量大大增强;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大批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7、最终形成(3分)资本主义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外贸在这些国家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1分)该体系的形成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客观的历史进步性;但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3分)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教学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3培养面对危机和灾难时应该持有的正确的人生态度。4.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5.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6.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7.感受

38、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8.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9.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史论共享】1大危机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地反抗,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它还使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美国经济从

39、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新政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的“新经济”、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都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还表现在: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科技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等等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第1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知识梳理】一、“大萧条”的来临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

40、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期付款、银行信贷、无线股票投资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表现: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濒临破产。3、美国最先出现衰退征兆的国家支柱产业是建筑业。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原因: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其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有重要影响。2、表现:德英日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陷入衰退或萧条状态3、特点:范围特别广泛;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社会危机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国对外转嫁危机,不仅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更

41、加尖锐,而且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5、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德国法西斯分子趁机扩大了政治影响。6、因受经济危机打击,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居资本主义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德、英、法。7、在各国应对危机措施中,加紧对国际市场掠夺的措施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三、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措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2、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巩固练习】1(原创)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一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自19221929年,美国经济

42、出现了繁荣景象异常活跃的股票市场,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过度的信贷消费,说明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彼此平衡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股市崩溃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原创)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马歇尔计划 B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解体4(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5(原创)下列不属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不长破坏性特别大波及范围特别广来势凶猛6(原创)面对大危机

43、的到来,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自由放任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科技整顿农业7美国最终以民主方式度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客观原因是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 坚持放任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较全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罗斯福成功运用了国家干预政策8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市场萧条 产品过剩9引发该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10.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造成了比一战还严重的经济损失 B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C.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被废除

44、D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答案:1-5 DABBA 6-10 BAADC第2课 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 背景: 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全国上下强烈要求改革 罗斯福击败胡佛,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2、 内容: 救济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大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 新政的两个阶段: 1933-1935,着重调整与复兴 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过程。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罗斯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4、“新政”具体项

45、目和作用:项目作用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正常运作,为工农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调整农业政策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了农产品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复兴工业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矛盾起了积极作用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增加了水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5、1933-1936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兰英标志目的是为了复兴工业。二、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1、 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含义: 新理论政策:自由放任国家

46、干预 关注民生:对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新起点:私人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 作用和意义: 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 缓和美国社会矛盾,避免走入法西斯道路 改变美国人的生活,联邦政府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加深,社会保障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弱势群体首次受到法定的经济保护。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 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巩固练习】1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 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2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 B

47、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采取了一些利于工人措施 D调整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3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是A银行、财政、金融系统 B工业部门C农业生产部门 D社会福利事业部门4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加拿大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加拿大:人民要求脱离英国的呼声高涨 D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5“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界 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6.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使广大的中下

48、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A. B C. D7(原创)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A胡佛 B艾森豪威尔 C罗斯福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国家成为资本家C取消自由竞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9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以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10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

49、本主义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11(05茂名3月)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工业自由发展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晶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答案:1-11 CDABA CADCDB第3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梳理】一、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期特点原因“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快速增长大力拓宽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发展新政社会福利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

50、展。“衰退时期”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涨供需矛盾尖锐,生产下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持续居高不下;石油危机冲击“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复苏并出现低速持续增长里根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繁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进行经济改革。1991.3-200.12美国出现历史上空前持续117个月的增长2001年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状态2、 美国模式1) 国家经济大力干预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扩大政策开支,政府采购及利用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 福利国家 医疗、失

51、业、工伤、养老保险等。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知识经济兴起4) 新经济的发展。3、 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发展原因: 生产力: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生产关系:国家干预经济 其它: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建立较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西欧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已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繁荣景象。4、 联邦德国的崛起发展原因: 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较稳定(主要原因) 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20世纪5

52、0年代,联邦德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经济实力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5、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生产力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各国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利用政府的力量。二、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1、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得到较快增长,通货膨

53、胀率和失业率相对较低,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地位: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传统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鼓励国家”的感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实行原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对俄一次成功实践。 作用: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后来使政府不堪重负。3

54、、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原因:科学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消费需求多样化。 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4、 美国出现“新经济” 出现: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利率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1996美国商业周刊称这一现象为“性经济的胜利”。 概念: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

55、规律及其它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制约。【巩固练习】1二战后至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经过了恢复、发展和繁荣的发展历程。其中,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是:联邦德国美国日本中国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破坏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己的政策进行调整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的是:联邦德国美国日本中国4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的是:2030年代3040年代4050年代5060年代5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克

56、林顿上台以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6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过后,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出现繁荣,反而形成了“滞胀”局面,具本表现为: 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加快7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加大改革力度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90年代,里根上台以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充分吸纳世界尖端人才,并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里根的复兴经济计划的作用8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各国进行社会

57、改革和政策调整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充分吸纳世界尖端人才9下列不属于联邦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战后德国政局比较稳定。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府扶持工业的政策。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1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A B C D答案:110 ACBDB BAABD第六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B.股票投机导致股价被大幅度哄抬C.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D.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本

58、矛盾2.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B.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使世界局势趋于紧张D.波及整个世界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A.世界大战即将来临B.美国面临危险C.人们空前绝望的情绪D.胡佛政府即将倒台4.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来临时,垄断资本家总是大量地销毁商品,其目的主要是()A.刺激消费B.为了扩大再生产C.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D.销毁过期商品,减轻仓储负担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

59、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6.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从胡佛的自由放任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涉,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B.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C.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体现D.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举措7.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

60、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8.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B.使美元升值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9.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经济模式是()A.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垄断国家资本主义B.有计划地发展私人资本主义C.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制D.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1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B.科学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国家

61、采用各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D.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改革11.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福利基金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A.B.C.D.12.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B.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D.实行“人民资本主义”,暂时缓和阶级矛盾1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C.更多运用

62、科技成果,榨取相对剩余价值D.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14.(2006甘肃兰州二模)罗斯福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主要办法是()A.鼓励农民进城,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B.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C.推广大机器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D.废除小土地所有制度,扩大农场规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8分,第16、17题各20分,共58分)15.阅读下列材料:1789年起,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其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

63、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请完成:(1)华盛顿和林肯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政治任务是什么?原因是什么?(6分)(2)1933年,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其最大特点是什么?新政在历史上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3)材料中提到的“人民的任务”都得以完成,以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为例,归纳任务完成的相同原因。(6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纽约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

64、他当救火员。在大难当前的关头,政府把人民抛弃了。于是失业者只好一面等待饿死,一面举行示威。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以沿门托钵或拾垃圾为生。他们的住处是用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白铁罐子和碎木片所搭成的小棚子。材料二:1932年9月,美国退伍军人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现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对付经济危机了”。在亚特兰大出现了“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接着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团体。材料三:1932年初,胡佛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还在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

65、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李普曼在1932年评论说:“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谁预见到了整个危机并预告了它的进程?就我所知并无一人。”以上材料均摘自20世纪美国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三,这些专家和评论家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说明原因。(10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

66、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材料二:“在当前的危机时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材料三: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以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用童工。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1933年6月)材料四: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五

67、:“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的危机。”世界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请完成:(1)材料一“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中的“危急关头”和材料二中“危机时期”是指什么?(2分)(2)请用史实说明罗斯福政府是通过哪些措施“给人民工作”的?(4分)(3)材料三的内容所起的直接作用是什么?(4分)(4)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罗斯福新政为什么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4分)(5)结合材料一、三,判断材料五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参考答案:1-5 DDCDB 6-10 ADAAB 11-14 CAD

68、B15、解析:本题出发点和考点极具开放性,材料新颖,线索清晰,不仅考查对美国历史上三大重要事件即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1933年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同时也考查对史实进行归纳,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能力。参考答案:(1)任务: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或废除黑人奴隶制)。原因:第一次需要解决的是美利坚民族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民族矛盾;第二次需要解决的是国内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2)最大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积极作用: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69、矛盾。(3)符合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为基础;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言之有理即可)16、解析:本题一方面考查准确分析、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与影响的能力,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去准确判断;另一方面考查史料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参考答案:()材料一说明了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人民已经对政府失去了信心。材料二说明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得以发展。()不同意。梅隆认为这种危机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李普曼则认为这场危机是不可知的。他们的观点都不能表明发生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实际上,这场危机的根源和性质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

70、形式的矛盾。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与评价。需分析材料,并对教材知识有准确的理解。参考答案:(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整顿银行、调整工业、调整农业、修建大量公共工程。(3)减少失业,使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4)因为材料二中的措施触及了资本家的眼前利益,有利于工人。(5)正确。因为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不仅使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

71、造精神。4.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5.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6.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7.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8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史论共享】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列宁等人改变了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

72、产主义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

73、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3. 对苏联改革的认识: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它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成效甚微,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第1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知识梳理】一、“坚冰已经打破”1

74、、1917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巩固政权措施: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退出一战。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未来社会实现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未来社会基本特点: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未来社会实现途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3、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措施及结果:(1)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外:协约国的干涉国内:经济上:严重破坏,小农经济;政治上:地主、资产阶级武装叛乱。(2)采取措施: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结果: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75、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特点: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点。(2)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严格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评价: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特殊政策,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起到了保障作用。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项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它的出现是严酷的战争和极端贫困环境所致,反映当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思想局限性。战后,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措施是巨大的成功,但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一种失败。二、“道路已经指明

76、”1921-19241、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过时;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海军基地反政府兵变。2、开始实施的标志:1921.3,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4、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积极: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时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训后找到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消极:在实施

77、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俄共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对象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国计划经改善,但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以余粮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接触对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并在经济管理上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制评价在特殊条件相一种完全必要、唯一可行的政策,后来其弊端暴露,引起人民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

78、路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后因问题出现和领导人认识不足而终止【巩固练习】1苏俄人民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的时间是( )A、1920年底 B1921年底 C1921年春 D1922年2、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所采取的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农民要求的是( )A、宣布国内个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B、将没收来的土地分配给农民C、将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D、同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把企业收归国有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强制劳动4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它对保障苏俄在军事

79、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它的很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D、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之一 5: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是( )A、关于以食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的决议B、反政府的海军基地兵变喀琅施塔得海军兵变C、苏联的建立 D、苏俄退出战争6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A、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巩固工农联盟 D促进经济发展7、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基础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8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特点( )A、国

80、家享有有限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中推广合作化制度9、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身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答案:1-5 ABBDA 6-9ABBA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知识梳理】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 提出背景: 1922.12.36,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组成四位爱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 1924.1,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2、 方针的提出:1925.12,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

81、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管理经济;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得要求,为它提供资金。3、 三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时间执行及成就第一个1928-1932基本任务是建立强大的重工业,作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改造的基础第二个1933-1937完成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第三个1938-1942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4、 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5、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有化发展重工业; 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牺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6、 苏联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集体所有)

82、实行排斥市场指令性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二、 农业集体化运动1、 背景:工业发展使粮食供应出现困难。2、 农业政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3、 过程: 30年代初,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 1932年底宣布为“完成全盘集体化的一年” 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4、 存在问题:对小农改造缺乏经验,强制措施的推行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只是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5、 农业集体化的历史教训: 是在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 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

83、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 贪大求公,直接进入国有农业最高形式农村公社。 对富农采取了不给生活的措施,加剧了社会矛盾。三、 “斯大林模式”1、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2、 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经济为华和历史传统制度制约,斯大林个人因素。3、 历史功绩: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使一向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培

84、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家。4、 弊端:(1)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转券;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间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2) 经济方面: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内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 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石城、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劳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5、 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兴的工业化模式,世俗两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5、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发展不利。6、 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与列宁经济政策最大区别:对市场和商品货币的认识斯大林经济政策: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起决定作用,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列宁的经济政策:改变国家垄断做法,恢复市场和货币关系。【巩固练习】1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的( )A、1925年 B、1928年 C、1936年 D、1924年2、苏联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 C、把农业放在首位 D、发展国防工业3、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

86、 B、二五计划完成 C、三五计划完成 D、四五计划的完成4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区别是( )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5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进行C农、轻、重协调发展D实行余粮收集制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7对苏

87、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8、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A、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机械工业 D、优先发展电器工业9、对农业集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违背了农业的意愿 B、与生产力的水平不相适应C、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D、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答案:1-5 AABCB 6-9 DBBC第3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知识梳理】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1、 改革背景 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

88、稳固 批判斯大林:1956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严重错误以及对她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2、 改革内容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未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A、 农业方面:a、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 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B、 工业方面:a、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b、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3、 改革失败主要原因:

89、斯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缺乏正确理论、周密计划和必要试验4、 评价: 赫鲁乔夫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他的改革,符合苏联社会待解决的政治经济矛盾的迫切要求,对于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但从根本上说,改革是失败的,他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口号和目标,导致改革失败。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 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经济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价钱谷底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

90、营管理。2、 改革结果:取得一些成果,但未能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 原因: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外交,与美国进行军事竞赛,家中经济负担。4、 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的改革相同之处:A、 目的相同: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 结果相似: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C、 试验主要原因相同: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1、 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1) 经济改革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用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指

91、标;调整了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租赁和承包,出现了与外国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结果: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效果2) 政治体制改革和影响:主要内容影响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是历程及限期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矛盾激化 苏共党内斗争尖锐化苏联人大通过设立总统和修改宪法的决议,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戈尔巴乔夫的声誉与对国家的控制力日益下降苏共“二十八大”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宣布

92、要在苏联上一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苏共要“以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作为自己的目标”,要其“议会党的作用”;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在经济改革方面将采取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2、 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苏联解体1991.8,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苏共组织瓦解。12.21,阿拉木图协议签署,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12.25,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七十多年历史的苏维埃政权不复存在。3、 苏联解体的主

93、要原因:1) 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弊端和政策上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2) 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 外部原因:西方反诉反共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练习】1、赫鲁晓夫领导的经济改革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是他在思想上犯了A、左倾冒进错误 B、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经验主义错误 D、本位主义错误2、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

94、综合国力C、增强国力和军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机关机的发展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A、科学社会主义B、民主社会主义 C、全盘否定斯大林D、民主化和公开化4、苏联“八一九事件反映出的矛盾是A、民族矛盾B、苏共党内矛盾C、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D、阶级矛盾5、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6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在( )A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B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C八一九事件后D阿拉木图宣言

95、签署后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 )A社会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结合C、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D西方国家决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9、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是( )A八一九事件 B叶利钦掌权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答案:1-5 ACBBB 6-9 DACC第七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是一种用

96、改良主义的办法解决苏联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 B.实施固定的粮食税C.允许资本家经营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有人说,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经济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表面变化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B.C.D.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

97、法,不正确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A.B.C.D.5.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其主要原因是()A.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C.它宣布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D.它规定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6.下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A.轻工业发展较快,生活消费品极大丰富B.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严

98、重问题D.用国家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严重阻碍经济发展7.苏联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奠定了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B.C.D.8.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作用C.它同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9.(2006广东广州二模)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产生的消极影响有()造成苏联国内思想混乱帝国主义借此掀起反苏

99、反共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动荡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A.B.C.D.10.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裂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11.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C.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D.增强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霸世界12.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在其改革中具体表现为()A.决定放弃党的领导权,实行多党制B.发动“八一九”事件C.带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00、”D.退出东欧地区13.(经典回放)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14.(2006江苏徐州一模)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党内出现反对派C.实行政治多元化D.反对派制造动乱,造成政局混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9分,共38分)15.阅读下列材料: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

101、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请完成:(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垦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分)(2)“玉米运动”推行后,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导致计划破产,原因是什么?(2分)(3)赫鲁晓夫提出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出发它违背了什么?你得到什么认识?(5分)(4)从气候条件分析,与美国相比,苏联农业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5分)(5)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

102、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请完成:(1)列宁在领导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时进行了哪些探索?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探索有什么不同?结果如何?(8分)(3)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最终遭受重大挫折,给予我们什么启示?(5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0分)17.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克服国内外困难向社会主义过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结合有关知识,

103、完成下列问题:(1)列宁为了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先后设计了两种方案,实行了两种政策,这两种政策分别是什么?这两种政策都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2)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36年,俄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5分)(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5分)(4)就苏联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5分)参考答案:1-5 ABBDB 6-10 CDCBB 11-14 DAAA15、解析:该题属于政、史、地综合题,以史实作为背景材料,要求用政、史、地的综合知识解答问题。参考答案:(1)大规模毁草、毁林

104、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垦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重退化。(2)纬度偏高,日照期短,日照不充足。(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4)美国本土所跨纬度多在温带和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而苏联所处纬度较高,冬长夏短,不具备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5)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制只是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16、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第(1)问,看清题干条件“列宁领导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探索”,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再结合教材内容谈影响。第(2)问,结合教材

105、内容不难回答,在回答结果时,注意积极和消积两方面内容。第(3)问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回答。参考答案:(1)探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败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影响: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2)不同:由重视市场和经济规律到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果:积极方面: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一位。消极方面: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用行政命令干涉经济(或答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亦可)。(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政

106、治经济体制等。(只要言之有理均可)17、参考答案:(1)第一种方案是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取消原因: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第二种方案是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取消原因: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要求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2)从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最后发展为土地公有制。原因:十月革命后,为巩固政权,必须推翻封建的经济基础,于是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要建设社会主义,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农民土地私有制发

107、展为土地公有制。(3)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使苏联工业高速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工业各部门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最终制约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4)被固定下来的苏联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里和相当程度上被我国所仿效,其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中国国情,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要求】1.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

108、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知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史实。4.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5.增强振兴中国经济的使命感。6.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7.认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8.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9.认识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影响和作用。10.确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1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2.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3.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0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这一体系中,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

110、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11、,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1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梳理】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 背景:(1) 二战后,美经济势力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物质基础。(2) 为争夺世界金融霸权,1943.7

112、月,美英设计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3) 迫于美国势力强大,英国最后基本接受美国方案2、 建立:(1)1944.7月,44国代表在美国布雷特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7.3开始运作,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

113、金的需要。国际复兴银行(世界银行):1946.6,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两个金融机构总部都是华盛顿,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布雷顿森林体系”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1) 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 基本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也就是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使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

114、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相对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固定汇率制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2)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二、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1、 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成立背景:二战后初期,国际经济萧条,国际贸易秩序混乱(1)1947.10月在日内瓦签字,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2)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

115、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 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2) 作用:三大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4、 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步骤: 国际金融领域:1944“被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制 世界贸易领域:19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 1947“马歇尔计划”,从经济政治上控制了欧洲。 【巩固练习】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还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仍然是国际金融的中心。A、纽约 B

116、、伦敦 C、曼彻斯特 D、伯明翰2、-年-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赫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并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A、1943 7 B、1944 7 C、1941 8 D、1940 93、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坎布什尔州举行的量和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这限额文件统称为A、怀特,布雷顿森林协定 B、凯恩斯 布雷顿森林体系C、怀特 布雷顿森林体系 D、凯恩斯 布雷顿森林协定4、1945年12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

117、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5、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第二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A、国际银行 B、世界银行 C、复兴银行 D、国际开发银行6、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10月在-签字,并于1948年1月起开始实施。A、纽约 B、巴黎 C、日内瓦 D、哈瓦那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A、纽约 B、华盛顿 C、伦敦 D、巴黎8、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中,美国拥有占总投票权-以上的投票权,从而拥有

118、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A、三分之二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五分之四9、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美元A、40 B、 30 C、 35 D、 45答案:15 BAADB 6-9 CBBC 第2课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知识梳理】一、 欧洲联盟的建立1、 经济区域集团化:直接因素: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快(1) 定义: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些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 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集团。2、

119、 欧洲联盟的建立(1)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它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1965布鲁塞尔条约,合并三个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体。1969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奋斗目标。(2)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欧共体12国欧洲联盟条约,1993.11正式生效。 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相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 欧洲联盟的进展:1995,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2004,波兰、匈牙利等加入,达到25国。 1999.1.1,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除英

120、国、希腊、瑞典、丹麦外11国) 影响:对欧元区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有重要作用 在国际金融领域将对美元产生冲击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1、 成立:(1)1988,美加扩大经济往来、促进自由贸易,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商品、劳务方面的往来自由,放松金融管制和实现投资自由化。(2)1992.12,美、加、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签署了关于环保和劳工的补充协定。(3)1994.1.1,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 意义: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协议规定用15年分阶段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自由流通。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都超过欧洲联盟,成为当时世界

121、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3、 扩展:2001年,33国首脑签署协议,以2005年为限,正是创建一个纵贯南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1、 成立:(1)1989.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提议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经济合作问题。(2)同年11月,澳大利亚、美、加、日、韩、新西兰、新加坡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3)1991年,中国加入2、 宗旨目标:(1)1991.11,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会议,通过汉城宣言(2)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3、

122、 亚太经合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方面取得成就。4、 1994,茂物宣言,提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5、 1995,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6、 在改善海关程序、促进商品技术标准化、简化投资手续等方面做出了努力。7、 在西雅图会议中国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原则。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进行。【巩固练习】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 A、欧共体 B、欧盟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 2、下列哪一件事标志着欧共体

123、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C、欧中联盟的成立 D、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3、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是在什么时候A、1996.12 B、1999.1.1 C、2000.6 D、2002.74、到2004年5月为止,欧盟成员国有几个A、20 B、 22 C、23 D、255、欧盟总部设在A、巴黎 B、伦敦 C、布鲁塞尔 D、罗马6、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的时间是A、1992.1.1 B、1993。1.1 C、1994.1.1 D、1995.1.17、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124、 C、 亚太经合组织 D、欧共体 8、200110,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几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8 B、9 C、10 D、119、最早提议加强亚太地区合作,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的国家是A、澳大利亚 B、 美国 C、 中国 D、 韩国答案:1-5 BCDDC 6-9 CBBA 第3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知识梳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一、 共用一个规则 1、 经济全球化: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

125、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2、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成立过程: 1947,成立关贸总协定为其成立奠定基础。 1986,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意大利提议建立一个多边贸易组织。 1993,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 1994.4,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1995.1.1,组织正式运作,标志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到200.年有148个成员国() 宗旨和目标:作为国际性贸易组织,它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自由

126、进行,使各国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原则及决策特点:非强权 “完全协商一致”3、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j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经济危机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二、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1、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积极影响: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法分工,促进经济发展。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

127、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3、消极影响:给中国带来压力和挑战,竞争更激烈,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三、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1、 积极作用:激素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2、 消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3、 发展中国家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

128、中谋求发展。【巩固练习】1、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首先提出建立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的国家是AA、意大利 B、美国 C、乌拉圭 D、中国 2、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的时间是DA、1991.4 B、 1992.4 C、1993.4 D、 1994.43、哪一件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贸体系建立起来了CA、欧盟的成立 B、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C、世贸组织的运作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4、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CA、1999.12 B、2000.12 C、001.12 D、2002.125、世贸组织的决策出台是按照什么方式作出的A、完全协商一致 B、大部分协商一致C、大国协商一致 D、发达国家协商一

129、致6、世贸组织的前身是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 北美自由贸易区7、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A、美国 B、英国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8、瑞士雀巢公司把厂房建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厂。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A、区域集团化 B、全球一体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 D、瑞士经济的发达答案:1-5 ADCCA 6-8 CCB第八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

130、、意、日等战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三流国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外汇黄金储备A B C D2看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3下列关于欧共体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集团C有效的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 D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4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非政府的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131、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5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反映了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B世界经济的区域化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崩溃 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6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7北美自由贸易区是A一个经济联盟 B一个政治联盟C一个关税同盟 D各成员国之间只是贸易伙伴关系8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有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古巴A B C D 9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促进亚太地区

132、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10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两极格局的结束 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确立A B C D11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A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12下列组织属于国际金融性质的实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13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C联合国成立大会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大会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

133、协定 D亚太经合组织1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银行的成立 欧共体的成立A B C D16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A是个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C既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D各地经济依赖型加强的产物17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 A B C D1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两极格局结束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下列哪项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两极格局结束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

134、0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 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21(04上海卷)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政治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22世界银行的宗旨是A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B稳定国际汇兑C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D加强国际货币合作23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是A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C建立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D建立支撑世界

135、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24世界经济发展使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不包括:区域经济集团化保护主义使中国面临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民族经济主要是制约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攻击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科技力量的竞争25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维也纳体系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02年上海卷)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4分)

136、问题:(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2)简述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及其演进趋势。(3)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27材料一:经济体的产品;日本汽车,美国飞机,韩国电器材料二:中国老百姓去得最多的海外观光地新马泰,都是成员材料三:打工者们生产的服装鞋帽的最大出口对象也是经济体。村料四: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也是成员想一想: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跟的关系怎样?(12分)28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12分)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

137、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1) 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2) 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3)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全球化?29权

138、利让渡问题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经济一体化程度愈高,往往愈需要成员国转让国家主权,由此一体化实施的难度就愈大。请联系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思考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否可能直线发展?为什么?试举例说明(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DBBDCDCCCAB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CDABDCABBC二、材料问答题26(1)欧洲联盟(或欧盟);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2)内容: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统一大市场货币一体化经济政治双重实体。趋势:从规模上看,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现在的25国;从内容上看,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

139、一体化。(3)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加强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27答案:影响: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多是APEC成员,在亚太地区建立稳定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系: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全面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并于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9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APEC的合作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28(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

140、术等方面拥有优势。(3)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要积极参与。但在这过程中,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 ,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落后之苦。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要趋利避害,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江泽民在联合国的讲话)29答:不可能直线发展原因: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来看,其合作内容虽然达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趁度,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但是其成绩主要是表现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已设计到政治领域,但是政治一体化需要欧盟各国转让国家主权,这种权利让渡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影响到欧洲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可见,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