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86.50KB ,
资源ID:2561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61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复习:一切从实际出发.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政治复习:一切从实际出发.doc

1、第九单元 一切从实际出发提纲挈领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第一,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它都存在着。第二,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是可知的。第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也是物质同意识的根本区别。 (2)物质概念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特性,它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准确理解和把握物质概念是理解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基础。 (4)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自然界

2、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的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所以,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

3、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而“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

4、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们的思想是“物质”的。因为他人的思想、意识虽然对我来说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他人来说则是主观的,它仍然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因此,对他人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界限。 (3)总之,“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考点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 (

5、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 社会的直接产物。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应包括三个方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就是说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客观事物,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意识,还是感觉思维及对过去、现状、未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意识的本质的观点,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3)意识的作用。 意识

6、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不同的意识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

7、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2)正确理解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首先坚持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辩证法,把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统一起来,科学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唯心主义从否认物质的决定性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歪曲意识本质的同时,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宣扬不同形式的意识决定论、精神万能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认为坚持物质的决定性就不能同时承认意识的能动性。链接提示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

8、特有的机能。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现代科学的发展制造出的电脑可以模拟人脑,但它不能代替人脑,不具有思维机能。 (2)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不管是正确思想意识还是错误思想意识,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在实践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 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主要包括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从主观方面来看,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

9、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链接思考 既然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为什么人们会产生鬼神观念? 一是客观原因,特别是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人们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鬼神观念。 二是主观原因。一些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大力宣扬宗教神学,让人民逆来顺受。由于知识水平低下,在人们的思想中易于产生这种观念。个人在社会

10、中处于不顺利的情况下,也易于寄托在神的身上。考点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便形成了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

11、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须指出:唯物主义者是反映论,当然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不在于世界是不是可知,而在于可知世界是什么)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12、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它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它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它科学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并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保持自身的科学性。 (2)为什么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它

13、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决定意识,那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人们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说到底都是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

14、,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从而获得正确意识,并在正确意识指导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取得成功。 (3)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就要从实际出发,以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取得工作的成功,也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这些事实来制定主观的东西;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我们还要全面地把握,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实际,否则也不是从实际出发;客观

15、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也就是要把握发展着的实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还要反对从主观出发。一是反对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出发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二是反对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要求我们的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不从实际出

16、发,就会从主观出发,就要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极大的危害。链接思考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其次,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再次,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切忌片面性。 最后,要学习科学理论,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4)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主观和客观的基本含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东西;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方案、法规条文,以及党的

17、路线、方针、政策等)则是主观的东西。 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往往导致正确或错误、成功或失败。所谓正确,从哲学的角度说,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相统一;所谓错误,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因此,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人们的主观因素来讲,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还是主观和客观相脱离,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1

18、)我们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2)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的重大意义。 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第三,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了解现实,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习本单元,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

19、真精神。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难点一:如何正确理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即把一般性的理论、原则、政策与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2.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20、。 3.总之,事物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事物,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着的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难点二:哲学与世界观及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一套体系,用特殊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才形成了哲学,不能把世界观等同于哲学。 2.哲学和具体科学知识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揭

21、示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难点三: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区 别联 系物 质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每一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在外延上,物质概念包括了除意识以外的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

22、质的具体形态(包括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它不仅具有共性,还具有自己丰富的个性难点四:如何理解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 (1)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比较。区 别共同点正确意识错误意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都能支配人们的行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对物质产生反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如实)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有人认为错误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凭空想象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学习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意识只是人脑特有

23、的机能。客观事物在动物脑中的反映不是意识。第二,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才有了人的意识。第三,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意识的性质,分为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按照意识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程度,分为低级的感觉和高级的抽象思维;按照意识的具体内容,分为“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对未来的预测”。这些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四,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绝不能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

24、世界中也有什么,也不能认为宗教观念是主观自生的。总之,任何意识,不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不可能主观自生。 疑点一:意识的反作用是否等同于意识反映物质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反映物质是指就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意识的内容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两者是有区别的。 疑点二:人脑思维与“电脑思维”是否一样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前者思维的基础是人脑,后

25、者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电脑思维”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意义;人脑思维除自觉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等因素,“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可见,“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聚焦:时政透析 一、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民族精神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5年8月15日,由六面墙体组成的抗战纪念墙在中国打响抗日第一

26、枪的“江桥抗战”发生地齐齐哈尔市建成。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60年前那场空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翻开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页。 材料二:2005年春天“两会”的提案中,围绕中国的战争记忆,部分委员提出,应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他们同时建议,将位于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自1994年开始,

27、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市都会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30万同胞。但是南京大屠杀的悲悯不仅仅属于南京,它也属于中国,甚至属于整个世界。这种“国家公祭”,祭祀的也不仅仅是逝去的生命,也是随着30万生命一起逝去的理性和清醒。 材料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5年8月8日解散众议院后,日本各大政党开始紧锣密鼓准备选举。8月30日,各党将公布选举告示,日本第44届众议院选举正式拉开战幕。本次大选开票日定在9月11日,正好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纪念日。 材料归纳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

28、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理论分析 用哲学常识分析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2.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对待抗日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上也应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公正地评价历史,面对现实。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友人的支援与支持。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认识在实践的推动下深

29、化发展。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也要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时代内容。 6.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志。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付出巨大民族牺牲而取得的胜利。 用政治常识分析 1.国家职能。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我国行使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敌侵犯和颠覆的对外职能。 2.民主是相对的,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对待抗日战争的历史问题上,如何发扬

30、爱国主义精神,也要做到这一点。 3.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纽带,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关系极大,是衡量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纪念抗战胜利,要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作用。 用经济常识分析 1.我国人民应理智消费,不盲目崇洋媚外,支持民族经济发展。 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要求中国必须在处理国际经济和对日贸易问题上坚持平等友好基础上的互利合作关系,不应一味排斥日货,中日贸易往来对双方经济的发展

31、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富学乐美,创新载体背景材料 新华网2006年2月7日报道:历史名城遵义有一朵美丽的新农村之花在绽放。山乡人们说:“富学乐美一枝花,美好生活全靠它。”这指的是这里的老区人民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精神,以“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摸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遵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创建“四在农家”以来,村里镇里出水泥,农民投资投工投劳,水泥硬化路通达各家各户,进村路、连组路、田埂路都按标准硬化,还提供几套图纸供村民修建或改建房屋,补贴1 000元建沼气。村里的人居环境变了个样,以前出门一身灰,进门

32、一身泥,城里亲戚来了有“四不下”:坐不下、吃不下、喝不下、住不下。如今变成“四想”:想在农村吃无公害蔬菜、想喝农村清洁卫生的泉水、想住在农村享受优美的环境、想感受农村淳朴的民风。有的借优美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家庭旅馆”应运而生,有的老人来山村避暑休闲,一住就是几个月。“四在农家”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希望落到实处,看得见、摸得着,这就叫实在。彻底治了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现在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 他们的经验是“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通过远程教育、图书室、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3、,在每个创建点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路,培植农业支柱产业。在创建活动中,遵义各地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增加收入快的订单农业、观光农业项目,生猪、烤烟、茶叶、蔬菜、水果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逐步规模化、集团化、基地化、产业化,并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转变。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120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创建村组人均收入2200元以上。2005年人均收入达到2300多元。 在遵义市各县创建点上,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环境、计划生育等方面变化的“文化墙”“美术街”“格言牌”等,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歌舞、快板、相声、小

34、品等演出常年不断,“四在农家”艺术调演、农民体育竞赛等吸引众多农民积极参与。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关键所在是,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遵义市要求各级部门依据“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的原则,从群众积极、干部主动、条件具备的村抓起,规划打头,循序渐进;搞示范引导,先抓点,再推线扩面;坚持群众自愿、群众做主,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领导干部要挂帅,带感情、带项目、带资金,重心下移,服务到村。让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改变了面貌,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乡干部进村干实事、做好事。材料归纳 历史名城遵义从创新载体入手,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扬红军

35、长征精神,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理论分析用哲学常识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特点不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历史名城遵义把红军长征精神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四在农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遵义各县在创建“四在农家”的活动中,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促进本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为促进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6、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遵义地区形成“富学乐美”的创建格局,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了目标的最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遵义地区从创新载体入手,把遵义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红军长征精神渗透到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特点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具体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特点,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地区

37、的文明程度,促进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先抓点,再推线扩面,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四在农家”活动,让农民得到实惠,发挥农民的创造性,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7.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四在农家”的创建活动坚持循序渐进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富学乐美”入手,体现了这一点。 8.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坚持“规划打头”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富学乐美”作为创新载体,是农村建设的新的发展,体现

38、了认识的发展。 9.“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关键所在是,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 用政治常识分析 1.国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富学乐美”在农家活动体现出国家履行了这些职能。 2.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遵义地区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干部带头,到村里干实事、做好事,使农民得到实惠,体现了这一原则。 3.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遵义地区“四在农家”的创建活动,使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有利于巩固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39、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为农民阶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4.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义地区各级党委创新载体,开展创建“富学乐美”活动,提高了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该地区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富学乐美”,创新载体,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的表现。 用经济常识分析 1.农业是国

40、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巩固和发展农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要靠技术,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2.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农民是否得到实惠,农村是否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诱思:实例点拨【例1】(2005江苏高考,1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41、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的道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主要注意社会客观性的“集中”体现,选D项;A、B、C三项的内容都能体现社会的客观性,但不是集中体现。答案:D【例2】(2005天津高考,28)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 ) 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解析: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使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

42、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正确的意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例3】(2005广东高考,1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常识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哲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颠倒了这一关系就会

43、陷入唯心主义。A项认为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是错误的。B项认为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重要了,也是错误的。材料中人造元素的存在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正是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的体现,并非对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冲击,C项错误。此题应选D项。 答案:D【例4】(2005广东高考综合,15)2004年6月底7月初,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这一活动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

4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抓住关键词“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之所以要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是因为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正确的意识,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答案:B【例5】(经典回放)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情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思维方法论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该题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的一个好题。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审清材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该省领导对省情的分析,得出“三大优势”“三大劣势”的结论,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二是制定发展战略,从省情出发,符合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有了这种分析,答案自然就清楚了。 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