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概览古代现代内容(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四大发明不仅成就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也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近代前期中国的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2)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3)绘画艺术不断发展,在形式、风格上独具特色(4)戏曲经过长期发展,在清代形成国粹京剧(5)中国古代文学兴盛,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学主流形式和特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如航空、原子能、生物、计算机等,初步改变了落后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3)新中国教育事业虽然历经曲折,但仍然取得重大进展,一方
2、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主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巨大,充满曲折与坎坷第34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京剧的产生和发展。4.文学成就。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贡献主题一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3、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主题二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讲史料史料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4、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导读这段史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和鲁迅对同样的科技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的认识。马克思指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鲁迅揭露了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样的科技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技
5、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练史料史料(2013海南高考,改编)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
6、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并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答案表现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因素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1.(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
7、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C. D.答案C解析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正确;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8、,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的变化: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印刷术的推广。宰相冯道生活于五代后唐时期,而雕版印刷早在唐朝初期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宋真宗景德二年是公元1005年,此时毕升还未发明活字印刷术(10411048年发明),故B项错误。从材料提供的印刷品的数量逐年增多和印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知C项正确。依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
9、”可知D项错误。3.(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故D项错误。4.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
10、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与发展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答案C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说法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因此两汉时期纸并不是唯一的文书用品;只有C项表述全面,故选择C项。5.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B.有利
11、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D.有利于“东学西渐”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晓历法,因而任用,故A项不正确。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说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其他先进科技,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西学东渐”,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考点二古代中国的艺术1.书法艺术(1)演变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字体演变的主要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草书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2)书法家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以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唐代颜真卿、
12、柳公权以楷书闻名,张旭、怀素以草书著称。北宋四大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都以行书名世。元朝书法家首推赵孟。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易错提醒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画中有诗3.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主题一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2.书法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
13、实用功能。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主题二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
14、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练史料史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史料二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探究: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商业的发展
15、,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表述正确。2.(2013四川高考)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
16、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答案D解析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3.(2013全国新课标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
17、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如图)。此画的风格应为()A.宫廷画 B.文人画C.民俗画 D.人物画答案B解析从题干分析,作者用苏武牧羊假寐表现“家万里”的意境,求神似和气韵,是文人画的特点。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答案B
18、解析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考点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其充满强烈探索精神、大胆怀疑精神的作品是天问;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诗经与离骚。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主题我国古代不同
19、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讲史料史料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
20、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导读史料反映了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是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练史料史料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离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探究:上述两诗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答案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所处时代社会动
21、荡、民不聊生,作者都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1.(2014重庆高考)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从材料中的“幻想境界”“南方楚文化”等关键信息可知,这符合离骚的特点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2.(2014四川高考)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
22、.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是:司马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词和夸张的说法,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选项中与其相符的只有B项。司马相如生活在西汉时期,他不可能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A项错误。汉赋与诗经的创作形式不一致,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3.(2013全国大纲高考)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答案C解析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而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是明清时期,
23、由此排除A项。“异端”思想是指明清时期出现的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等思想,由此排除B项。D项内容也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赞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二者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汉赋元曲明清小说A. B.C. D.答案D解析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文化”,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小说
24、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故选D项。5.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A项表述与史实相符。B、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5、京剧产生于清代,文人画并不是庶民文化的典型代表,故D项表述不恰当。1.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5.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6.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
26、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7.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8.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9.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10.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11.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的重心不断下移,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世俗化。热考视角视角一运用整体史观理解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押题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
27、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依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三大发明)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并联系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等内容思考,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选项A符合题意。押题2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科技发明中
28、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从表中中国科技发明在世界所占百分比可以肯定正确;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而据表可知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发明依然遥遥领
29、先世界其他国家,排除;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因为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而发展迟缓,排除。故答案选B。视角二史学方法据史料推断结论押题3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希腊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各方面训练每一位希腊人都有较高的参政素养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B宋代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C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于天下之人”明确表述了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的思想D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此后的工人运动都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答案B解析希腊公民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但只是公民积
30、极参政的前提条件之一;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只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没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运动也会受到修正主义等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B。视角三史学前沿考古成就及新史学观点押题4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的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A.玉面人的特征 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玉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是在夏、商、周三代;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押题5史家认为:“
31、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下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
32、确的是()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图片为东汉书信纸,并不能说明纸最早发明于东汉,A项排除;图为书信纸,并不是印刷品,B项排除;从题干对东汉书信纸的特点描述,说明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C项正确;D项中的字体说法是错误的。2.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
33、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排除B项;“缣贵而简重”,因此选择成本更低的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为原料造纸,人们对价格低廉纸的需求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因此C项错误,选择D项。3.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
34、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答案B解析作者强调广种树木,可以解决衣食问题,防止自然灾害,还可以用来交换所需其他物品,最终实现“久远之利”,即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见A、C两项属于广种树木的作用,但作者强调的是B项,故B项最准确;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 B.绘画C.戏剧 D.杂技答案C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据此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符合题意的是C项。5.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
35、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流连风景”,A项主要描写了瀑布的壮观景色,正好符合评论家对浅薄的观点,故A项正确;B项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故B项错误;C项借助形象说理,指出生活乃至治学都应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故C项错误;D项景中寓含哲理,表现出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希望,故D项错误。6
36、.“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答案A解析题干的这种艺术形式是宋词,故A项正确;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B项不是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C、D项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D两项错误。7.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 B.
37、骚体C.宋词 D.明清小说答案C8.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A.文人画 B.风俗画C.宫廷画 D.山水画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看出此画风格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是典型的文人画。深化训练9.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答案C解析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
38、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1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组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A解析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献艺,逐步融合各家之长而形成。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辉煌时期,此后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之祖是原始宗教仪式傩,B项错误;京剧初创于清代乾嘉年间,C项错误;徽班于乾隆年间进京,D项错误。11.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
39、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说明()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答案B解析材料表达了司马迁对屈原的尊敬与崇拜,“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就体现了这种想法,选B。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答案A解析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
40、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交流。而A项“去纲常化”不正确。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
41、”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的
42、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指南针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2)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解析第(1)问通过对材料一分析来回答,材料中马克思分别指出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第(2)问考查了宋代的理学思想,根据所
43、学回答即可。第(3)问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的积极影响,主要指理学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时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44、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请回答:(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外交官的感慨说明什么问题?(2)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它繁荣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答案(1)原因:唐朝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经济繁荣;对外政策;佛教文化的影响。说明问题: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数量不断增加;科技的发展;词更适宜抒发感情。(3)特点: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4)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不断继承并发展。解析第(1)问,联系教材分析原因,分析外交官的感慨时要联系其针对的主要问题。第(2)问,材料二明显使用的是词的表现形式,其繁荣的原因应联系教材分析。第(3)问,要紧扣材料进行归纳,注意几个关键词。第(4)问,从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说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