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55MB ,
资源ID:25571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57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 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 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 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甲骨卜辞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由此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说法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

3、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2.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大意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这表明“天子的巡狩制度”的目的是了解民生,解决民困。材料中“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大意是:饥饿的人不吃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这是孟子揭示的

4、战国时的民情。由此可见,孟子意在提醒统治者了解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主旨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排除;D项,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确立的,孟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

5、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A.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 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 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

6、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4.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

7、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 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晚唐诗人陆龟蒙描绘的松江甫里是:“四邻多是老农

8、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唐代百姓授田数按杜佑推算,天宝中每户合一顷六十亩),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农村A. 封建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步解体B. 形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 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 以丝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百树鸡桑半顷麻”可知当时江南农村多种植桑树和麻,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农村以丝织业和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江南农村已经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晚唐时期当时江南农村城市

9、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6.唐代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13处。到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46处,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材料反映出A. 北宋商业发展超过唐代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 北宋经济总量超越唐代D.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可知,北宋时期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增加,且其中很多都是商业城市,可见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超过了唐代。故答案为A。B项材料所说的商业城市南北方均有,排除;C项材料只说商业增加而不是经济总量,以偏概全,排除;

10、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7.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 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 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 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 夷夏观念日益固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华夏历史把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视为华夏帝王,可知魏晋时期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世族政治,排除B;材料信息与君权神授理论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是民族认同感增强,而非夷夏观念日益固化,D错误。8.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

11、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 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

12、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18世纪中山东、河北、陕西已较普遍推行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1778年北方地区使用深翻,种植绿肥等方法改良盐碱上。1838年北方出现植树治碱技术。19世纪西北干旱地区创造出砂田用地法。19世纪中台湾种植三季稻。上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B. 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C. 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D. 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可知清代在较多地区普遍推行多熟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开发盐碱土地和沙田,这体现了清朝时期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

13、息可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不只包括经济作物,还有粮食作物;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其并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点;D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中不只包括粮食作物,还包括树木等经济作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美国好莱坞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A. 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B.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C. 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D. 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功夫熊猫在展现“每个

14、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和美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排除A;材料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而非同质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解答。11.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

15、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共坚持人民战争路线B.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 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D. 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发动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无直接因果关系;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史实可知,国民党逐渐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的原因;D选项错误,八路军兵员并不只来源于农民,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共满

16、足广大农民要求并非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在他看来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B.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C. 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D. 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

17、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可知经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革命信仰已经被动摇,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天京变乱使得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动摇,并非主要体现太平天国具有宗教色彩,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无法体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动摇的材料主旨,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天京变乱对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的动摇,并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受封建思想影响。13.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

18、调A. 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B. 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C. 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D. 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明显可以看出,由于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得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了。故答案为C项。A项,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与材料中“但是也未尝不是可惜的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的结论,排除;D项,仅从朱自清的一篇文章不能得出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的结论,排除。14.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

19、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伍秉鉴以2600万银元的资产入选。其积聚如此多的财富,主要是依靠A. 经营垄断性对外贸易B. 占有和经营大量土地C. 从事传统金融服务业D. 大肆贪污和收受贿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伍秉鉴身份是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十三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因此他主要是依靠经营垄断性对外贸易获得巨额财富,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伍秉鉴占有和经营大量土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占有和经营大量土地的地主较多,皆不能达到如此巨大的财富规模;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伍秉鉴从事传统金融服务业

20、;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伍秉鉴依靠大肆贪污和收受贿赂获得巨额财富。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有一个叫帕西翁的奴隶,最初他只是一个搬运工,后来在雅典的一家银行做事,得到老板的信任和重用,老板不断地奖励他,最后他赢得了自由。他曾经用自己的钱装备了五艘战舰,因此获得了雅典公民权。帕西翁的经历反映了A. 工商业繁荣时期的人文精神B. 雅典的阶层间流动渠道畅通C. 雅典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D. 雅典城邦公民群体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叙述了雅典的一个奴隶最终获得了公民权,反映了雅典尊重了人的价值、尊严,体现了人文精神。故答案为A项。B项帕西翁经过了一列的过程才获

21、得了公民权,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帕西翁个人不能代表整个公民团体的扩大。排除。16.从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告独立。但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的第二天,中国外长才分别致电三国外长,宣布承认三国独立。这表明A. 我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C. 中国积极开展各种多边外交活动D. 我国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前,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与苏联的关系属于苏联内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不干涉内政是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

22、重要内容,所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前中国政府并未表态,直到苏联承认三国独立后,中国政府才宣布承认三国独立,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政府提出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涉及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体现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1962年,中共中央将原来并入国营商业的合作社商业和小商小贩逐步退出来,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些措施表明A. 政府妥善处理计划与

23、市场的对立B. 原有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C. 国民经济调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D. 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中的这些措施是政府为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不是为了解决计划和市场的对立,且当时我国还不存在计划和市场对立的情况,故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反映对体制弊端的解决,故排除B项;根据“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可知这些措施表明国民经济的调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故选C项;题意中没有反映政府对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的重视,故排除D项。18.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

24、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A. 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B.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C. 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D. 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他主张采用抽签选举制和轮流坐庄的形式让“所有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因此他认为抽签选举制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他认为抽签选举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都由参政机会,轮流坐庄,

25、精英依然可以参与民主政治,因此并未排除精英对民主的干扰;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结合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缺陷相关所学知识可知抽签选举制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因此他忽视了公民素养的弊病;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19.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对私法又分为五个部分:人、物、对物权、对人权(即债、契约等)以及民事诉讼,这种科学的分类方式被后世所沿用。这突出地反映了罗马法的A. 理性精神B. 自然法精神C. 法治精神D. 契约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将法律进行细致的科学的分类,这

26、体现了罗马法的科学和理性精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科学分类方式,并未体现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C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科学分类方式,并未体现罗马法的法治精神;D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科学分类方式,并未体现罗马法的契约精神。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受到苏联学术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很不彻底。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从现代化角度论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据此可知,历史解释受到A. 历史时代变化的影响B. 历史史观

27、选择的影响C. 意识形态改变的影响D. 历史学家观点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受到苏联革命史观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现代化史观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依据材料可知,历史解释受到历史史观选择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这并非是历史时代变化的影响;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并未改变,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种不同并非是个别历史学家观点不同造成的。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21.李鸿章在致朝鲜国王中批评西方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终不能一律平行”,反过来

28、说,朝贡关系则在实质上,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平行”。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思想A. 具有一定的主权意识B. 契合近代的国际关系原则C. 得到各藩属国的认同D. 致力于实现国家间的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就主权控制和实际统治的层面而言,中国与各藩属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平行关系,朝贡关系的理念或许不自觉中含有某种模糊的或萌芽中的主权意识,名义上认为“天下共主”和体现臣服的宗藩仪礼,实际上尊重他国主权,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关系原则,排除B;材料是李鸿章个人的观点,无法体现各藩属国是否认同,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的外交思想的目标是致力于实现国家间的平等,排除D

29、。22.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有此判断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由此可知A. 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B. 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C. 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D. 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罗尔纲先生依据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变化来考证水浒传前后两部分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这属于对历史的理性判断与解释,有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故选C项;材料中罗尔纲先生的解读属于对历史的理性解释与判断,不能体现其强烈的主

30、观色彩,排除A项;大量考证能证实历史,但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与判断也能接近历史真实,排除B项;丰富的史料能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但理性解释也能推动历史研究,排除D项。23.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 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B. 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 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D.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形成”,故排除A项;牛顿主张理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

31、理才是通达知识的正确道路,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强调牛顿力学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否定传统的文化体系,故排除C项;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宗教改革发展于16世纪,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科技成就,需要掌握牛顿科学研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结合牛顿力学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24.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B. 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C. 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D. 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答案】D【

32、解析】【详解】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第卷(共计52分)非选择题部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第25小题25分,第26小题12分,选考题15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

33、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

34、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

35、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3)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相同: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

36、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不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英国,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于总结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2)作用:中国,未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英国,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启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相同之处,根据材料 “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 “英国在采用新耕作

37、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 “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出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等信息可从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等方面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第二小问,关于不同之处,可从传统农业技术基础

38、上的改良方面回答中国的农业技术;可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方面回答英国的农业技术。关于原因,中国和英国方面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政府政策等方面思考。(2)关于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未突破旧体制框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方面回答中国的农业技术发展的作用;可从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方面回答英国的农业技术发展的作用。关于启示,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回答启示即可。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央视网新闻频道(2018年11月)比较上面四幅图片,从图中内容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39、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答案】示例:变化(信息)年夜饭食材(内容/种类)及形式发生了变化。说明:1978年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们缺乏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物资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所以六七十年代,年夜饭的食材和餐具相对简单。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全球化(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加强了饮食与世界的联系(交流)。体现在年夜饭上,八九十年代,食材丰富,肉、蛋、鱼俱备,进入21世纪,年夜饭的食材更丰富、清淡有营养,菜品的样式也更讲究,注重艺术

40、性。结论:年夜饭的变迁体现了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或年夜饭在变迁中传承、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解析】【详解】题目以新中国不同时期民众的年夜饭变化为切入点,实际上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围绕中国不同时期年夜饭发展这一现象,提取出变化的表现,反映出变化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来分析。仔细观察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会发现,年夜饭不但是食材发生了变化,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就此概括得出“变化”信息即可。说明时,主要围绕食材,从“一清二白”到“肉、蛋、禽等”再到“海外食品”逐渐丰富多样;从

41、形式上,依据图片中文字“西式、农家乐、拼桌”“吃法花样不断翻新”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最后总结升华,年夜饭的食材、形式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的上升,同时注意分析其文化层面的意义。【点睛】解答论述题的一般步骤:第一,要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分析、认知,提炼出一个观点(论题)。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论题)进行论证说明,做到史论结合,做到有理有据。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第三,末尾最好附上总结性、点评性语言,以升华所提炼的观点(论题)。第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B铅笔

42、在答题卡相关区域内把所选的题号涂黑。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与漏泽园等。福田又称作佛教徒的功德田。北宋福田院设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由开封府直接派人管理,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宋徽宗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到宋徽宗时最为普及完善,遍及全国各州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宋朝的医疗济贫机构叫医药惠民局,北宋时创立,其中的安济坊作为专门性的扶贫机构,其职能是

43、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既安葬无名尸体,也允许无地无钱的贫民安葬自己的亲属于此。摘编自赵映椿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1)措施:设立保障机构;政府积极推进;立法保障,定期考核;针对生老病死不同情况采取相应保障措施。(2)意义:缓和矛盾。稳定政局。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有借鉴意义。【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宋朝社会保障机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机构、政府

44、推进、立法保障、定期考核、因事而异等方面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2)意义,根据材料“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其职能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经济发展、后世借鉴等方面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1940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月,日本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8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60%

45、以上。7月26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1亿美元的贷款。1940年末,苏联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12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2800架飞机和2700辆战车,日军只有720架飞机和450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月28日,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南部。10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2)根据材

46、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答案】(1)原因:日美矛盾不断激化;欧洲战局的变化;苏联远东军事实力的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政府人事变动。(2)影响:日本扩大战线,在战略上陷于被动;推动美国政策调整;加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美矛盾、欧洲战局、苏联影响、苏德战争、政府变动等方面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2)影响,根据材料“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战线、美国政策调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等方面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