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87.50KB ,
资源ID:25567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56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7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语文卷.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7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语文卷.doc

1、2007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语文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卷 阅读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美感杂议翁寒松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

2、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 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

3、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

4、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选自2090年3月4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天天”,是因为承受不了如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

5、鸣般的管乐声。 B为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3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可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反而只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在欣赏文学、音乐乃至绘画

6、等艺术时,只有具备了高品位的欣赏情调和较强的欣赏能力,才能超越感官刺激的低级层面。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E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

7、,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日:“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

8、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末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注服:服丧之礼。笥:盛衣物的竹器。扃钥:门锁。饫:宴饮。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藉:坐,卧。 B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格:击,打。 C.房琯每见德秀 每:经常。 D子哭过哀,礼欤 礼:符合礼节。 5下列句中加点词

9、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陶然弹琴以自娱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

10、,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珀等人的称赞。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5分)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4分) (二)古诗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 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哲

11、宗年间,因遭迫害,苏轼被远放儋州(今属海南省)等地,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鲁叟乘桴意: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奏乐声:语出庄子天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里形容涛声。冠:第一。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参横”句点明渡海的时间,“苦雨”句运用“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多年遭受政治迫害终于得到解放的喜悦心情。 D颁联明写景实写意,就“晴”字生发开去,暗示诗人长期遭人诬陷,心地是清白纯洁的,终于云开雾散,真相大白。 C颈联化用典故,转入议论,表明诗人历遭不白之冤,一贬再贬,已超然物外,无意仕途,

12、决意退隐湖海,寄情山水。 D全诗前四句写景,以景喻情,手法巧妙,不露痕迹:后四句议论,用典贴切,意蕴深厚,感情丰富,形象跃然纸上。 9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与“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饿其体肤,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与琵琶

13、女遭遇相似,抒发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之情的两句诗是: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战国时赵国名将自比,表达自己尚思为国建功立业愿望的两句诗是: ,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界 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

14、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

15、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

16、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

17、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

18、,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4分) A.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风格独特清新。 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这说明部队的管理不严。本文主要就是讲战争与纪律的问题。 C.本文的情节安排极富匠心,环环相扣,如“他”抓树干、打喷嚏与咒骂等都自然而巧妙地引

19、出后面的情节。 D开头用了两段写三个士兵游泳死去,语言拖沓,若改用一句话说已有三人下河并被打死,表达效果会更好。 E作者深知对比、拟人等手法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因而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12、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对表现主题的作用。(6分) 13、加“*”文段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9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

20、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

21、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时,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

22、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

23、、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

24、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1999,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B第二段“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一句,一方面为下文引出李陵及司马迁罹祸,起到了过渡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全文的议论与评述作了铺垫。 C.开头写塑像集中突出了眼神与须眉两处细节,烘托了人物的血性与神韵;“头向北方偏着”的细节,议及“遥望李陵”的说法,顺利过渡到下文。 D“替叛贼说话”“震怒”

25、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E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书生,司马迁的性格也有多样性,他也曾对武帝寄予希望,也曾希望博取他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和梦想。 16传记在写法上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17这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和评述性语言的使用、标题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任选一个方面,简要评析其艺术成就。(6分)18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文本,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

26、精神进行评析。(9分)第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日本举行的这次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如果说,汽车给生活在20世纪的人类提供了动力和速度,那么飞机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给人类带来的,除了动力和速度外,更有广阔的空间。 C.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能只眷恋都市的享受,而

27、应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深入广大农村,这样才能保证文学艺术的长治久安。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少商家挖空心思铺天盖地地打出了减价的标牌,三折、四折甚至是七折、八折,折扣的确是非常诱人。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遏止艾滋病传播,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而不面对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D为了满足海内外广大京剧戏迷的要求,中国电影公司在中国京剧院

28、的鼎力合作下,经过紧锣密鼓的策划筹备,艺术影片中国京剧于近日在北京开镜。 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作景物描写,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 (任选一个情境,不超过100字)(6分) 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2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高二语文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课,同学们纷纷成立不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研修唐诗宋词。 (1)假如你是某个小组的组员,你将从哪个方面对唐诗宋词进行探究?请确定这个专题名称,不超过15字。 (2分) (2)模块学习结束了,各小组都提交了研究报告。学校要出版一本唐诗宋词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请你为该成果集写一篇小序,简介有关内容,评述出版意

29、义。150字以内。(6分)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上海市文明办2006年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近半数的青少年喜欢动漫,96的青少年上网。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者自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影响力位居第二的是同学和朋友,只有37的受访者选择了“父母”,选择“教师”的也很少。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附: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1、D。(一个时代的作品具

30、有个时代特定的审美情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 2A。(施特劳斯逃走主要是忍受不了蓝色多瑙河原作的美感被打击乐的演奏破坏殆尽。) 3CD。(A,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转折关系:B,创作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仅靠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还不够,还要有生活积累:E,不能把“文学男女”狭隘地理解为“文学青年”,解决文学美感的问题显然应该是所有文学工作者的职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C。(每:每次。) 5D。(D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可不译;

31、A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6B。(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 7(1)已经答应他了,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 (2)(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穿衣吃饭。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

32、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 元德秀因没有来得及在父母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初,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后,他将要为侄儿娶媳妇,但家里十分贫穷,于是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

33、到其他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当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他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奴婢。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

34、、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合乎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要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8C。(从诗歌第五句开头的“空余”二字可知并无“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意,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9“限”字更好。“限”即“遗憾”之意,“不恨”准确表

35、达了诗人虽被流放却观赏到奇绝的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因而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从“悔”字更好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可适当给分。只答第一问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10(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BD。(B,本文的主旨不是反映部队的管理及纪律问题,而是诅咒战争对人性的摧残。D,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

36、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出,比概括叙述好得多。) 12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凸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的。 13形象特点: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14保留现有结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

37、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去掉现有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AD。(A,文章从塑像写起,并未介绍人物的身世与经历,并未直入后文的中心事件,只是通过写塑像,突出人物精神与特征,增强可读性,与后文的内容相呼应。D,归根到底是

38、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 16(1)作为非虚构作品,普通传记注重写实,此文采取了文学化的手段,以史实为依据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血肉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且又真实可信。 (2)本传为评传,作品将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在叙述时经常给出画龙点睛的评论,把作者本人的情感与评价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升华了叙述内容,寄寓了作者情感,突出了传记的意义与价值。 17(1)选材集中,剪裁紧凑。全文篇幅短小,只集中写了罹祸的原因、结果及其社会意义。由塑像的风骨入文,由头部的北斜联想到李陵,围绕为李陵说公道话、震怒了武帝而受极刑,终至促成

39、史记的诞生。全文不枝不蔓,剪裁集中,凝练紧凑。 (2)塑造人物方面,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着眼于典型细节,使得个性鲜明突出。如朝堂上群臣谈如何处置李陵一节,简要地将大臣人格的两面性、武帝的残暴昏庸勾勒了出来。二是也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在塑造司马迁时,既写到了他的骨气、血性、刚直不阿,“就极刑而无愠色”,也写到了他曾对汉武帝抱有幻想,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展示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3)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发表画龙点睛的感慨与评述,这些精彩的评论,升华了人物精神,点染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抒情性。如:“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这样的

40、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更是通过强烈的语言造势将感情升华到顶点,使主旨得到深化。 (4)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比喻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生动而传神。 18(1)有独立人格。司马迁:“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事业。 (2)有社会良心。司马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坚持正义,不

41、趋炎附势,这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的一种价值取向。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 (3)有理想,执著追求。司马迁:“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著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 (4)顽强坚韧。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定不拔。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5)不重名利,不迎合时俗。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时俗,耐得住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A。 (B项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多用来比较两个不好的方面,含有贬抑或

42、否定之意,可改为“胜过一筹”。C项的“掩耳盗铃”固有欺骗之意,但一般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而文中的“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D项中的“长治久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得好,长久地太平安定,不能用来形容文学艺术的兴旺,可改为“长久繁荣”。) 20B。 (A项中“甚至”前后的词语语序不当,“二折、四折”显然比“七折、八折”更为诱人,可改为“八折、七折甚至是四折、三折”。C项是前后不对应,“能否”表示“能”或者“不能”,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不“可怕”,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是“可怕”的。D项中“鼎力”是敬辞,“大力”的意思,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此处修饰“合作”不

43、妥;“策划”与“筹备”语义重复。) 21示例一: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夕阳西下,巨大的火盘将浩瀚的大海染成深红,万朵红霞布满天际,海天一色,满目生辉。波涛一浪紧逐一浪,轻拍着海岸,涛声中,海鸥穿梭,渔舟唱晚,椰风飘香,少男少女们赤脚在沙滩上嬉戏,笑语欢歌,好生惬意! 示例二: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抬头仰望,天,湛蓝湛蓝的,星星还未完全隐退,脚下雾霭迷蒙,乳白而轻扬的云气给黛青的山峰笼上了薄薄的纱帐,山峦起伏而酣睡着,天际是红红的一片,几抹亮光从万顷云霞中直射东天,红艳红艳的太阳要出来了1 22示例:专题:唐朝田园山水诗派成因探析 小序:这是一本高二同学唐诗宋词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集。这些作品,

44、或分析名篇深意,或阐述风格特色,或探究流派成因,或讨论对后世的影响。材料翔实,观点鲜明,分析细致。尽管还稚嫩粗浅,但映射着辛勤钻研的身姿,闪烁着思考求索的光芒,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是新课程实施的结晶。我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叫好! 六、写作(60分)23略。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0分)1D。(一个时代的作品具有一个时代特定的审美情趣,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本题3分。2A。( 施特劳斯从指挥席上逃走,主要是忍受不了蓝色多瑙河原作的美感被打击乐的演奏破坏殆尽。)本题3分。3C,D。(A,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

45、不是必然的转折关系;B,创作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仅靠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这一条件还不够,还要有生活积累的客观条件;E,不能把“文学男女”狭隘地理解为“文学青年”,解决文学美感的问题显然应该是所有文学工作者的职责。)每空2分。本题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4C。(每:每次。)本题3分。5D。(D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可不译;A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本题3分。6B。(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本题3分。

46、7(1)已经答应他了,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大意2分,“许”“负”“坐”各1分。)本题5分。(2)(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穿衣吃饭。(大意2分,“衣食”“人之孤遗者”各1分。)本题4分。评分示例:(1)示例1(5分):我已经许诺答应这件事,不能背弃约定,如果有什么后果,我来承担责任,不会波及连累其他人。(整体语言不简洁,“累”等个别词翻译不准确,但不影响大意,不涉及得分点,给满分。)示例2(4分):已经答应他了,就不能失约。如果受到牵累,我一个人担当罪责,不牵连别的人。(4分。“负约”译为“失约”,表意不清晰,扣1分。)示例3(3分

47、):(我)已经答应他,就不可以违背约定。即便是累赘,我也一个人承担,不会殃及他人。(3分。漏译“坐”字,扣1分,“即便”“累赘”“殃及”等词影响整句大意,扣1分。)(2)示例1(4分):(德秀)所得到的奉禄,全部为那些孤苦伶仃且无依靠的人买衣服和食物。(大意正确,得分点翻译准确,给满分。)示例2(3分):德秀把他所得的奉禄,全部分发给孤寡老人和孩子。(3分。漏译“衣食”扣1分。)示例3(2分):他所得到的奉禄,都用来给了孤遗的人。(2分。漏译“衣食”扣1分,“人之孤遗者”句式理解正确,但“孤遗”未翻译,扣1分。)8C。(从诗歌第五句开头的“空余”二字可知并无“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意,颈联表

48、现的是诗人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本题3分。9“恨”字更好。(1分)“恨”即“遗憾”,也含“怨恨”之意,“不恨”准确表达了诗人虽被流放却观赏到奇绝的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因而不遗憾不怨恨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4分)“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1分)(从“悔”字更好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可适当给分。只答第一问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本题6分。评分说明:(1)表明观点给1分,未接下来说明理由不给分。(2)对“恨”“不恨”的理解和阐述正确全面给2分。“恨”理解为“怨恨”不扣分,只答理解没

49、有阐发给1分。(3)主旨表述准确给2分。答“无意仕途”“追求宁静”等给1分,答“热爱自然”等不给分。(4)指出用“悔”字不如“恨”字给1分。(5)从“悔”字更好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适当给分。示例1(6分):我认为“恨”字更好。此诗表现诗人遭人诬陷被流放,现今终遇赦时的释然,达观和喜悦之情。“恨”有怨恨、埋怨的意思,更能体现诗歌豁达乐观的主旨。而“悔”字有后悔的意思,并非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恨”字更好。(理解正确,表达准确全面。)示例2(5分):我认为“恨”更好。因为作者是由于遭到迫害而被流放的,在此期间生活非常艰苦,作者也遭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用“恨”字能暗示作者生活的艰

50、苦,处境的悲惨,也借此衬托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无意仕途,追求祥和美好的心境。“悔”则不能。(对“恨”的内容回答全面,给2分;主旨表述有偏差,给1分;其它要点答对,总体给5分。)示例3(4分):我认为“恨”字更好。表现了作者在长期遭受迫害后得以解放的喜悦,起着对比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豁达、乐观。“悔”字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未回答对“恨”的理解与阐释,扣2分,其它要点回答正确,得4分。)10(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本题8分,每空1分,添字、减字、错字均

51、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B,D。(B,本文的主旨不是反映部队的管理及纪律问题,而是诅咒战争对人性的摧残。D,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出,比概括叙述好得多。)本题4分。答对一项得2分。12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评分示例:3分例:运用烘托手法

52、,先描写一种轻松的氛围作为铺垫,引出下文两个士兵相见的紧张氛围,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衬托,引人入胜。(扣住了一点如对比、反衬等来答,可给3分)4-5分例: 画线文字有景物、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画线的第一句话写天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第二句则暗示了士兵要洗澡的决心;第三句写出了士兵的喜悦心情,写他心里完全放松了,暗示下面情节的突变,引出后面的情节,紧扣主题。(扣住三处画线文字谈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分析较具体,但有些观点牵强,如此例中的“第二句则暗示了士兵要洗澡的决心”“第三句”“暗示下面情节的突变,引出后面的情节,紧扣主题”。可酌情给4-5分。)6分例: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有

53、利于表现文章的主题,“鸟儿在自由地飞翔”表示了“他”喜欢自由、追求自由。二、有时“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表现了青年那种童真的性格,热爱大自然的一景一物的情感。三、也衬托了结局的残酷、战争的残酷。(答两点或两点以上,有两点正确,即可给满分。如此例中第一点并不正确。但二、三两点有理。)13形象特点: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评分示例: 3分例:“他觉得无法扣动扳机”,说明“他”是一个向往和平的青年。(只答一点,言之有理,可给3分。)4-5分例:“他”是一个

54、渴望和平的人,不希望有战争,却又不得不为祖国的存亡而战。“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枪”,“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表明了“他”不愿意看到流血的场面,表现出“他”内心对和平的期盼和对战争的痛恨。(答到两个方面但有一个方面理由欠充分,或扣住一点答,说理比较充分,可酌情给4-5分。)6分例:从“狂奔”“举起枪”等词语可以看出,“他”已经是一个反应迅速的标准士兵了。而从“他”无法扣动扳机可以看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厌恶流血、爱好和平、天真善良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抓住具体的描写进行分析且谈到两点并言之成理的可给6分)14保留现有结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

55、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3分)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3分)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3分)去掉现有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分)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分)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3分)本题9分。不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成理均可依要点给分。评分示例:3分例:我认

56、为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惊起”“倒下”“跪下”“平扑”这一连串的动作无不反映着战争的残酷,战争让无数人的生命消失,让人民痛苦,结尾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每个读者的心。(从结构、表达效果或主题三者中一个方面作答,且言之成理者,可给3分。)4分例:不去掉结尾更好。“他”无法扣动扳机,却只能应声倒下,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残酷到了剥夺和平、剥夺人性。“鸟群”的惊起暗示了战争的来临,暗示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惶恐与痛苦。这一结尾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给人以沉重的思考。(答了两条,有一条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另一说法有些牵强,但观点是从文本生发的,可酌情4分。)5-6分例:现有结尾更好。之前的几段,作者把读者

57、引入了“他”的思想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战争、对人性的迷惘和思考。然而,战争的现实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他”一厢情愿的善意和仁慈而变得美好。战争就是战争,作者用最后一段把读者拉回了现实,正视战争的无情。(答对两点,语言简明,或从主题、表现手法、结构等某一方面抓住一点作较多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可酌给5-6分。)7-8分例:我认为原来的结尾更好。怀着一颗童心的“他”死了,更加给读者以震撼,更加突出了战争让人性泯灭的罪恶。群鸟惊起,表现了自然对战争的排斥。而“他”倒下的细节描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对那种善良、纯真人性的逝去的惋惜。(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从具体的情节入手进行分析

58、,且能较完整地谈到二点,另一点如本答案中的“群鸟惊起,表现了自然对战争的排斥”虽不很准,但有一定道理,可酌情给1-2分。)9分例:留有该结尾更好。该结尾能与上文“他”内心的挣扎斗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迟疑,对方却杀掉了他,表现了战争的无情,扼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民。一条原本只是单纯的河流也被扯入了这无情的战火中,出乎意料的结局,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引人深思。(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从具体的情节入手进行分析,且能谈到3点,言之成理。或就结构、表现手法、主题任一个方面作较深入的分析亦可给满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5A,D。(A,文章从塑像写起,并未介绍人物的身世与经历,亦并未切入

59、后文的中心事件,只是通过写塑像,突出人物精神与特征,增强可读性,与后文的内容相呼应。D,归根到底是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本题4分,答对一项得2分。16(1)作为非虚构作品,普通传记注重写实,此文采取了文学化的手段,以史实为据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血肉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而又真实可信。(2)本传为评传,作品将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在叙述时经常给出画龙点睛的评论,把作者本人的情感与评价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升华了叙述内容,寄寓了作者情感,突出了传记的意义与价值。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4分,两点给6分。评分示例:(1)这篇

60、传记通过对司马迁生平遭遇的描述,写出了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刚毅,通过写司马迁由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表达出了他要毅然创作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同时也为文章点明主旨,表达出司马迁这“好一根硬骨头”。评析:没有正面触及与“写实”不同的“写法”,而是总结概括文章内容,表达也不通畅。给2分。(2)特征:善于议论,作者从“李陵之祸”这一环节上引申对司马迁做了各种评述,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评析:有观点,但未能稍加阐述,给4分。(3)采用了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及衬托的表现手法,不仅写实,还兼议论、抒情相结合。评析:兼及了上述答案要点的两个方面,但对第一个要点

61、略之不详,给5分。17(1)选材集中,剪裁紧凑。全文篇幅短小,只集中写了罹祸的原因、结果及其社会意义。开头由塑像的风骨入文,由头部的北斜联想到李陵,围绕为李陵说公道话、震怒了武帝而受极刑,终至促成史记的诞生,全文不枝不蔓,剪裁集中,凝练紧凑。(2)塑造人物方面,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着眼于典型细节,使个性鲜明突出。如朝堂上群臣谈如何处置李陵一节,简要地将大臣人格的两面性、武帝的残暴昏庸勾勒了出来。二是也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在塑造司马迁时,既写到了他的骨气、血性、刚直不阿,“就极刑而无愠色”,也写到了他曾对汉武帝抱有幻想,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展示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写出

62、了人物的复杂性。(3)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发表画龙点睛的感慨与评述,这些精彩的评论,升华了人物精神,点染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抒情性。如:“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更是通过强烈的语言造势将感情升华到顶点,使主旨得到深化。(4)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比喻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生动而传神。本题6分。答对一点即给满分。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均可。评分示例:(1)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艺术成就分析:把司马迁写活了。评

63、析:曲解了“人物塑造”,偏离题意,给1分。(2)这篇传记通过列举司马迁在“李陵之祸”中的言行及遭遇,向读者展示了司马迁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具有顽强精神的形象,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事业,不畏苦难的形象。评析: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未回答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特色”,扣题不紧。给2分。(3)标题突出了司马迁的精神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精神的崇敬和敬佩。评析:答到了标题的作用,但未点到比喻的手法,给4分。18(1)有独立人格。司马迁:“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 “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独立人格是司马

64、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事业。(2)有社会良心。司马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坚持正义,不趋炎附势,这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的一种价值取向。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3)有理想,执著追求。司马迁:“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著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4)顽强坚韧。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定不拔。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5)不重名利世俗。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时俗,耐得住寂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

65、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本题9分,答出一点给5分,两点给满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均可。评分示例:(1)司马迁具有不畏强权和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强权面前为李陵辩护,在受到宫刑后还忍辱写完史记,真可谓大丈夫,好一根骨头也。评析:稍有概括,表达不畅,给3分。(2)在人生价值方面,刚硬而敢于说实话,不人云亦云;在事业方面,勤奋而不畏苦难。评析:答案所述不能确定是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还是于今天的启发与裨益。话意不明。且“刚硬而敢于说实话,不人云亦云”不能概括为“人生价值”。较混乱,给4分。(3)人格:司马迁不畏死亡,敢于说公道话,表现了他刚硬、坦率的人格特点,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坚持,且具有刚硬坦率

66、的性格。精神:司马迁的精神是无坚不摧的,他的精神是坚韧和刚强,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都不会摧毁他,要成就事业就要坚强。评析:内容尚可,但前后观点有交叉,给7分。(4)司马迁不畏权势,敢于进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及高风亮节的人格,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有启发。在专制强权和专横的帝王面前,司马迁敢于说真话,道公理,是其高尚人格的体现。决心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奋斗,是司马迁的伟大抱负,他带着理想,虽然身心痛苦,但仍坚持到底,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体现,成就事业就必然有如此的胆识和气魄,司马迁也是如此。评析:内容充实,将几方面的观点揉在了一起,但条理不够,语言上也稍有缺欠,给8

67、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9A。(B项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多用来比较两个不好的方面,含有贬抑或否定之意,可改为“胜过一筹”。C项的“掩耳盗铃”固有欺骗之意,但一般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而文中的“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D项中的“长治久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得好,长久的太平安定,不能用来形容文学艺术的兴旺,可改为“长久繁荣”。)本题3分。20B。(A项中 “甚至”前后的词语语序不当,“三折、四折”显然比“七折、八折”更为诱人,可改为“八折、七折甚至是四折、三折”。C项是前后不对应,“能否”表示“能”或者“不能”,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不“可怕”,不能 “从失败的阴影中走

68、出来”才是“可怕”的。D项中有多处语病:“鼎力”是敬词,“大力”的意思,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此处修饰“合作”不妥;“策划”与“筹备”语义重复;“开镜”用在此处语义不明,可改为“开拍”。)本题3分。21示例一: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夕阳西下,巨大的火盘将浩瀚的大海染成深红,万朵红霞布满天际,海天一色,满目生辉。波涛一浪紧逐一浪,轻拍着海岸,涛声中,海鸥穿梭,渔舟唱晚,椰风飘香,少男少女们赤脚在沙滩上嬉逐,笑语欢歌,好生惬意!示例二: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抬头仰望,天,湛蓝湛蓝的,星星还未完全隐退,脚下雾霭迷蒙,乳白而轻扬的云气给黛青的山地笼上了薄薄的纱帐,山峦起伏而酣睡着,天际是红红的一片,几抹

69、亮光从万顷云霞中直射东天,红艳红艳的太阳要出山了! 本题6分。不切合情境者最多2分。符合要求且语言通顺的即可给满分。评分示例:情境一说明:描写的“景物”符合“傍晚”和“大海边”的特点,语言通顺,运用了形象类修辞手法,即可给满分。示例1(6分):傍晚,太阳徐徐落下,在最后时刻,也仍然放射光芒,在遥远的海面上,被余光照亮的波浪,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像一个个旋转的舞者,给海面增添了无限生机,黄昏中的夕阳无限美好。(符合所给情境,写了傍晚大海的景色,语言生动形象,用了比喻手法。)示例2(5分):傍晚,脚踏着松软的沙子漫步在海边,感受着微凉的海风拂过脸面,品尝着海风中的咸味,看着太阳缓缓沉没在天海一线的

70、那一边,心里不禁有凉意,有道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符合所给情境,语言通顺,用了引用修辞,但生动形象不够,扣1分。)示例3(4分):傍晚渐渐来到了。天上的太阳就要落下山,残阳的余辉印在被海风吹的轻轻流动在海面上,显得格外的美。(点了情境,“残阳”句读起来有点拗口,“余辉印在”用了拈连,内容太单薄。)情境二:示例1(6分):清晨,山顶上,花丛里闪着一颗颗“钻石”,蜜蜂、蝴蝶全都跑来凑热闹,“钻石”掉在了泥土上,被土地公公给收了;树上的鸟也不甘落后,睁着惺忪的眼睛扯开了喉咙练歌,他们这一闹,把太阳公公给吵醒了,只见他从山的另一边徐徐升起。(紧扣“情境”写景,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

71、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虽超了几个字,但不妨碍给满分。)示例2(5分):清晨,站在危耸的山顶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太阳刚露圆圆的脑袋,身旁尽是一朵朵白云,好像一伸手便可抓到它,小鸟在身边吱吱喳喳飞来飞去。此时此刻,人、景、物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基本符合情境,语言也较形象生动,但“朵朵白云”应为“朵朵红霞”。)示例3(3分):清晨,山顶上出现一种地生态情物那就是太阳,它那火红的生命在你心中,如渴下一大碗汤一样,火热热地烧着。(只点到“清晨”二字,所写景物不符合“情晨”景色特点,也看不出立足点是“山顶上”,语言也不够通顺,有错别字。)22示例: 专题:唐朝田园山水诗派成因探析(2分)小序:这是一本高

72、二同学唐诗宋词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集。这些作品,或分析名篇深意,或阐述风格特色,或探究流派成因,或讨论对后世的影响,材料详实,观点鲜明,分析细致,尽管还稚嫩粗浅,但映射着辛勤钻研的身姿,闪烁着思考求索的光芒,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是新课程实施的结晶,我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叫好!(6分)本题8分。视内容与表达酌情给分。(1)题评分说明:不能超过15个字,每超过1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语句不通顺扣1分,没有“显示”“唐诗宋词”内容的扣1分。示例1:在唐诗宋词中领悟中国不灭的精神。(2分,句通点了“唐宋”。)示例2:不同的时代,成就不同的辉煌!(2分,句子优美,且暗含“唐诗宋词”内容。)示例3:语言的

73、特色。(1分,未显示出“唐诗宋词”内容,太空乏。)示例4:怎样从作者身世里来探究诗词的内容。(1分,句子不通顺。)(2)题评分说明: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包括:一、“成果集”的作者是谁(点明“高二学生”即可);二、什么成果集(点明是在探究“唐诗宋词”,或更细致点出探究“唐诗宋词”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三、这些成果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要符合小序的特点,除介绍“有关内容”外,还要评述成果集的“出版意义”。示例:唐诗,是具有节奏的!通过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表达出诗人的心情;唐诗,是具有规律的!每句话的长短都一致,读起来十分的顺口。宋词是简单明了的,虽然每句话的长短不同,但它所表达的意境十分的清晰。所以说诗

74、与词各具特色!(这个“小序”文不对题,是在介绍“唐诗宋词”,而不是介绍“成果集”的有关内容,更没有评述“成果集”的出版意义,从涉及“唐诗宋词”给1分。)六、写作(60分) 23等 级 评 分 标 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表达20分切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漂亮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语病多

75、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点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 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 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4 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三、缺标

76、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每用错3处标点扣1分。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评分示例:1.不该遗忘的一类卷:60分(另扣错别字2分)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形象化地表现了时下流行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立生的不良影响,然后以虚拟的方式抒写了回归民族经典文化与回归亲情的需求和渴望,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以强化主题。全文视角独特,视野开阔,章法有致。排比段的运用,增强了结构的严整性,对比的错综使用,强化了立意的理性,因此本文是一篇情、理、文相得益彰的佳作。2.父母的爱一类卷:51分(16+18+17=

77、51)本文主要是通过写“父母的爱”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的。文笔优美,行文流畅。但是,文章的侧重点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写得不够到位。3.朋友、同学“来之不易”一类卷:52分本文从朋友对自己的影响的角度构思作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朋友、同学对我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全文紧扣此中心,展开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结论:不要轻易放弃对自己有良好影响的朋友。所以,本文可视为规范的议论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给17分;切合文体,结构严谨,表达给18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特征给17分。总分52分。4.父母与青少年二类卷:45分(15+15+15=45)本文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层

78、次清楚,结构完整。但论据不足,说理乏力,且在运用例证法的过程中,述例不够概要,且缺乏析例说理的过程。5.大众文化的影响二类卷:43-1=42分从本文的标题“大众文化的影响”即可知它是符合题意的,而事实上,全文每个自然段基本都以“大众文化:”引领下文,文中明确提出大众文化可以“丰富业余爱好和业余时间”,“增强同学间的交流”。那么中心是明确的。所以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给14分;字数虽然不足,但结构还是完整的,表达给14分;立意较深刻,特征给15分。总分43分,字数少80字,扣1分,最后得分42分。6.青少年犯罪谁之过三类卷:26分(10+10+6=26)(错别字扣1分)本文除了在引述话题材料过

79、程中涉及“题意”之外,其余所述所议皆偏离了“题意”且逻辑混乱,毫无章法。但语言比较通顺,第一段中还用了排比句,体现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且书写也较为规范。7.大众与传统文化三类卷:21分(9+9+3=21)(错别字扣1分)本文属“基本符合题意”,但东拉西扯,毫无章法,语言和书写不太规范。8.学则有,不学则无四类卷:14分本文以一组排比句开篇,似乎较有文采,但与所给材料基本没有联系;第二段引出哲学概念,更是不知所云;接下去谈功夫与知识都是学来的,其中虽然涉及到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的诱惑下迷夫了理想,但仅仅是一晃而过,没抓住它做具体分析论证。所以本文中心不明确,给5分;结构混乱,语病较多,给5分;个别语句

80、较精彩,给4人。总分14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

81、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有牵累,我当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作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便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那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

82、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族弟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是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