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2007年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语文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 改液。不按
2、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侪辈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入殓 眼睑 验证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禅让 阐释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之所以要实施“量身定做”的教育,是因为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点燃了年轻人的真正激情,那这个激情的火种将扩展到其他事情上,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没有演过大人物的谢园这次在陈云在临江里小试牛刀,为首次演大人物,他不
3、敢怠慢,阅读了很多有关陈老的书。 C抗战期间,无数百姓和一些大学不断流亡和内迁至西南地区,但是仍然不能摆脱日本侵略者如影随形般的轰炸。 D阳光、地热、风、生物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环保、安全,但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成本低廉,所以长期以来新能源少人问津。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制造”的繁荣当然说明我们的进步,但“中国制造”的不足却值得深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核心技术,我们不仅会沦为“打工者”,而且还将受制于人。 B. 从家电业的一枝独秀到激烈竞争下的渐行渐远,从国有企业的标杆到被资本巨鳄并购,有着20年变迁史的美菱,见证了中国家电业的急剧变化和国企改革的艰难历程。
4、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经济的发展固然能够把生活中的一些陈规陋习抛到历史车轮之后,但只有优秀历史文化与科学人文精神的建设,才能为城市塑造出美丽的灵魂。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
5、草。 A B C 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崄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公不答,径起入户。君
6、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 “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
7、”,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 太刚则折” !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种酷刑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何以伐为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D.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8、 退而论书策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 刚毅” 的一组是( ) 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君亦奏麟侵狱事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
9、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三、(21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4分)译文: (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4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浣溪沙 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词的上片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
10、个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4分) (2)唐代皎然诗式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也有多重意思,试作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子曰:“岁寒, 。” ( 论语)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四、(33分)(一)必考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一15题。(18分)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
11、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12、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
13、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12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桃花文化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13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3分) ( )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
14、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14“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包括哪些内容?请加以概述。(6分) 答: 15中国文人的“桃花源情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积极作用是什么?(6分)答: (二)选考题(考生可从下面文学类、实用类阅读中任选一类作答)(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一18题。)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
15、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16、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颇、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跟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
17、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 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你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
18、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前年,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
19、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原载时代文学2001年第1期,有删节)16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马为什么说“不,我瞎了”?此话如何理解?(4分) 答: 17文章前半部分多处描写了马的外貌,又多处提到了牛和鸡,这些有何用意?(6分) 答: 18马听到主人骂一句“你这瞎马”,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l题。)“生前著作无虚日” 叶永烈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一个脾气鲠直而性格爽朗的人。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我大不喜欢上街。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 在海峡这边,老年人是从当年“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年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
21、批判知其大名,年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自从1986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40年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30年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1987年11月4日台湾中国时报)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 “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其次,该是翻译
22、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粱实秋。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 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 在1967年,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7年功夫写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124册。 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
23、,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30多种。 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雅舍”,原本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客居,座落半山上,邮差送信不便,他就在山下挂一信箱。信箱不可无名,他的邻居叫龚业雅,他从中取出个“雅”字,在信箱上写“雅舍”两字。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3集1986年出了4集。还出版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
24、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他与继室韩菁清之间的书信,正在编写成20万字的菁秋琐记。每逢周末,他必定给在美国的次女文蔷写一封散文笔调的家书。长达14年的家书,又汇成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记下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脚印 80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据夫人韩菁清女士言及,她常常发现,梁实秋椅子的坐垫上。留着一滩鲜血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全然不觉得! 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怎样评价,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难怪,老舍夫人胡絜青在梁实秋辞世之后,用14个字精辟地概括梁实秋一生: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节选自名人秘
25、闻录梁实秋的梦)19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扼要而全面的概括出你眼中的梁实秋的形象。(文字含标点不超过30字)(5分) 答: 20“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答: 21你认为,该怎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本文是从什么角度评论梁实秋的?你对作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5分) 答: 五、(12分)22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解说。(6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海,原指到海中去,现在很多场合则指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
26、界做买卖。又如 ;又如 。23仿照示例,根据语境,以“草”为联想点,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各续写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句子。字数、句式不限。(6分) 示例:“独木不成林,根草不成春”:心心相连,手手相牵才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绿茵场上的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六、作文24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行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揭阳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12分,每小题3分)1D (A项中“剂”和“霁”均读j;B项中“睑”和“俭”均读jin;C项中“箪”和
27、“殚”均读dn。)2B (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原意是说“首当重任”,用反了。)3C (句式杂糅,改“致力于工作”或“工作方面取得进展”。)4D (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词语之间的相互照应。如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又是一片松林”的“又”与“在松林中行”照应;“半人高的茅草”与“还有很美丽的骨牌草”照应;“一条小溪”与“溪中的几块垫脚石”照应等。)二、(12分,每小题3分)5C (罪,名词)6A(A副词,竟,竟然;B动词,成为、担任语助词,呢;C副词,将要连词,一边一边;D边词,表示转折,可是连词,表示承接。)7C (是在王安石对孙介夫的评价;是孙介夫当时的使命;是苏轼对
28、士人品格修养的结论。)8B (解析:苏辙的离职与孙介夫没有关系,孙介夫不愿出任条例司的属官是个性使然。)三、(21分)9(1)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4分)(“以身试之”2分,“厄”1分,“畏”1分) (2)他们已经认罪了,其他人(难道)可以全杀掉吗! 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4分)(“伏其辜2分,“我何与焉”2分)参考译文: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少言的人差不多是个仁爱的人。”孔子又说:“花言巧语、善于矫饰的人,他的仁爱之心大概没有了。”孔子喜欢那些刚强坚毅的
29、人,并不是喜欢他们的刚强坚毅,而是喜欢他们身上的仁爱之心。孔子讨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并不是讨厌花言巧语,讨厌他们没有仁爱之心。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在我仕途艰险的时候排挤我的,都是以前(花言巧语)讨人喜欢的人。所以我知道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而花言巧语的人一定没有仁爱之心。 像孙介夫(名立节)那样的人,真可以算是刚毅的人了。起初我的弟弟子由担任条例司的属官。因为与同僚评议朝政观点不同自请离开。王安石对孙介夫说:“我们条例司应该录用像你一样做事开明、敏捷的人啊。”孙介夫笑着说:“您说错了。一定要录用比我强
30、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也是不肯担任条例司属官的。”王安石不回答,直接走进门里,孙介夫也快步离开。孙介夫担任镇江军书记,正当新法刚刚开始实施,监司都是刚入仕的年轻人,不再对士大夫以礼相待,却唯独对孙介夫十分尊敬和忌惮,说:“这是那位拒绝丞相不愿意担任条例司属官的人。” 谢麟掌管溪洞等地的事情,桂州守官王奇与蛮敌作战阵亡,当时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审问有罪的官吏与士兵。谢麟于是将抓捕了大小官吏十二人交给孙介夫审查,打算将他们全杀掉。孙介夫坚持不可以。谢麟用言词威胁孙介夫。孙介夫说:“审案应当按事实办理,官吏更应当奉公守法。军队驻留不前是几位将领的过错,他们已经认罪了,其他人(难道)
31、可以全杀掉吗!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谢麟于是上奏说孙介夫抗拒上司的命令,孙介夫也上奏说谢麟侵权管理审案的事情。刑部最后按照孙介夫的奏章定案,十二个人都免去死刑。有人只是被判贬官。我因此更相信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 孔子生活的年代,可以算是有许多有品德的人,可是孔子却说“没能见到刚毅的人”,这是为了说明这种人很难遇到。可是世人竟说“太刚毅的人容易被折损!士人担忧的是不刚毅,通过长期修养来成就这种品德还担心不够,怎么担心自己太刚毅,害怕被折损呢!会不会被折损是天意,不是刚毅的过错。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患得患失的浅陋小人啊。10(1)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
32、情更深(“乐景写哀”1分)。“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画面”1分)。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唧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画面展开,结合作者情况分析2分)(2)“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落花)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33、。(另表述亦可,但表述要点要清晰,也要合情理。)每要点1分,共3分。)附:苏轼词鉴赏: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
34、,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35、“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11(每空1分,共6分)(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33分)(一)必考题(18分)12B (以两首歌的名字,写出历史之悠久。A、D局限为“诗歌”。C谈的是地域)(3分)13C (按“儒”的观点,“治国”应“身体力行
36、”,“失意”才追求“逍遥”。从文中可理解出以上含义。)(3分)14要点:(1)自然是美好的;(2)自然是永恒的;(3)自然是文化的源泉之一。(每点2分, 共6分)15中国文人有志“治国”,又屡遭挫败,所以情钟桃源。(4分)它鼓舞文人去追求美好理想。 (2分)(二)选考题(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6有两层含义。一、自己几十年没睁开眼睛,和真正瞎子没什么区别。二、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女人骂自己“瞎马”,自己不识人,是真正的“瞎了”。(或:伯乐慧眼能识马,而自己却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本题是一道鉴赏评价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每层含义2分,共4分)17文章勾勒出了马
37、的伟岸的外貌,强调了它以前是一匹不凡的战马。(2分)而公鸡“引颈高歌”,母鸡“在散草中刨食”,牛“垂着头反刍”,都是一群忙于度日、碌碌无为、胸无大志的动物。(2分)文章用其他动物烘托了马的高大、出类拔萃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命运对马的不公,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文章怀才不遇的主题。(2分)(本题属于分析综合题。考查分析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18一、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保住了自己的尊严;(3分)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2分)二、答“不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它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
38、瞎”;(2分)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2分)没必要自暴自弃,沦落为普通的难看的瞎马。(1分)(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探究性题 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9个性颇强、情感丰富、著述颇丰、学贯中西、争议颇多的文人。(答“文人”得1分答 “学者”“作者”等不给分。其余内容每点得1分,答对4点或4点以上的不超过4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5分) 20本句表达了作者对梁实秋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1分)梁实秋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谁也没法否认,强权消灭不了,舆论宣传否认不了。不管别人怎样评价梁实秋其人,但作为人类宝贵文化遗产,梁实秋的文学结晶将造福人间。(4分
39、)(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1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尽量全面、客观、公允,既要看历史,又要兼顾现实。(2分)尽管梁实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更曾遭受伟人、名人的批判,但本文作者却用发展的眼光从辛勤著述这个角度对梁实秋大加褒扬,(1分)对有争议的方面又不妄下结语,体现了客观评价的精神,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种体现。(2分)(本题旨在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 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五、(12分)22(6分) 示例:下课,原指上课时间结束,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体育教练被解职;变脸,原指翻脸等,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点3分,共6分)23示例:我虽弱小,但我很坚强。 我的痛苦换来众人畅快的欢呼,这也是一种幸福。 同样的绿意却不受欢迎,只因生命的力量用错了地方。 (提示:要注意不同场合的“草”与“理”的联结的合理性。每一句3分,共6分)六、(60分)24提示:要弄清“行走”的确切含义。“行走”不是跑步、跳跃,也不是悠然自得的散步,而是有方向、目标,有充足的准备,有自信,有毅力,不慌不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参考2006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共11页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