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祥云县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统测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2、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使中国人尤其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故选C;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建的一种选官制度,它们均与题意无关,排除ABD。【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2.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调整和变化”发生于清代的是A. 设置州刺史B. 增设参知政事C
3、. 实行三省六部制D. 设军机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符合清代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是设立军机处,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答案为D;A是汉武帝时期设立,B是宋朝,D是隋唐时期设立,与题干不符,排除ABC。3.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A. 耧车B. 翻车C. 曲辕犁D. 水排【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唐朝出现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故选C;西汉出现耧车,三国出现翻车,东汉杜诗发明治铁工具水排,ABD时间均不符合“隋唐”,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隋
4、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4. 史书记载:宋代铸币用工之序有沙模作、磨钱作、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前为大闳,冶官别墅,于闳之南,群工屯营,为屋八百楹。材料反映了A. 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规范B. 民营手工业分工日益细致C. 冶金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 家庭手工业工艺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铸币用工程序的严格规定来看,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规范,故答案为A项;铸币权属于国家,不是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排除B、D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工序,没有反映规模,排除C项。5. 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
5、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A.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 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C.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 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活跃,C项正确;明清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没有放弃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没有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D项错误。6.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城“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
6、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据此可知A. 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B. 北宋时已经出现了晓市C. 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D. 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至晓即散”可知,北宋时已经出现了晓市,故选B;唐代已有夜市,排除A;材料只能显示商业的活动时间及商品的种类,看不出规模,排除C;材料未就城市的职能进行比较,无从得出D项结论,排除。7. 商鞅变法,实行“壹山泽”(即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此后历朝历代官营禁榷(即禁止民间私自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A. 垄断手工业生产B. 奉行抑商政策C. 忽视农业的
7、发展D. 限制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盐铁官营”“此后历朝历代官营禁榷”,这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奉行抑商政策,故B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而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就开始占主导,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 约翰赫斯特在极简欧洲史中提到,古代雅典一旦有战事爆发,城邦中不管是经商或务农的公民都要放下日常营生,聚集成军,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这反映出当时A.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B. 公民权利不受保障C. 民
8、主政治臻于完善D. 将军拥有至高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说明一旦战争爆发,所有民众都要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体现出雅典城邦利益高于一切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不是论述公民权利的问题,是说明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排除B;材料没有论述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C;材料说明服从将军指挥,并不是说明将军拥有至高的地位,排除D。故选A。9.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在行窃时当场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反映出该法A. 保护贵族利益B. 注重调解民事纠纷C. 发端于万民法D. 具有原始落后色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
9、之”属于野蛮的不尊重生命的表现;“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是对奴隶的不尊重,体现出十二铜表法原始落后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十二铜表法保护贵族的利益,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该法对于民事纠纷的处理,排除B;万民法是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颁布的法律,排除C。故选D。10.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早期殖民掠夺引发
10、“价格革命”C. 自由贸易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D. 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5、16世纪,英国出现了物价不断上涨的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掠夺至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贸易中心转移在表格中不能反映,排除A项;自由贸易的实现出现于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17世纪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11. 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由1870年的23%上升为38%,在世界工业中独占鳌头。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美国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世界贸易中心的建立C. 海外殖民掠夺的进行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
11、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上升的主要和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A选项排除。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B选项排除。美国并非依靠海外殖民扩张崛起的,C选项排除。12. 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要先通过中国茶栈或商人了解茶叶的相关行情,大概在四个月后才能将信息带回国内。而在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并派人直接来华采办。导致茶叶这场“贸易革命”的直接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C. 新通讯技术的产
12、生D. 列强将中国瓜分完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商人将茶叶的相关信息传回国内从“四个月”变为了“随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电话机等新通讯技术有直接关系,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故A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蒸汽动力的使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材料给出的时间判断是二次工业革命,故B选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19世纪末,故D选项与材料不符。13.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
13、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 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 开创了现代民主共和政体C. 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D. 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新的、不同类型”指的是民主共和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政体,故选B项;现代政党制度起源于英国,排除A项;作为资产阶级代议制保障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排除C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排除D项。14. 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与皇帝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根据材料可知A. 德意志君主立宪名存实亡B. 威廉二世
14、此举违反了宪法规定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皇帝有权解除宰相职务,故选D;俾斯麦下野不意味着德国政体的变化,排除A;根据宪法,德国皇帝有权力解除宰相的职务,排除B;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排除C。15. 列宁说:“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他论述了A. 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B.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C. 无产阶级革命时机的成熟D.
15、 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871年”可知是列宁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力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的阶段,而且无产阶级的准备也尚不成熟。故A正确;材料不是论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问题,排除B;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并不成熟,排除C;材料不是论述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排除D。故选A。16.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美国人之间的案件由美领事办理,美国人与别国人之间涉讼,由有关国家官员自行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美国据此攫取的特权始于A. 19世纪40年代B. 19世纪60年代C. 20世纪初D.
16、 20世纪40年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人之间的案件由美领事办理,美国人与别国人之间涉讼,由有关国家官员自行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可知,这种特权是领事裁判权,根据所学可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这种特权,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 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C. 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 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产品平均分配,依据材料“
17、照旧完粮纳税”说明该纲领没有真正实行,具有空想,故选B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愿望,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的是小农经济,不适应近代化的潮流,排除C项;近代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体现其反封建反侵略的一面,排除D项。【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中“无名氏的纸上作业”所指,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难以实施,最终实行的还是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 ,从这一角度解答即可。18. 如图是丰子恺先生所绘的一幅漫画散沙团结可以御敌,该漫画的寓意是A. 鼓舞民众团结抗战B. 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C. 批评民众麻木不仁D. 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漫
18、画中的时间信息“1938”及漫画标题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鼓舞民众在艰难时期团结抗日,故选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正式建立,排除B;CD两项显然与漫画标题意思不符,排除。19. 1948年,毛泽东说:“我们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他旨在强调A. 国民党政权已经被推翻B. 新生政权的民主性质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及“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说明毛泽东强调新生政权体现出的民主性,属于人民的政权,故B正确;
19、国民党政权已经被推翻是1949年,排除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1953年,排除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排除D。故选B。20.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致力于“自强”“求富”,进行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发动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对清王朝统治的运动,A错误;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爆发,以“扶清灭洋”口号的农民运动,C错误;清末“
20、新政”实行的时间是20世纪初,时间不符合,D错误。21. 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这说明A. 洋务运动成就巨大B. 清政府塑造自主的形象C. 列强经济侵略受阻D.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也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D选项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选项排除。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下,清政府对外是无法自主的,
21、B选项排除。列强经济侵略受阻的说法是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的,C选项排除。2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的出现A. 源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 得益于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C. 受到列强经济侵略放松的影响D. 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黄金时期”,故选C;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是最主
22、要原因,排除;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23. 据南山日报报道: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这一报道表明当时A. 新式婚礼已出现B. 民众拥有信教自由C. 婚礼走向了简约D. 报刊成为传媒主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体现的是当时新式婚礼的出现,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信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新式婚礼简约的说法,C选项排除。报刊成为传媒主流的说法仅从南山日报报道是不能得出的,D
23、选项排除。24.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者,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几不辨其为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达B. 西方文明的浸染C. 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D. 政治运动的推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说明妇女的服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商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上海部分新潮女性的痴迷西式服饰,不能说明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政治运动与服饰变化的关系
24、,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强调指出,苏维埃政权必须通过自由贸易周转刺激农业的发展,自由贸易周转是工农业之间经济结合的形式。由此,苏俄开始推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运动D. 工业化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材料“苏维埃政权必须通过自由贸易周转刺激农业的发展”“自由贸易周转是工农业之间经济结合的形式”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列宁强调“自由贸易”,即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因此材料内容指的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选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任职时期
25、的农业方面的政策,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自由贸易”,没有涉及工业化运动的信息,故D项与材料不符。26. 19661975年,苏联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5.3%,T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卢布,农业生产总值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A. 农民生活改善B. 注重发挥市场作用C 改革成效明显D.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农业和工业都获得了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迅速,说明当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选项符合题意。当时苏联仍然存在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农民生
26、活并未改善,A选项排除。当时的苏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B选项排除。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选项排除。27. 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货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这一措施A. 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B. 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C.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D. 阻止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反映的是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祸根,A正确;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是资本
27、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错误;据所学可知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而不是实际消费能力,C错误;据所学可知,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D错误。【点睛】,28. 1932年1月,美国政府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美国A. 抛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 采取了摆脱危机措施C. 各行业资金短缺严重D. 社会秩序出现了好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体现的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当时美国采取了
28、摆脱危机的措施,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美国抛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美国各行业的资金短缺的结论,C选项排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D选项排除。29. 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讲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据此可知这位美国总统是A. 胡佛B. 富兰克林罗斯福C. 尼克松D. 里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以工代赈,故B正确;ACD均
29、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30.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但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材料描述的史实是A. 柏林墙的修建B.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C. 越南战争爆发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对抗最激烈的一次,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接近毁灭,但最终以双方妥协而告终,D项正确;柏林墙的修建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无关,A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长达近四十年,B项错误;越南战争是一次大规模的常规战争,没有“在核按钮旁徘徊”,
30、C项错误。31. 20世纪50年代初期,十分珍视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人发生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狂潮;相应地,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苏两国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 军事集团进程加快C. 政权面临颠覆危险D. 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答案】D【解析】详解】“麦卡锡”主义反苏反共,而苏联东欧方面清洗“内部敌人”体现了当时美苏两国在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对抗,D正确;麦卡锡反苏反共和阶级矛盾计划无关,排除A;军事集团进程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B;美苏两国当时政权基础稳定,排除C。32. 下图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部分),以下有关欧洲一体化
31、的表述正确的是A. 英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创始成员B.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 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历史矛盾D. 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看出,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渐进的过程,故选B;1951年欧洲一体化开始,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参与欧洲一体化,A错误;C项中“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是一种发展趋势,D项中“形成”表述错误,排除。33. 如图所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肆意挥舞贸易关税大棒,最终必然反噬自身。之所以说特朗普的贸易战难以达到目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
32、. 美国缺乏盟友支持C. 全球化进一步发展D. 中国强有力的反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是逆潮流而动,它只能增加世界经济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也会给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困难,故C符合题意;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实力依然强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缺乏盟友支持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D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4. 下图一为村民公约是某村在村主任带领下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订的,图二为群众浏览村务公开,内容为所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张榜公示,接受监督。这体现了A.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完善B. 政府机关服
33、务意识增强C.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D.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村民公约是某村在村主任带领下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订的,村务公开,接受监督,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故选C;村民公约不属于法律,排除AD;村民公约是村委会制定的,不是政府机关制定的,排除B。35. 1954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政策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C. 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D.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答案】
34、A【解析】【分析】【详解】“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利于保护侨胞和侨眷的正当利益,对国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该项政策是一项积极的政策,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故排除B、C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36. 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人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A. 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
35、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C. 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针对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的混乱局面,材料“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反映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故A符合题意;三大改造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显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当时我国没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克服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故C符合题意;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7.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
36、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 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 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些消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
37、作用,后期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作用,即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不仅没有强化政府的作用,而是突出了市场的基础、决定作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调整,C错误;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涉及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D错误。38. 1950年我国进出口额刚刚超过10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增长了2000多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B. 对外开放政策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出我国2008年和建国初期的进出口额相比,增长2000多倍,主要
38、的原因1978年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导致,B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指1956-1966年,时间不符合,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C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对外贸易额增长的信息不符合,D错误。39.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
39、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中从无积极报道到积极、消极和中性都有,体现由片面到逐渐全面,不一定是“客观”,故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错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中国对美国的报道语态,故正确;报道的变化体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故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40.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下列哪一方针政策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40、 求同存异D. 另起炉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等,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分别是建国初期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民党时期外交提出的外交方针,AD两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而且不是专门针对周边关系提出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
41、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
42、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众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批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野、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
43、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由点到面(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具有广泛性(或各阶层参与);发展迅猛;斗争形式多样。(2)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
44、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教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具有广泛性、
45、发展迅猛、斗争形式多样等方面来回答。(2)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路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内容来回答。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
46、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论述:20世纪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47、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示例二:论题:新经济政策的实
48、施面临重重阻力。论述: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准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利用市场和货币等策略不为部分俄共(布)领导人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列宁没有对新经济政策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种阻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列宁逝世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后退和妥协的声音进一步增强。加之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分化问题,以致部分农民也反对这一政策,苏维埃党内的政治斗争也增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阻力,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苏联迫切希望改变落后农业国家的现状,以求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这要求苏联加
49、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尽早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展国家工业化。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新经济政策面临理论上、政治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阻力,使得苏联较早的结束了新经济政策。【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确定论点,如根据“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的论点,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停止和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可得出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根据斯大林模式的逐渐形成进行论述。言之成理,能够自圆
50、其说即可。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
51、道路。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答案】(1)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效;战后重建的需要;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言之有理,皆可赋分)(2)同:都属于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都走上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言之有理,皆可赋分)异:本质不同:前者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后者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言之有理,皆可赋分)【解析】【分析】【详解】(1)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首先是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结合所学,国家干预经济与战后重建的相关;而二战之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除此之外,斯大林模式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一度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从理论基础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2)就相同点而言,中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实际都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二战后西方的混合所有制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就不同点而言,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是基于不同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