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四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理科)(5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载体蛋白和氨基酸ABCD2下列关于内环境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D是多细胞动物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
2、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很少5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6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中C兴奋传递时,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
3、体D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表面分布着正电荷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点是()AaBbCcDd9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
4、、靶细胞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10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其与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H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ABCD1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12下列各组实例中,均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一组是()A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和豌豆根的向地性B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和豌豆根的向地性C番茄茎的背地性和豌豆根的向地性D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和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13
5、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B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C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D曲线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所有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15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6、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的作用广泛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16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1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1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
7、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A小于50只/hm2B小于100只/hm2C小于200只/hm2D大于200只/hm21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抗原和抗体结合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1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
8、了()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22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23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
9、、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2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多糖B核酸C脂质D蛋白质26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分泌抗体的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其分化的原因可能是()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刺
10、激记忆细胞B细胞的有丝分裂ABCD27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关系最密切的是()A喷洒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B2,4D多用于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幼苗容易成活D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28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9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
11、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30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pH调节中枢等D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1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不同浓
12、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3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34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35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
13、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3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3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38下表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能量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2.810
14、91.31089.11072.9106下面符合这四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D39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B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仍然正常C饭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减少D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40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41如图表示三个神
15、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内电位变化是,图1中点可产生兴奋,若刺激d点,图1中点可产生兴奋(2)由图1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3)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其原因是(4)如图2中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42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
16、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分析回答:(1)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是微量和高效、的特点(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3)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与途径1相比较,途径2的作用时间(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43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激素,依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填字母)
17、的分泌均会增加(3)由图可知下丘脑是和的调节中枢,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e增多(4)图中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均为效应器44如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用数字序号表示)(3)下列物质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填编号)A溶酶体 B淋巴因子 C抗原 D编码抗体的基因 E溶菌酶(4)图甲和图乙体现出免疫系统的功能,此外还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5植物生
18、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继而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46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
19、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所利用(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时期(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2015-2016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四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理科)(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载体蛋白和氨基酸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
20、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在内环境中均存在,均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内环境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D是多
21、细胞动物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场所为细胞内,并非内环境,A错误;B、CO存在于血浆中、尿素可以存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可以存在组织液中,因此,CO、尿素、神经递质等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
22、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是多细胞动物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D正确故选:A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解答】解: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
23、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故选: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很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24、交换,比如单细胞生物草履虫,A正确;B、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错误;C、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有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只有一种,C错误;D、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很少,D错误故选:A5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神经细胞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
25、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故选:B6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中C兴奋传递时,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D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表面分布着正电荷【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间隙,表示
26、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A、图中a是突触小体,其内信号的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的信号转换时化学信号电信号,故A正确;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故B错误;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故C错误;D、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b兴奋或抑制,兴奋处表面分布着负电荷,里面分布着正电荷,故D错误故选:A
27、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
28、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8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
29、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点是()AaBbCcD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2、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根据题图,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刺激点与b、c点在一个神经元上,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b、c可以测到电位变化;a、b之间有突触结构,兴奋可以从b传向a,所以a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不能传向d故选:D9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
30、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解答】解:A、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31、的信息分子,且都是有机物,但激素只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活动,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正确;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A10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其与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H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ABCD【考点】
32、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解答】解:W区为书写中枢,发生障碍,不能写字,正确V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正确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不能说话,错误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错误故叙述不正确的有故答案为:D1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
33、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胰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且只存在于消化道内,故A错误;B、吃糖后,消化道中的胰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属于血浆成分,故B错误;C、吃糖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则血液中的胰岛素会增加,降低血糖的,使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故C正确;D、吃糖后血糖浓度升高,则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
34、下降,故D错误故选:C12下列各组实例中,均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一组是()A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和豌豆根的向地性B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和豌豆根的向地性C番茄茎的背地性和豌豆根的向地性D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和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作用两重性是指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一定同时体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解答】解:A、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近地侧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远地侧生长,因此根的向地
35、性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B、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致,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C、净的背地性是由于茎对生长素明显低,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较弱引起的,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致,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A13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B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
36、的“J”型增长C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D曲线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增长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增长前的值增长速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时间“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定值,而S型曲线的增长率持续下降;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J”型曲线增长速率持续上升【解答】解:A、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A错误;B、增长速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时间,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B正确;C、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为S性曲线
37、的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值,B点对应K值,C错误;D、曲线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率,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D错误故选:B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所有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2、标志重捕法的计算
38、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计数时不包括芽体;【解答】解:A、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B、由于酵母菌往往沉在底部较多,测量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的上层吸出培养液前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实验所得数据偏小,B正确;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所有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出的数值偏大,C错误;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以社会群体为调查对象,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计算得出的
39、发病率会偏高,D 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的作用广泛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解答】解:
40、A、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A正确;B、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错误;C、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C正确;D、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B16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解答本题的关
41、键: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抑制细胞分裂【解答】解:A、细胞分裂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故A正确;B、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也能疏花疏果,故B错误; C、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也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故C错误;D、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故D错误故选:A17下列关于兴奋传
42、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
43、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B正确;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C1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
44、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A小于50只/hm2B小于100只/hm2C小于200只/hm2D大于200只/hm2【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5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
45、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2002=100只故选:B1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抗原和抗体结合【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解答】解:A、胰岛素的合成是在胰岛B细胞的细胞内合成的,A错误;B
46、、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分解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是体外环境,C错误;D、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D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
47、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21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称为水平结构【解答】解: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树林里多数鸟类生活在树冠,啄
48、木鸟生活在中层,环颈雉生活在底层,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选:C22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
49、】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组尖端和b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组和b组的区别是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放置的是c组正立的和d组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解答】解:A、胚芽鞘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所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也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通过极性运输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也
50、能通过极性运输向胚芽鞘基部运输,C错误;D、由于d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切取等长的一段,接入b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是倒置的,而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所以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但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正确故选:D23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据图分析,受单侧光影响,使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增高,因此a、b、c、d中a的生长素浓度最高,所以甲向右弯曲程度最大【解答】解:步骤一中,左侧胚芽鞘中,在单
51、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运输到背光侧,即a侧浓度高于b侧;右侧胚芽鞘中,由于云母片的阻挡,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即c和d的生长素含量一样因此,在a、b、c、d四个琼脂块中,ac=db;步骤二中放a的甲弯曲最大故选:A2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
52、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解答】解: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如种间关系、种类
53、关系等,A正确;B、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C正确;D、灌木较草本植物高大,在演替中占据优势,能获得更多阳光,D正确;故选:B2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多糖B核酸C脂质D蛋白质【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分类和功能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故选:D26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分泌抗体的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其分化的原因可能是()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刺激记忆
54、细胞B细胞的有丝分裂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解: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正确;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正确;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导致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正确;B细胞能进行有丝
55、分裂,是受刺激后发生的,不是分化的原因,错误故选:B27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关系最密切的是()A喷洒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B2,4D多用于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幼苗容易成活D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因此生产上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据此可以解题【解答】解:A、乙烯利属于乙烯类似物,不属于生长素的应用,故A错误;B、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杀死双子叶植物的杂草,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影响,或者能促进单子叶植物的
56、生长,故B正确;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使降低了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这样幼苗容易成活,故C错误;D、秋水仙素不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故D错误故选B28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B、完整的反射弧和有效的刺激,才会出现反射活动
57、,B错误;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正确;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C29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一段【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解答】解:对于胚芽鞘而
58、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故选:C30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pH调节中枢等D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
59、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A、在水谁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但是不存在pH调节中枢,C错误;D、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
60、使人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C31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说明促进作用越来越强但是图中没有显示生根数下降,因此不能确定最适宜浓度
61、【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A正确;B、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效果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B错误;C、由于图中NAA浓度大于c时插条平均生根数目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错误;D、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其它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处理时间应相同,D错误故选:A3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
62、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
63、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C、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C正确;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3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D成熟阶段总生
64、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A正确;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仅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存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错误;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B34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
65、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将自身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解答】解: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并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有主要的功能故选:D35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考点】种群的特征;种间关
66、系【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错误;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正确;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竞争是指不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错误; 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正确;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
67、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迁入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迁入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正确故选:D3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考点】种间关系【分析】1、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
68、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3、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解答】解:1、据图分析,甲和乙两条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2、乙和丙两条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故选:D3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生
69、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答】解: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缺少营养结构,A错误;B、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故选:D38下表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能量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2.81091.31089.11072.9106下面符合这
70、四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甲含能量最多,故为生产者,乙和丙能量差不多,且能量大小约为甲的1020%,故为同一个营养级,均为初级消费者,丁含能量最少,故为次级消费者【解答】解:据表中数据及能量传递效率可知,甲含能量最多,故为生产者;乙和丙能量差不多,且能量大小约为甲的1020%,故为同一个营养级,均为初级消费者;丁含能量最少,为次级消费者 因此,这四个种群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关系为:故选:D39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B
71、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仍然正常C饭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减少D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相对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A错误;B、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减少,B错误
72、;C、饭后血糖浓度相对较高,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减少,C正确;D、胰岛素会促进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C40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据图分析,110年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1,种群数量减少;2030年=1,种群数量不变【解答】解:A、15年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B、2030年之间=1,种群数量
73、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C、10年到20年之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D、1520年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41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图1中a、c、d、e点可产生兴奋,若刺激d点,图1中c、e点可产生兴奋
74、(2)由图1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3个(3)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如图2中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1: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分析题图2:1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2为突触后膜上的通道;3为突触后膜;4为突触小泡;5为线粒体兴奋在
75、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解答】解:(1)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有a、c、d、e若刺激d点,图1中能发生兴奋的有c、e(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
76、递信息的部位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3个(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答案为:(1)由负变正 a、c、d、e c、e(2)树突或细胞体 3(3)双向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 兴奋或抑制42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
77、进其分泌胃酸请分析回答:(1)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与途径1相比较,途径2的作用时间比较长(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原因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
78、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到血液中,因此可以从血液中检测胃泌素的含量变化;胃壁黏膜细胞作为效应器,可以直接受传出神经的作用分泌胃酸,同时根据图示可知,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也能作用于胃壁黏膜细胞;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激素【解答】解:(1)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属于激素调节,具有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
79、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与途径1相比较,途径2的作用时间比较长(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顺序可颠倒)(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比较长(4)反馈调节43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激素,依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氧化放能(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a、b、c、d(填字母)的分泌均会增加(3
80、)由图可知下丘脑是体温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e抗利尿激素增多(4)图中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
81、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4、分析题图:题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是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
82、,e是抗利尿激素【解答】解:(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题图中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均要增加,以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3)由图可知: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和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e抗利尿激素增多(4)效应器是指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接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分泌激素和调节散热故答案为:(1)有机物氧
83、化放能(2)a、b、c、d(3)体温 水平衡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4)肾上腺、皮肤44如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细胞C、细胞E,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E(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用数字序号表示)(3)下列物质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B、E(填编号)A溶酶体 B淋巴因子 C抗原 D编码抗体的基因 E溶菌酶(4)图甲和图乙体现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此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84、分析】1、据图1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T淋巴细胞,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2、分析图2,表示细胞免疫,其中细胞F表示靶细胞,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效应B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4、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5、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
85、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解答】解:(1)图1中细胞C(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刺激时,细胞E(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T淋巴细胞)、细胞C(B淋巴细胞)、细胞E(记忆细胞),而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3)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故选BE(4)图
86、甲和图乙体现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此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故答案为:(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2)(3)B、E(4)防卫 监控和清除45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II,可选用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
87、可得出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据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代表双子叶植物、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据图乙分析: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答】解:(1)用一定浓度的
88、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II d(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
89、生长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46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都下降【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图1:A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C为分解者,B、D、
90、F为消费者,E为生产者,构成的食物链EFDB分析图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甲为三级消费者【解答】解:(1)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图中B、C、D、E、F;图2中的乙表示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1中的F(2)图1中流入D(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小于F(第二营养级)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a点种群数量最大,即种群密度最大(4)白化苗植物会死亡减少,F和D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所以F和D的数量都会减少故答案为:(1)B、C、D、E、F F(2)分解者(3)a(4)都下降2017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