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87KB ,
资源ID:2546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46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 阅读1750年至l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指出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A. 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 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 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750-1830年,中国的制造业所占的份额远远高于英、美、日等国,这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故选B;A项“急剧”不符合材料;英美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工业革命对欧美经

2、济发展的影响已经体现,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的社会经济鸦片战争前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2.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C.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可知,这一观点应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3.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出现于1977年,出现于1995年,出现于1974年,出现于1988年。所以此题答案为C。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

4、知识。4. 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A.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 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C. 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D. 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赫鲁晓夫的改革不是根本性与彻底性的,所以不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如果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应该是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入手,而不是由农业入手,所以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改革农业并不是要在苏联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项属于政治上的问题,所以排除C项。由于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发展是畸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所以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农

5、民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农业发展缓慢,所以造成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5.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见该制度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刺史监察的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超过限制兼并土地的问题要受监察,即刺史制度旨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项正确。项,根据材料

6、并联系所学知识,刺史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和豪强的勾结,打击土地兼并,减少违背政令的行为,说明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威,巩固皇帝的统治,故项正确。刺史官秩六百石,“二千石”的官员也受其监察,说明品级较低的监察品级较高的,故项正确。中国历朝历代各种防止腐败的制度中,不存在能够基本消除官场腐败现象的制度,故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答案为A。6.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A. 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B. 罗

7、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C. 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D. 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故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7.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制定关税。由此:保证国家共同市场建立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是政府三权分立的表现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表现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

8、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三权分立是指中央政府权力的分配,而题意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故第项应排除,即排除ABC三项,所以应选D。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8.某同学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从“枢密院”到“内阁”论行政权的转移,由此推知他研究的可能是A. 宋朝B. 元朝C. 英国D. 美国【答案】C【解析】【详解】枢密院是内阁的前身,一开始是咨询机构,是小密室,接着逐渐演变成了内阁,可见文章论述的是英国的行政制度,故C项正确;宋代和元朝不存在内阁制度,故A、B项错误;美国没有枢密院的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9.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

9、府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包含美方这一声明内容的文件首先发表在A. 北京B. 上海C. 香港D. 纽约【答案】B【解析】【详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北京是尼克松访华的第二站,故A项错误;香港和纽约不符合中美签署联合声明的地点,故C和D项错误。1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

10、由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从1911年10月至1912年4月报刊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可知这一时期人们日益关心社会变革,故选A;临时约法在1912年3月以后才颁布,此时距武昌起义已近半年,因此不可能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大力提倡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以后才开始的,故排除C;材料中只是说明了报刊的数量和总销量,不能体现出“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对报刊的影响。本题以武昌起义后中国报刊数量的迅速增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

11、生对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在解答因果类题目时,需留意与时间有关的信息,防止落入命题者在“时间错位”上设置的陷阱。11.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B. 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C. 洋务运动深入发展D. 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中“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建立官银号、银元局”的信息可知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故D项正确;此时列强并没有放松

12、对中国的控制和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之后就结束了,故C项错误。12.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体谅也!”与清帝罪己诏有关条约的条款是A.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B. 即如该国(朝鲜)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C.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D.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3、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反映出战争包括陆地战场和海上战场,因此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B项符合要求。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答案】标准l:能在图8、9、10、11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标准2:能在图8、9、10、11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标准3:只能在部分图片之间展开讨论或罗列史实。示例1:14世纪处于新航路

14、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这种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各文明之间很少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直接刺激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总之,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

15、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示例2:14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激发了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但在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彼此孤立隔绝,欧洲人对世界所知甚少。随着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及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一方面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局面,使美洲与欧洲联系加强,加深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商业革命使商品物种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铺垫基础。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6、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总之,正是由于经济与科技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人类对世界了解的程度一步步加深。【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不同于信息说明类题型,要注意通过审题加以区别,题干要求为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以上图片都与哪一知识点有联系,不难看出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人类社会由分散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于是确定以上图片的主题,其次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图片有效信息,图1反映当时人类社会处于相对孤立隔绝,图2反映生产力的进步,航海技术的提高,图2反映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图3反映19世纪后期世界市场基本

17、形成,英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把以上信息表述成文,注意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最后在围绕主题进行总结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

18、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

19、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董仲舒的教化主张即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从材料二中直接概括出汉武帝的具体举措即可;汉武帝的崇儒举措可以从对国家发展,儒学的影响以及后世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

20、。(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选做题15.(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

21、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22、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并结合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的要求、科举制的弊端、解决

23、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等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和材料二信息“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积极方面可从打击旧学、传播新学、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新式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从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等方面分析。【点睛】本题以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本题契合的热点是高考改革,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战

24、略举措,体现了高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特点。本题考查的素养有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

25、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

26、署联合国宪章。(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创建。【解析】(1)活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述。由材料中的“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

27、章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

28、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也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名师点睛:这一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这一史实来考查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同时也隐性介入了抗日战争这一热点问题,由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年初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这一次重大修改,让我们再次关注了抗战历史,形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更多人开始讨论抗战历史,关注抗战历史,高考试题再次给予关注也是情理之中。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和概括材料信息以及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试题深深折射出中国的大国自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29、体这一时代主题。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1643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同时他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研究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材料三普朗克(18581947)是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慕尼黑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因提出

30、量子假说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请回答:(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就有什么特征?(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中普朗克是如何促使物理学有重大进展的?(4)概括三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成就的共同原因。【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该成就的显著特征:一是注重实验,二是它的数学化。(2)提出相对论。揭示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推动量子论的发展。(3)提出量子论,开创物理学领域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4)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科技的发展。难度较低。(1)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在力学的成就和特点即可。(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成就,结合材料和所学,主要是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意义从对物理学影响的角度分析即可。(3)根据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著名的量子论,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围绕该点回答即可。(4)原因可以从三者自身的精神和三者成就的重大作用上归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