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58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龙岩三校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 1.5分,共48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据此回答1-2题。1、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证明这句话正确的是A、铁农具的出现 B、阶级矛盾缓和 C、私田的出现 D、水利工程的兴建2、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是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往 天不变,道亦不变A、 B、 C、 D、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宝贵财富,其中儒家、法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据此回答3-7题。3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

2、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4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是 A取消文字 B、以法治国 C、整理吏治 D厚今薄古 5“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苛政,缓和社会矛盾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政治上中央集权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7、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土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A、压迫知识分子

3、 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我国封建时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经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个时期,其实质都是选拔人才,巩固统治,但其特点各异。据此回答8-10题:8、两汉察举制选举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是A、由下而上的推选 B、自上而下的选拔 C、皇帝征召 D、民主选举9、下列选项不属于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是A、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B、首创武举和殿试C、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D、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10、北宋的科举制度发展得更完备,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属北宋新的规定的是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选拔 严格考试程序和考试方法,防止舞弊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A、

4、 B、 C、 D、赋税制度的制定和调整,既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据此回答11-13题。11、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与之前的租庸调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A、征收时间的变化 B、征收标准的变化C、征收机构的变化 D、百姓负担的变化12、唐代的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基本特点是以人丁计税 实行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 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 无法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A B C D13、下列措施的实行,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是A、“庸 ” B、募役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阅读我国历代人

5、口状况表,据此回答1415题。时间秦唐天宝元年康熙50年乾隆59年人口数2000万5292万1亿3.1亿14、从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过程看, 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 国家的统治范围 经济发展程度 赋税制度的调整 计划生育观念A、 B、 C、 D、15、下列与清朝前期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无关的是A、经济发展出现“康乾盛世”局面B、农业生产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C、“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D、大批满族人进入关内,导致人口迅速增加秦汉、隋唐、元明清先后创立了许多制度,长期保持大一统的局面,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与发展。 据此回答l6-24题。16、秦、隋统一历史条件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

6、于 A、民族融合的发展 B统治者个人作用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军事上处于优势17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从根本上说是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B实行十五税一 C生产关系适宜生产力的发展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18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BCD1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强调治国与种树都很重要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民贵君轻的思想20、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防止独裁 B、相互配合 C、分工明确 D、相互牵制21、元朝时,民族融合再次进入高潮

7、,其原因是 A、边防巩固 B、社会经济发展 C、国家的统一 D、战乱频繁22、元朝时,右图“A”区域归属于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黑龙江将军 D、盛京将军23、上题所述“A”地区,清朝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再次确定为我国领土,当时在位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咸丰帝24、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相似的有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台湾 设立机构管理和开发边疆地区A、 B、 C、 D、我国的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相适应的,但在封建社会后期这种政策却产生诸多弊端。据此回答2528题。 25商鞅主张

8、“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B都反映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26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最终后果是 A、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繁荣 B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工商业落后C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安定 D、不利于农业的发展2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了明朝中期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28、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

9、理解错误的是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买主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没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上则呈现出“承古萌新”的特征。据此回答29-32题29、下列关于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出现的历法是“太初历” B、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C、问世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 D、东汉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术3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

10、作 产生了优秀的长篇小说 萌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A B C D31、清朝有一部被称为“满是辛酸泪”的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该著作的思想核心是A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B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C、赞美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32、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因素是A、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文化专制政策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3题17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7分,共52分)3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请在下

11、列横线填上正确答案。(1)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如现在的 和 两个民族在唐代时称南诏,满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 ,也就是宋元时的 族;维吾尔族祖先在唐朝时先后称为 和 ;回族则是在 朝时新兴的兄弟民族。(7分)请看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应问题:(图1)(图2)(2)图1中雄伟的建筑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藏 ,它是图2中七世纪初期的吐蕃赞普 为其妻 营建。(3分)(3)清代对该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清政府在西藏地区还采取哪些类似的措施?(2分)(4)我国现政府也对该建筑进行大规模的重修,你觉得意义何在?(3分)3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

12、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建议全文中。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预示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 分析人士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彼富室为

13、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材料二: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才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三:变法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

14、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 材料一是什么法令?(1分)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达到了怎样的效果?(2分)(2)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2分)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分)(3)王安石变法中,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措施还有( )(2分) 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将兵法A、 B、 C、 D、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2分)A、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C、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5分)35. 专

15、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轨迹。(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2)以唐、北宋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4分)(3)纵观中国古代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11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装-订-线- 龙岩三校联考历史试卷(答题卷)一、选择题48%(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注意类型为A,科目为历史)二、非选择题52%(33题15分, 34题14分, 35题13分, 36题10分)33答(1) , , , ,, , , 。(2)

16、, , 。(3)(4)34答:(1)(2) (3) (4) (5)35答(1)(2)(3)龙岩三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AABBBDCA910111213141516DDBBDDDC1718192021222324CDCACABB2526272829303132CDDDBADA33、(1)彝族、白族、黑水靺鞨、女真、回纥、回鹘、元(7分)(2)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3分)(3)根本出发点:通过开明的民族政策,巩固对西部边疆的统治。(2分)措施:对喇嘛教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实行金瓶掣签制度。(2分)(4)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有利

17、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3分)34、(1)青苗法。(1分)目的: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巩固统治。(2分)效果: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分)(2)原因:“才性智愚不同”。(2分)实际原因: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分)(3)D (2分)(4)A (2分) (5)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1分)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而不在于王安石变法。(4分)35、(1)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巩固封建统治。(2分)(2)唐朝:设三首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之下分别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司法权(4分)(3)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5分)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4分)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