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信息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大纲目 录内 容第一章单独命题省市考生的复习备考第二章高考复习方法及复习效果表第三章文科综合下政治科高考复习大纲第四章核心知识点解读第五章政治科应试答题技巧第一章 单独命题省市考生的复习备考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 全国高考考生共用一套试题的情况早已不适应新的局面。为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 , 教育部综合考虑相关省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 决定在2004 年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 11 个省市单独命题的基础上 , 在2005年增加山东、江西、安徽 3 个单独命题的省市 , 使2005
2、 年实行自主命题省市达到了14 个。需要指出的是 , 从高考改革的总趋势看 ,2006年高考自主组织命题的省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从全国各省市使用统一的考试说明 , 到2005 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很多单独命题省市都自主颁发考试大纲或者对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进行了补充说明 , 各自主命题省市的考生非常关心自己该如何选择复习资料 ,怎样复习备考。针对这些情况 , 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如何选择复习资料1. 坚持选用全国通用的教辅书。大家都知道 , 从2005 年开始 , 全国高考考生已经都开始使用新课程卷了,各自主命题省市可能会自行颁发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 , 但大家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一致
3、的。因此 ,各地考生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一定要用全国的教辅书。首先 ,各地虽然单独命题 ,但因为所有试卷的命题依据一一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 ,考试的重点、难点、要求等是统一的 : 其次 ,各个省市对考试大纲的理解各有所长 ,广泛选用各地教辅材料 , 可以为考生提供更多的考试信息和经验。2. 适当选用本省市专用的教辅书。各自主命题省市在命制高考题目时通常会选用一些本地的具体情况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或信息来源。如:2004年江苏卷的地理试题的最后一个大题 ,虽然题目涉及的考点都是考试大纲中指出的,但要对江苏情况比较熟悉 ,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 ,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考生应该选择部分(40% 左
4、右)本省市专用的教辅书 ,做一些适应性调整训练。二、怎样复习备考1. 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做到与时俱进从 2004 年各省自主命题的试卷来看 ,各省命题均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要求 ,考试题型、分值、考试内容和要求均符合考试大纲, 考核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都不超出当前各省中学教育的实际水平。目前 ,全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展很快 , 新课标教材在部分省市已正式开始使用。2005 年新大纲提出的各科高考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及考点变化均基于新课程之上 ,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 , 加大了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比如 , 化学考纲增添了“了解新能源开发的概念”“ 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掌握氯气的
5、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 这些知识点均为新课程所含知识点 , 且充分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数学考试大纲全面置换题型示例成为考纲变化的一大亮点 , 有专家提示说 , 此举用心良苦 , 意味深长。 我们仔细观察、对比 , 也不难发现新例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改革的方向 ,在考查 “双基”的同时 ,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 注重通性通法 , 淡化特殊技巧。 这就要求各地考生在复习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抓课本 ,搞题海战术 ,而要积极关注新教材的提法 ,重视教材中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关注
6、科技前沿知识 , 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准确把握好高考方向 , 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 做到与时俱进。2穷实基础 , 处理好复习深度与广度的关系各省自主命题原则上都明确指出 , 高考命题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这并不意味着超纲命题 , 而是防止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及对大纲知识点的简单再现 , 即提倡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总体上说 , 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 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 就 2004年分省命题的试题来看 ,无论是跨学科综合题还是学科内综合题 ,
7、命题的基础都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俗话说:水到渠成 ,只有扎实的抓好基础 ,才能构建起能力的 “殿堂” 。因而 , 考生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 , 将课本知识全面不漏的复习一遍 ,制定好复习计划 , 把握好复习时间 ,集中精力 , 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 ,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3. 关注社会热点和地区特色 ,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 高考愈发重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更多地强调能发挥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 , 这更有利
8、于考查考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2005 年生物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 。这些热点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 都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前沿科学实际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素材的热点 ,对于各地考生来说这些热点问题都要理性看待。 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对地方基础教育积极的导向作用 , 使地方政府更好地根据省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 ,在考试科目、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2004年江苏地理卷最后一个大题就是关于江苏的题目 , 占了20 分 ,充分体现了自主命题的特点。这道题给出了一幅江苏的地图 , 要求从
9、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和人口四个方面来分析江苏省。由于不少考生对江苏情况比较熟悉 , 因此答起来得心应手。试题结合地区风土人情 , 有更大灵活性 , 更加贴近生活 ,实用性强 ,且符合各省的教育水平。部分省市原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接轨 , 各科新考纲对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必会使试题置于多样化的情景 , 这透露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 启示一: 考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文科类知识是一种文化积累 , 学生要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 ,2 00年的作文题非常有人文气息 , 如果学生平时就关注生命 , 关注社会的丰富多样 , 关注人的和谐的发展 , 应该能写好 ,相反则连题目都未必能看得懂;启示二:学生应具备辨证
10、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 ,看问题要全面 ,把社会热点问题及有地区特色的问题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不仅要将其放入到有直接联系的科目中去考虑 ,还要拓宽思维 , 把其融入到有相关联系的各个科目中去。第二章 高考复习方法及复习效果表 第一节 复习方法高考政治复习是一门学问 ,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 , 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 ,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 ,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 第二轮复习从二月初到五月中 ,主要目的是
11、综合能力突破 : 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 ,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 能力 o如此安排复习 ,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搞好懂、记、练 ,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 ,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 ,练是为更好表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演习三者应统筹实现 ,不可偏废。一、 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 ,考生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 , 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1. 明确考试要求 ,掌握考试特点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进行近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对比 ,不难发现 ,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具体表现在: 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单学科考试侧重于学科知识和学科
12、能力的考核 , 多以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出来 ,所强调的能力 ,主要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 ,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 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 , 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 “一般智力” 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结果 ,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但它
13、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 ,I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 ,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 :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 ,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 ,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 ,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 ,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 , 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 ,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 ,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
14、 ,无论是第 I 卷选择题还是第 卷问答题 ,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 , 即以 “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叉分析 ,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 ,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 立足学科基础 ,注重学科能力 ,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有人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 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 ,考查的知识点少 ,知识的覆盖面窄 ,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 , 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 然而 , 恰恰相反 , 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 ,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
15、换能力差 ,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教育部文件也早就明确指出:综合能力测试 , 决不应打乱目前的教学安排而新搞一套 ,新设一门综合学科飞综合能力考试所测试的 ,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结果 ,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飞综合测试主要号号查学生 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 , 以及运用学科知识 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 , 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 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 , 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
16、, 人为地断章取义 , 分割支解 ,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 ,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 , 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 20%, 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 80% 。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 , 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 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 , 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 , 即教材艾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再有便是
17、掌握基本观点。 “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 ,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 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 ,在第一轮复习中 , 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 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 ,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 , 从 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3. 加强知识整合 , 构建知识网络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 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 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涉及的知识 ,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 所强调的能力 , 主要是学习能力 , 即选择
18、、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 ,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 , 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 , 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 , 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 ,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 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 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 ,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 , 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 , 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 , 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 ,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 , 还要挖掘它们 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
19、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 , 对于每个知识内容 , 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 , 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 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打破章节界限 , 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 , 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 , 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 , 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 , 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 , 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 , 以不变 应万变的能力
20、。 4. 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 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 , 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 , 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 , 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 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象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 围之内 ,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关起门来搞复习 , 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从 2002年高考文综试题看 ,要适应这类试题 ,考生不仅要做到政治与历史的综合、政治与地理的综合 , 还要学会三门学科的综合复习。如 39 题、 40
21、题两道问答题 ,都要求考生用三科知识回答同一个问题 , 其分值达60分之多。再如 , 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抛出了“一边一国论”, 就要求考生从政治角度说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 ,且国际法对台湾问题早有规定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部承认一个中国。从历史角度看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并行使管辖权。从地理角度看 , 台湾岛跟大陆原是一个连接的整体 , 因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今天的现状。可见 , 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 , 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 ,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 识的内在联系 ,更要加强与史、地或史、地、物、化、生等学科的联系 , 使自己的学习逐步
22、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关注热点 , 掌握重点 , 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 , 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 ,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 , 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 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动态 ,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 ,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 ,真正领会其实质 ,学以致用。同时 ,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 ,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发展动态 ,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
23、掌握知识为主 , 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 , 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 ,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 , 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如近几年文综考试中涉及的巴拿马问题、非洲问题 , 大综合中的核试验问题等 ,不少考生都因平时的忽视而失分。另外 , 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 ,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 ,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 ,寻找知识的交叉点。这一点在综合
24、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 ,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6. 改进学法 ,研究考法 ,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由于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 ,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 ,才能指导有方 ,事半功倍。通过这几年综合考试的摸索 ,我们觉得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 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 ,切忌死记硬背 ,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 ,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要培养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 ,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注重全
25、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练习要精选 ,内容要恰当 ,试题要注意筛选 ,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试题的答案要“准” 、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 ,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 ,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 “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 ,尽量争取加分 , 切忌延用 “3+2”的答案模式和思路 ,要培养自己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从实践上讲 , 高三进入四月都将开始第二轮复习。和理科不同 ,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仍然有成绩提高的巨
26、大空间。在这段时间 ,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 ,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 , 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这是宏观的;微观的是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 ,在辩证法里面就是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这些理论。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 ,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 ,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 ,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 ,做什么都无所谓 ,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 ,此段时间是关键 ,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 加强理解领悟考试大纲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 , 逻辑联系。全面把握政治、经济常识中有
27、关知识。正确界定各个知识点 ,理解知识脉络 , 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去年高考来看 ,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 ,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 , 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 , 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 况且它还为我们去分析说明、解释评价解答更大量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 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如果说上学期学习 ,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 ,是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 , 通俗地说 ,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 ,那么第二轮复习 ,恰恰应倒过来 ,应以社会重
28、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 ,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 ,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 ,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 ,应进行筛选 ,主要依据(1)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 ,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 (2)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 , 即谁最近“热”, 谁最“热”;(3)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 ,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 ,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 ,用
29、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 3. 主动关注高考动向近两年来 , 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面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 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 ,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 ,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 , 以便应对。三、第三轮复习开始第三轮复习 , 高考也就进入冲刺复习阶段 ,这时候 ,大家都做了很多各类练习题 ,可还是有不少考生觉得自己的政治成绩仍不是很理想 ,不知道这一阶段怎么复习才可以把成绩提高的更多 ,有的考生还产生了畏惧情绪 ,心理压力很重。其实 ,
30、 只要在最后的复习中调整好心态 ,做到下面几点 , 就一定可 以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1. 回归课本 ,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 ,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 ? 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经济常识八部分内容的章节体系要清楚 ,每部分内容包含的知识点有哪些要明白;哲学常识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有哪些观点 ,对应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的职能、组成、意义是什么。2. 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 , 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 ,
31、 思维方式的偏差 , 解题规范的疏漏 ,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 ,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3. 浏览重点、热点问题。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 , 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冲刺阶段 ,大家应该根据老师给出的时事复习资料 ,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 , 把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 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4. 画联系图。以社会重、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 ,将与其联系的所有政治知识挑选出来标在周围 ,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程度 , 为辨析、论述等题理顺思路。例如 : 在就业、再就业问题上就可以联系到经济常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 国家的宏
32、观调控 , 社会保障制度 , 劳动合同制度;政治常识中的党的性质 , 国家的性质 , 国家的职能; 哲学常识中的从实际出发 ,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 5. 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 ? 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比较、对照 , 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 做材料题时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 , 然后从所问的角度切入 , 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编写答案。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 , 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 ,恰当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 ,条理清楚的表述。6. 选做真题。在冲刺阶段 , 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两类卷
33、相比 , 前者由专家命题 ,科学性强 ,后者科学性较差。如客观题:前者难度适中 , 规范性强 , 后者或过难或过易 ,不一定都非常规范;主观题 : 前者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 , 后者有的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前者答案紧扣题意 , 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 , 后者有的过于庞杂 ,主次不分、有的扣题不紧且有疏漏。这一阶段 , 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 ,但应该选做一些近 3 年的高考真题 ,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7. 调整状态 , 进入考
34、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文科综合或者政治科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 , 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 ,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 ,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 ,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 ,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 ,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 ,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 , 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 , 科学得法, 冲刺就能事半功倍 ,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二节 复习效果表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 , 只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是不够的。大家常常会习惯性地把一件事情向后拖 ,如果有一套复习效
35、果表 ,考生开始每轮复习前,把具体考试内容的预计结束日期填入相应空格内; 复习中 , 到表格中所填时间时再把对应部分的复习情况填入表格中;复习后 ,对各部分的复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性复习。这样就会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一、第一轮复习计划期限及效果汇总知识内容复习时间 复习效果基础知识解题能力(近年)高考真题评价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和经营者产业和劳动者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银行和储蓄者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事政治二、第二轮复习
36、效果表在专题训练中发现问题 , 理解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辩证理解解题思路与解题速度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综合内容 复习效果对策解题思路解题速度综合能力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性质、职能和政治文明建设我国的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与“一国两制”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的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时事政治综合内容复习效果对策解题思路解题速度综合能力经济常识商品和商品经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与股份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经营者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7、 “三农”问题与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与保护劳动者权益财政、税收与适当的财政政策银行货币政策与居民投资商品服务市场与消费者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哲学常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与实事求是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与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与群众观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第三轮复习参照表总结三次模拟考试 ,提炼适合自己的应试对策。题目类型第一次模拟第二次模拟第三次模拟应试对策及实施选择题I(单项选择)选择题(多项选择)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第三章 文科综合下政治科高考复
38、习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2005年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及各专家提出的复习备考建议等就是参加 2006年高考考生的复习依据。 I.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 , 按己确定的招生计划 ,德、智、体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因此 ,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 ,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 ,本大纲拟订了“文科
39、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 “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 求目 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 , 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 , 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
40、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 , 体现创新性思维。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1. 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在商品生产中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而商品价值总量 A. 越大、越大 B. 越小、越大 C. 越小、不变 D. 越大、不变【答案】 C(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试题举例】(
41、2004 年高考全国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待售商品的数量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居民货币持有量 A. B. C. D. 【答案】 A【解析】本题是一道基本知识题 ,考查学生对于货币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 , 货币和金融是商品经济的 “神经”和 “血液”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与货币打交道 ,但是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 ?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 ,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发行多了 ,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
42、,与居民货币持有量无关。货币的职能【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 ,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 ,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答案】 A【解析】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 不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 这里的商品标价即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故选 A,B 、C 、 D 容易排除。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 ,主要是看 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B. C. D.
43、【答案】 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 由其定义可知 A 当选。抢购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 与材料无关 , 故排除。纸币的产生和发展(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等价交换 是通过-实现的。A. 价格波动 B. 不等价交换 C. 国家宏观调控 D. 统一的市场 【答案】A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商品与商品经济、货币及其职能、通货膨胀、价值规律。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44、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上海卷)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 , 全市 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 ,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 5 亿元 ,人均近 50 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 A. 按劳分配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C. 按资本要素分配 D. 按经营成果分配【答案】B【解析】解此题关键是对各种分配方式有熟练把握。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 故选 B。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
45、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北京卷)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53, 增速超过去年 1 倍 , 仅钢铁工业投资增长就达到 72.6 要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 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A. 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 鼓励居民消费C.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D. 降低银行利率【答案】C 【解析】必须认真审题 , 抓住题干导语。“针对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考查政府的措施。 A 不是政府的措施 ,B 、 D 是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 , 均不能入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
46、天津卷)党的十六大召开后 ,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 ,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 , 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 , 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 , 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 ,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 , 拟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 , 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 , 其中包括确立“
4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 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 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依据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 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
48、生产力发展 ,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解析】这是一道经济学题 , 从修改宪法内容、保护私有财产等为切入点答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比较好答。【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按劳分配、多种分自己形式、共同富裕、资源的优化自己置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及其手段。05 考纲新增内容 :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自己 ,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3. 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广东卷) 有人提出 , 在新经济时代 , 市场竞争的结果将更多地体现为“快鱼吃慢鱼”,
49、 而不是“大鱼吃小鱼” 。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说明 , 企业必须A. 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第一位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建立更为灵活的经营机制D. 提高创新速度【答案】 D 【解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争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仅从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角度看 , 所给的四个选项都可以成为正确答案。但从题干来看 , 它强调了“快、慢”, 这必然是与速度相关的一个问题 , 强调只有对市场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比较四个选项 ,最为恰当的答案只能是 D。 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
50、主要实现形式【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使-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A. 股份合作制 B. 租赁制 C. 股份制 D. 承包制 【答案】 C【解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本题带有时政特点 , 也应做为基础知识识记并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广东卷)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性质、特点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 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 它集中表现于A. 企业的徽标
51、B. 产品的品牌 C.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D. 广告宣传【答案】 C【解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企业信誉和形象知识点的把握 , 所给选项中的 A 和 B 具有干扰性 , 它们不能全面涵盖企业信誉和形象所包含的内容。【导读】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企业、公司与股份公司、股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民经济、企业经济效益、竞争与优胜劣汰、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负责制。05 考纲新增内容 :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 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2002年 ,我国罐头总产量
52、约为 310 万吨 , 消耗农产品原料800万吨 , 罐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 ,创造产值 150亿元 ,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 上述材料中农民靠小罐头致富 , 得益于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B. 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C. 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 D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答案】 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 是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本试题以我国农村罐头产业的发展为题干 , 考查考生从该材料中得出农民致富主要靠什么。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上海卷) 为满足
53、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实事 ,今年又决定投资 1.6 亿元新建和改造 10 所专业博物馆。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A. 属于发展第三产业 B. 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C. 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D.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A.BD【解析】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 ,属于发展第二产业 ,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而与以德治国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C。(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据此回答
54、 :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力 D. 权利和义务 【答案】 D【解析】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 既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 也是劳动者的义务 , 故选择 D 。此题童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 难度不大。 扩大就业 ,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3年 11 月 22 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铁于切实解决建设领 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 提出 3 年内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 工工资问题。 12 月初 , 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
55、 , 要求限期清偿拖欠工程款。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解决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材料二 据调查测算 ,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 3 个月以上的农民将 近 1.4 亿 , 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 合同的不足 10% 。没有劳动合同的保护 , 增加了农民工依法追讨欠薪和维权的难度。结合材料二 ,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答案】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双方 , 特别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 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试题
56、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材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命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 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 ,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 ,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 , 国家着手解决 9 亿 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 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联系材料 , 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答案】材料反映了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 要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是企业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增强
57、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解析】 要求答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 重在基础知识 , 并结合材料答出是保障民权 , 关注民生 , 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及其作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 05 考纲新增内容 : 扩大就业。 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
58、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 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 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答案】B【解析】 C 、D 两项错误 ,并不是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不是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 如: “见义勇为”基金就不需要交税 ,800元以内的工资也不交税等。【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财政的作用、税收与税种、依法纳税。 6. 银
59、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我国商业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除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外 , 另一项基本业务是 A制定货币政策 B. 经理国库 C. 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D. 办理结算 【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掌握情况。 A 、 B 、 c 三个选项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 故不能选。此题考查基础知识 , 难度不大。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银行及其职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行业务与作用、利率、储蓄与经济发
60、展的关系、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 05 考纲新增内容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随着手机“短信” 的广泛使用 ,短信市场迅速发展。短信市场属于 A. 消费品市场 B. 生产资料市场 C. 技术市场 D. 服务市场 【答案】 D 【解析】短信市场提供的是劳动服务 , 属于服务市场。买手机是在消费品市场 , 生产手机所需要的原料要到生产资料市场购买 , 手机研制所需要的技术离不开技术市场 , 角度不同 , 应该仔细比较。市场交易原则【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随着移动电话的
61、普及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移动电话进行欺诈 ,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 , 这明显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A. 效率原则 B. 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 自愿原则 【答案】 B【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市场交易囚原则有清楚的理解。诚信原则要求不能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题中 “欺诈”一词突显该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 ,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 , 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 ,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 ; 另一方面 ,发展国内文化事
62、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 , 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棱低俗化的倾向 , 必须予以警惕。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 , 阎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答案】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摒弃低级趣味 的低俗文化 : 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 应逐渐增加文化消费支出 : 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 , 提倡适度消费 ,反对过度消费。 【解析】要求回答文化消费中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 实际上即是教材中树
63、立正确消费观在文化消费中的运用。做本题的关键得分点在于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读】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商品服务市场、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及其构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需求不足与提倡适度消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试题举例】(200 4 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符合国情 ,应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据此回答 :人民币汇率稳定 , 有利于我国经济和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的稳 定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合理化我国对外贸易的
64、稳定发展A. B. C. D. 【答案】 B.【解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 与世界政治格局无直接联系 , 因此应排除 , 选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 2003年 , 我国对外贸易迸出口总额为 8512 亿美元。其中 , 出口总额为4384 亿美元 , 进口总额为 4128 亿美元。这表明我国2003 年对外贸易A. 出现逆差 B. 出现入超 C. 结构得到优化 D. 收支处于有利地位【答案】 D【解析】题中数字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 出超 , 故 A 、 B 排除 , 材
65、料中 并没有说明进出口结构 ,C 项与题意不符 , 顺差显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 金融组织、国际收支顺差与逆差、不等价交换、外汇与汇率、外汇储备、世界经 济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式与原则、关税。 05 考纲新增内容 : 经济全球化。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1.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
66、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 ,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A. 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 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答案】 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作用 , 亦即正确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A 、 B 、 c 表述错误 , 只能选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试题举例】(2004 年
67、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目前 , 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 267。4 万平方千米 , 约占国土面积的 27。4%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 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简述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答案】 人类违背生态规律的不合理活动 , 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违背规律蛮干 , 会造成严重恶果。治理土地退化问题 ,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清生态要素之间的广泛联系,把握必然性,增强预见性。通过治理实践 ,追求实效 ,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解析】以土地开发与保护为背景 ,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关系 , 注意从两个方面分析。一切
68、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了解国惰 , 立足国情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四) 2002年 ,我国罐头总产量约为 310 万吨 ,消耗农产品原料制万吨 ,罐头生 产的龙头企业带领 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 , 创造产值 150 亿元 , 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据此回答 :发挥本地优势 ,利用当地特产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必须把握的前提是A. 大干快上 , 充分发挥能动性 B. 因地制宜 , 坚持从实际出发C. 认清主流 , 坚持矛盾分析法 D. 依靠外援 , 外因起主要作用【答案】 B 【解析】本题的大背景是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具体地说农民增收不会有 一个统
69、一的办法 , 而是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和资源特点来发展自己的优势 , 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题干材料明确给定了“发挥本地优势 ,利用当地特产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虽然这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但关键还是应落实到“因地制宜 , 坚持从实际出发。”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事求是。2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
70、性【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 材料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 :“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 健全 , 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 , 建筑市场供求失衡 ,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 以及 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 和政绩工程 , 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 时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依据上述材料 , 回答以下问题:结合材料 , 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答案】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 ,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 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 , 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自
71、觉性和预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 , 与时俱进 , 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 , 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 , 防止片面性【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哲学上讲的 “一分为二”与 “合二为一”, 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答案】c【解析】 A 、 B 项只说明了矛盾
72、双方的统一 , 而没有说明对立;D 项只指出了矛盾双方对立 ;“一分为二”与 “合二为一”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故 C 当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 2004 年新年伊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 把解决 “三农” 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材料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增长率 其中:8个主要产粮省份关1997年-2003年4%2.73%8%系1999年-20
73、03 年数据材料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A:B其中:来自农业部分1997年2090元1268元5160元1:2.472003年2622元1168元8500元1:324 系2004 年数据 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答案】唯物辩证法强调 ,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对于解决“三农” 问题具有提纲挈
74、领的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江苏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 , 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 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 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自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答案】 B 【解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目的就是巩固社会主义性质。故选 B 项 ,A 、 c 、 D 三项
75、与题干无关。(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 在 5 年内 , 全国经济 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 766.4 亿元 , 相当于 7 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 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 , 工业是重点 , 占 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 年代末 , 大约有人口 3000余万 , 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 以上。材料三 “一五”
76、 计划中 , 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 150 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 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 厂 等。 材料四 东北曾被誉为 “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 ,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 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978 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 GDP 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 , 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 9 、第 18 位。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 ,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 国家给予
77、必要扶持” 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答案】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外因 通过内因起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要运用内困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 , 结合自身能源、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 , 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 ,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7) 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 下列名言中 , 与“千里长堤 , 溃于蚁穴”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B. 一叶落 , 而天下知秋矣C. 一朝被蛇咬 , 十年怡井绳 D. 一客失了信 , 百客不登门【答案】D
78、【解析】 “千里长堤 , 溃于蚁穴” 包含的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道理。 D 项说的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A 项包含的是主要矛盾原理 ,B 项表明事物是变化的 ,C 项包含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两广自古产荔枝 , 荔枝营养丰富 , 清甜可口 , 但进食过多则易患 “荔枝病” 。这说明A. 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耍一分为二地看待 B. 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C. 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 为防微杜渐 , 应尽量少食荔枝【答案】 B【解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79、,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 , 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质 , 所以 ,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 , 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 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在对题干进行分析的时候 , 要注意该题的题眼在于 “进食过多”, 在一定的食用量内 , 荔枝是营养丰富、清甜可口的 , 超出了一定限度和范围之外 , 就成了“荔枝病”。所以选项 B 是最符合题意的 , 选项 A 并不能从题干中推出 , 选项 C 、 D 都过分夸大了问题 ,本身在论述上就不正确。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
80、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 ,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联系和发展、运动和静止、规律、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果关系、整体和局部、外因和 内因、量变和质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05 考纲新增内容 : 科学发展观。3. 认识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 , 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 人类改
81、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 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答案】B 【解析】2003年底发生在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地区的禽流感疫惰 , 使得我们对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随着人类改 造世界的实践的深入 , 一些新现象出现了 , 其典型例子就是原来只在动物中传 播的疾病威胁到了人类 ,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 选项 A 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规律 , 这明显错误 , 因为人类只能认识规律而不 能改变规律。选项 B 是正确的 , 的确人们改造自然
82、, 首先要对自然有一定的认 识 , 只有用正确的认识去改造世界才能获得成功。选项 C 违背了世界的客观 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理。而选项 D 的错误也比较明显 , 因为改造自然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 , 牺牲自然必然会牺料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3) 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
83、江苏卷)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 , 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 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 , 实践出真知。仅仅从事实践活动 , 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 , 人们必须通过实践 , 占有丰富丽真实的感性材料 , 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 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析】比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题第一要答出实践出真知这一点是正确的 , 并概括出正确性的原因;第二要指出人们怎样才
84、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指出并不是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第三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答题 , 对问题加以深化剖析 , 答出怎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科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思维。4. 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2 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一一舞动的北京”, 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 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 ,以印章的形式设计 ,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据此回答 : 下列关于书法篆
85、刻艺术的表述中 , 正确的是: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 B. C. D. 【答案】 C 【解析】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 , 是由客观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将社会意识的存在看作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 显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有点令人迷惑 , 因为印章最初的确是作为帝王专用物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广东卷)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 , 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 ,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茘枝
86、情却说天下的荔枝 , 以闽中为第一 , 蜀州次之 ,岭南为下。这说明A. 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B. “趣味无商量”, 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C. 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 , 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 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 , 蔡襄是奸臣 , 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答案】 A 【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由于历史条件不同 ,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 , 在阶级社会由于阶级不同 , 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选项 B 、 c 都只是对价值判断的主观 性的具体描述 , 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 选项 D 前半句是正确的 ,
87、 但是不能得出 后半句的结论 , 因此 , 最符合题意的是选项 A。(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二) 2004 年 3 月 14 日 ,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据此回答 :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A.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 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C.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答案】 B 【解析】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 而 A 项偏重于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 ,c 、 D 没有突出集体尊重维护个人权
88、利 , 故选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 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 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 , 在 “非典” 袭来时临危不惧 , 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 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病患者的生命 ,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A. 临危不惧 , 敢于牺牲 B. 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 对社会做出贡献 D. 受到人们的敬仰【答案】 C【解析】2003 年的春天 , 在一场突
89、如其来的 “非典”的考验中 ,许多人交上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题干中的护士长叶欣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选项 A 、 B 、 D 都在题干中出现过或者可以间接推断出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选项 C 最符合题意。 实现入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 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天津卷)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 , 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
90、和新认识 , 及时依贯注法定程序对 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 , 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 , 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 , 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 , 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 , 拟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 , 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 14 条 , 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 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91、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 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答案】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要求回答修改宪法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解题必须审清题干 , 从修宪的过程看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从材料所给内容概括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和历史的 创造者 ,
92、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 , 依靠群众 ,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 , 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天津卷) “三农” 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 “求真务实”的精神 ,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空农 问题。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A. 分清主流和支流B. 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 重视内因的作用 D. 坚持适度的原则【答案】 B 【解析】 “求真务实”的精神 , 直接体现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 c 、 D 三
93、项都不合乎题意。【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价值、实践、群众路线。 05 考纲新增内容 : 诚信。第二部分 政治常识1. 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办 B. 国家是否实行“多数人的统治”C.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 国家是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答案】 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判断国家性质要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 只能选 C
94、 。 我国的国家职能【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上海卷)2 003 年 12 月 , 我国公安部正式认定东突 等 4 个组织为恐怖组织 , 并呼吁各国政府对其加以依法取缔。这是政府在行使A.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B. 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的职能C.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D. 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答案】 A【解析】认定 “东突” 等 4 个组织为恐怖组织 ,依法取缔是政府履行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 故选 A。(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 的含
95、义、内容和意义【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一个中国” 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答案】 B【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包括有一定外事权 ,但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 ,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3) 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试
96、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二)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权利的界定和保障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落实 A. B. C. D. 【答案】 D【解析】修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2004年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本题考核的就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 ,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尽管在2004年 3 月 14 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之前 ,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私有
97、财产保护有一定的规定 , 但规定得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随着改革和我国非公 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间在经济和财产方 面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经济权益 ,协调个人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 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运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 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也使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了界定和保护 , 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所以 ,正确答案应是 D。 “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 只是一个干扰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构
98、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本题题干的信息与这一原则无关。(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去年共拨付 100多亿元资金防治 “非典”, 并决定四年内投入 175 亿元防治艾滋病。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A. 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 保护公民一切利益 C. 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 尊重和保障人权【答案】 D【解析】题干未涉及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的求偿权 , 也不能说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故只能选 D。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导
99、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家、国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 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 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义务电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 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这一政党制度
100、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C.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答案】 AB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内容、本质的理解 , 重在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A 、 B 、 D 观点正确;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c 错 , 应排除。(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北京卷)中共中央建议将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
101、犯” 等内容写入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经济立法的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 B. C. D. 【答案】D【解析】党建议修宪 , 体现了党对国家的领导 , 坚持了与时俱进 , 体现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 不能入选 , 都符合题意。(3)加强党的领导 , 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2004年 2 月 17 日中共中央颁布非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成行沛 , 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颁布的意义在于 A. 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 明确界定党政关
102、系 C.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 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意义。 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政治文明意味着对 “公权” 的限制和对 “私权” 的保护 , 从根本上说 ,意味着文明治理和文明执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首先管好自己的制度保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及其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政党制度的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
103、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 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上海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3 年 5 月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 , 中央政府领导、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 50 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 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巩固了民族团结。这说明A. 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B. 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C. 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 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答案】A、C、D【解析】题干中国家对新疆的领导、支持
104、 , 促进了新疆的发展 , 进而巩固了民族团结 , 说明了 A 、 c 、 D, 而 B 项观点不符合实际。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四)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 , 不正确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 , 设立自治机关 , 行使自治权 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答案】 D【解析】本题旨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考查 , 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我 党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于 5
105、0 年代 , 因而 D 项错误。(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反对封建迷信【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江苏卷)据报道 , 当前在一些农村 , 算命先生 生意兴隆 , 巫婆神汉 收入丰厚 , 封建迷信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 明 , 有 20的人行为倾向受算命结果支配。令人担忧的是 , 有些人还认为 , “算命先生” 、 “巫婆神汉”的活动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 应当保护其自由。针对这一错误观点 ,请你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答案】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
106、 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 , 使用占星、卜筮、相术、风水、算命等手段 , 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 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 , 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 , 必须依法惩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基础知识 , 同时考查了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回答二者区别可从定义、社会作用、目的、组织机构、有无专职的神职人员、国家对两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 这样条理清楚 , 析题透彻。【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
107、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试题举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四)2004年 3 月 2 日 , 中国与东盟在北京举办中国一东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会议。中国及有关国家为控制禽流感蔓延而合作的事实证明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凸显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成为威胁各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可根据情况采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模式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多边外交的基础A. B. C. D. 【答案】 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08、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 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 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阔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 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的禽流感不仅是一个国 家的事 , 事实上已威胁到东亚和东南亚一大批国家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 家禽业的发展 ,从而构成了各国的共同利益。2004 年 3 月 2 日中国与东盟在 北京举办中国一东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会议 , 就是一次多边外交活动 , 其基础就是消除禽流感这一新的非传统安全对各国的威胁。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 奥运
109、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A. 区域性的、非政府阔的国际组织 B. 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C. 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 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答案】B 【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考查奥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 超国家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 , 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历来以超越意识形态为特点而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 , 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围绕奥委会和奥运会来设计考题 , 综合体现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意义。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
110、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北京卷)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 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 , 我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 , 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 ,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 ,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 ,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 ; 通过多次发射 ,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 ,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 再向前发展 ,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 ,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因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答案】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
111、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航天事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 增强民族凝聚力 ,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解析】关键是理解我国的做法是国际竞争的结果 , 然后回归课本 ,运用知识分析即可。(3)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试题举例】(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一)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 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材料: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 , 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 ,从尊重现实出发 ,提出 “搁置争议 , 共同开发” 的解决原
112、则。2003 年 11 月 11 日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 , 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主权归我 , 搁置争议 , 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答案】“主权归我” 表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搁置争议” 体现我国实行和平外交 , 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促进世界和平。 “共同开发”体现我国坚持对外开放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 , 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导读】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 利、国际法、联
113、合国与国际组织、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我爵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5年 4 月至2006年 3 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V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分。3. 题型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等题型。4. 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
114、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5. 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6.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 ,单纯的选择题在前 ,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自易到难的版序排列。V,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1. 穷实基础 , 构建知识网络进行政治复习时要立足于本学科 ,穷实基础 ,要求考生能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 ,把握中心概念 ,并能从内涵外延等多方面理解 , 即要对考试范围内的全部知识点做到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全面把握基本原理 , 深刻领会党和国家重 大路线、方针和政策 ,切忌简单化和一味死记硬背 ,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
115、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 ,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阔的内在联系 ,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做到心中有数 ,条理清楚 ,因果明确。2. 关注热点 ,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在复习中 , 考生须高度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 , 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 , 如西部大开发、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三个代表”理论、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农” 问题、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中东问题等热点问题 , 都值得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 , 真正领会其实质 , 学以致用。同时 , 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 , 如人口、资源
116、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发展动态 , 文化思想的发展等。3. 加强训练 , 培养技能 , 精练图表题 不少考生考试中得分低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综合理解、分析、推理能力 , 无法拓展思维。因此 , 考生在进行复习时 , 特别要注意训练能力。近年的高考试 题中尤其是主观性命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做好这类试题 , 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间要求 ,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 二要进行信息筛选 ,找准关键词 , 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三要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 , 作为解题的依托; 最后 , 要恰当地使用政治 术语 ,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
117、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另外 , 近年来 , 图表、数据 量在高考题中有所加大 , 要求考生静下心一步步分解分析。按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箭头)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 , 寻找第二级至第三级概念群(箭头)说明不同层次概念间的关系 的顺序思考。同时 ,考生还要培养用生动、直观的图示来表达概念的能力。 4. 拓宽视野 , 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政治试题综合性强 , 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高。在政治复习备考中不仅要掌握书本理论 , 而且还要关注现实; 不仅要注意学科内的联系 , 而且还要注意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 把握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交叉点、渗透点。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 , 就是在政治复习备
118、考中 , 培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变学习方式 , 重视发挥主体作用 , 重视日常学习知识的储备、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 不靠突击复习 , 搞题海战术 , 更不靠考前猜题押题。附 政治科高考复习大纲、 考试性质【提示】同文科综合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 一、知识范围知识范围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 , 共四部分。二、能力要求 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政治科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 政治科高考以上述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 , 注重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考查考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政府在
119、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及其意义的理解。考生应能:1. 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知识。2. 理解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 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 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 , 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 , 认识事物的本质。4. 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5. 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 ,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考试范围【提示】与文科综合下政治科的考试内容完全相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全试卷包
120、括 卷和卷。 卷为选择题 :卷为非选择题。二、试卷题型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选择题 、简答题可辨析题、论述题等题型。其中 的选择题,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 ,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 选择题 , 在四 个备选答案中 , 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三、试卷内容比例经济常识 约35%哲学常识 约35%政治常识 约20%时事政治 约10%四、试题难度比例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 , 总体难度要适当 , 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附 文理综合下政治科高考复习提示文理科综合下政治科的考试内容与文科综合下政治科的考试内容完全一致。考生可以依据文科综合下政治科高考复习大纲进行复习。第四章 核心知识点解读
121、一、考点分析经济常识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一) 重要考点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 货币的职能。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14共
122、同富裕。(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123、.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交 换 价 值 价格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124、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
125、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
126、场地位是平等的。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
127、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
128、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5. 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129、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
130、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131、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
132、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
133、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34、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12.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 , 互相协调。(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叉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
135、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2.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靠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3. 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136、高。4.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5.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
137、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 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 体系进一步完善。7. 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和社会 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8. 从广义来看 , 对公民来说 , 储蓄存款 , 购买债券 , 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 ,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 , 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9. 虽然2004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
138、贷款利率 , 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 , 对防范金融 风险 ,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第四部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 重要考点1. 商品服务市场 , 市场交易原则。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
139、的关系。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 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5. 外汇与汇率 :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8.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 , 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 原则。竞争性必须以
140、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 , 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2.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 , 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 , 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 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3. 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 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4. 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 , 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 , 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
141、币贬 值 , 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 , 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 , 升值则不利于出口。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外债。 6. 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 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 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哲学常识第一部分 唯物论(一)重要考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物质的含义 , 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3.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142、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阔的反作用。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从实际出发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 入具有主观能动性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3. 世界的本源
143、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来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 , 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4. 意识的能动作用 , 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 其次表现 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 , 但强调能正确反映 , 要求人类不断探索 , 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 :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5. 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 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 从物质出发 ,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
144、与客观 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6. 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 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7.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 , 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又体现了认识论。第二部分 辩证法 (一) 重要考点 1. 联系的普遍性 : 事物的联
145、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2.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 寻求最优的目标。3. 发展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 因而 , 要有创新精神 , 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 学会创造性思维。4.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存在 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 ,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办事。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146、问题 ,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 ,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 矛盾及其特点;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 承认矛盾的 普遍性与客观性是 E 确对待矛盾的前提。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 , 统筹兼
147、顾;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8. 内因和外因 :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9. 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 坚持适度原则。10.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联系的普遍性:第一 ,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 ,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事物的联系 , 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 , 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 , 整个
148、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 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 , 它是事物本身所国有的 ,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 , 也无 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3. 联系的有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 在某种联系 , 它是有条件的 , 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4.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 , 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 把握事物
149、的因果联系。6.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 , 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 , 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 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 ,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 , 旧事物的灭亡 , 郎新事物代替旧事
150、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 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耍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8. 规律与规划的关系 :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 二是性质不同。联系: 正确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9. 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 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 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就是要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10.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
151、必须注意: 首先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 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 , 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 ,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 逻辑矛盾混为一谈。1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 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即矛盾无处不在 , 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首先 , 要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 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 其次 , 还要善于分析矛盾 , 坚持两分法 , 防止片面性。12. 两分法(两点论)的基本含义:与一点论相对。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 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
152、矛盾分析方法 , 对矛盾做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 , 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它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13. 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基本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 是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其一 ,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 有不同的特点 ;其二 ,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其三 ,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14.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之下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153、 , 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 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5.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 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 在不同的场合 又是可以变化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
154、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 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1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但它们不是绝对的 , 一成不变的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 , 要善于抓住重点 ,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其次 , 要学会统筹兼顾 , 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17.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排斥 , 又相互依赖。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看问题时既 要全面 , 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8.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155、力。19. 内、外国的关系 : 在事物的发展中 , 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 , 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国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事物的变化发展 , 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 ,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 , 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夕卡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 , 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 ,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 ,即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
156、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 其次 , 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事物发展的状态。20.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 ,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 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 二者的关系: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 , 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 ,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 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一一质变一一新的量变一一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单到复杂 , 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157、量变引起质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要重视量的积累。21.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困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 , 道路是曲折的 , 在前进中有曲折 , 在曲折中前进 , 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 性相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要正确对待我国 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2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 , 孤立地、静止地飞片面地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
158、第一 , 联系观与孤立观的对立 ; 第二 , 发展 观与静止观的对立; 第三 , 全面观与片面观的对立。而它们最根本的分歧 , 就 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第三部分 认识论和人生观 (一)重要考点1.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 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认识要不断深化 ,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 社
159、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 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5.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 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 社会性是人的本 质属性 , 自私不是人的本性 ,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6. 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160、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 观条件 ,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 区 , 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7. 理想与现实 :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 属于社会意识 , 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 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8. 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相信群众 , 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
161、在社会实践中 , 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 识去指导实践 , 获得物康成果。2. 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 , 都表现事物的本质 , 都是客观的。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反映 ,假象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由于都是客观的 , 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3. 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 , 或由一 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 本质与规律,以更
162、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 ,或不断研究新事实 ,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4. 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 , 由简单向复杂 , 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 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5. 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6.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质的作用 ,不能等量齐观。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
163、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 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8.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 突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 9. 意识的反作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坚持集体主义是相通的。10. 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含义不同 , 方向目的不同 , 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和把个人利益摆的地位不同 , 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11. 社会
164、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是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基础是生产关系)来看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不能理解为某一个人的本质属性 ,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12.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 是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人生价值中的地位来看的。要重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14.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
165、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 , 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15.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 , 就要坚持与时俱进 ,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16. 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政治常识(一)重要考点1. 国家的固体、国家职能、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2.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 我国的国家职能。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z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5.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 “一国两制” 的含义、内容和意义。6. 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 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
166、原则 , 依法治国 , 政府机构改革。7.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 ,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8. 政党的特征 ,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10. 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如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2.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3. 民族的基本
167、特征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6.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 国际法。1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 障碍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8. 国际竞争的实质。19; 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 , 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因素 国家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影响因素:历史条件、 阶级力量对比 、传统习惯
168、、国际环境。2. 掌握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 ,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 议会制与议会的区别: 议会制就是由成年公民定期选举 , 产生一定数额的代表(议员), 组成议会以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制度。它是一种政治制度 , 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 而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和代议机关。 4.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不能混淆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不能简单等同 : 全国人大的职权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要区别。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县以上(不含县)由下级人代会选举 , 县以下由选民直接选举。5.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并
169、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和自治组织是我国的信访制度、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6. 人代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国体 , 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民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7.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不同点。8. 我国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是重要的国家机关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 总统(国家元首)是政府机构(行政)的主要部分. 9.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之间不是一种三权分立关系。(1)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全国人大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国家权力是统一的 ,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
170、的中心。 (2) 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 , 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 , 不超越权限 , 否则就是越权或滥用职权。(3)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制约因素。如 , 最高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它们都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务。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 区别: 含义不同。范畴不同: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 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 属于政治文明。 依靠手段不同:以德治国主要依靠道德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
171、为。依法治国以法律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2)联系:两者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 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 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 缺一不可 , 不可偏废。11. 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树立民主意识 ,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树立公仆意识 , 依法治国原则要求树立法制意识。三个原则集中到一点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 , 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 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不能指绝对的平均主义。要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
172、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 , 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 , 国 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 , 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 ,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 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13. 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原则一一相辅相成 , 相互促进。没 有权利就没有义务 , 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 , 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14. 公民与人民的比较。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 ,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 ,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 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 , 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
173、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 , 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 但属于公民。性质不同。公民 是法律概念 , 人民是政治概念。15. 政党包括执政党和非执政党 , 执政党的性质也应由它所代表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 即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 而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最高纲领(目标)、基本路线。性质: 用十六大 “两个先锋队”的新规定 :(1)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2)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74、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宗旨:为人民服务;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17.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一一根本;思想领导一一灵魂 ; 组织领导一一保证。三者统一不可分。18. 不能把党对国家的领导与国家机构履行的国家职能混淆 , 凡与党的领导有关的只能是涉及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 在回答有关国家职能的时候 , 绝不能把党加进去。19.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 第一 , 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和领导核心。第二 , 国体决定政体 , 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5、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 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第三 , 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党的主张和政策通过人大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20.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 组织上相互独立 , 法律上地位平等 , 它们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21. 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区别:性质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一一是国家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176、商制度 , 是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 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一一不是国家机 关。职能不同 :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 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具有相应的职权 , 是建立同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基础。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22. 人民政协不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组织 ,不是国家机关 , 不行使国家职能 ,它也不是政党 ,更不能把它等同于我国的政党制度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23. 人大与党的关系。在法律上 ,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 , 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 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 对政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
177、行为应予以追究。在国家政治体制中 , 人大在党的领导之下 , 接受党的领导。24. 民族四特征的内容: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 是最显著的特点。联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共地和共经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共语和共心促进共地和共经的发展。25.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是相互联系 , 不可分割的。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 , 平等和团结是繁荣的前提条件 , 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是三原则的体现。26. 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活动的联系: 都是有神论 , 都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存在 , 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 都不符
178、合科学。区别:(1)含义不同。(2)组织状况不同 , 宗教有整套的宗教经典、教义和教规 , 有正式的组织 , 有神职人员 , 有教徒和活动场所;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 , 没有正式组织 , 没有固定的信仰者 , 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3)活动方式不同 , 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祈祷形式 , 有一定的节日活动 , 教徒要受教规和戒律的约束 ; 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制度 , 其活动方式荒诞无忌、粗俗低级 , 甚至野蛮残忍。(4)活动的目的不同 , 宗教活动是为了宣扬神的威力 , 使信教者信仰神 , 按神的旨意办事 , 教徒参加宗教活动 ,行善积德和修身养性 ,是为了死后灵魂进入“天堂”
179、; 而 封建迷信活动则是迷信职业者骗取钱财的二种手段。(5)社会作用不同 , 宗教 主要起消极作用 , 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 ,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而封建迷信活动则是愚昧落后的产物 , 它败坏社会风气 , 破坏社会秩序 , 破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 没有任何积极作用。(6)国家对待二者的政策不同。国家保护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正常宗教活动; 而对封建迷信活动则要坚决制止和取缔。27. 国际社会的构成: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的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的形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28. 国际法的作用:(1)确立辨明国家问题是
180、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2)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3)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 , 以便明确国际责任。29. 国际组织不等于世界性组织 , 也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 30.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 如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律师协会等 , 不要误为政府间国际组织。31.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宗旨概括起来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七项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2)履行宪章 规定的义务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 或使用武力;(5) 集体协作;(6)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7)不干涉他国内政。其中各国主权
181、平等原则是其他各项原则的基础。32.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 , 科技是龙头。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 ,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 ,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33.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决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 , 同时也决不侵略别的国家。34.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
18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 , 加强国际交往 ,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考点与时事热点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材料:2004年 9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议共分九部分:一、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二、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三、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坚持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183、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不断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七、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八、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九、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为重点 ,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今年的第一热点 , 是今年高考的必考题。此材料可以接内容从经济、哲学、政治多角度出题。1. 政治常识(1)什么是党
184、的执政能力 ?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如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 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 这对执政党提出新的要 求。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 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 必须
185、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 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在执政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 这影响着党的执政成效。(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是什么 ?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喧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 , 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 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86、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 ,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 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执政党 , 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 归根到底成 为始终做到生个代表气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 ,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187、、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 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 ,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 抓住重点、整体推进 ,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6)从政治常识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7)从政治常识看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内容。(8)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看我国发展同大固和周边国家的关系。2. 哲学常识(1)从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看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8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2) 从联系的观点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3)用发展的观点看国际国内形势 ,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4) 用一二分为二的观点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5)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仨个代表官要思想为指导。(6)用实践能动性和意识能动性看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总目标的确
189、立。(7)用发展的观点和抓主要矛盾看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用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统一的观点看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用量变引起质变中适度的原则和内外因辩证关系看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3. 经济常识(1)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 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全面提高国 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3)正确处理坚持公有
190、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 ,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稳 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 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注重社会公平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材料 :1.2004年 4 月 27 日 , 国务院决定提高钢铁、
191、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4 月 28 日国务院严查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29 日发出通知 ,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国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2. 2004 年 5 月 22 日 , 因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手启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 重点清理检查去年以来新项目用地情况。3. 去年 7 月 , 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批滥设开发区的问题 , 国务院做出了清理整顿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决定 ,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 , 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到今年 8 月 , 最终清理出有各类开发区创
192、66 个 , 规划面积 3.86 万平方公里。经过清理整顿 , 到阶段性 检查验收结束时 , 全国的开发区数量已经减少到 2053 个 , 规划面积压缩到 1.37 万平方公里。 12 月中旬 ,49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3 个享受国家级经济 技术级开发区政策的开发区 , 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我国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4. 中国人民银行 10 月 28 日决定:从 200 4 年 10 月 29 日起上谓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 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其中 ,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 , 由现行的 1.98 提 高
193、到 2.25%,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 , 由现行的 5.31% 提高 到 5.58%,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 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 , 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5.12 月 3 日至 5 日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 , 针对经济 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中央决定采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 策措施 , 抓住主要矛盾 , 抓准关键环节 , 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 , 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 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 ,
194、 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 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各项改革继续推进 ,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践证明 , 一年多来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这次宏观调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是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 , 是把握全局、 有抑有扬的调控 , 是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的调控 , 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调控。分析: 国家宏观调控是今年的又一重要热点。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都有重要阐述。1. 经济常识(1)宏观调控的原因:市场缺陷和弱点的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固定资 产投资结构、增长速度、规模状
195、况变化; 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 是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 ,关系到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的失败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2)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宏观调控的手段:这次主要体现经济和法律手段。(4)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 哲学常识(1)从实际出发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看宏观调控的成效。(2)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宏观调控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看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3)尊重规律 , 按规律办事。宏观调控是国家发挥
196、主观能动性 , 自觉利用规律发展经济的体现。(4) 坚持适度原则看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呐。用量的积累过程看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而要有一个积累过程。3, 政治常识(1)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进行经济调节的职能。(2)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3)发展经济 , 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纪念全国人大五十周年全国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材料 29 月 15 日上午 9:00 , 首都各界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5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做重要讲话。 强调要发扬人民民主 ,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97、 ,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 政府才不敢松懈 ,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 才不会人亡政息” 。9 月 22 日 ,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55 周年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政协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 , 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 , 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 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 自觉服从和服务于 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 广泛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 , 在推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 此材料主要从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方面运
198、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知识。1, 政治常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可以从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方面命题。(3)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4)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5)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6)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区别和联系。2. 哲学常识(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矛盾 ,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用发展的观点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则看人大和政协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3)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
199、识人大和政协的作用。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材料: 28 月 22 日 ,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 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 , 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 我们这个时代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 , 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 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00、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奋勇前进。分析: 命题主要从哲学和政治常识知识来进行 , 但也可以扩展到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主要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常识重点强调理论认识的作用。“三农” 问题和粮食问题分析: 这是这几年来都重视的高热度问题。命题角度多变 , 考察知识面 广 , 可以从哲学、政治、经济三方面命题。经济常识除了农业的有关知识外 , 还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基础、消费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有关。水价和油价持续上涨 材料1. 一年来 , 水价持续上涨。2004年 8 月 1B , 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含污水处理费)由每立方米 2.90 元调
201、整为 3.70 元。此前和此后 , 其他各省主要 城市也相继调高水价。安徽马鞍山市、重庆市从 4 月 1 日、 12 月 1 日起将居民 用水价格上调 0.20 元 , 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居民用水价格上谓正在进 行中。据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的水价监测 , 截至目前 ,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上调水价。2.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12 月 2 日说 , 却 5 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 , 各地将制定本地的水价管理办法和水价改革规划 , 明确水价改革的目标、任 务、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 降低供水成本 , 整顿水价秩序 , 完善水费计收机制。 32004年 , 国际石油市场油价一路攀升
202、, 连创世界纪录 , 纽约商业交易所到 (NYMEX)原油期货价格 7 日在电子盘交易中再创新高达每桶 52.17 美元。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 , 我国国内泊价也在今年经历了 3 月、 5 月、 8 月的三次上涨。分析: 水价和油价及电价等都属于能源价格问题 , 从整体来看都涉及科学发展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与生产和人们生活 , 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息息相关。1. 经济常识(1)从价值和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购来认识水价和油价的变化。(2)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来看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从价格 对供求的影响来看水价和油价提高后对资源的保护性作用。从价格上涨引起 生产扩大来分析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
203、资源。(3)从企业经济效益这一生产的目的看水油价上涨后使企业生产成本扩大 , 经济效益下降。用国家宏观调控知识来分析国家在这次水油价上升中应采取的措施。(4)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看水油价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5)从世界经济联系看世界油价的攀升对我国油价市场的影响。2. 哲学常识(1)联系地看我国与世界油价的变化。(2)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可认识利用来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看国家对消费的引导。3. 政治常识国家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此外的重要热点还有消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西部问题、台湾问题、奥运问题、东盟问题、
204、汽车等产业应对世界性挑战问题等。第五章 政治科应试答题技巧1. 选择题的做法(1)选择题的构成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 ,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选择题 , 从类型上看大多以 “组题” 的形式出现 , 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 最多可达到 5 个试 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 立意、情 景、问题设置。(2)具体做法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 , 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 , 看到试题后 , 认真阅读 , 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 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 , 再看题肢的设问 , 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 , 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 ,
205、 读完也就应该做完。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 措施 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 , 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 , 在这种情况下 , 最好用排查法 ,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 , 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不得已 , 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 , 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 可 用猜测法。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 , 每一个人都有猜
206、测得分的机遇。先用 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 如果能排除两个 , 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 , 再随意选其中一项 , 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 50%, 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 50% 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 , 得分的机遇率仍有 2596, 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 , 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 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2. 非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及步骤(1)非选择题的构成高考政治单科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辨析、论述三类;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非选择题总称为问答题; 部分省市试卷还包括分析说明题、研究性学习试题等。(
207、2)具体做法认真读题 , 弄清题意 , 明确中心及分论点 , 确定论据在读题时 , 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 , 必须明确 , 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 , 只有围绕中 心答题 , 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 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 包括政策 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归类对号 , 落实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 , 然后胸有成竹 , 根据题目的要
208、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 :先归纳题目观点 , 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 :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 , 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第三步: 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 , 理论联系实际 , 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寸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 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 , 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 , 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层层剖析。第四步: 联系重大时事。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 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 , 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 , 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第五步: 用事实证明(包括
209、史实、事实、数据等等)。答题不仅要有理 , 而且要有据。新教材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 。 “事实证明” 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第六步 : 反面论证。在正面论述之后 , 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 , 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 , 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第七步 : 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多处可以看到在阐述了一个观点后对青年学生(我们)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态既要联系实际 ,又要扣紧题意 , 不要空喊口号。 答案规范化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 , 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 , 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 , 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