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目录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K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1下图是1950-1984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知识点】K1 K2 M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
2、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B解析:a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增长,而苏联没有,A项排除;b阶段:1960年前后,中国粮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苏联粮产量下降则是赫鲁晓夫改革,忽视了苏联的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在农村各地扩种玉米而产生的危机,B项正确;c阶段:中国粮产量波动的原因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C项排除;d阶段:中国粮产
3、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D项排除。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曲线图的正确解读,并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苏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020世纪60年代,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利于加快重庆地区现代化进程 B利于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C实施
4、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基于中国国际环境的考虑【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反映了A项正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反映了B项正确。从材料“20世纪6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一五计划已经结束,C项不正确;结合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可知,材料反映以重庆为中心,建立国防工业体系,正是基于中国国际环境的考虑,D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5、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8.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知识点】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
6、%”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综上,这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14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
7、任制改变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央存在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存在质疑,故B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13阅读1960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项目1960年1966年城镇人口数13073万13045万全国城市数208个(1961年)171
8、个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A农业为我国基础,农业需量劳动力需从城市借调B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城市发展速度下降 C城市人口的控制,在于保障工业化战略继续实施D城市人口在缩小,说明这一时期总人口减少【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提供的数字信息说明,城镇人口和全国城市数量都逐渐下降,说明1960-1966年我国城市化集成明显放慢,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子啊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为了保证工业化战略继续实施,所以控制城市人口,故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工业化发展迟缓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
9、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8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 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中的信息
10、说明陈云主张在大方面实行计划经济,小方面实行市场经济,故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思想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
11、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962年,以及材料中“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的信息说明当时经济比列不协调,当时中央进行八字方针调整,故本题选择C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字方针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4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S794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
12、局【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A解析:19531957一五计划期间,受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影响,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较高,19581962年间,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进一步上升,19631965年间,受八字方针的影响,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下降,流入农业的资金比重上升,因此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K1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一中国大陆土地改革与中国台湾土地改
13、革对比大陆土地改革(1950-1953)台湾土地改革(1949-1953)步骤内容步骤内容减租减息肃匪反霸减少地租,减轻利息,降低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程度,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和当地恶霸。三七五减租减轻租额负担,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一律不超过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37.5%;保障佃农权利,耕地租约一律为书面租约,租期不得少于6年;兼顾地主利益,佃农如积欠地租达两年之总额,地主可中止租约。划分阶级将农村人口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和地主。贫农、雇农是土改依靠的对象,中农是团结的对象,中立富农,地主被定为剥削阶级,是土改打击的对象。公地放领把接收的日伪政权及日本在台机构所占的土地发放给承
14、担现耕的农民。放领地价为土地全年正产物收获量的2.5倍,分10年逐步偿还。没收和分配土地实行“中间不动两头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雇农,保存富农经济,坚决团结中农。耕者有其田征购地主水田超过3公顷或旱田6公顷的多余土地,按承领公地的办法转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对地主地价的补偿按七成实物土地债券和三成公营事业的股票搭发,年息4%。根据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和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大陆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指出二者的不同点并予以说明(8分),并谈谈台湾土地改革对我们的启示(4分)。【知识点】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答案:区别:土地改革的
15、方式不同:大陆是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前提下,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暴力、激进的方式进行的;台湾是在不发动群众的前提下,采取自上而下,和平、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对地主土地的处理手段不同:大陆是运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无偿地剥夺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台湾是采取征购的办法,对分给农民的土地采取的是有偿的原则。根本目的不同:大陆是以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台湾是以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促使封建地主向资产阶级转化为根本目的。(每点4分,大陆和台湾各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8分)启示:土地改革要做到利益兼顾、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土地改革要清晰土地产权归属;土地
16、改革要坚持在法律的规范下和平进行;土地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要求;土地改革时要建立相关机构和配套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土地改革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4分)解析:准确的解读表格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是解读本题的关键。(1)对大陆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的比较,主要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从土地改革的方式、对地主土地的处理手段、根本目的等方面归纳不同点。(2)台湾土地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主要从改革要利益兼顾、改革要明确土地产权归属、改革要坚持法律规范、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改革要建立相关机构和配套制度改革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等角度分析作
17、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29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几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B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C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D
18、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其基本特征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组织,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3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
19、部分主题词摘编“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知识点】K1 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A项错误;“二五”计划后期经济经过“调
20、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调整,有所恢复和发展,B项错误;“六五”计划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深化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6.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
21、济比例严重失调【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解析: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处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34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热河省建平县、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图片。这些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获得,是通过A土地改革
22、B加入农业互助组C加入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A解析:1950年至1952年,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B项是三大改造时期;C项是1958年;D项是新时期。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图片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33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
23、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解析:材料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后半部分表现的是变革生产,二者同时进行,这也是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
24、01412)】3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属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严格说来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前,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所以只有人民公社符合“加送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并且“人民公社”和苏联的“集体农庄”的形式极为类似,二者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都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故选:D
25、【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人民公社运动的特点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29(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A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C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
26、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材料信息“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充分表明人民公社生活集体化的特点。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11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A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开始农业的社会
27、主义改造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八字方针调整【答案】C解析:材料中“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是“八字方针”的重要内容,1959-1961年中国经济遭遇严重的灾难,其发生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国建国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从1960年开始中共中央不得不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推行“八字方针
28、”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以答案选C,A项与题意无关, B项是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灾难的重要原因,D项发生在此现象之后。【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信息的把握以及八字方针掌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10.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工业结构调整【答案】A解析:从1953年起,国
29、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旧中国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工业结构调整信息的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7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随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D科教兴国战
30、略的实施【知识点】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运动【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可以排除D项,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提出,材料反映了文化领域的“大跃进”现象,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体时抓住题干关键时间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再结合当时背景进行分析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8.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A抗美援朝战争的
31、胜利 B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废除【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答案】C解析:材料中“19531957年”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其时间段的相关史实及“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可看出当时重视工业的发展,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工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符合题意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我国的“一五计划”的影响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
32、考试(201412)】6下面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导致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知识点】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而农业、轻工业发展速度明显不及重工业,联系1953年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选A。BCD虽然符合这一时期新中国
33、的历史情况,但是不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最正确分析。【思路点拨】“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21989年邓小平指出:“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就是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为此,党和政府决定建立上海浦东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放上海等沿海城市A B C D【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
34、济【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开放是1990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正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结合1989年时间信息可分析出,开放上海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记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1下图是1950-1984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
35、量的大幅回落: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知识点】K1 K2 M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B解析:a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增长,而苏联没有,A项排除;b阶段:1960年前后,中国粮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苏联粮产量下降则是赫鲁晓夫改革,忽视了苏联的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在农村各地扩种玉米而产生的危机,B项正确;
36、c阶段:中国粮产量波动的原因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C项排除;d阶段:中国粮产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D项排除。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曲线图的正确解读,并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苏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11.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重庆农村地区的游行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
37、二这两项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 “左”倾错误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 B C D 【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人民公社不符合,是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解题时抓住图一中的“人民公社好”信息和图二中的“联产承包好”信息分析判断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
38、12)】10.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流动农民工总数 19851990年 2118万19922000年 12900万 2008年 14041万A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B.城市化进程加快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 【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根据题干中的年份分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1978年后我国过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故选A。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是A项的表现,D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无关。【思路点拨】1978年我国做
39、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城市化不断地发展,农村人口进城数量不断的增多,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9.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答案】D 解析:“热衷产品直
40、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同样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不是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国家统一计划,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党、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模式。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
41、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M3 K2 33、(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
42、崛起语录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
43、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2)材料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7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知识点】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答案:(1)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4分)英国:资产阶
44、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成功;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思想;美国:美国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6分)(2)愿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1分)方式: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主动对外开放,逐步加入了世界市场。影响:近代被迫开放后,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但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灾难深重。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国家平等互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6分)(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45、、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4分) 解析:(1)从材料“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析英国创立的模式是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创立的模式是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分析背景,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来分析。(2)从材料“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可以看出维新派的主要愿望是发展商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46、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即近代与现代两个时期,先后是被动与主动,扼要简述影响:近代被迫开放后,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但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灾难深重。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国家平等互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私有到公制,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由单一的公有制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并存,原因从国内处的政治与经济等分析并扼要回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I2K2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 1
47、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表 2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比较表1、表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表一(9分):信息1: 说明: 信息2:说明:表二(6分)信息:说明:【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1)第一个信息从材料表一中可以概括出美国利用第二次
48、工业革命技术成果的角度概括说明;说明从资本主义制度角度回答;中国信息从手工业和农产品角度概括回答,说明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组信息依据材料二表格中中国从高新技术角度概括;说明从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角度回答;美国信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说明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角度回答。参考答案: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3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1分)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分)说明:
49、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2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结合所学获取信息的能力。衡阳市201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历史试题答卷一 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班级:姓名:考室号:座位号16171819202122232425二 材料题材料题26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二
50、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6分) 材料题27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5分
51、)材料题28题:比较表1、表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表一(9分):信息1: 说明: 信息2:说明:表二(6分)信息:说明:衡阳市201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衡南一中、衡阳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ADBA ABBBDCBBDAC16171819202122232425DBCBDCCBDD二 材料题材料题26题:1 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分)秦: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分)2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
52、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分)3 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2分)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选官制度: 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分)4 基本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2分) 原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2分) 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材料题27题:(1)不同:罗
53、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等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4)(2)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立法比较民主,吸取了民族资产阶级(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历史作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3)基本特点:高度重视;基本形成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5)材料题28题: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54、1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3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1分)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分)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2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20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
55、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表格中时间“1978年”和1997年,以及表格战后关键信息“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逐渐下降,集体、个体以及私营企业比重逐渐上升,说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9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
56、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司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知识点】A3 K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司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并联系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强调阶级意识到改
57、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倡导市场规律精神,只有B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6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58、种地给农民补贴。”说明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H2K22.(15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
59、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三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四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
60、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3)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扼要分析其成因。(2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答案:(1)特点:规模大;人口多;工商业繁盛。(3分)(2)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4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
61、文化的影响等。(4分,答出其中4点得满分)(3)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的积极的城市化战略;(2分)解析:(1)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城市经济。要求学生有效提取题干信息,根据题干“在城甚大”说明规模打,“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说明人口多,商业繁荣。(2)本问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突出特点”,材料二中,“沿海的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归纳,东西部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材料三中,根据材料中“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这一提示回答。“成因”,根据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
62、对外关系、思想变迁等方面回答。(3)本问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特点”,根据题干城市化的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因”,根据“1978-2006年”这一事件提示分析政治、经济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近代、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原因、特点、影响等相关内容准确分析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
63、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束缚着人们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 B C D 【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试行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中央开始推广,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思想解放,“左倾思想
64、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变革的影响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7.“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条件的“政企分开”思想在中国最早提出于A.十一届三中 B.十二届三中 C.中共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1984年10月,
65、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中国的改革重心开始转身城市的国有企业。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会议的核心内容的准确记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H1 K2 49(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相关情况统计:(1)根据材料中的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汉末年到明代粮食生产发展概况。(6分)今后,随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得到更充
66、分的发挥,同时有大量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粮食的继续稳定地增产是可以预期的。现在只将各项指标截至1979年为止。1979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加不过24010,而复种指数则增加232%,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两倍。耕地面积亩产提高了两倍半还多(259)。与历史相比,1979牟的耕地面积亩产570斤,相当于清中叶367斤的1553 010,比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情况最好的1932年的2954斤更大大增产,相当于后者的193倍。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注:耕地面积指年初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农作物的面积;复种指数指全年农
67、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2)根据材料中的统计数据,概述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较之古代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11分)(3)根据材料概括1979年粮食生产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生产的认识。(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答案:(1)概括: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没有质的飞跃;粮食亩产水平总体发展缓慢,粮食亩产一度有起伏;人均占有原粮和劳动生产率以唐代为分水岭,唐之前不断上升,唐代处于最高峰。唐之后呈下滑趋势。(6分)(2)变化情况:中国近代同古代相比,粮食生产全面衰落
68、,具体表现为粮食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粮食劳动生产率下降,人均占有粮食量下降。(5分)原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6分)(3)特点:耕地利用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与亩产量都有较大发展,创历史记录。(4分)认识:粮食生产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工业的发展,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粮食产量;粮食生产要走集约化道路。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要理顺、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4分)解析:(1)要紧扣材料,结合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唐朝时的数据,分析回答。(2)结合材料回答。将材料二表格中数据与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对比分析
69、找出变化。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1979”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加不过2.4%,而复种指数则增加23.2%,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两倍。耕地面积亩产提高了两倍半还多(2.59)。与历史相比,1979年的耕地面积亩产570斤,相当于清中叶367斤的155.3%,比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情况最好的1932年的295.4斤更大大增产。相当于后者的1.93倍。”归纳总结。从国家政策、生产技术、劳动者的态度、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认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
70、2)】42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A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D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工业结构中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乡个体工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说明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A项正确;乡镇企业、国有工业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B、C项不正确
71、;材料只讲到工业类型,没有涉及产业结构,D项不正确。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40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深入发展B城市化进程加快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年份分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1978年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故
72、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38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A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B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C经济改革不断深化D独立工业体系形成【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4年”和“合资高潮”等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C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
73、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201412)】35深圳市于1987午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问题,排除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987年,
74、D项正确。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01412)】121984年以后,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市场经济逐步显现活力ABCD【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公社体制改革”说明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正确;材料中“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企业经营自
75、主权的扩大,正确;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在1992年,错误;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错误。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的准确分析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201412)】19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邓小平观点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 C中国沿海的开放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
76、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的信息可知,其思想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K2 K3 M1 M2 14民主改革与发展经济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分)材料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
77、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二:下面是英国改革简表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成为第一位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人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9世纪末两党制逐步完善摘编自特里维廉英格兰史材料三:“布”党将依次遇到四大危机:饥荒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崩溃危机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摘编自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1918年)(1)结合所学
78、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是如何通过改革来避免革命的来临的?(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改革。(10分)(3)材料三普列汉诺夫的预言在20世纪末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党出现崩溃危机的根源。20世纪的美国也曾先后面临三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转危为安的。(8分)【知识点】新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答案】第一问,此题主要是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在农村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则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扩大基层民主
79、,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等。第二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民主改革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从内容上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问,苏联解体和共产党的下台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美国实行的是经济改革,进行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危机,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参考答案:(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三大政治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实行科教兴国。(2)特点
80、:民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举;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立法;时间长,具有渐进性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评价:通过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实行两党制等逐步完善代议制,使民众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2分)通过立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英国改革成为西方各国改革的样板,但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2分)(3)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分) 措施:罗斯福新政,摆脱饥荒危机;发动冷战,走出意识形态危机;减少国家干预,走出了经济滞胀危机等。(6分)【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
81、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危机,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机破坏程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后对斯大林体制的调整前期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仅是一些修补;后期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失之偏激,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
82、中考试(201411)】H2 J1 K2 13.(22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材料二: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六一赠程君五十序材料三: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
83、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市场发展出现的新特点。(10分)(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
84、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状况;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1)本题主要考查的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从材料二“大抵徽俗”“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市场出现的新发展。(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
85、材料“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从材料“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可以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装等服务设
86、施;(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给4分)明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人积累了雄厚的商业资本;商人的资本多用于投资;经营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答对3点即给6分)(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3)观点: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2分)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古代商业及城市化发展历程;二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
87、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三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412)】6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答案】C 解析
88、: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政府面临崩溃灭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主权重建;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从此开始依法治国的航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故答案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答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201412)】11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坚持了实
89、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 A B C D【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改革开放和90年代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符合题意;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符合题意;都针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故符合题意;但前者是反对个人崇拜,后者是冲破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思想束缚,故不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思想解法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201412)】30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
90、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知识点】K2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C材料表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创业激情高涨,进取心勃发,主要原因应该是国内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政策的宽松,排除D项;A项出现在1992年,B项也是出现1992年,所以排除AB两项。C项既属于内因,也符合史实。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
91、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K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K2 K3 M1 M2 14民主改革与发展经济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分)材料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二:下面是英国改革简表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成为第一位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重新分
92、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人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9世纪末两党制逐步完善摘编自特里维廉英格兰史材料三:“布”党将依次遇到四大危机:饥荒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崩溃危机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摘编自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1918年)(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是如何通过改革来避免革命的来临的?(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改革。(10分)(3)材料三普列汉诺夫的预言在
93、20世纪末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党出现崩溃危机的根源。20世纪的美国也曾先后面临三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转危为安的。(8分)【知识点】新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答案】第一问,此题主要是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在农村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则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等。第二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民主改革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从内容上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问,苏联解
94、体和共产党的下台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美国实行的是经济改革,进行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危机,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参考答案:(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三大政治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实行科教兴国。(2)特点:民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举;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立法;时间长,具有渐进性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评价:通过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实行两党制等逐步完善代议制,使民众获得一
95、定的政治权利;(2分)通过立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英国改革成为西方各国改革的样板,但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2分)(3)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分) 措施:罗斯福新政,摆脱饥荒危机;发动冷战,走出意识形态危机;减少国家干预,走出了经济滞胀危机等。(6分)【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危机
96、,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机破坏程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后对斯大林体制的调整前期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仅是一些修补;后期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失之偏激,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K3 Q1 S1 14(3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
97、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
98、,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三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
99、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100、。)(1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知识点】文革古代中国科技近代世界科技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答案】第一问,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目录找出一处差别,然后从出版时间的不同并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政治需要、经济发展、思想的时代差异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第二问,材料二“全面搜集整理撰成天工开物”“19世纪传
101、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表明特点是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材料三“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成果显著影响广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力学原理是在长期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就。第二小问从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再结合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努力角度分析即可。第三问,宋应星科技成果命运的原因从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文化专制、经济生产方式等角度分析,牛顿则从社会重视科学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角度分析即可。参考答案:(1)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2分)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2分)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2分)原因分
102、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分)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1分)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1分)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分)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1分)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1分)(2)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1分)多总结,少创造。(1分)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1分)突破性的科学成果。(1分)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2分)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2分)
103、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给4分)(3)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答对2点即给3分)(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答对2点即给3分)【思路点拨】中国传统科技VS西方近代科技背景条件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研究领域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集中于天文学理论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影响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