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3KB ,
资源ID:25432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43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侧重点.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侧重点.doc

1、200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侧重点(仅供参考)一、 三农问题: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1)、知识的归类整理:A、 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B、 农本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C、 统治者经济政策的调整D、 农业中心的转移E、 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的兴修;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2)、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结果应注意:A、 与阶段矛盾缓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B、 与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C、 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产业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D、 与人口大量增加、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E、 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保护自然环境,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

2、发展观点。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1)、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原因、目的、特点、意义)(2)、1953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方针、原则、方式、特点、意义)(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提、目的、目标、内容、实质、意义)(5)、P97,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P101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表;P108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表;P1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农业生产增长简况表等表格。详细掌握以上知识,分析问题时注意:A、 农业发展状况与党的政策中心及工业发展的关系B、 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

3、村变化之间的关系C、 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工业化、城乡差别缩小之间的关系D、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的社会问题:交通、治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E、 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政策、措施3、英法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对农业问题的处置(1)具体措施: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处理土地的措施美国的宅地法(2)分析影响应注意与城市化、工业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世界市场的兴起、形成、发展、斗争(1) 兴起:新航路开辟(2) 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3) 发展、斗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欧共体、

4、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4) 英、美在世界市场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2、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情况及原因分析地中海北大西洋东岸北大西洋西岸北太平洋地区3、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及评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影响,各国经济状况原因分析。4、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1)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内容、特点、影响。(2) 二战后,美国、西欧、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5、亚洲经济发展(1) 不平衡性及各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2) 归纳亚洲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条

5、件、模式特点、共同经验、存在的共同问题,中国应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6、北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1) 建立的区域性经济集团(2) 归纳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形势、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应对措施7、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1) 区域性经济集团:欧共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 知识经济兴起的原因、影响(3) 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含义、目的、影响(4)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系8、中国近代经济的近代化(使用大机器生产)(1)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3) 民族资本主义的

6、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的条件、作用。归纳分析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特征(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不合理格局形成的原因,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了解经济近代化与阶级关系变化及政治、思想、文化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三、国家统一问题:1、中国古代史(1) 历史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 春秋战国到秦朝的统一:P12春秋大国争霸图;P13战国兼并形势图P26秦朝疆域图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的统一:P106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P109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P112元朝疆域图A、 分析图P12、P13、P26三幅图反映的政治形势特点及形成的原

7、因。B、 对比P13、P12图,说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P13图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C、 分析图P106、P109、P112三幅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形成原因。D、 谈谈你对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认识。(3)元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A、 分析国家统一面临的威胁或不利的因素,政府应对措施、结果。B、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C、 元明清巩固统一措施2、中国近现代史(1) 清政府设立台湾省: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占斗争;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二战后国民政府收回台湾,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内战后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分离。(2) “一国两制”构想A、 1979年台湾同胞书提出和

8、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同台湾实行“三通”和探亲旅游。B、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统一大业。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D、 港澳回归的时间意义。E、 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F、 实行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条件: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愿望;中美建立、美国同台湾断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同中国建交与台湾断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G、台湾同祖国大陆不可分割:从自然地理看:海峡两岸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基本相同,台湾岛与

9、大陆地理上是一个整体,是中国大陆架的延伸部分。从人文地理看:海峡两岸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同,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源。从历史上看: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等到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有效管辖澎湖和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国防;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从法律上看:国际法: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3、世界史:(1)19世纪中期,美德意面临的共同

10、政治问题:国家统一问题。A、 从美国内战,德、意统一有关史实说明问题的产生、解决、结果等问题。B、 德意统一比较(2)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分析分裂局面的产生,长期分裂的原因,统一摆上日程的原因。联系六方会谈、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3) 东、西德的统一问题:(4) 欧洲一体化进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四、政治民主化1、中国古代对权力运行机制的制约和监督(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制度; 北宋:通判;元:御史台;明:提刑按察使2、中国近现代政治近代化艰难曲折的进程:(1)政治派别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实践结果A、 早期维新派:实行议会政治,实现君主立宪制B、 资产阶级维新派: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C

11、、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提出三民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宋教仁创建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力图限制袁世凯权力;孙中山领导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D、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共和E、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1931年宪法大纲;“三三制原则”;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重庆谈判及1946年政协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F、我国现有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

12、对比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围绕目的、国体、政体、体现的原则、性质、意义等方面。(3)归纳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探索阶级、阶层的广泛性;深受西方影响;先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方案;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民主化进程曲折艰难;逐渐由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转向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认识清朝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是阻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主要障碍。3、世界史(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文献、宪法、用法治代替人治。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法国宪法,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颁布条件:A、

13、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公平竞争。要求经济活动及社会关系规范化、法制化。B、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掌握了国家政权。C、 思想条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思想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趋向成熟。表现在:无产阶级普遍取得普选权;政党政治、议会制度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纷纷建立。五、思想变革1、中国古代史:(1) 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儒学对世界的影响。(2)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及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3) 商鞅重农抑商与黄宗羲农工商皆本的思想。2、中国

14、近代史(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潮主流的演变(2)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学受到冲击,正统地位动摇(3)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提出的救国救民思想(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3、世界史:(1)、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掌握具体内容,分析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社会变革思想先行。六、科学技术:1、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2、 三次科技革命:A、 与科学理论发展

15、的关系,产生的新兴工业B、 中国所处的时期,坐失良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C、 中国古代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七、民族团结1、汉唐、明清的民族和睦,民族团结,有关史实。注意: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土尔邑特回归祖国2、共和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繁荣行政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八、对外关系1、 古代贸易情况:陆路、海上丝绸之路,古代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 汉唐明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具体政策、特点、影响。3、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特点,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的原因、影

16、响。4、 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5、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6、 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格局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P2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进军路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遵义会议;克服的艰难险阻(党内分裂的危机,敌人的尾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质的极度匮乏等);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十、联合国改革联合国的建立;宗旨、原则;地位、作用、评价。十一、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1、 详细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相关史实。2、 归纳俄、美、意、日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途径;分析对各自国家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对比俄国废除农奴制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美国的西进运动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德意的统一。十二、宗教、艺术1、佛教的传入、传播,南北朝盛行的原因、危害、影响;与佛教有关的艺术,反佛思想。新中国的宗教政策。注意用白马寺、礼佛图、云冈大佛等图来说明佛教发展情况。2、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的精湛;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戏剧的进步。注意用人面纹方鼎、莲鹤方壶、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说明青铜铸造艺术的进步。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