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锥曲线专项突破二级结论汇总姓名: 班级: 士心著圆锥曲线的应用二级结论汇总编写者:士心目录上 篇:六脉神剑一认识二级结论:3【二级结论的定义】3【二级结论的意义】3二、圆锥曲线中常见二级结论:3第一讲【蒙日圆定理】少商剑31.代数定义32.代数描述33.方程描述34.证明方法45.证明过程46.例题展示5第二讲【对称点定理】商阳剑61.代数定义62.图形定义63.证明过程64.例题展示7第三讲【极点极线定理】中冲剑81.交比的定义82.调和共轭的定义83.几何定义84.极线方程95.图形定义96.性质定理97.例题展示10第四讲【RSH圆系列定理】关冲剑12(一)圆周角定理在圆锥曲线内的推广
2、12(二)垂径定理在圆锥曲线内的推广13(三)日父点定理:圆锥曲线定点在向量上的推广14第五讲【调和点定理】少冲剑161.代数定义162.证明过程173.例题展示18第六讲【内准圆定理】少泽剑181.代数定义192.图形定义193.性质定理194.证明过程205.例题展示22上 篇一认识二级结论:【二级结论的定义】数学家在研究某一数学问题时,提出的猜想在当时或被后来得到证实,所形成的固有的一成不变的真理。【二级结论的意义】在高考解题过程中,二级结论可以简化运算过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拿分,比起传统的正向解题思路(顺藤摸瓜),二级结论的解题思路(带着答案推过程)更适用于考生的拿分。二、圆锥曲线
3、中常见二级结论:第一讲【蒙日圆定理】少商剑: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1.代数定义:过圆锥曲线外一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那么这一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被称为蒙日圆,又叫外准圆2.代数描述:蒙日圆的圆心是椭圆(双曲线)的中心,半径等于实半轴与虚半轴平方和(差)的算术平方根。3.方程描述:(1)椭圆的蒙日圆方程为: (2)双曲线的蒙日圆方程为: (3)抛物线的蒙日圆方程为:注意:双曲线中只有当时才有蒙日圆,此时满足;抛物线的蒙日圆恰好为其(直线是半径为无穷大的圆)。4. 证明方法:仿射变换5. 证明过程(以椭圆为例):已知在椭圆中,过椭圆外一点P做两条切线且,试证明:P的轨迹为一个圆
4、,且圆满足.证明: 由仿射变换得:,则椭圆变为设原斜率分别为,变换后为,所以设变换后的坐标系动点,过点的直线为:到原点距离为即由韦达定理得:,化简得:由于原坐标系中所以在原坐标系中轨迹方程为:,证毕6. 例题展示:例题(2021春宣城期末)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其左、右焦点与短轴端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过椭圆外一点P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均相切,切点分别为A,B两点(i)求P得轨迹方程()记原点O到的距离分别为求的最大值解(思路):(1)由已知条件得;(2) (i)设相关点坐标,直线方程(只设一个一般方程) 联立求判别式(必要过程) 数学构造思想(视作方程的两个根
5、) 由已知条件化简代入求值(先直接用定理先求出解) 斜率不存在时检验(必要过程) 综上所述(答案综述) ()基本不等式考察第二讲【对称点定理】商阳剑:巧妙灵活,难以捉摸1. 代数定义:已知一个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一条直线过交椭圆于A、B两个点,交x轴于点F,若P为B关于x轴的对称点,则直线AP过定点2. 图形定义:3. 证明过程:已知一个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一条直线过交椭圆于A、B两个点,交x轴于点F,若P为B关于x轴的对称点(P也在椭圆C上).试证明:直线AP过定点.证明:设则依据韦达定理得:设定点,因为解得:,代入直线方程化简得:将韦达定理代入得:4. 例题展示:例题(2020潍坊模拟
6、)已知椭圆C1:(ab0)的右顶点与抛物线C2:y22px(p0)的焦点重合C1的离心率为12,过C1的右焦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截C2所得的弦长为42(1)求椭圆C1和抛物线C2的方程;(2)过点M(3,0)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A,B两点,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E,证明:直线AE过定点解(思路):(1)由已知条件得;(2)设相关点坐标,直线方程 联立求判别式及韦达定理(必要过程) 由已知条件化简代入求值(先直接用定理先求出解) 斜率不存在时检验(必要过程) 综上所述(答案综述)第三讲【极点极线定理】中冲剑:大开大阖,气势雄迈1.交比的定义:交比亦称非调和比。是分式线性变换的一种不变量。在
7、分式线性变换下任意四点的交比不变,换句话说,交比是线性变换的不变量。设a,b,c,d是任意四个互异的有限复数,则称为这四个数(或点)的交比,记为:2.调和共轭的定义:过不在二次曲线C上的一点P作直线l交二次曲线于M、N两点,则由交比的性质可知,在直线l上有且只有一点Q,使。我们把Q叫做P关于二次曲线C的调和共轭点,或称P、Q关于二次曲线C调和共轭。显然,点P的调和共轭点有无穷多个,且若Q是P关于二次曲线C的调和共轭点,则P也是Q关于C的调和共轭点,即P、Q互为调和共轭点。 3.几何定义:点P关于二次曲线C的调和共轭点Q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叫做点P关于二次曲线C的极线,而P叫做这条直线的极
8、点。注意:这个定义中要求P不在曲线C上,若不然,则P与M或N重合。规定当P在曲线C上时,它的极线就是过它的切线。4.极线方程:已知圆锥曲线,则称和直线为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和极线.5.图形定义:P为不在圆锥曲线上的一点,过点P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与E、F,连结EH,FG交于点N,连结并延长GE,HF交于点M,则直线MN为点P的极线.其中,PM为点N对应的极线,PN为点M对应的极线,三角形MNP称为自极三角形,若连结MN交圆锥曲线于A、B,则PA,PB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6.性质定理:定理一: (1)当P在圆锥曲线上时,极线就是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2)当P在圆锥曲线外时,极线是曲线从P所
9、引两条切线的切点所确定的直线;(3)当P在圆锥曲线内时,极线是曲线过点P的任意一条割线两端点处的切线交点的轨迹.(4)极点为焦点,则极线为准线(极准重合)定理二(配极原则):(1)点P关于曲线的极线P过点Q点Q关于曲线的极线过点P(2)直线P关于曲线的极点P在直线q上直线q关于曲线的极点Q在直线p上定理三:设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线为,过点P任意作一条割线交其与A、B两点,交于点Q,则反之,若成立,则称P、Q调和分割线段A、B,或称点P与点Q关于曲线共轭定理四:若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交点,则圆锥曲线关于此直线(极线)的极点在圆锥曲线外,若有一个交点,则在圆锥曲线上,若无交点,则在圆锥曲线内.7.
10、 例题展示:例题(2020秋徐汇区校级期末改编)已知椭圆C:,点P(2,2)为椭圆外一点当过点P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个不同点A、B时,线段AB上取点Q,满足|AP|QB|=|AQ|PB|,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证明:(1)设相应坐标及直线方程设,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2)联立求韦达定理则依据韦达定理可得:(3)由已知条件推导出Q的横坐标表达式,后将韦达定理带入化简由|AP|QB|=|AQ|PB|得所以代入得(4)化简消去k,只保留x、y关系式又因为,联立消去k得(5)k不存在时检验当斜率不存在时,联立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得,也在上(6)综述答案综上所述:Q在直线上,证毕改编:已知椭圆C:
11、,若点M为直线上的一点,且直线MA,MB分别于曲线C相切于A、B,求证:直线AB过定点证明:(1)设相应坐标及直线方程,因为AB在曲线C上(2)求切线方程,视作两个根,化二为一所以则(3)求出一般方程,后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化简所以直线AB,又因为(4)对比,一一对应找出定点代入得,所以过定点第四讲【RSH圆系列定理】关冲剑:以拙滞古朴取胜(一)圆周角定理在圆锥曲线内的推广:1. 代数定义:若AB为圆锥曲线的直径,点M为曲线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则有2. 证明方法:仿射变换3. 证明过程:由仿射变换得:,则椭圆变为设原斜率分别为,变换后为,所以注:双曲线可看做虚椭圆,故证明过程可同理上述4. 例
12、题展示:(2017春红塔区校级期中)已知P,A,B是双曲线(a0,b0)上不同的三点,且A,B关于原点对称,若直线PA,PB的斜率乘积kPAkPB=3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C)A2 B32 C72 D22解:由圆周角定理推广可得:(二) 垂径定理在圆锥曲线内的推广:1.代数定义:若M为圆锥曲线的弦AB中点,其中AB不平行于对称轴且不过曲线中心,则有2.证明方法:仿射变换3.证明过程:由仿射变换得:,则设直线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为线段AB中点为M则由仿射变换可得:由圆的垂径定理得:将代入化简得注:双曲线可看做虚椭圆,故证明过程可同理上述4.例题展示:(2021秋9月份月考)设直线l与双曲线C:
13、(a0,b0)交于A,B两点,若M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l与直线OM(O是坐标原点)的斜率的乘积等于2,则此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D)A2B3C2D3解:由垂径定理推广可得:(三) 日父点定理:圆锥曲线定点在向量上的推广1. 代数定义:已知椭圆过椭圆焦点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平面内存在一定点Q,使得是一个具体的定值,且,此点又被称为日父点2. 证明过程:(1) 设相关坐标及直线方程设,设(2) 联立方程求韦达定理则依据韦达定理可得:(3) 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韦达定理的表达式,然后代入化简因为所以(4)依据题干求解方程,化简求定点因为与k无关,所以k的二次方,一次方,及常数项的系数都为0所以整
14、理化简可得:因此3.例题展示:(2021秋虹口区期末改编)已知椭圆:x212+y28=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交y轴于点P(0,t)(1)在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Q,使得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依据日父点定理可得4.结论推广:(1)在双曲线中,过定点交椭圆于A、B两点,在平面内存在一定点Q,使得是一个具体的定值,且(2)在椭圆中,过定点交椭圆于A、B两点,在平面内存在一定点Q,使得是一个具体的定值,且第五讲【调和点定理】少冲剑:轻灵迅速,如破竹之势1.代数定义:过圆锥曲线顶点(椭圆左右顶点,双曲线左右顶点,抛物线顶
15、点)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交圆锥曲线分别于M、N两点,则直线MN过定点(1)在椭圆中,若满足上述条件,则过定点,或写成离心率形式:其中表示椭圆自身离心率,表示与椭圆具有相同ab的双曲线(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2)在双曲线中,若满足上述条件,则过定点,或写成离心率形式:其中表示双曲线自身离心率,表示与双曲线具有相同ab的双曲线(共轭椭圆)的离心率(3)在抛物线中(开口左右),若满足上述条件,则过定点注:当在椭圆中,若过上下顶点,则结论定点取倒数,同理,在抛物线中,若开口向上下,则结论定点取倒数2.证明过程:(以双曲线和抛物线举例,椭圆证明过程与双曲线类似)双曲线证明过程:(1)设相关坐标及直线方程
16、设直线MN(2)联立方程求韦达定理则依据韦达定理可得:(3)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韦达定理的表达式,然后代入化简据题干代入化简得(4)依据题干求解方程,化简求定点依求根公式得:将其代入直线MN方程并舍去不满足题意根,对保留根进行化简,恒过抛物线证明过程:(1)设相关坐标及直线方程设直线MN(2)联立方程求韦达定理则依据韦达定理可得:(3)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韦达定理的表达式,然后代入化简据题干代入化简得(4)依据题干求解方程,化简求定点依求根公式得:将其代入直线MN方程并舍去不满足题意根,对保留根进行化简,恒过3.例题展示:(2013秋中山期末改编)已知直线l:y2x与抛物线C:y=14x2交于A(
17、xA,yA)、O(0,0)两点,过点O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C于点B(xB,yB)如图所示(1)过抛物线y=14x2的顶点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过这两条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A、B的直线AB是否恒过定点,如果是,指出此定点,并证明你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根据结论可得,过定点,定点坐标为第六讲【内准圆定理】少泽剑:忽来忽去,变化精微1. 代数定义:A、B为椭圆或双曲线上两点,O为中心,且过点O作AB的垂线,垂足为H ,OH为定值,点H的轨迹为圆,此圆称为内准圆注:双曲线在离心率大于时才有内准圆2. 图形定义: 3.性质定理定理一:平方倒和相加为定值(1)在椭圆中,满足(2)在双曲线
18、中,满足定理二:垂足轨迹为定圆(1)在椭圆中,垂足H轨迹满足(2)在双曲线中,垂足H轨迹满足定理三:弦长AB取值波动区间为定值(1)在椭圆中,弦长AB范围满足(2)在双曲线中,弦长AB范围满足定理四:三角形AOB面积取值波动区间为定值(1)在椭圆中,三角形AOB面积取值满足(2)在双曲线中,三角形AOB面积取值满足4.证明过程:(以椭圆为例)(1)定理一证明:设,OA与x轴夹角为,则,对B进行化简得把A、B代入椭圆化简得,所以,证毕(2)定理二证明:因为,且两边同乘得所以,证毕(3)定理三证明:因为又因为所以所以因此所以当时取最小值,此时在时取最大值,此时所以,证毕(4)定理四证明:设,因为,
19、由均值不等式得即化简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因为A、B在椭圆上,由柯西不等式得所以,证毕5.例题展示:(2022春八校大联考)折纸在我国源远流长某些折纸活动蕴含丰富的数学内容,用一张圆形纸片,按如下步骤折纸步骤1:设圆心是E,在圆内不是圆心处取一点,标记为F;步骤2:把纸片折叠,使圆周正好通过点F;此时圆周上与F重合的点标记为A步骤3:把纸片展开,并留下一道折痕;此时AE与折痕交与点P步骤4:不停重复步骤2和3,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折痕所有焦点P组成的图形便是一个椭圆若取半径为4的圆形纸片,设定点F到圆心E的距离为2,O为EF中点,按上述步骤折纸,把所有交点P组成的椭圆记为C,以EF所在直线为x轴,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 求折痕围成的椭圆C的标准方程(2) 设直线与椭圆交G、Q两点,且OG垂直OQ,试问点O到直线的距离是否为定值,如果是定值,求该定值,如果不是定值,说明理由解:(2)根据内准圆定理二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